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救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救生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生裝置,尤其指用于海嘯、海上、洪水的救生艙。
技術背景[0002]近年來海嘯和洪水頻發,尤其是海嘯極具危險性,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目前還沒有能夠很好抵御毀滅性海嘯并且能夠提供長時間生存環境的救生設備。由于在海嘯、大風天氣,海面上的力主要是平行于水面的力,發明CN2518772Y、發明CN1327932A在猛烈撞擊下以及巨大海嘯翻滾時不能保證人員的安全;該裝置球形設計,能夠承受各方向的作用力而使內部保持平穩,避免人員和物品翻滾產生危險,從而達到救生的目的。。實用新型內容[0003]為了提高救生裝置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美觀又實用的救生裝置,且安全性較高。所述技術方案如下[0004]一種救生裝置,包括球狀的救生倉(1),及上部的透明殼體O),所述救生倉(1)內部設有中空半球(3),所述救生倉(1)與中空半球C3)之間設有一個以上的滑動裝置(7), 所述中空半球(3)內設有安全椅(13),所述救生倉(1)底部中心位置設有配重裝置(5)及推進葉輪(18)。[000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滑動裝置(7)包括設于救生倉(1)內部的固定支架(7-4),所述固定支架(7-4)設有固定軸(7- 及設于固定軸(7- 上的滾動軸承(7-2), 所述滾動軸承(7-2)外部設有耐磨材料(7-1);[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透明殼體O)內部設有進氣管(17),所述透明外殼(2)頂部設有換氣葉輪(21),所述進氣管(17) —端連通換氣葉輪(21),另一端連通救生倉⑴內部;[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透明殼體( 頂部設有風力發電機(19),所述救生倉(1)設有蓄電池(16),所述風力發電機(19)與所述蓄電池(16)電連接;[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述救生倉(1)外部設有太陽能電池(6),其與蓄電池 (16)電連接;[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救生倉(1)外側固定設置有橡膠氣囊(10);[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救生倉(1)外部通過金屬桿連接有輕質彈性材料 (20);[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透明殼體( 頂部設有海嘯信號接收設備和求救信號發射設備及信號燈(9);[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救生倉(1)設有艙門。[0013]一種救生裝置,包括球狀的救生倉(1),及上部的透明殼體O),所述救生倉(1)內部設有中空半球(3),所述救生倉(1)與中空半球C3)之間設有一個以上的滑動裝置(7), 所述中空半球(3)內設有安全椅(13),所述救生倉(1)底部中心位置設有配重裝置(5)及推進葉輪(18),這樣配重裝置( 調整救生倉(1)的垂直方向,內部中空半球(3)由于慣性能夠在救生倉(1)偏轉時保持相對穩定,避免人員和物品翻滾產生危險,從而達到救生的目的。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提供的救生裝置的主視剖面圖;[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提供的救生裝置的上下拆解圖;[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提供的滑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提供的滑動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0018]附圖說明[0019]1-救生倉;2-透明殼體;3-中空半球;4-救生人員空間;5-配重裝置;6_太陽能電池;7-滑動裝置;7-1-耐磨材料;7-2-滾動軸承;7-3-固定軸;7-4-固定支架;8-頂部圓球;9-信號燈(防撞燈);10-橡膠氣囊;11-設備空間;12-儲物空間;13-安全椅14-頂部艙門;15-空調系統;16-蓄電池;17-進氣管;18-推進葉輪;19-風力發電機;20-輕質彈性材料;21-換氣葉輪;22-側面艙門。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0021]實施例[0022]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救生裝置,包括球狀救生倉1,其由堅固材料, 一般由不銹鋼制作,透明殼體2由輕質彈性的透明材料加以金屬骨架,一般由塑料和不銹鋼制作,并且透明殼體2包裹下部,避免海水對下部堅固材料的腐蝕,救生倉1底部中心設有配重裝置5用以保持救生倉在水中的豎直方向,配重裝置5下部中心設置推進葉輪18,提供艙體行進動力,外殼的側面設有橡膠氣囊10和輕質彈性材料20用以在受到猛烈沖擊時起緩沖作用保護艙體,,所述輕質彈性材料20產生的浮力用以抵消人員在水上進出艙體時產生的偏轉力,避免人員進出艙體發生較大偏轉產生危險,其次輕質彈性材料20是救生艙與外部物體撞擊的第一道緩沖裝置,再次輕質彈性材料20是減弱風力變換對艙體的搖擺作用,輕質彈性材料20通過金屬桿與救生倉1相連。[0023]救生倉1上部側面安裝有太陽能電池6,透明殼體2頂部安裝風力發電機19,太陽能電池6和風力發電機19產生電能儲存在蓄電池16內,蓄電池16提供內部用電;頂部圓球 8上半部中心是風力發電機,四周裝有電子設備用以接收海嘯預警信號和發射求救信號,并且頂部圓球8下部四周有防倒灌通氣孔用以艙內的氣體交換;頂部圓球8頂部安裝求救和防撞信號燈9,外殼上部中間以及側面位置各有一個艙門14、22 ;太陽能電池6和側面艙門 22位置避開,艙門14內部安裝空調設備和LED照明燈,在救生倉上部還設有空調系統15, 另外透明殼體2內部設有進氣管17,透明殼體2頂部設有換氣葉輪21,進氣管17 —端連通換氣葉輪21,另一端連通救生倉1內部。[0024]內部一個直徑比救生倉1稍小的中空半球3,采用堅固材料,一般用不銹鋼制作; 中空半球3中間是救生人員空間4,救生人員空間4中設置安全座椅13,用以保證人在海嘯4或洪水到來時的穩固;四周設置儲物空間12,設備空間11,用以提供長時間海上生存必須的物品供應。[0025]該裝置放置在可能發生海嘯、洪水的戶外、海邊、水中以及有可能傾覆的船上,底部配重5裝置用細沙埋入地下或者該裝置放在水上、船上,保證救生艙穩定,由太陽能電池 6和風力發電機19發電,蓄電池1儲存電能,蓄電池16提供內部用電。頂部裝置接到海嘯預警信號后,紅光閃爍并發出警報,根據聲音的緊促程度可判斷海嘯的遠近,人通過頂部艙門14或者側面艙門22進入艙內,其中輕質彈性材料20具有一定浮力避免在人員進艙時外殼發生偏轉,進入艙后迅速關閉艙門,然后坐到安全椅13上,并固定好,人可以通過透明殼體2觀測到外部的景象,當海嘯來臨時如果該配重裝置5埋于細沙中,水的浮力和沖擊力使其浮起,由于配重裝置5外殼方向保持相對豎直,即便受到大風大浪或者其他物體沖擊外殼發生偏轉,也能迅速回正位置。[0026]由于救生倉1和中空半球3通過滑動裝置7自由滑動,如圖3,圖4所示的滑動裝置7包括設于救生倉1內部的固定支架7-4,所述固定支架7-4設有固定軸7-3及設于固定軸7-3上的滾動軸承7-2,所述滾動軸承7-2外部設有耐磨材料7-1,這樣慣性作用中空半球方向保持相對穩定,從而保證了人體的安全和舒適。[0027]該裝置可以放置在海中和水中,也可以放置在陸地上,在海嘯、洪水、或者船只傾覆時保證人的安全,在平時可以供人居住;該裝置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中,尤其在大海嘯中會保持相對的穩定,人可以躺在內部圓球的上部休息,并且內部的儲物艙里有必備的生活用品,必備的淡水發生裝置,空氣過濾循環系統,生存裝備,生活用品,種子和食品等保證人長時間生存的必須品。[0028]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救生裝置,包括球狀的救生倉(1),及上部的透明殼體O),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倉(1)內部設有中空半球(3),所述救生倉(1)與中空半球C3)之間設有一個以上的滑動設置(7),所述中空半球(3)內設有安全椅(13),所述救生倉(1)底部中心位置設有配重裝置(5)及推進葉輪(1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裝置(7)包括設于救生倉 (1)內部的固定支架(7-4),所述固定支架(7-4)設有固定軸(7- 及設于固定軸(7-3)上的滾動軸承(7-2),所述滾動軸承(7- 外部設有耐磨材料(7-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殼體O)內部設有進氣管(17),所述透明殼體( 頂部設有換氣葉輪(21),所述進氣管(17) —端連通換氣葉輪 01),另一端連通救生倉(1)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救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殼體( 頂部設有風力發電機(19),所述救生倉(1)設有蓄電池(16),所述風力發電機(19)與所述蓄電池 (16)電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救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倉(1)外部設有太陽能電池(6),其與蓄電池(16)電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救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倉(1)外側固定設置有橡膠氣囊(10)。
7.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救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倉(1)外部通過金屬桿連接有輕質彈性材料00)。
8.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救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殼體( 頂部設有海嘯信號接收設備和求救信號發射設備及信號燈(9)。
9.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救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倉(1)設有艙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救生裝置,屬于救生技術領域。包括球狀的救生倉(1),及上部的透明殼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倉(1)內部設有中空半球(3),所述救生倉(1)與中空半球(3)之間設有一個以上的滑動裝置(7),所述中空半球(3)內設有安全椅(13),所述救生倉(1)底部中心位置設有配重裝置(5)及推進葉輪(18),這樣配重裝置(5)調整救生倉(1)的垂直方向,內部中空半球(3)由于慣性能夠在救生倉(1)偏轉時保持相對穩定,避免人員和物品翻滾產生危險,從而達到救生的目的。
文檔編號B63C9/06GK202244028SQ201120162380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0日
發明者段靜明 申請人:段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