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下逃生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逃生工具,尤其是一種在水下使用的逃生工具。
背景技術:
人們在使用汽車時,總會裝備一些車用應急逃生工具以防不時之需,如用來敲碎 玻璃的錘子,用來剪斷或割斷安全帶的切割刀片,用來照明的手電筒等,現在市場上使用的 應急工具,具有一個槍形本體,帶有手柄、底座,本體的一端固定有錘頭,不用時,本體固定 在底座上,使用時,從底座上取出本體,手握手柄,將錘頭對準窗戶玻璃砸下就行,敲擊的動 作如刀砍式的揮動,但是這種應急逃生工具只具有單一的功能,需與其他應急逃生工具一 起裝備,這樣一來,要放置裝備如此多的工具就需要一個較大的空間,容易占用車內有限的 空間,而且使用時取要起來也比較麻煩。 如果汽車落入水中,此時處于危急關頭,時間非常寶貴,如果能節省時間就可以提 高逃生的幾率,常用的那種應急逃生工具就需要一件一件取出,很浪費時間,汽車落入水中 的時候,車內比較黑暗,汽車本身的照明裝置由于進水會失效,造成車內光線不足,找工具 的時候也會比較麻煩,這樣很會浪費時間,而且常用的應急工具破碎玻璃時使用揮動的方 式,在狹小的空間內,揮動應急工具造成的破碎力不足,不容易破碎玻璃,而且有些玻璃的 強度較高,更加不容易破碎,延誤了逃生時機。 中國專利局于2003年11月12日,公告了一份CN2585786Y號專利,名稱為車用應
急逃生工具,包括一槍形本體, 一底座,本體上設有一手柄,本體一端固設有一錘頭,本體內
設置有警示裝置,電源及磁力控制開關,磁力控制開關由警示裝置控制電路中的干簧管及
固設在底座相應位置上的導磁件組成,這種工具逃生時就是采用揮動的方式破碎玻璃,揮
動的力量不會很大,不容易破碎玻璃,而且沒有照明裝置,在車內時會找不到出路。 中國專利局于2008年9月24日公告了一份CN201122079Y號專利,名稱為一種
碎玻璃器以及包含該碎玻璃器的車內應急逃生工具,碎玻璃器包括彈簧、五金彈頭、彈頭膠
件,車內應急逃生工具是在上述碎玻璃器的一側上設有把手,把手下部設有U形槽,槽內傾
斜注塑一把割刀,槽外套有一保護套,碎玻璃器的下部螺紋連接一照明裝置,彈簧套置在五
金彈頭上,使用時工具的端部頂在玻璃上壓縮彈簧進行蓄能,彈簧儲備足夠的能量,推動五
金彈頭沖擊玻璃使玻璃破碎,這種結構和使用方式,雖說帶了照明裝置,方便照明,但是碎
玻璃的動力來自彈簧的彈力,如果玻璃的強度大于彈簧的彈力產生的沖擊力,則不能破碎
玻璃逃生。 有些人不會游泳或者水性不好,一般的車上也沒有配備救生圈等浮力裝置,普通 的那種逃生工具不能有效幫助不會游泳的人逃離險境。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沒有幫助不會游泳的人從水下逃生的功能的缺點, 提供一種帶浮力艙并可破碎玻璃的水下逃生工具。[0008]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下逃生工具,主要包括 相互連接的照明裝置和硬物破碎裝置,其中,所述的照明裝置為握式柱狀手電筒,前端為照 明端,中間為握手部,握手部的后端連接有浮力艙,浮力艙內設置有帶充氣裝置的氣囊。逃 生工具具有一個浮力艙,如果車輛掉入水里,駕駛員或者乘員不會游泳,可以打開浮力艙內 的氣囊,氣囊充氣后帶著落水人員浮出水面,保護落水人員,幫助落水人員逃生,解決不會 游泳的落水者能順利從水下逃生,浮力艙外殼基本色為桔紅色,外表面有斑馬帶狀發光材 料,在水下及光線不足的環境中不依靠外部光源也能夠看到,浮出水面時使搜救人員更輕 易發現。 作為優選,手電筒的尾端為外螺紋結構,浮力艙連接的一端為內螺紋結構,浮力艙 的尾端設置有端蓋,浮力艙內部為氣囊腔,氣囊放置于氣囊腔內,氣囊與氣囊腔底部用承力 繩固定連接,承力繩的長度大于氣囊腔的深度。浮力艙與手電筒為螺紋連接,裝配簡單,同 時能方便將電源放入到手電筒內,氣囊充氣后體積會膨脹,因此需要從浮力艙里邊出來,如 果還是在浮力艙里邊,則不能改變體積,起不到上浮的作用,氣囊離開浮力艙內后,為了有 一個抓手的部位,因此設置一個承力繩,承力繩連接氣囊與手電筒,氣囊充氣上浮后可以帶 著手電筒上浮,落水人員只要抓住手電筒就能被帶著浮出水面,同時手電筒還能起到照明 的作用。 作為優選,端蓋靠近邊緣的部位上固定有鉤片,端蓋封住浮力艙開口時,鉤片伸入 到氣囊腔內且靠近氣囊腔壁,鉤片的端部具有一個彎鉤部,彎鉤部鉤住氣囊的底部。通過鉤 片可以將氣囊從浮力艙內部的氣囊腔內鉤出。 作為優選,充氣裝置包括二氧化碳壓縮氣瓶,壓縮氣瓶上設置有一個開啟閥門,開 啟閥門與端蓋之間連接有用來打開開啟閥門的拉繩,端蓋的外部設置有手把。氣囊內帶有 充氣裝置,打開開啟閥門就能對氣囊自動充氣,端蓋上的鉤片將氣囊鉤出后,端蓋拉開拉 繩,就能使壓縮氣瓶自動充氣。 作為優選,硬物破碎裝置與手電筒的前端為可拆卸式連接,硬物破碎裝置為金屬 制成具有硬物破碎尖端,硬物破碎尖端的施力方向與手電筒的軸線方向平行,硬物破碎裝 置與手電筒連接后硬物破碎尖端伸出手電筒的前端端面。金屬制成的硬物破碎裝置的硬度 大于手電筒的硬度,金屬的硬度也大于玻璃的硬度,破碎時沖擊力最大的部位集中到金屬 上,不會破壞手電筒,硬物破碎尖端受力面積小可以使相同的力產生大的壓強,破碎玻璃的 效果好,硬物破碎裝置連接在照明端,一邊照明一邊敲擊玻璃,可以快速找到敲擊的部位, 也使得多次的敲擊位置在同一處,硬物破碎裝置可以是釘子狀直接嵌入到手電筒照明端的 壁內,硬物破碎尖端露出,硬物破碎裝置也可以是包住手電筒照明端的環狀結構,可以是套 置結構也可以是螺紋連接結構,手電簡要具有合適足夠的強度,防止在破碎硬物的時候,手 電筒先被破壞。 作為優選,硬物破碎裝置為環狀的環體,環體套置在手電筒的前端處,環體的軸線 與手電筒的軸線處于同一條線上,環體包括前端呈尖形的硬物破碎尖端和后端呈環柱的連 接部,連接部與手電筒的照明端相連。環體套置在照明端,使得照明端的受力比較均勻,不 會出現局部的作用力過大而破壞手電筒。 作為優選,手電筒的前端端面邊緣為階梯狀,手電筒前端外圓周上設置有內凹的 圓形槽,硬物破碎裝置的前端內側設有與手電筒前端階梯相配的臺階,硬物破碎裝置的連接部上設置有徑向的螺紋孔,螺紋孔的位置與圓形槽相對應,硬物破碎裝置套置在手電筒 前端后,硬物破碎裝置的內側臺階卡住手電筒前端的階梯,硬物破碎裝置上的螺紋孔對準 手電筒外圓周上的圓形槽,螺釘旋在螺紋孔內,螺釘的前端部頂入到圓形槽內。臺階用來與 照明端的階梯相配合,破碎玻璃時,受力方向與手電筒的軸線方向相同,破碎玻璃產生的反 作用力通過臺階與階梯的配合傳遞給手電筒整體,可以防止手電筒局部受力過大造成破裂 等損傷,而且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螺釘的端部能順利頂入到圓形槽內,螺釘用來固定 硬物破碎裝置,防止硬物破碎裝置在照明端移動或者轉動,螺釘的外部露出可以方便拆卸 和裝配固定,拆卸后可以減輕逃生時的負擔。 作為優選,硬物破碎裝置固定有玻璃切割刀,玻璃切割刀與手電筒的軸線平行,玻 璃切割刀的刀頭為硬質合金或者鉆石材料制成,玻璃切割刀與硬物破碎尖端為螺紋連接, 刀尖伸出硬物破碎尖端所在的平面,刀尖部位罩有熱融膠套。玻璃切割刀可以先將玻璃劃 出痕跡,方便破碎,特別適用較厚玻璃的情況下使用,刀尖用熱融膠套罩住,熱融膠套強度 低,用力即破,用時不用取下熱融膠套,可直接劃玻璃,有了熱融膠套,在平時還能起到保護 作用,防止誤傷。 作為優選,水下急逃生工具還包括一個拆卸式供氧裝置,供氧裝置連接在浮力艙 外部,所述的供氧裝置主要包括微型高壓氧氣瓶、氧氣軟管,微型高壓氧氣瓶帶有閥門,閥 門連接有開啟拉環,氧氣軟管接口含接頭,微型高壓氧氣瓶由金屬或耐高壓復合纖維材料 制成并用固環纏繞后并連接到浮力艙外面,所述的氧氣瓶上固定有掛帶。車輛掉入水中, 時間一長,車內的氧氣會急劇減少,如果破碎玻璃逃生所需的時間比較長,車內的人容易缺
氧,此時通過供氧裝置可以短時提供氧氣,增加逃生的幾率,供氧裝置為拆卸式結構,可將 供氧裝置與手電筒分離,可以用掛帶掛在身上,氧氣軟管要具有足夠的長度,方便揮動手電 筒破碎玻璃。 作為優選,手電筒整體為防水密封結構,握手部設置有一個開關按鈕,逃生工具還 包括一個潛水鏡和鼻尖,鼻夾與潛水鏡之間用繩索連接,潛水鏡和鼻尖連接到浮力艙端蓋 上;硬物破碎裝置的外表面固定有切割刀片,切割刀片與基體為轉軸連接并可繞著轉軸旋 轉實現刀片的刀刃旋出或者隱藏。車輛出現故障后有可能使得安全帶裝置也出現故障,安 全帶不能有效松開縮回,因此通過切割刀片可以割斷安全帶,方便解開安全帶,切割刀片的 刀刃能隱藏到隱槽內,防止刀刃傷人。將潛水鏡和鼻夾設在一起用繩索相連,車輛入水后, 全部門窗緊閉情況下,大約經過3到6分鐘才會全部沉入水中,在此時間內盡快做好自救準 備,可以先帶上潛水鏡和鼻夾,將潛水鏡和鼻夾連接在一起,防止遺忘其中的步驟,也能節 省尋找的時間,還能節省放置的空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手電筒后端增設一個內帶氣囊的浮力艙,車輛入水 后可以幫助不會游泳的人浮出水面,提高水下逃生的幾率,將手電筒和硬物破碎裝置結合, 可以照明和破碎玻璃,能快速離開沉入水中的汽車,獲得逃生的機會。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手電筒,2、握手部,3、開關按鈕,4、螺釘,5、圓形槽,6、階梯,7、臺階,8、硬 物破碎裝置,9、玻璃切割刀,10、刀頭,11、透明封閉罩,12、硬物破碎尖端,13、連接部,14、切割刀片,15、刀刃,16、轉軸,17、隱槽,18、照明端,19、彎鉤部,20、鉤片,21、微型高壓氧氣瓶, 22、掛帶,23、閥門,24、開啟拉環,25、氧氣軟帶,26、口含接頭,27、鼻夾,28、潛水鏡,29、手 把,30、端蓋,31、拉繩,32、開啟閥門,33、二氧化碳壓縮氣瓶,34、氣囊,35、氣囊腔,36、浮力 艙,37、承力繩。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 明。 實施例一種水下逃生工具(參見附圖l),主要包括作為照明裝置的握式柱狀手 電筒l,手電筒1整體為防水結構,手電筒1的前端為照明端18,手電筒1的中間為握手部 2,照明端18上連接有硬物破碎裝置,手電筒1的后端連接有浮力艙36。 手電筒1的照明端18內設置有LED燈,照明端18的前端為透明封閉罩ll,照明端 18的前端邊緣為向手電筒1軸線收縮的階梯6,照明端的外圓周上設有一圈內凹的圓形槽 5,硬物破碎裝置為金屬制成具有硬物破碎尖端12,硬物破碎裝置8為環狀的環體包括前端 的硬物破碎尖端12和環柱的連接部13,硬物破碎尖端12為一圈截面為尖形的環狀結構并 伸出到手電筒前端端面,硬物破碎裝置8內側與手電筒前端部位相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與 階梯6相配的臺階7,連接部13上設有徑向的螺紋孔,螺紋孔內旋有螺釘4,硬物破碎裝置 8套置在照明端18上后,階梯6卡住臺階7,連接部13上的螺紋孔對準照明端18外圓周上 的圓形槽5,螺釘4的端部頂入到圓形槽5內,螺釘4的尾部露出在連接部13夕卜,硬物破碎 尖端12上設有一個軸向的螺紋連接孔,螺紋連接孔內旋有玻璃切割刀9,玻璃切割刀的端 部固定有硬質合金刀頭10,刀頭IO伸出硬物破碎尖端12所在的平面,刀頭IO部位罩有熱 融膠制成的保護套,連接部外側設有徑向的隱槽17,隱槽17內放置有通過轉軸16連接的切 割刀片14,切割刀片14的刀刃15旋入到隱槽17內。 手電筒1的握手部2內放置有作為電源的電池,握手部2靠近照明端18的一側外 部設置有凸起圓形狀的開關按鈕3,開關按鈕3對應手電筒1亮和滅兩個狀態,并能分別保 持在兩個位置,手電筒1的后端為外螺紋結構,浮力艙36的前端為內螺紋結構,浮力艙36 與手電筒1為螺紋連接,浮力艙的外表涂有一層發光材料,浮力艙36的尾端設置有端蓋30, 浮力艙36內部為氣囊腔35,氣囊34放置于氣囊腔35內,氣囊34與氣囊腔35底部用承力 繩37固定連接,承力繩37的長度大于氣囊腔35的深度,氣囊34內設置有二氧化碳壓縮氣 瓶33, 二氧化碳壓縮氣瓶33上設置有一個開啟閥門32,開啟閥門32與端蓋30之間連接有 用來打開開啟閥門32的拉繩31,端蓋30外設有手把29,端蓋30靠近邊緣的部位上固定有 鉤片20,端蓋30封住浮力艙36開口時,鉤片20伸入到氣囊腔35內且靠近氣囊腔壁,鉤片 20的端部具有一個彎鉤部19,彎鉤部19鉤住氣囊34的底部,端蓋30外連接有潛水鏡28 和鼻夾27,鼻夾27與潛水鏡28用繩索連接。 在浮力艙36外部用固環纏繞固定一個微型高壓氧氣瓶21,微型高壓氧氣瓶21的 端部設置有閥門23,閥門23上連接有開啟拉環24和氧氣軟管25,氧氣軟管的端部為口含 接頭26,氧氣軟管25為螺旋型伸縮結構,長度超過人的臂長,微型高壓氧氣瓶21由金屬材 料制成并在微型高壓氧氣瓶上固定有掛帶22,固環用螺絲緊固,螺絲的頭部是滾花的扁狀 T形,松開固定固環的螺絲就可取下微型高壓氧氣瓶21。[0026] 本發明的總重量大于7千克,使用過程是遇到汽車落水時,取出水下逃生工具, 握住手電筒1的握手部2,向下按動開關按鈕3,手電筒1的燈光亮起,可以照亮周圍黑暗的 環境,便于辨認和觀察周圍物體,尋找并拉開車門或確定玻璃的位置。當無法解鎖安全帶 卡榫,可以拉出切割刀片14,向后用力拉即可割斷安全帶。當車內的水位即將淹沒車頂,先 拉出口含接頭26放于口中咬住,再取下潛水鏡28,戴于眼睛上,潛水鏡28用繩索系著鼻夾 27,用手捏住打開夾到鼻子上,防止嗆水。如果需要將微型高壓氧氣瓶21與手電筒1分離 使用,先將微型高壓氧氣瓶21的掛帶22掛于頸部,再解開固定固環的螺絲,取下供氧裝置。 當車內有剩余空氣,不要急于啟用氧氣,因為應急狀態供氧時間有限,留到水位沒過頭頂時 使用。需要供應氧氣時,左手握緊微型高壓氧氣瓶21,拉動開啟拉環24打開閥門23,氧氣 自氧氣軟管25流出,可以用口吸入氧氣。 當發現車門無法開啟,立即擊碎玻璃。其過程是右手反握手電筒1的握手部2,左 手緊握浮力艙36,將端部的玻璃切割刀9的刀頭頂住需要切割的玻璃部位,雙手用力向玻 璃施壓,在玻璃上劃出對角線的交叉形狀,外面劃出大圓,右手再用盡全力猛擊玻璃的中心 交叉位置,一次不行就反復擊打,直到玻璃破碎出足夠穿過身體的空間。如果汽車剛入水, 艙內進入的水很少時,可以迅速劃好玻璃,以節約時間,待水位達到腹部的深度開始擊碎玻 璃(玻璃破碎前口中要含住口含接頭26做好開啟供氧準備)。不能在離開車艙前先給氣囊 34充氣,否則阻力很大很難擊碎玻璃。從座艙中脫離后握住手把29用力拉開端蓋30,使氣 囊34在水中逐漸充氣,只要緊握手電筒1,氣囊34產生浮力將人浮到水面。此時可以將螺 釘4旋開,將硬物破碎裝置取下拋入水中,可以減輕質量,增加浮力。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方案,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
權利要求一種水下逃生工具,主要包括相互連接的照明裝置和硬物破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照明裝置為握式柱狀手電筒,前端為照明端,中間為握手部,握手部的后端連接有浮力艙,浮力艙內設置有帶充氣裝置的氣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逃生工具,其特征在于手電筒的尾端為外螺紋結構,浮 力艙連接的一端為內螺紋結構,浮力艙的尾端設置有端蓋,浮力艙內部為氣囊腔,氣囊放置 于氣囊腔內,氣囊與氣囊腔底部用承力繩固定連接,承力繩的長度大于氣囊腔的深度。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逃生工具,其特征在于端蓋靠近邊緣的部位上固定有鉤 片,端蓋封住浮力艙開口時,鉤片伸入到氣囊腔內且靠近氣囊腔壁,鉤片的端部具有一個彎 鉤部,彎鉤部鉤住氣囊的底部。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水下逃生工具,其特征在于充氣裝置包括二氧化碳 壓縮氣瓶,二氧化碳壓縮氣瓶上設置有一個開啟閥門,開啟閥門與端蓋之間連接有用來打 開開啟閥門的拉繩,端蓋的外部設置有手把。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逃生工具,其特征在于硬物破碎裝置與手電筒的前端為 可拆卸式連接,硬物破碎裝置為金屬制成具有硬物破碎尖端,硬物破碎尖端的施力方向與 手電筒的軸線方向平行,硬物破碎裝置與手電筒連接后硬物破碎尖端伸出手電筒的前端端 面。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逃生工具,其特征在于硬物破碎裝置為環狀的環體,環 體套置在手電筒的前端處,環體的軸線與手電筒的軸線處于同一條線上,環體包括前端呈 尖形的硬物破碎尖端和后端呈環柱的連接部,連接部與手電筒的照明端相連。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水下逃生工具,其特征在于手電筒的前端端面邊緣 為階梯狀,手電筒前端外圓周上設置有內凹的圓形槽,硬物破碎裝置的前端內側設有與手 電筒前端階梯相配的臺階,硬物破碎裝置上設置有徑向的螺紋孔,螺紋孔的位置與圓形槽 相對應,硬物破碎裝置套置在手電筒前端后,硬物破碎裝置的內側臺階卡住手電筒前端的 階梯,硬物破碎裝置上的螺紋孔對準手電筒外圓周上的圓形槽,螺釘旋在螺紋孔內,螺釘的 前端部頂入到圓形槽內。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逃生工具,其特征在于硬物破碎裝置固定有玻璃切割 刀,玻璃切割刀與手電筒的軸線平行,玻璃切割刀的刀頭為硬質合金或者鉆石材料制成,玻 璃切割刀與硬物破碎尖端為螺紋連接,刀頭伸出硬物破碎尖端所在的平面,刀頭部位罩有 熱融膠套。
9.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水下逃生工具,其特征在于水下急逃生工 具還包括一個拆卸式供氧裝置,供氧裝置連接在浮力艙外部,所述的供氧裝置主要包括微 型高壓氧氣瓶、氧氣軟管,微型高壓氧氣瓶帶有閥門,閥門連接有開啟拉環,氧氣軟管接口 含接頭,微型高壓氧氣瓶由金屬或耐高壓復合纖維材料制成并用固環纏繞后并連接到浮力 艙外面,所述的氧氣瓶上固定有掛帶。
10.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水下逃生工具,其特征在于手電筒整體為 防水密封結構,握手部設置有一個開關按鈕,逃生工具還包括一個潛水鏡和鼻尖,鼻夾與潛 水鏡之間用繩索連接,潛水鏡和鼻尖連接到浮力艙端蓋上;硬物破碎裝置的外表面固定有 切割刀片,切割刀片與基體為轉軸連接并可繞著轉軸旋轉實現刀片的刀刃旋出或者隱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水下使用的逃生工具。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沒有幫助不會游泳的人從水下逃生的功能的缺點,主要包括相互連接的照明裝置和硬物破碎裝置,其中,所述的照明裝置為握式柱狀手電筒,前端為照明端,中間為握手部,握手部的后端連接有浮力艙,浮力艙內設置有帶充氣裝置的氣囊。在手電筒后端增設一個內帶氣囊的浮力艙,車輛入水后可以幫助不會游泳的人浮出水面,提高水下逃生的幾率,將手電筒和硬物破碎裝置結合,可以照明和破碎玻璃,能快速離開沉入水中的汽車,獲得逃生的機會。
文檔編號B63C9/00GK201472296SQ200920309078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8日
發明者張黎黎 申請人:張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