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一種船用節能前置導輪,尤其涉及一種前置半導輪。
背景技術:隨著世界能源危機的逐漸顯現,國際油價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一直處于震蕩上漲狀態,這使得航運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降低運營成本成為船舶行業共同的課題。而與此同時,由于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各種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并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船舶水動力節能裝置研發也因此成為了船舶研究領域的重大課題,同時也受到廣大船東的青睞。然而,隨著船舶總體性能的日益改進,傳統的單一節能裝置的節能效果也越來越低,組合式節能裝置也逐漸成為船舶節能裝置的熱點及發展重點。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降低船舶尾流能量損失、降低船舶能耗并提高螺旋漿推進效率的前置半導輪。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前置半導輪,包括前置半導管以及多個前置導葉片,所述前置半導管的管壁軸向局部為缺口;所述前置導葉片的一端周向設置在前置半導管的內壁,另一端與船體尾部相連接。所述前置半導管的缺口朝下,所述前置半導管安裝的縱向傾角為0-5°。所述前置半導管的入口直徑大于其出口直徑。所述入口直徑為螺旋槳直徑的0.65~0.75倍,出口直徑為螺旋槳直徑的0.6~0.7倍。所述前置導葉片之間設置時互成不同角度。所述前置導葉片弦長小于所述前置半導管弦長。本發明涉及前置半導輪安裝在螺旋槳近前上方,其內部設有產生預旋流動的一定數目的前置導葉片,前置導葉片外周為前置半導管;該節能裝置具有改善螺旋槳上半平面入流的均勻性、提高螺旋槳船身效率、降低螺旋槳尾流旋轉能量損失等作用,可獲得相當可觀的節能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前置半導輪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安裝示意圖;圖3為圖2的安裝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技術特征、發明目的與技術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一種前置半導輪,包括前置半導管100以及多個前置導葉片200,所述前置半導管100的管壁軸向局部為缺口101,該缺口101朝下,其缺口101大小約占導管周向的1/4左右。如圖2和圖3,前置導葉片200的一端201周向設置在前置半導管100的內壁,另一端202與船體尾部300相連接。前置導葉片200呈扇形分布,同時采用不同攻角設計,其分布以及攻角一般根據螺旋槳及船體300確定。前置半導管100的上方通過水平翼板102、下方通過一對水平板103與船體300相接,從圖中可知前置半導管100的水平中心線104高于螺旋槳槳軸中心線105。前置導葉片200可使螺旋槳進流產生預旋,從而降低螺旋槳旋轉能量損失。本發明中前置半導管100的最大直徑小于螺旋槳的直徑,且前置半導管100入口直徑大于出口直徑。以螺旋槳的直徑D為基準,前置半導管100入口直徑一般取為0.65-0.75D,而出口直徑取為0.6-0.7D,導管收縮角不大于15°。前置半導管100的弦長一般取為0.2-0.4D,剖面厚度則為0.10-0.15L左右。同時前置半導管100安裝縱向傾角為0-5°。一般而言,前置導葉片200的弦長要小于前置半導管100弦長,為0.15-0.25D,而各前置導葉片200長度均不相同,根據前置半導管100與船體之間距離確定。參看圖1可知,前置半導輪安裝于船體300的尾部,位于螺旋槳之前。同時由附圖2可知,各前置導葉片200在前置半導管100內側的分布規律,對于右旋螺旋槳而言,船體左舷側一般布置三片前置導葉片200,而右舷側則布置兩片前置導葉片200,各前置導葉片200與前置半導輪縱中位置之間的分布角度見下表1。同時,各導葉具有不同的攻角,其扭轉角度(均以導葉葉面為基準)可見下表1。表1注:(1)以槳軸中心線為旋轉軸,由船尾朝船首看,逆時針為正;(2)以葉面隨邊指向導輪中心方向為旋轉軸。由圖1可知,該實施例散貨船所安裝的前置半導輪,經過試驗得到其節能效果為5.2%,即在主機功率不變的情況下,可提高航速0.23kn,或在保持航速不變的情況下,可降低主機能耗5.2%。因而,該船日均可節省燃油1.6ton,年均可節省燃油費用約160萬元,半年之內可收回投資成本,具有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和推廣應用價值。綜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屬于本發明的技術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