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航空母艦甲板設施,特別涉及反拋式艦載機攔索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存在的技術中,多以阻攔索和阻攔網阻攔艦載機為主,通過將艦載機與阻攔索勾連或者阻攔網碰撞實現艦載機阻攔。如果掛鉤不能成功勾連阻攔索,則阻攔失敗,要么機毀人亡,要么飛行員進行復飛,準備二次阻攔,但成功率非常低,危險性非常大,絕大部分艦載機事故都發生于著艦瞬間,原因也多是由于掛鉤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安全,免精準對位,高效的反拋式艦載機攔索裝置。
為達到以上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反拋式艦載機攔索裝置,包括:設置于艦載機尾部的彈射器和安裝于航母甲板的接收器;
其中,接收器與耗能減速裝置連接,彈射器彈射出的攔索末端均設置有捕捉器;
捕捉器端部設置有用于緩沖沖擊的緩沖器;
接收器包括:平面端開口且內部中空的半球體結構的殼體和感受器;
感受器為若干個,且均勻設置于接收器的殼體的內壁表面;
粘結器設置于捕捉器內;
其中,感受器與捕捉器接觸觸發捕捉信號;粘結器與攔索末端配合粘結;
接收器開口端設置有用于閉合接收器開口的收緊器,且收緊器的控制電路與感受器與捕捉器接觸觸發的捕捉信號的控制電路連接;
其中,攔索端部外壁設置有徑向凸起的限位凸環;
進一步的,收緊器為橫向滑軌式兩開門平移夾緊裝置,且收緊器的夾緊門板對接邊緣預設有對接半圓孔,且對接半圓孔對接后直徑大于等于攔索末端直徑小于攔索末端的限位凸環的直徑,此結構通過收緊器的夾緊門板的閉合動作將使量夾緊門板的對接半圓孔對接且與攔索的限位凸環實現限位。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明,艦載機在靠近航母時,首先做好尾部彈射器彈出攔索的彈射準備,有飛機上的監控雷達測得適合彈射攔索的位置,當達到飛機適合彈射的位置時,飛機尾部向兩側前方彈射攔索,攔索的端部帶有捕捉器,捕捉器進入接收器半球體殼體中,捕捉器與接收器殼體內壁上任何一個感受器相觸的瞬間,將觸發捕捉信號,捕捉信號控制電路同時處理粘結器將捕捉器端部粘結住的粘結動作,同時控制接收器上開口位置的收緊器通過軌道迅速收緊閉合將攔索端部的限位抓緊,此時,接收器與彈射出的攔索緊密連接,并共同運動。如果粘結器未能將捕捉器粘結完全,捕捉器發生脫離,這時在收緊器迅速閉合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卡住攔索上的限位凸環實現對捕捉器的對接。
整個過程中,為防止捕捉器端部觸點與接收器碰撞時發生損壞,在捕捉器端部設置緩沖器,對捕捉器起到緩沖保護的作用。
對接成功后,接收裝置反饋信號,飛機可開始減速做降落準備,接收器另一端連接耗能減速裝置,對著艦飛機進行減速控制,最終實現飛機的平穩著艦。
綜上,本發明是在艦載機著陸之前,從艦載機的尾部彈射自帶端部捕捉器的攔索,利用捕捉器與艦載機甲板上接收器的對接,形成攔阻索系統,從而實現艦載機快速、準確、安全的航母甲板著艦。普通攔索的掛鉤式著艦方式,即便艦載機駕駛員具備非常高超的著艦技術,其著陸過程也會非常危險,尤其是夜間著艦,攔索不易準確掛鉤,造成機毀人亡的可能非常大,普通攔索的掛鉤式著艦方式是目前航母艦載機著艦的最危險的一環。而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避免了以上問題,著艦在任何環境下都可進行,一旦發生拋接失誤,飛行員可以提前獲知信息(捕捉器與接收器未配合上),給再次起飛提供充足時間,有力保證著艦安全。該裝置體型小,安裝方便,不過多占用甲板空間。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本發明共7幅附圖,其中:
圖1為本發明的彈射器彈射攔索時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艦載機降落完成時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接收器開口端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接收器開啟狀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接收器閉合狀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緩沖器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粘結器端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航母甲板,2、接收器,3、捕捉器,4、攔索,5、艦載機,6、彈射器,7、收緊器,10、限位凸環,11、粘結器,11-1、粘結器端部,11-2、粘結器底部,12、緩沖器,12-1、緩沖器頭部,12-2、彈簧緩沖柱體,12-3、緩沖器底座,13、感受器,14、探頭。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和圖7所示的反拋式艦載機攔索裝置,包括:設置于艦載機尾部的彈射器6和安裝于航母甲板的接收器2;
其中,接收器2與耗能減速裝置連接,彈射器6彈射出的攔索4末端均設置有捕捉器3;
捕捉器3端部設置有用于緩沖沖擊的緩沖器12;
其中,如圖6所示,緩沖器12包括:與捕捉器3固定的緩沖器底座12-3,設置于緩沖器底座12-3上的彈簧緩沖柱體12-2以及設置于彈簧緩沖柱體12-2前端的緩沖器頭部12-1;
緩沖器頭部12-1首先與即將碰撞物體接觸,然后通過彈簧緩沖柱體12-2實現伸縮過程中的緩沖(緩沖主要通過彈簧實現);
接收器2包括:平面端開口且內部中空的半球體結構的殼體和感受器13;
感受器13為若干個,且均勻設置于接收器2的殼體的內壁表面;
粘結器11設置于捕捉器3內;
其中,感受器13與捕捉器3接觸觸發捕捉信號;粘結器11與攔索4末端配合粘結,此處粘結器11采用電磁吸附式結構與攔索4末端同樣帶有磁性或者可吸附金屬配合吸附連接;
如圖7所示,粘結器端部11-1為用于放置探頭4的內部帶有空腔的柱體底座,粘結器底部11-2內部設置信號發射器;
探頭位于粘結器端部,當艦載機降落時,彈射器6彈出捕捉器3,捕捉器3中含有緩沖器12和粘結器11,其中粘結器11的端部有探頭4,方便接收器2上感受器13感應捕捉器3的位置,且通過信號發射器發出對應信號,最終準確接收捕捉器3;
接收器2開口端設置有用于閉合接收器2開口的收緊器7,且收緊器7的控制電路與感受器13與捕捉器3接觸觸發的捕捉信號的控制電路連接;
其中,攔索4端部外壁設置有徑向凸起的限位凸環10;
進一步的,收緊器7為橫向滑軌式兩開門平移夾緊裝置,且收緊器7的夾緊門板對接邊緣預設有對接半圓孔,且對接半圓孔對接后直徑大于等于攔索4末端直徑小于攔索4末端的限位凸環10的直徑,此結構通過收緊器7的夾緊門板的閉合動作將使兩夾緊門板的對接半圓孔對接且與攔索4的限位凸環10實現限位。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明,艦載機在靠近航母時,首先做好尾部彈射器6彈出攔索4的彈射準備,有飛機上的監控雷達測得適合彈射攔索4的位置,當達到飛機適合彈射的位置時,飛機尾部向兩側前方彈射攔索4,攔索4的端部帶有捕捉器3,捕捉器3進入接收器2半球體殼體中,捕捉器3與接收器2殼體內壁上任何一個感受器13相觸的瞬間,將觸發捕捉信號,捕捉信號控制電路同時處理粘結器11將捕捉器3端部粘結住的粘結動作,同時控制接收器2上開口位置的收緊器7通過軌道迅速收緊閉合將攔索4端部的限位抓緊,此時,接收器2與彈射出的攔索4緊密連接,并共同運動。如果粘結器11未能將捕捉器粘結完全,捕捉器3發生脫離,這時在收緊器7迅速閉合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卡住攔索4上的限位凸環10實現對捕捉器的對接。
整個過程中,為防止捕捉器3端部觸點與接收器2碰撞時發生損壞,在捕捉器3端部設置緩沖器12,對捕捉器3起到緩沖保護的作用。
對接成功后,接收裝置反饋信號,飛機可開始減速做降落準備,接收器2另一端連接耗能減速裝置,對著艦飛機進行減速控制,最終實現飛機的平穩著艦。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