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塑料管材生產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層堆放物料管材的貨架。
背景技術:
無規共聚聚丙烯(PP-R)為典型的結晶性聚合物,目前市售產品大部分為直徑20mm,長度4米的規格,標準包裝為45根每包。剛生產出的管材剛性低,抗沖擊性差,下線后需做2小時左右退火處理,以提高管材的抗沖擊性。退火基本要求是,在不影響生產效率的前提下,需將管材在包裝前,集中放置在退火設備中2個小時,使其完成退火工藝流程,并在管材完成退火處理后,按規格進行人工卸料和包裝。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將PP-R管材集中放置在規格為長4.2米,寬1.2米,高1.2米的貨架中做2小時退火處理,退火處理過程中因管材過多,過重,造成下部分的管材經長時間積壓變形,導致管材的質檢不合格。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分層堆放物料管材的貨架,該貨架結構簡單,易于搬運和操作,該貨架可拼裝組合,且不會增大占地面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習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分層堆放物料管材的貨架,包括框架、多個分層隔架和定位銷,所述框架為長方體型,該框架兩側設有進管門和出管門,分層隔架為長方框型,多個所述分層隔架從上至下均勻的設置在框架內,進管門和出管門為長方框型,且進管門和出管門上設有與分層隔架數量對應的橫向擋條,進管門和出管門的兩側連接到中空的框架立柱內,框架立柱上設有能讓進管門和上下滑動的滑動槽,定位銷的形狀與框架立柱相適應,定位銷比框架立柱略小。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分層隔架與水平面呈5—15°的傾斜角。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分層隔架的數量為15-25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相鄰的分層隔架的間距為28—40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每層所述分層隔架橫向焊接有多個有支持條。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貨架結構簡單,能夠多個貨架堆疊,堆放牢固性好,節省空間,一次性搬運管材的數量多;貨架內部設置多個分層隔架,能放置多重規格的管材,且排放整齊,不會因擠壓而造成管材受損;框架兩端設置進管門和出管門,能方便管材的導入和移出,節省大量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框架和部分分層隔架、進管門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的局部圖。
其中:1.框架,2.分層隔架,3.定位銷,4.進管門,5.出管門,6.橫向擋條,7.框架立柱,8.滑動槽,9.支持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分層堆放物料管材的貨架,包括框架1、多個分層隔架2和定位銷3,所述框架1為長方體型,該框架1兩側設有進管門4和出管門5,分層隔架2為長方框型,多個所述分層隔架2從上至下均勻的設置在框架1內,進管門4和出管門5為長方框型,且進管門4和出管門5上設有與分層隔架3數量對應的橫向擋條6,進管門4和出管門5的兩側連接到中空的框架立柱7內,框架立柱7上設有能讓進管門4和出管門5上下滑動的滑動槽8,定位銷4的形狀與框架立柱7相適應,定位銷3比框架立柱7略小。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分層隔架2與水平面呈5—15°的傾斜角。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分層隔架2的數量為15-25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相鄰的分層隔架2的間距為28—40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每層所述分層隔架2橫向焊接有多個有支持條9。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時,需要裝管材時,將框架1放置在帶有定位銷3的地面上,定位銷3將進管門4向上頂起,進管門4上的橫向擋條與分層隔架2重合,然后將管材放入。管材裝完成后用叉車將框架1整體運送到需要堆放的位置即可。
當需要取出管材時,同樣將框架1放置在帶定位銷3的地面上,定位銷3將出管門5向上頂起,出管門5上的橫向擋條6與分層隔架2重合。將管材取出即可。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