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回轉拖輪舵漿基座制作安裝及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安裝結構,尤其涉及全回轉拖輪舵漿基座制作安裝及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I所示為原有的機加工方法,圖I中舵漿基座1,機加工設備2,所述機加工設備2的固定架裝焊在舵漿基座I結構上并焊接牢固,機加工設備2的旋轉臂架轉動帶動車刀削切法蘭平面。圖I中3為主船體。按照原施工方法,全回轉拖輪主船體搭載完成后安裝左右舵漿基座,之后機加工設備上船加工舵漿基座的法蘭上平面。由于市場沒有用于此項目的專用機加工設備,該機加工設備只能船廠自制,直徑3m至4m舵漿基座法蘭上平面制作要求精度較高,用自制的機加工設備,加工左右兩件舵漿基座法蘭平面周期較長,這樣一來船舶在船臺建造周期相對延長。由于各船尺度不同,配備的舵漿大小也不同,因此需要自制不同尺度的機加工設備,造成建造成本加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既能滿足圖紙尺寸和各項技術指標,又能免去船上機加工工序的全回轉拖輪舵漿基座制作安裝及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全回轉拖輪舵漿基座制作安裝結構,它包括舵漿基座,在所述的舵漿基座下部內孔壁上焊接有環形臨時框架,在所述的環形臨時框架上安裝有支撐梁,所述舵漿基座底部與主船體外板焊接相連,在所述的舵漿基座外壁與主船體間呈放射狀間隔設置有多道連接板,所述的多個連接板與舵漿基座的圓筒形外壁焊接相連,所述的多個連接板的下端與主船體焊接相連,所述的多個連接板的頂部與舵漿基座法蘭留有一定的間隔。采用本結構,由于焊接變形小,可先將舵漿基座船下加工完成,免去了船上機加工工序,極大的縮短了船舶在船臺的建造周期,減去了不必要的制造成本,不需再添制多套機加工設備,而傳統的結構由于焊接變形大,舵漿基座需在船上加工完成,導致了工期的延長,增加了制造成本。
圖I是原航衆基座上平面機加工結構不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全回轉拖輪舵漿基座制作安裝結構的主視圖;圖3為圖2所示的結構的俯視圖;圖4為圖2所示的結構的在船體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以詳細描述。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全回轉拖輪舵漿基座制作安裝及連接結構,它包括舵漿基座1,在所述的舵漿基座下部內孔壁上焊接有環形臨時框架4,在所述的環形臨時框架4上安裝有支撐梁5,所述舵漿基座底部與主船體外板焊接相連,所述舵漿基座I與主船體的結構連接采用搭接結構6即在所述的舵漿基座外壁與主船體間呈放射狀間隔設置有多道連接板,所述的多個連接板與舵漿基座的圓筒形外壁焊接相連,所述的多個連接板的下端與主船體焊接相連,所述的多個連接板的頂部與舵漿基座法蘭留有一定的間隔。所述的多個連接板的頂部與舵漿基座法蘭不連接,減少焊接變形。用本搭接結構不存在間隙問題,焊縫大小一樣所以焊后產生的較小,采用本結構可能有效的控制防止焊接產生較大變形。
權利要求1.全回轉拖輪舵漿基座制作安裝及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舵漿基座,在所述的舵漿基座下部內孔壁上焊接有環形臨時框架,在所述的環形臨時框架上安裝有支撐梁,所述舵漿基座底部與主船體外板焊接相連,在所述的舵漿基座外壁與主船體間呈放射狀間隔設置有多道連接板,所述的多個連接板與舵漿基座的圓筒形外壁焊接相連,所述的多個連接板的下端與主船體焊接相連,所述的多個連接板的頂部與舵漿基座法蘭留有一定的間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全回轉拖輪舵漿基座制作安裝結構,它包括舵漿基座,在所述的舵漿基座下部內孔壁上焊接有環形臨時框架,在所述的環形臨時框架上安裝有支撐梁,所述舵漿基座底部與主船體外板焊接相連,在所述的舵漿基座外壁與主船體間呈放射狀間隔設置有多道連接板,所述的多個連接板與舵漿基座的圓筒形外壁焊接相連,所述的多個連接板的下端與主船體焊接相連,所述的多個連接板的頂部與舵漿基座法蘭留有一定的間隔。采用本結構,免去了船上機加工工序,極大的縮短了船舶在船臺的建造周期,減去了不必要的制造成本。
文檔編號B63B9/00GK202728561SQ20122023685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3日
發明者于秉權, 岳明新 申請人:天津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