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舵葉固定工裝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639654閱讀:948來源:國知局
一種舵葉固定工裝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舵葉固定工裝及船舶,其中,舵葉固定工裝用于固定舵葉的可旋轉的頂板和尾翼,舵葉固定工裝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上端與船舶的假舵底板固定連接,下端與所述頂板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設置可于水下進行切割的第一切割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件與所述尾翼連接,可使所述尾翼與所述假舵底板之間的位置相對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設置可于水下進行切割的第二切割位置。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發明的舵葉固定工裝可以保證船舶下水安全、順利,而且鎖舵、解舵操作簡單,減少現場施工的工作量。
【專利說明】
一種舵葉固定工裝及船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船舶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舵葉固定工裝及應用該舵葉固定工裝的船舶。
【背景技術】
[0002]廈大科考船是一艘電力推進船舶,設置雙襟翼舵。船舶在船臺上建造,下水時,下滑速度較快,對舵葉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力。若舵葉擺動,船舶下水無法到達指定位置及造成較大的安全事故。為確保船舶下水安全、順利,需使用工裝將舵葉臨時牢固地鎖緊在零度舵角位置。
[0003]廈大科考船舵機是轉葉式舵機,無法在舵機艙內部通過工裝固定舵桿進行鎖舵,且船舶下水前舵系動力系統未完善。按照常規的鎖舵方法,在艉部外板燒吊碼用葫蘆拉緊的方式受力無法保證舵葉下水時的穩固,對于本船不適用。根據廈大科考船下水估算書,船舶下水后全浮狀態下的艉吃水Tw = 4.318m,假舵底板高度為3.882m,舵葉頂板高度為3.6m,船下水后舵葉完全浸沒在水中,下水后進行輪機調試等動作時,需要進行解舵處理。對于采用鋼板焊接直接固定舵葉頂板及尾翼進行鎖舵的方法中,解舵時,鋼板上的切割位置受限,導致無法進行水下切割,使得解舵非常麻煩;而對于其他非焊接的固定方式,舵葉的固定強度會受到影響,船舶下水時會使舵葉受到水流的沖擊而發生鎖舵失敗的情況,使得舵葉受損。
[0004]因此,亟需制作必要的輔助工裝進行鎖舵,同時也能在船舶下水后實現順利解舵。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舵葉固定工裝,可以保證船舶下水安全、順利,而且鎖舵、解舵操作簡單,減少現場施工的工作量。
[0006]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船舶,其應用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
[0007]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8]一方面,提供一種舵葉固定工裝,用于固定舵葉的可旋轉的頂板和尾翼,該舵葉固定工裝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上端與船舶的假舵底板固定連接,下端與所述頂板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設置可于水下進行切割的第一切割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件與所述尾翼連接,可使所述尾翼與所述假舵底板之間的位置相對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設置可于水下進行切割的第二切割位置。
[0009]另一方面,提供一種船舶,其應用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舵葉固定工裝同時使船舶的假舵底板以及舵葉的尾翼和頂板的位置保持相對固定,船舶下水時可以固定尾翼,避免尾翼發生轉動,使船舶下水準確到達指定位置;船舶到達指定位置后,再在水下對舵葉固定工裝的切割位置進行切害J,進行解舵。本發明的舵葉固定工裝具有足夠的強度,能保證船舶下水時舵葉的尾翼的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發明的舵葉固定工裝可以保證船舶下水安全、順利,而且鎖舵、解舵操作簡單,減少現場施工的工作量。
【附圖說明】
[0011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舵葉固定工裝固定船舶舵葉時的狀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中I處放大圖。
[0013]圖3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0014]圖4為圖1的B向局部示意圖。
[0015]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固定件的俯視圖。
[0016]圖1至5中:
[0017]1、頂板;2、尾翼;3、假舵底板;4、舵葉固定工裝;
[0018]100、第一固定件;200、第二固定件;210、連接部;211、上連接部;212、下連接部;213、第二凹槽;220、夾持部;221、第一凹槽;230、加強板;
[0019]M、第一切割位置;N、第二切割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0021]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固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部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部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0022]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3]如圖1至5所示,本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的舵葉固定工裝,用于固定舵葉的可旋轉的頂板I和尾翼2,其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件100和第二固定件200,所述第一固定件100的上端與船舶的假舵底板3固定連接,下端與所述頂板I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100上設置可于水下進行切割的第一切割位置M,所述第二固定件200與所述尾翼2連接,可使所述尾翼2與所述假舵底板3之間的位置相對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件200上設置可于水下進行切割的第二切割位置N。一般情況下,船舶下水時,如果不對舵葉的尾翼進行固定處理,尾翼容易發生轉動,使船舶下水無法到達指定位置及造成較大的安全事故。本發明通過舵葉固定工裝使舵葉的頂板1、尾翼2以及船舶的假舵底板3的位置相對固定,船舶下水時通過該舵葉固定工裝可以固定尾翼2,避免尾翼2發生轉動,使船舶下水準確到達指定位置。船舶到達指定位置后,再在水下對舵葉固定工裝4的第一切割位置M和第二切割位置N進行切割,進行解舵。
[0024]本發明的舵葉固定工裝4具有足夠的強度,能保證船舶下水時舵葉的固定,且應用于船舶下水前后的操作簡單,減少現場施工的工作量。采用本發明的舵葉固定工裝可以保證船舶下水安全、順利,降低成本。
[0025]船舶下水前,將第一固定件100焊接在假舵底板3上,第二固定件200與尾翼2連接,第二固定件200可以直接與第一固定件100固定連接,也可以通過中間連接件與第一固定件200間接固定連接,從而可以避免尾翼2發生轉動或者擺動,實現鎖舵;船舶下水后,再在對應的第一切割位置M和第二切割位置N進行切割,從而斷開假舵底板3和尾翼2之間的固定連接,實現解舵。整個鎖舵和解舵的過程都非常簡單,操作非常方便。
[0026]本發明中,第一切割位置M和第二切割位置N的切割斷口均不小于20mm,以保證解舵后不影響舵葉轉動,達到可以正常調試的狀態。
[0027]作為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案,所述第二固定件200與所述頂板I的上端面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固定件200與所述假舵底板3之間具有切割間隙,以使所述第一切割位置M可于水下進行切割。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件200通過中間連接件即頂板I與第一固定件100實現固定連接,從而實現所述尾翼2、所述頂板I與所述假舵底板3之間的位置相對固定。
[0028]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本方案對上述實施方案中的第二固定件200的設置位置進行了優化。
[0029]具體地,所述第一固定件100的上端與所述假舵底板3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件100的下端與所述頂板I焊接固定,沿豎直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100與所述第二固定件200的連接段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00的寬度,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100與所述第二固定件200的非連接段具有所述第一切割位置M。本實施方案中的第一固定件100為鋼板,將該鋼板的上下兩端分別焊接在假舵底板3和舵葉的頂板I上,與第二固定件200配合使用,即可實現鎖舵。其中,第一固定件100與所述第二固定件200的連接段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00的寬度,從而在第一固定件100與所述第二固定件200的非連接段上預留有可方便于水下進行切割的第一切割位置M,使解舵更加方便。
[0030]作為本發明具體的實施方案,所述第二固定件200包括連接部210和夾持部220,所述連接部210包括相互連接的上連接部211和下連接部212,所述上連接部211與所述下連接部212之間具有容納所述頂板I的容納空間,所述上連接部211與所述第一固定件100固定連接,所述下連接部212的下端與所述夾持部220固定連接,且所述夾持部220具有用于卡接部分所述尾翼2的第一凹槽221。本實施方案中的上連接部211與第一固定件100固定連接,下連接部212的下端與夾持部220固定連接,尾翼2卡接于夾持部220的第一凹槽221內,夾持部220通過第一凹槽221與尾翼2的配合以避免尾翼2發生轉動或者擺動。
[0031]更具體地,所述連接部210與所述尾翼2之間具有切割間隙,所述第二切割位置N位于所述連接部211上。該切割間隙可以便于在水下對該連接部211上的第二切割位置N進行切割,提高切割效率,順利實現解舵。
[0032]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210包括兩個間隔設置的鋼板,兩個所述鋼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11的兩側,且兩個所述鋼板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凹槽211的開口端的寬度。連接部210采用兩塊鋼板制成,相對于采用一塊實心的鋼板作為連接部210而言,可以減少切割時間,提高水下切割效率;兩個所述鋼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11的兩側,以保證夾持部220與尾翼2之間緊密配合,防止尾翼2發生輕微的轉動或者擺動。
[0033]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案,所述連接部210的兩塊鋼板均具有所述上連接部211和所述下連接部212,所述上連接部211和所述下連接部212之間形成的所述容納空間為一開口朝向所述頂板I的第二凹槽213,所述第二凹槽213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221的深度,所述第二切割位置N位于所述上連接部211上。由于第二凹槽213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221的深度,使第二凹槽213沿其深度方向的底面與尾翼2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此時的第二切割位置N位于上連接部211上,在保證連接部210強度的同時,方便進行水下切割,減少切割的時間,提高切割效率。
[0034]本實施例中,沿水平方向上,下連接部212的長度略等于夾持部220的長度,下連接部212與夾持部220焊接,以進一步加強連接部210與夾持部220之間的連接強度,保證舵葉下水時的穩定性。
[0035]優選地,所述第二凹槽213遠離所述夾持部220的一側內壁與所述頂板I的上端面抵接,一方面,在保證舵葉固定工裝4的強度的情況下可以使第一固定件100與上連接部211的非連接段預留有足夠的位置進行水下切割;另一方面,第二凹槽213的上側內壁與頂板I抵接,可以加強舵葉固定工裝4的鎖舵強度。本實施例中的上連接部211也可以同時與第一固定件100和頂板I焊接固定,以進一步加強第一固定件100、第二固定件200之間的連接強度。
[0036]于本實施例的舵葉固定工裝4中,所述連接部210的兩塊鋼板之間還設置有加強板230,所述加強板230位于所述兩塊鋼板遠離所述舵葉的一側,所述加強板230沿水平方向的兩側分別與所述兩塊鋼板焊接固定。通過加強板230提高連接部210的兩塊鋼板之間的連接穩定性,進而提高整個舵葉固定工裝4的強度。
[0037]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00與假舵底板3的連接處、第一固定件100與舵葉的頂板I的連接處,以及連接部210與夾持部220的連接處均可以設置肘板加強連接強度。
[0038]于本發明中,舵葉固定工裝4的各部件均采用25mm厚的鋼板,鋼板切割邊需打磨去毛刺,各部件之間的連接方式均為焊接,通過計算焊縫的強度可以使焊縫滿足要求,不會因下水受到的沖擊而造成焊縫斷裂。
[0039]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船舶,其應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4。船舶下水前,將該舵葉固定工裝4安裝好之后,實現鎖舵,此時船舶可順利、安全下水,船舶下水后進行舵機調試等工作時,在舵葉固定工裝4上預留的切割位置進行切割,以斷開假舵底板3與尾翼2之間的連接,即可實現解舵。
[0040]本發明中,在舵葉固定工裝4應用于船舶下水時,需要按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0041](I)先按照圖紙的節點要求,提前制作好舵葉固定工裝4;
[0042](2)按照圖紙在船上焊接舵葉固定工裝。鋼板施焊前應對舵角進行復檢,以確保其正確性;
[0043](3)焊接處采用連續包角全焊,焊腳高度為13mm;焊接后需經QC報驗焊接質量及舵系鎖緊狀態,報驗合格后船舶方可下水;
[0044](4)船舶下水后,按照圖紙標注位置,船舶下水后,按照圖紙標注位置,碼頭階段采用水下切割的方式進行解舵;
[0045](5) 二次進塢后,把剩余未切割的工裝鋼板割除后,處理好碼腳并補涂油漆,報驗QC0
[0046]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發明的舵葉固定工裝進行船舶下水舵葉固定,具有以下優點:
[0047](I)能保證舵葉固定,確保船舶下水安全、順利;
[0048](2)制作簡單,制作費用較低;
[0049](3)使用本工裝下水后解舵,方便進行水下切割,不會因為水下切割損傷到舵葉本體,有適宜的空間進行水下切割;
[0050](4)只需要對圖示幾個位置進行切割即可,切割后無需將碼腳等清除干凈且不會影響到舵葉的轉動調試。
[0051]以上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發明的詳細方案,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即不意味著本發明必須依賴上述實施例才能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了,對本發明的任何改進,對本發明產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換及輔助成分的添加、具體方式的選擇等,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和公開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舵葉固定工裝,用于固定舵葉的可旋轉的頂板和尾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上端與船舶的假舵底板固定連接,下端與所述頂板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設置可于水下進行切割的第一切割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件與所述尾翼連接,可使所述尾翼與所述假舵底板之間的位置相對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設置可于水下進行切割的第二切割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與所述頂板的上端面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固定件與所述假舵底板之間具有切割間隙,以使所述第一切割位置可于水下進行切割。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上端與所述假舵底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下端與所述頂板焊接固定,沿豎直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連接段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寬度,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非連接段具有所述第一切割位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連接部和夾持部,所述連接部包括相互連接的上連接部和下連接部,所述上連接部與所述下連接部之間具有容納所述頂板的容納空間,所述上連接部與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下連接部的下端與所述夾持部固定連接,且所述夾持部具有用于卡接部分所述尾翼的第一凹槽。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與所述尾翼之間具有切割間隙,所述第二切割位置位于所述連接部上。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包括兩個間隔設置的鋼板,兩個所述鋼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兩側,且兩個所述鋼板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開口端的寬度。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的兩塊鋼板均具有所述上連接部和所述下連接部,所述上連接部和所述下連接部之間形成的所述容納空間為一開口朝向所述頂板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切割位置位于所述上連接部上。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遠離所述夾持部的一側內壁與所述頂板的上端面抵接。9.根據權利要求6至8任一項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的兩塊鋼板之間還設置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位于所述兩塊鋼板遠離所述舵葉的一側,所述加強板沿水平方向的兩側分別與所述兩塊鋼板焊接固定。10.一種船舶,其特征在于,其應用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舵葉固定工裝。
【文檔編號】B63B9/00GK106005249SQ201610640457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8月5日
【發明人】林仁志, 鄭樂濱, 王任意, 古權英
【申請人】廣船國際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