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復合板材加工時板材翻轉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板材翻轉機。
背景技術:
在復合板材加工領域中,翻板機作為復合板材加工時的一道重要工序,一塊板材的一面加工完畢后將板材翻轉180度加工另一面,使用翻板機可利用較小的空間直接將板材翻轉完畢,有效地節約生產線的長度和廠房的空間。
市面上現有的翻板機的種類大體有兩種:
1、托架式翻板機
這種翻板機是在一端固定住的可繞固定端旋轉的托架一側設置一臺電機帶動托架繞軸旋轉,將板材翻轉180度。這種翻轉機在翻轉板材時當托架翻轉的角度超過90度時,板材就會從托架上脫落,直接落到生產線的托輥上,板材受到的振動非常巨大,有時會聽到“砰、砰”的響聲,很有可能會出現板材破裂或生產線受損現象,尤其對于質地不夠堅硬類板材損壞更為嚴重,所以這種翻板機未來可能很難接受市場的考驗。
2、托輥式翻板機
托輥式翻板機是利用托輥將板材帶入圓弧支撐架中,由動力裝置帶動圓弧支撐架并沿圓弧支撐架轉動180度,將板材翻轉180度。托輥式翻板機是近些年來應用最廣泛的翻轉機,現有的翻轉機由齒輪傳動帶動整體框架翻轉、或通過轉軸旋轉帶動整體框架翻轉或在一圓柱表面設置有多個均勻與圓柱垂直的板或框架,利用兩兩夾角對板材進行翻轉。因現有板材面積大,設備笨重,齒輪傳動受工作條件、速度、載荷、材料熱處理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齒輪折斷、點蝕、齒面磨損等等現象,導致設備損壞。以上方法會過多過少損壞設備或板材,影響工作進度。
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缺陷,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本發明技術方案,上述目的可以通過提供一種剪叉結構的翻板機實現,所述自動翻轉機包括:底架、執行機構、剪叉機構、滑道、電動油缸;
所述底架為矩形體架體,底架直接設置在生產線的任意托輥輸送機構上;
所述執行機構包含滑槽、矩形框架、球形滑塊;
所述矩形框架設置在生產線的相鄰兩托輥間隙中,與托輥的軸向平行,矩形框架的一條長邊通過球形滑塊與滑槽相連,另一條長邊的兩端分別與剪叉機構一和剪叉機構二相連;
所述滑槽設置在生產線的托輥架上兩個托輥之間,矩形框架兩條長邊中線的下方,方向平行于托輥軸向,滑槽內設有球形滑塊,矩形框架可通過球形滑塊在滑槽上產生位移;
所述滑道分為滑道一、滑道二,滑道一與滑道二一端設置在矩形框架的一條長邊上,另一端設置在矩形框架的另一條長邊上,滑道一與滑道二垂直于矩形框架;
所述電動油缸分為電動油缸一、電動油缸二,電動油缸一設置在滑道一側面的底架上,電動油缸二設置在滑道二側面的底架上,電動油缸可為剪叉機構提供動能;
所述剪叉機構分為剪叉機構一、剪叉機構二、導向輪,剪叉機構一設置在電動油缸一的上部,剪叉機構二設置在電動油缸二的上部,剪叉機構一、剪叉機構二的外側剪叉桿頂端設有導向輪,導向輪放置在滑道內,可沿著滑道滑動。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矩形框架的結構為如圖5所示的與托輥軸向垂直的四條長邊上設有橫向連接桿a的中空框架體,框架體高所在的兩個側面中間各設有一條與橫向連接桿a垂直的縱向連接桿b;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矩形框架未設在托輥間隙的一面的橫向連接桿a暴露在托輥上部,暴露在托輥上部的橫向連接桿a與托輥所形成的面的垂直距離大于板材的厚度;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剪叉機構中剪叉桿上設有條狀U型孔,剪叉桿中軸可在U型孔中滑動;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滑道一與滑道二結構為如圖4所示的當矩形框架一條長邊上的點在O點時,沿O點所在長邊對應的矩形框架的面從O點做一條垂直于O點所在的長邊到達另一條長邊上的點P所形成的線段OP等于矩形框的架寬度;當矩形框架一條長邊上的點在A點時,沿A點所在長邊對應的矩形框架的面從A點做一條垂直于A點所在的長邊到達另一條長邊上的點D所形成的線段AD等于矩形框架的寬度;當矩形框架一條長邊上的點在B點時,沿B點所在長邊對應的矩形框架的面從B點做一條垂直于B點所在的長邊到達另一條長邊上的點E所形成的線段BE等于矩形框架的寬度;當矩形框架一條長邊上的點在C點時,沿C點所在長邊對應的矩形框架的面從C點做一條垂直于C點所在的長邊到達另一條長邊上的點F所形成的線段CF等于矩形框架的寬度…以此類推所形成的圓弧型軌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翻板原理為純機械結構翻轉原理,相比原有電機或氣缸帶動翻轉所承載重量更大,對板材的適應度更高。
2、本發明省去了原有翻板機的多部電機,相對于原有笨重的翻板機對能量的要求更低,節約了更多能耗。
3、本發明省去了原有翻板機的各種連接鋼桿,直接嵌入生產線托輥架即可,成本更加低廉,靈活性更高。
4、如在加工大型板材時,一般對空間要求都較高,本發明將翻轉空間調整至生產線上面的空間,將生產線下面的空間釋放出來,對機器高度要求更低,進而也節約了生產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通過接下來結合附圖進行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優點將變得更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正面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側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局部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滑道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矩形框架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單片剪叉桿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將通過參考附圖進行詳細描述,這樣對于發明所屬領域的現有技術人員中具有普通技術的人來說容易實現這些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也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實現,因此本發明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實施例。另外,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發明,與本發明沒有連接的部件將從附圖中省略。
如圖1-3所示,所述自動翻轉機包括:底架1、執行機構、剪叉機構、滑道、電動油缸;
所述底架1為矩形體架體,底架1直接設置在生產線的任意托輥13輸送機構上;
所述執行機構包含滑槽2、矩形框架3、球形滑塊4;
所述矩形框架3設置在生產線的相鄰兩托輥13間隙中,與托輥13的軸向平行,矩形框架3的一條長邊通過球形滑塊4與滑槽2相連,另一條長邊的兩端分別與剪叉機構一5和剪叉機構二6相連;
所述滑槽2設置在生產線的托輥架12上兩個托輥13之間,矩形框架3兩條長邊中線的下方,方向平行于托輥13軸向,滑槽2內設有球形滑塊4,矩形框架3可通過球形滑塊4在滑槽2上產生位移;
所述滑道分為滑道一8、滑道二9,滑道一8與滑道二9一端設置在矩形框架3的一條長邊上,另一端設置在矩形框架3的另一條長邊上,滑道一8與滑道二9垂直于矩形框架3;
所述電動油缸分為電動油缸一10、電動油缸二11,電動油缸一10設置在滑道一8側面的底架1上,電動油缸二11設置在滑道二9側面的底架1上,電動油缸可為剪叉機構提供動能;
所述剪叉機構分為剪叉機構一5、剪叉機構二6、導向輪7,剪叉機構一5設置在電動油缸一10的上部,剪叉機構二6設置在電動油缸二11的上部,剪叉機構一5、剪叉機構二6的外側剪叉桿頂端設有導向輪7,導向輪7放置在滑道內,可沿著滑道滑動。
優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矩形框架3的結構為如圖5所示的與托輥13軸向垂直的四條長邊上設有橫向連接桿a的中空框架體,框架體高所在的兩個側面中間各設有一條與橫向連接桿a垂直的縱向連接桿b;
優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矩形框架3的一面的橫向連接桿a設置在相鄰兩托輥13之間的間隙中,以便待翻轉板材進入矩形框架3內,矩形框架3順利帶動待翻轉板材沿滑道運動;
優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矩形框架3未設在托輥13間隙的一面的橫向連接桿a暴露在托輥上部,暴露在托輥上部的橫向連接桿a與托輥13所形成的面的垂直距離大于板材的厚度,以便待翻轉板材能夠順利進入矩形框架3內;
優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剪叉機構中剪叉桿上設有條狀U型孔,剪叉桿中軸可在U型孔內滑動,以便剪叉機構可沿設置成型的軌跡運動;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滑道一8與滑道二9的結構為如圖4所示的當矩形框架3一條長邊上的點在O點時,沿O點所在長邊對應的矩形框架3的面從O點做一條垂直于O點所在的長邊到達另一條長邊上的點P所形成的線段OP等于矩形框3的架寬度;當矩形框架3一條長邊上的點在A點時,沿A點所在長邊對應的矩形框架3的面從A點做一條垂直于A點所在的長邊到達另一條長邊上的點D所形成的線段AD等于矩形框架3的寬度;當矩形框架3一條長邊上的點在B點時,沿B點所在長邊對應的矩形框架3的面從B點做一條垂直于B點所在的長邊到達另一條長邊上的點E所形成的線段BE等于矩形框架3的寬度;當矩形框架3一條長邊上的點在C點時,沿C點所在長邊對應的矩形框架3的面從C點做一條垂直于C點所在的長邊到達另一條長邊上的點F所形成的線段CF等于矩形框架3的寬度…以此類推所形成的圓弧型軌道。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
當板材通過生產線的托輥13進入矩形框架3內后,托輥13停止工作,此時電動油缸開始工作,油缸桿伸出推動剪叉機構在導向輪7的帶動下沿圓弧型滑道逐漸展開,剪叉機構帶動動矩形框架3與剪叉機構相連的一側向上運動,向上的作用力會帶動矩形框架3另一側的球形滑塊4沿滑槽2的一端向另一端滑動,剪叉機構沿圓弧型滑道做圓弧伸展,使板材完成180度翻轉,電動油缸6停止工作,托輥13運動帶動板材進入下一工序,此時電動油缸6工作,油缸桿縮回帶動剪叉結構5反向運動到起點,電動油缸6停止工作,托輥13運轉把下一張板材輸送至矩形框架3內,如此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