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無人機機臂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828784閱讀:668來源:國知局
一種無人機機臂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人機機臂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現在的無人機領域,機臂的連接多數采用卡扣、螺栓固定等方式。其中卡扣方式,由于其系單向卡緊的方式進行固定,因而容易出現脫扣、致使機臂脫落,無法保證無人機平穩飛行,甚至跌落。螺栓固定式,較前者相對牢靠,但是由于拆卸復雜,很難滿足日常使用。尤其是在突發狀況下,無法第一時間升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穩固,收起方便的無人機機臂連接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無人機機臂連接裝置,包括:

固定座:其尾端形成有固定裝置連接至無人機機身,其頭端形成有第一連接部,其內部設有定位裝置,其兩側形成有水平長條通孔;

機臂連接座:其尾端形成有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通過水平的轉軸連接至第一連接部;

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豎向設置的兩側連接板;

所述第二連接部置于第一連接部內;

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固定部、彈簧、定位桿,所述定位桿的兩端分別穿過通孔,所述彈簧的一端連接至定位桿的中心,另一端連接至固定部,所述彈簧與通孔平行;

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尾端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桿置于所述定位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兩側連接板11的內壁間距等于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寬度。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限位桿及螺母,所述限位桿置于彈簧內,其頭端連接至定位桿,尾端穿過固定部,其穿過固定部的部分設有與所述螺母匹配的外螺紋,所述螺母擰在所述限位桿的尾端。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槽位于第二連接部尾端上頂角,其兩側壁的夾角小于90°且大于80°,所述定位桿的半徑小于所述定位槽側壁的寬度。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槽為位于第二連接部的尾端的凹槽,其上壁、下壁水平且上壁與下壁的間距等于所述定位桿的外徑。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連接部尾端,位于定位槽底口以下的部位呈圓弧形。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桿的兩端設有限位凸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機臂連接裝置,通過往后方滑動定位桿,待機臂抬起后,彈簧將定位桿復位卡在定位槽內,需要收起時,再往后滑動定位桿使其脫離定位槽,即可將機臂落下收起,安裝結構牢固,收起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透視圖;

圖2是圖1中機臂收起時連接裝置的結構透視圖;

圖3是連接結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第一實施例中機臂連接座結構示意圖;

圖5是第二實施例中機臂連接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第一實施例:

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一種無人機機臂連接裝置,包括:固定座1:其尾端形成有固定裝置連接至無人機機身,其頭端形成有第一連接部,其內部設有定位裝置,其兩側形成有水平長條通孔12;機臂連接座2:其尾端形成有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通過水平的轉軸3連接至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豎向設置的兩側連接板11;所述第二連接部置于第一連接部內;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固定部41、彈簧42、定位桿43,所述定位桿43的兩端分別穿過通孔12,所述定位桿43的兩端設有限位凸起,所述彈簧42的一端連接至定位桿43的中心,另一端連接至固定部41,所述彈簧與通孔12平行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尾端形成有定位槽21,所述定位桿43置于所述定位槽21內。

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兩側連接板11的內壁間距等于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寬度。

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限位桿44及螺母45,所述限位桿44置于彈簧42內,其頭端連接至定位桿43,尾端穿過固定部41,其穿過固定部41的部分設有與所述螺母45匹配的外螺紋,所述螺母45擰在所述限位桿44的尾端。

所述定位槽21位于第二連接部尾端上頂角,其兩側壁的夾角小于90°且大于80°,所述定位桿43的半徑小于所述定位槽21側壁的寬度。

所述第二連接部尾端,位于定位槽21底口以下的部位呈圓弧形。

第二實施例:

如圖5所示,所述定位槽21為位于第二連接部的尾端的凹槽,其上壁、下壁水平且上壁與下壁的間距等于所述定位桿43的外徑。其余部分同第一實施例。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