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36795閱讀:1377來源:國知局
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飛行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



背景技術:

無人機飛行器最早在20世紀20年代出現。直至20世紀30年代,英國費雷爾公司將一架“女王”雙固定翼飛機改造成無人靶機,開啟了無人機進入航空史的序幕。但是由于當時科技的限制,無人機成本還比較高,技術不夠成熟,所以無人機一直停留在軍事應用層面。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電子技術的進步,無人機飛行器技術逐漸成熟,制造成本和進入門檻降低,無人機越來越多的進入民用市場。目前無人機可用于航拍攝影、電力巡檢、森林防火、播種撒藥、環境監測、測繪等許多方面。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力物力成本,減輕工作的難度和強度,還讓許多原來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成為了現實。所以目前的無人機飛行器市場異常火爆,正以極高的速度發展。

但是目前的無人機飛行器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阻礙著無人機的應用。首先,現有飛行器普遍使用電池作為動力源,而目前的電池能量密度低、充電時間長,導致這種飛行器載重小、滯空時間短,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應用尚可,但是到了其他民用領域就顯得捉襟見肘了。近年來也陸續出現了一些混合動力無人機飛行器,但是他們主要是使用內燃機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再用電來驅動電機,從而達到飛行目的,但是這樣經過了能源的轉換,能量利用率低,并且結構復雜、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制造成本低、穩定性好、安全性高和載重能力強的混合動力飛行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包括有殼體以及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的電動機和發動機,所述電動機包括有轉軸以及纏繞在所述轉軸上的線圈,所述線圈的外側設置有磁鐵,所述磁鐵的周圍設置有若干塊蓄電池,所述轉軸的上端上嵌入有若干個旋翼,所述發動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聯軸器,所述發動機的底部設置有活動板,所述發動機的左側設置有升降電機,所述升降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絲桿,所述絲桿與所述活動板配合連接,所述活動板的底部設置有油箱,所述殼體的外部設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內設置有飛控器以及與所述飛控器電性連接的無線接收模塊。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其中所述電動機設置在所述發動機的頂部。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其中所述線圈與所述磁鐵之間設置有間隙。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其中所述蓄電池的數量為兩塊。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其中所述轉軸與所述聯軸器位于同一條豎直線上。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其中所述升降電機通過墊板固定在所述殼體的內壁上。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其中所述絲桿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活動板的內部設置有凹孔,所述凹孔內設置有內螺紋,所述絲桿與所述活動板通過所述外螺紋、內螺紋配合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是:包括有殼體以及設置在殼體內部的電動機和發動機,電動機包括有轉軸以及纏繞在所述轉軸上的線圈,線圈的外側設置有磁鐵,磁鐵的周圍設置有若干塊蓄電池,轉軸的上端上嵌入有若干個旋翼,發動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聯軸器,發動機的底部設置有活動板,發動機的左側設置有升降電機,升降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絲桿,絲桿與活動板配合連接,活動板的底部設置有油箱,殼體的外部設置有控制盒,控制盒內設置有飛控器以及與飛控器電性連接的無線接收模塊。整體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制造成本更低,不僅可以單獨使用發動機或者電動機提供動力,也可以同時使用發動機和電動機提供動力,極大的減小了所需電池的重量,相較于電池,燃料的能量密度更高,負載能力更強,安全性和穩定性更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 2、升降電機 3、墊板

4、絲桿 5、活動板 6、油箱

7、飛控器 8、控制盒 9、無線接收模塊

10、發動機 11、聯軸器 12、蓄電池

13、磁鐵 14、線圈 15、電動機

16、旋翼 17、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混合動力飛行器,包括有殼體1以及設置在殼體1內部的電動機15和發動機10,電動機15設置在發動機10的頂部,電動機15包括有轉軸17以及纏繞在轉軸17上的線圈14,線圈14的外側設置有磁鐵13,線圈14與磁鐵13之間設置有間隙,磁鐵13的周圍設置有兩塊蓄電池12,轉軸17的上端上嵌入有若干個旋翼16,發動機10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聯軸器11,轉軸17與聯軸器11位于同一條豎直線上,發動機10的底部設置有活動板5,發動機10的左側設置有升降電機2,升降電機2通過墊板3固定在殼體1的內壁上,升降電機2的輸出軸上連接有絲桿4,絲桿4與活動板5配合連接,絲桿4上設置有外螺紋,活動板5的內部設置有凹孔,凹孔內設置有內螺紋,絲桿4與活動板5通過所述外螺紋、內螺紋配合連接,活動板5的底部設置有油箱6,殼體1的外部設置有控制盒8,控制盒8內設置有飛控器7以及與飛控器7電性連接的無線接收模塊9,飛控器7也與電動機15、升降電機2、發動機10電性連接。

整體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制造成本更低,不僅可以單獨使用發動機10或者電動機15提供動力,也可以同時使用發動機10和電動機15提供動力,當需要發動機10工作時,飛控器7就會控制升降電機2轉動,這樣就會帶動活動板5上升,發動機10也會上升,這樣聯軸器11就會與轉軸17的下端連接,發動機10就可以帶動轉軸17旋轉,采用混合動力,極大的減小了所需電池的重量,相較于電池,燃料的能量密度更高,負載能力更強,安全性和穩定性更高。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