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發動機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屬于發動機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發動機罩。
【背景技術】
[0002]發動機罩設置在汽車車身構件之一,對發動機罩的主要要求是隔熱隔音、自身質量輕、剛性強。現有發動機罩的主要問題是結構復雜,散熱能力差,隔音效果不好,高溫導致機蓋漆面老化,噪音影響汽車乘員的心情。
[0003]中國專利CN104131899A公開了一種發動機罩,該發動機罩包括外殼體和內層板,外殼體與內層板之間形成中空夾層,外殼體上設置有外通風孔,內層板上設置有內通風孔,在內層板上的設置區域在外殼體的垂直投影和外通風孔在外殼體上設置區域相錯開。本發明中將發動機機罩設計為雙層結構,通過交錯布置內層板與外殼體上的通風孔,增強機罩的隔聲效果,以降低發動機本體噪聲、風扇高頻噪聲的透射。但是,該專利發動機罩結構復雜,散熱效果差。
【發明內容】
[0004]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發動機罩,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噪音吸收好。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汽車發動機罩,所述的發動機罩由外向內依次設有發動機罩本體層、中空層、吸音散熱層和鋁箔層,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的車寬方向由中央向兩端向下傾斜,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的車長方向由后端向前端向下傾斜,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的上部設有左右對稱的帶狀凸起,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的兩端邊緣設有若干凹槽,與機箱邊緣設置的定位桿配合;所述的吸音散熱層由通風道和填充層交替排列形成,所述的通風道橫截面呈六邊形,所述的填充層分為上填充層和下填充層,所述的上填充層為碳纖維層,所述的下填充層為阻燃聚丙烯纖維層,所述的填充層橫截面呈沙漏狀;所述的中空層前端設有若干氣體排放口,所述的通風道與氣體排放口連通。
[0007]根據上述的汽車發動機罩,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為PA66材質層。
[0008]根據上述的汽車發動機罩,所述的氣體排放口橫截面為矩形或者圓形。
[0009]根據上述的汽車發動機罩,所述的氣體排放口設有過濾除塵網。
[0010]根據上述的汽車發動機罩,所述的碳纖維層與阻燃聚丙烯纖維層厚度相同。
[0011]根據上述的汽車發動機罩,所述的發動機罩鋁箔層上設有若干個消音墊。
[0012]根據上述的汽車發動機罩,所述的消音墊下端面呈鋸齒狀。
[0013]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有益效果:
[0014]1.本實用新型汽車發動機罩所述的發動機罩由外向內依次設有發動機罩本體層、中空層、吸音散熱層和鋁箔層,所述的發動機罩中空層前端設有若干氣體排放口,所述的通風道與氣體排放口連通,所述的吸音散熱層由通風道和填充層交替排列形成,所述的通風道橫截面呈六邊形,熱量從通風道分散排出并由氣體排出口排放,而且熱量在通風道中流動過程中與通風道接觸面積逐漸擴大,溫度逐漸降低,散熱效果好,所述的發動機罩鋁箔層上設有若干個消音墊,消音墊下端面呈鋸齒狀,發動機和發動機罩之間形成一定的間隙,便于熱量流通散發。
[0015]2.本實用新型汽車發動機罩的吸音散熱層由通風道和填充層交替排列形成,填充層分為上填充層和下填充層,所述的上填充層為碳纖維層,碳纖維的軸向強度和模量高,密度低,耐腐蝕性好,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電磁屏蔽性好,吸音效果好,所述的下填充層為阻燃聚丙烯纖維層,阻燃、絕緣、質輕、強度高、彈性好、耐磨、耐腐蝕,吸音效果好;所述的填充層橫截面呈沙漏狀,這種結構使發動機發出的噪音在傳播過程中首先被阻燃聚丙烯纖維層匯集吸收,再進一步經過碳纖維層吸收噪音,部分噪音傳播過程中經碳纖維層反射回來再次被阻燃聚丙烯纖維層吸收,噪音在沙漏狀填充層中這樣來回反射多次吸收,噪音吸收完全,同時部分噪音在吸音散熱層中轉換為熱能,削弱了噪音,所述的發動機罩鋁箔層上設有若干個消音墊,消音墊下端面呈鋸齒狀,進一步增強了噪音的吸收。
[0016]3.本實用新型發動機罩本體層的車寬方向由中央向兩端向下傾斜,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的車長方向由后端向前端向下傾斜,減少了行車阻力,本實用新型汽車發動機罩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噪音吸收好。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汽車發動機罩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汽車發動機罩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汽車發動機罩正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發動機罩本體層,2-中空層,3-吸音層,4-鋁箔層,5-通風道,6_填充層,61-上填充層,62-下填充層,7-帶狀凸起,8-氣體排放口,9-消音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下面結合一些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2]實施例1
[0023]參見圖1-3,一種汽車發動機罩,所述的發動機罩由外向內依次設有發動機罩本體層1、中空層2,吸音散熱層3和鋁箔層4,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I為PA66材質層,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I層的車寬方向由中央向兩端向下傾斜,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I的車長方向由后端向前端向下傾斜,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I的上部設有左右對稱的帶狀凸起7,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I的兩端邊緣設有若干凹槽(圖中未畫出),與機箱邊緣設置的定位桿配合;所述的發動機罩中空層2前端設有2個橫截面為矩形的氣體排放口 8,所述的氣體排放口 8設有過濾除塵網;所述的吸音散熱層3由通風道5和填充層6交替排列形成,所述的通風道5橫截面呈六邊形,所述的通風道5與氣體排放口 8連通,所述的填充層6分為上填充層61和下填充層62,所述的上填充層61為碳纖維層,所述的下填充層62為阻燃聚丙烯纖維層,所述的碳纖維層61與阻燃聚丙烯纖維層62厚度相同,所述的填充層6橫截面呈沙漏狀,所述的發動機罩鋁箔層4上設有2個消音墊9,所述的消音墊9下端面呈鋸齒狀。
[0024]實施例2
[0025]本實施例汽車發動機罩與實施例1汽車發動機罩結構類似,相同部分不重述,有些不同的是:所述的氣體排放口 8橫截面為圓形。
[0026]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汽車發動機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動機罩由外向內依次設有發動機罩本體層、中空層、吸音散熱層和鋁箔層,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的車寬方向由中央向兩端向下傾斜,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的車長方向由后端向前端向下傾斜,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的上部設有左右對稱的帶狀凸起,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的兩端邊緣設有若干凹槽,與機箱邊緣設置的定位桿配合;所述的吸音散熱層由通風道和填充層交替排列形成,所述的通風道橫截面呈六邊形,所述的填充層分為上填充層和下填充層,所述的上填充層為碳纖維層,所述的下填充層為阻燃聚丙烯纖維層,所述的填充層橫截面呈沙漏狀;所述的中空層前端設有若干氣體排放口,所述的通風道與氣體排放口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發動機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動機罩本體層為PA66材質層。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發動機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體排放口橫截面為矩形或者圓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發動機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體排放口設有過濾除塵網。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發動機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纖維層與阻燃聚丙烯纖維層厚度相同。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發動機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動機罩鋁箔層上設有若干個消音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發動機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音墊下端面呈鋸齒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屬于發動機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發動機罩,所述的發動機罩由外向內依次設有發動機罩本體層、中空層、吸音散熱層和鋁箔層,所述的吸音散熱層由通風道和填充層交替排列形成,所述的通風道橫截面呈六邊形,所述的填充層分為上填充層和下填充層,所述的上填充層為碳纖維層,所述的下填充層為阻燃聚丙烯纖維層,所述的填充層橫截面呈沙漏狀。本實用新型汽車發動機罩結構簡單,散熱效果好,噪音吸收好。
【IPC分類】B32B5/26, B32B33/00, B32B3/20, B32B9/00, B32B15/085, B32B27/06, B32B15/14, B32B27/12, B32B15/20, B32B27/34, B32B3/30, B32B27/02, B62D25/10
【公開號】CN205220813
【申請號】CN201521119952
【發明人】王濤
【申請人】王濤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