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方程式賽車傳動機構,屬于賽車領域。
背景技術:
傳動機構是連接電動方程式賽車電機和后輪傳動軸的結構。傳動機構的功能是傳遞力矩、降速增扭和左右兩輪的差速功能。傳動機構能使電機輸出的力矩能夠有效地傳遞到驅動輪上,并且在高速運轉的時候不會失效。
傳動系統的結構形式首先應滿足汽車總布置的要求,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承受從車輪傳來的沖擊,并且具有良好的動力性和經濟性。電動方程式賽車傳動機構一般有減速器、差速器、半軸等部件組成。
現有的傳動系統雖然已經相當成熟,但還是有些方面的欠缺,如傳動系統占用空間大、質量大;如齒輪變速箱的齒輪軸上缺乏潤滑油,電機和變速箱的連接部位可能出現磨損,導致汽車傳動效率低;大部分傳動系統調整鏈條預緊度非常麻煩等。因此設計出傳動性能好,結構輕量化和布置方便的傳動機構對整個電動方程式賽車有著重大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設計開發了一種電動方程式賽車傳動機構,能夠克服現有傳動系統質量大,鏈條預緊度調整麻煩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電動方程式賽車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級主動鏈輪,其通過花鍵連接在電機的輸出軸上;
一級從動鏈輪,其為鏤空齒輪,設置在中間軸的一端,一端由中心架固定,另一端裝有卡簧固定環;
二級主動鏈輪,其設置在所述中間軸的另一端,與所述一級從動鏈輪同軸;
二級從動鏈輪,其設置在后驅動軸的一端,并通過鏈條與所述二級主動鏈輪連接;
后驅動軸支撐架,其設置在所述后驅動軸的兩端,并通過多根連桿與第一吊耳連接,能夠固定后驅動橋;
其中,通過調整多根連桿的長度,能夠改變中間軸與后驅動軸之間的距離,進而改變二級從動鏈輪的位置,實現鏈條預緊度的調節,改變傳動效率。
優選的是,所述后驅動軸的中間位置安裝有差速器。
優選的是,所述一級主動和所述二級主動鏈輪是由鋁合金材料制成,能夠減輕傳動系統的重量。
優選的是,所述一級從動鏈輪和所述二級從動鏈輪均采用鏤空結構,減少材料的使用量。
優選的是,所述后驅動軸兩端外側分別安裝有左內球籠和右內球籠,其能夠與車輪半軸連接,能夠穩定傳遞力矩,易于拆卸。
優選的是,所述中間軸設置在至少兩個中間軸支架上。
優選的是,所述中間軸還包括:多個第二吊耳和與其螺栓連接的長度可調的頂桿。
優選的是,所述長度可調的頂桿通過螺栓連接所述中間軸,形成三角形穩定支撐。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有益效果:通過四根連桿的長度的調節可以改變二級從動鏈輪的位置,輕松地調節鏈條預緊度,改變傳動效率。左右兩端的內球籠連接車輪半軸,實現了易于安裝拆卸,傳遞力矩穩定的問題。本裝置是一種使用方便、結構穩定,進行人工調整簡便的傳動系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動方程式賽車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動方程式賽車傳動機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動方程式賽車傳動機構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動方程式賽車傳動機構的左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從動齒輪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動方程式賽車傳動機構,包括一級主動鏈輪110、一級鏈條120、一級從動鏈輪130、二級主動鏈輪210、二級鏈條220、二級從動鏈輪230。
在賽車的電機輸出軸上設置有一級主動鏈輪110,通過花鍵與輸出軸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本實用新型中,選用厚度為35mm的花鍵,能夠保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
一級從動鏈輪130設置在中間軸140的一端,并通過一級鏈條120與一級主動鏈輪110連接,進行動力傳遞。
作為一種優選,一級從動鏈輪130選用鋁合金材料制成,并且為鏤空的齒輪,一級從動鏈輪130的一側固定在中心架上,另一側設置有卡簧固定環160,這樣既能夠保證傳動的高效率,又保證了機制的安全性。
在中間軸14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二吊耳240,第二吊耳與長度可調的頂桿通過螺栓連接,頂桿與中間軸140通過螺栓連接,形成三角形的穩定支撐結構。
中心架通過多個第二吊耳240固定到車架,第二吊耳240為鏤空結構,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減少材料。
二級主動鏈輪210與一級從動鏈輪130同軸,設置在中間軸140的另一端,由于中間軸140是一體化結構,這樣能夠充分保證一級從動鏈輪130與二級主動鏈輪210同軸。一級主動鏈輪110與一級從動鏈輪130之間通過以及鏈條120連接,一級鏈條120具有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圓周線速度相等,傳動可靠性較高、距離遠等特點。
在傳動機構的后驅動軸的一端,設置有二級從動鏈輪230,并通過二級鏈條220與二級主動鏈輪210進行傳動連接。在后驅動軸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差速器270,二級從動鏈輪230位于差速器270的一側。
在差速器270與二級從動鏈輪230之間還設置有后驅動軸支撐架260,在差速器270的另一側也設置有后驅動軸支撐架260。后驅動軸支撐架260通過四根連桿與第一吊耳150連接,能夠對后驅動橋進行固定。
第一吊耳與連桿螺栓連接,通過四根連桿的長度調節,改變中間軸140與后驅動軸之間的距離,進而改變二級從動鏈輪230的位置,實現鏈條預緊度的調節,改變傳動效率。左內球籠250和右內球籠280能夠連接車輪半軸,并且易于安裝和拆卸,保證傳遞力矩的穩定性。
通過四根連桿的長度的調節可以改變二級從動鏈輪的位置,輕松地調節鏈條預緊度,改變傳動效率。左右兩端的內球籠連接車輪半軸,實現了易于安裝拆卸,傳遞力矩穩定的問題。本裝置是一種使用方便、結構穩定,進行人工調整簡便的傳動系統。
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