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飛行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飛行器防護罩及應用該防護罩的飛行器。
背景技術:
隨著飛行器技術的日益發展,飛行器在航空測量、安全監控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螺旋槳是飛行器的重要組成部分,螺旋槳是指靠槳葉在空氣或水中旋轉,將發動機轉動功率轉化為推進力的裝置。隨著飛行器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飛行器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全防護型防護罩能夠對飛行器的螺旋槳起到全面保護作用,但是飛行器在加上全防護型防護罩后,流體的流動會受到阻礙,槳葉效率大大降低,槳葉的動力損失增大。由于槳葉動力損失嚴重,同樣推重比的前提下電機轉速就要提高,從而間接導致電機電流增大,電池續航縮短,續航能力降低,且槳葉噪音增大,影響客戶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飛行器防護罩,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防護罩影響流體流動,導致槳葉效率低、槳葉動力損失大、電機電流大,電池續航短、槳葉噪音大的技術問題。
如上構思,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飛行器防護罩,包括:
上防護罩,其包括第一骨架和設置在所述第一骨架上的若干個第一柵條;
下防護罩,其包括第二骨架和設置在所述第二骨架上的若干個第二柵條,所述第二柵條與所述第一柵條一一對應設置;
所述第一柵條與所述第二柵條的截面形狀均呈翼型,且均為翼型前緣朝上、尾緣朝下,沿流體的流動方向,所述第一柵條的截面與所述第二柵條的截面均包括漸擴的前部和漸收的后部。
其中,所述第一骨架上設置有若干個鏤空部,每個所述鏤空部內設置有若干個所述第一柵條。
其中,所述第一柵條呈弧形,并沿遠離所述第一骨架的中心的方向排布。
其中,所述上防護罩與所述下防護罩可拆卸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骨架上設置有若干個朝向所述第二骨架延伸的定位柱,所述第二骨架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與所述定位槽卡接。
其中,所述第一骨架的邊緣處設置有朝向所述第二骨架延伸的翻邊,所述第二骨架上設置有與所述翻邊相配合的凸緣,當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槽中,所述翻邊與所述凸緣抵接。
其中,所述翻邊為鏤空結構,所述翻邊上開設有若干個散熱孔。
一種飛行器,包括如上任一項所述的飛行器防護罩。
其中,還包括若干個螺旋槳和電機,所述螺旋槳和所述電機均位于所述上防護罩與所述下防護罩之間,所述螺旋槳和所述電機一一對應連接。
其中,所述螺旋槳包括槳座和若干個槳葉,所述槳葉沿所述槳座的周向均勻分布并與所述槳座固定連接,所述槳座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出的飛行器防護罩,包括上防護罩和下防護罩,上防護罩包括第一骨架和設置在第一骨架上的若干個第一柵條;下防護罩包括第二骨架和設置在第二骨架上的若干個第二柵條,第二柵條與第一柵條一一對應設置,第一柵條與第二柵條的截面形狀均呈翼型,且均為翼型前緣朝上、尾緣朝下,沿流體的流動方向,第一柵條的截面與第二柵條的截面均包括漸擴的前部和漸收的后部,能很有效的降低飛行器防護罩對氣流的阻礙和擾流作用,使得空氣流動順暢,減少槳葉動力損失,延長電池續航時間,提高槳葉效率,減小槳葉噪音。
本發明提出的飛行器,采用上述飛行器防護罩,有效減少對氣流的阻礙和擾流作用,使得空氣流動順暢,減少槳葉動力損失,減小槳葉噪音,延長電池續航時間,提高飛行器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飛行器防護罩裝配后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飛行器防護罩裝配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的a處放大圖;
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飛行器防護罩使用時的原理示意圖。
圖中:
1、上防護罩;2、下防護罩;3、螺旋槳;4、電機;
11、第一骨架;12、第一柵條;13、翻邊;131、散熱孔;
21、第二骨架;22、第二柵條;23、凸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
參見圖1至圖5,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飛行器防護罩,包括上防護罩1和下防護罩2,上防護罩1包括第一骨架11和設置在第一骨架11上的若干個第一柵條12;下防護罩2包括第二骨架21和設置在第二骨架21上的若干個第二柵條22,第二柵條22與第一柵條12一一對應設置;第一柵條12與第二柵條22的截面形狀均呈翼型,且均為翼型前緣朝上、尾緣朝下,沿流體的流動方向,第一柵條12的截面與第二柵條22的截面均包括漸擴的前部和漸收的后部。
翼型形狀的設置,以及第一柵條12與第二柵條22的布置形式,能很有效的降低飛行器防護罩對氣流的阻礙和擾流作用,使得空氣流動順暢,減少槳葉動力損失,延長電池續航時間,提高槳葉效率,減小槳葉噪音。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柵條12與第二柵條22的截面形狀均呈對稱的翼型,便于加工生產,保證氣流平穩。
第一骨架11上設置有若干個鏤空部,每個鏤空部內設置有若干個第一柵條12,第一柵條12呈弧形,并沿遠離第一骨架11的中心的方向排布。當然,鏤空部的數量和第一柵條12的數量均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在此不作限制。因第二柵條22與第一柵條12一一對應設置,因此第二骨架21上也設置若干個鏤空部,每個鏤空部內設置有若干個第二柵條22,第二柵條22呈弧形,并沿遠離第二骨架21的中心的方向排布。
上防護罩1與下防護罩2可拆卸連接。第一骨架11上設置有若干個朝向第二骨架21延伸的定位柱,第二骨架21上設置有與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槽,定位柱與定位槽卡接。便于拆卸與安裝,且加工生產方便,利于大批量生產。當然,上防護罩1與下防護罩2也可以采用其他便于安裝拆卸的方式連接,在此不作限制。
第一骨架11的邊緣處設置有朝向第二骨架21延伸的翻邊13,第二骨架21上設置有與翻邊13相配合的凸緣23,當定位柱插入定位槽中,翻邊13與凸緣23抵接,進一步保證定位準確。翻邊13為鏤空結構,翻邊13上開設有若干個散熱孔131,保證防護罩內空氣流通。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飛行器,包括上述的飛行器防護罩,還包括若干個螺旋槳3和電機4,螺旋槳3和電機4均位于上防護罩1與下防護罩2之間,螺旋槳3和電機4一一對應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螺旋槳3有四個,并于上防護罩1與下防護罩2之間均勻分布。在此對螺旋槳3的數量不作限制。
螺旋槳3包括槳座和若干個槳葉,槳葉沿槳座的周向均勻分布并與槳座固定連接,槳座與電機4的輸出軸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螺旋槳3包括三個槳葉,在此對槳葉的數量不作限制。
使用時,電機4帶動槳葉旋轉,推動空氣沿圖4中箭頭所示的方向流動,從而對飛行器產生反推力,第一柵條12和第二柵條22周邊的空氣流動如圖4中流線所示,該防護罩在提高飛行器安全的同時,有效的降低全防護型飛行罩對氣流的阻礙和擾流作用,提高飛行器動力效率。經實踐分析,槳葉的動力損失比原來降低18%~23%,延長電池續航時間。
以上實施方式只是闡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方式限制,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