本實用新型屬于工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板材運輸車。
背景技術:
因板材倉儲位置與加工位置不同,故對板材進行加工時,需要對板材進行短距離運輸,之前的運輸方式都是用行車懸吊運輸,在此過程中,極其容易產生碰撞,對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脅的同時,也使板材容易產生變形,給生產加工帶了很大的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板材運輸車,防止板材在運輸過程中變形,減少板材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板材運輸車,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底座、左框架、右框架和擋梁,所述底座的兩端固定安裝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擋梁位于左框架和右框架之間;所述框架內均設有與左、右框架平行的多根隔管,每根所述隔管的一端固定在擋梁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
優選地,所述右框架包括第一橫梁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豎梁,所述左框架與右框架的結構一樣;所述底座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底梁和左右端梁;所述擋梁包括第一、第二擋梁,所述隔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擋梁上,所述隔管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底梁上。
優選地,所述隔管包括依次固定連接的橫管、斜管和豎管。
優選地,所述隔管還包括支撐管。
優選地,所述框架和隔管均是由方管焊接而成。
優選地,所述框架的底部設有萬向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防止板材在運輸過程中變形,減少板材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2)隔管的斜管形成坡度和開放式結構,方便了板材的裝卸;
(3)底部采用四個萬向輪,可以減少地形的限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隔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101、第一底梁,102、第二底梁,103、第三底梁,104、第四底梁,105、右端梁,106、左端梁,2、右框架,201、第一豎梁,202、第二豎梁,203、第三豎梁,204、第四豎梁,205、第一橫梁,3、隔管,301、橫管,302、斜管,303、豎管,304、支撐管,4、擋梁,401、第一擋梁,402、第二擋梁,5、左框架,6、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圖1-3所示,一種板材運輸車,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底座1、左框架5、右框架2和擋梁3,所述底座1的兩端固定安裝左框架5和右框架2,所述擋梁4位于左框架和右框架之間;所述框架內均設有與左、右框架平行的多根隔管3。所述框架的底部設有萬向輪6。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梁101、第二底梁102、第三底梁103、第四底梁104、右端梁105和左端梁106;所述右框架2包括第一橫梁205和第一豎梁201、第二豎梁202、第三豎梁203、第四豎梁204,所述左框架5與右框架2的結構一樣;所述擋梁包括第一擋梁401、第二擋梁402。
所述隔管3包括依次固定連接的橫管301、斜管302和豎管303,所述隔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擋梁上,所述隔管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底梁上。隔管的斜管形成坡度和開放式結構,方便了板材的裝卸。
所述隔管還包括支撐管304,所述支撐管可增強板材運輸車的強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框架和隔管均是由方管焊接而成。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板材放入隔管與隔管之間的空隙中,限制了板材的活動空間,可防止板材在運輸過程中變形,減少板材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底部采用四個萬向輪,可以減少地形的限制。
顯然,以上所述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