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覆膜工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一體化保護膜及一體化覆膜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TP(TouchPanel的縮寫,即觸控面板)項目在產線貼覆保護膜的過程中,其背面保護膜經常涉及兩種不同材質,例如在手機聽筒的相應位置貼一種保護膜,在手機觸摸屏的相應位置貼另一種保護膜;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手工方式分別貼覆保護膜。因此,貼覆觸控面板等產品保護膜的產線一旦作業,尤其是貼背面保護膜時,需要同時開啟兩條作業線,其對觸控面板等產品的臟污、劃傷、破損存在很大的品質隱患;此外,采用手工方式貼覆保護膜,為了避免在貼膜時存在尺寸誤差,因而對作業員的作業手法熟悉度要求較高。作業員在作業時往復單一的動作,很容易漏貼、重貼,且貼膜過程中由于人手較多,作業線復雜,影響無塵室的環境塵埃粒子,可能直接導致觸控面板等產品的不良率偏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體化保護膜及一體化覆膜工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貼觸控面板等產品保護膜不良率偏高、人力成本偏高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包括第一覆膜、第二覆膜、第一保護膜和第二保護膜;
所述第一保護膜和所述第二保護膜可拆卸的夾設在所述第一覆膜和所述第二覆膜之間;
所述第一保護膜和所述第二保護膜間隔設置。
本發明提供的一體化覆膜工藝,包括正面一體膜和背面一體膜;所述背面一體膜為所述的一體化保護膜;所述正面一體膜包括依次可拆卸連接的第一正覆膜、正面保護膜和第二正覆膜;
所述一體化覆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取下背面一體膜的第一覆膜,以使所述第一覆膜與第一保護膜、第二保護膜分離;
所述第一保護膜和所述第二保護膜貼在待貼物的背面;
取下正面一體膜的第一正覆膜,以使所述第一正覆膜與正面保護膜分離;
翻轉所述待貼物,所述正面保護膜貼在所述待貼物的正面;
取下所述第二覆膜和所述第二正覆膜。
本發明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包括第一覆膜、第二覆膜、第一保護膜和第二保護膜;
所述第一保護膜和所述第二保護膜間隔設置,所述第一保護膜和所述第二保護膜可拆卸的連接在所述第二覆膜上,并形成貼覆整體膜;
所述第一覆膜上沿其長度方向可拆卸的連接有多個所述貼覆整體膜;其中,所述第一保護膜和所述第二保護膜設置在所述第一覆膜和所述第二覆膜之間;
所述一體化保護膜能夠沿其長度方向卷起。
本發明提供的一體化覆膜工藝,包括正面一體膜和背面一體膜;所述背面一體膜為所述的一體化保護膜;所述正面一體膜包括第一正覆膜、正面保護膜和第二正覆膜;所述正面保護膜和所述第二正覆膜形成貼覆正整體膜,所述第一正覆膜上沿其長度方向可拆卸的連接有多個所述貼覆正整體膜,且所述正面保護膜設置在所述第一正覆膜和所述第二正覆膜之間;
所述一體化覆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在背面一體膜的第一覆膜上取下貼覆整體膜;
所述貼覆整體膜貼在待貼物的背面,其中,所述第一保護膜和所述第二保護膜設置在所述待貼物和所述第二覆膜之間;
在正面一體膜的第一正覆膜上取下貼覆正整體膜;
翻轉所述待貼物,所述貼覆正整體膜貼在所述待貼物的正面,其中,所述正面保護膜設置在所述待貼物和所述第二正覆膜之間;
取下所述第二覆膜和所述第二正覆膜。
進一步地,重復上述的步驟,完成下一個待貼物的貼膜。
進一步地,所述一體化保護膜設置在第一傳送帶上,所述第一覆膜與所述第一傳送帶連接;
所述第一覆膜能夠卷設在所述第一傳送帶的轉軸上,以使所述貼覆整體膜與所述第一覆膜分離。
進一步地,所述正面一體膜設置在第二傳送帶上,所述第一正覆膜與所述第二傳送帶連接;
所述第一正覆膜能夠卷設在所述第二傳送帶的轉軸上,以使所述貼覆正整體膜與所述第一正覆膜分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傳送帶的表面設置有第一粘合劑;所述第一覆膜與所述第一傳送帶通過所述第一粘合劑粘接;其中,所述第一覆膜與所述第一傳送帶之間的離型力,大于所述第一覆膜與所述貼覆整體膜之間的離型力;
所述第二傳送帶的表面設置有第二粘合劑;所述第一正覆膜與所述第二傳送帶通過所述第二粘合劑粘接;其中,所述第一正覆膜與所述第二傳送帶之間的離型力,大于所述第一正覆膜與所述貼覆正整體膜之間的離型力。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傳送帶上設置有第一探測裝置;當所述第一探測裝置監測到所述貼覆整體膜脫離所述第一覆膜時,機械手吸起所述貼覆整體膜,并貼在待貼物的背面;
所述第二傳送帶上設置有第二探測裝置;當所述第二探測裝置監測到所述貼覆正整體膜脫離所述第一正覆膜時,機械手吸起所述貼覆正整體膜,并貼在待貼物的正面。
進一步地,翻轉所述待貼物通過自動化覆膜裝置的翻轉機構吸附所述待貼物實現翻轉。
本發明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及一體化覆膜工藝,包括第一覆膜、第二覆膜、第一保護膜和第二保護膜,通過第一覆膜和第二覆膜按照待貼物需要貼設的位置以相對固定第一保護膜和第二保護膜的位置,以使第一保護膜和第二保護膜能夠同時貼在觸控面板等待貼物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兩次貼膜因作業員的失誤而導致產生的漏貼、重貼現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貼觸控面板等產品保護膜的成品率;由于減少了貼膜次數,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業線的復雜程度,減少了貼膜過程中的人手數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此外第一覆膜和第二覆膜還具有保護第一保護膜和第二保護膜,以減少或者避免第一保護膜和第二保護膜在運輸、貼設等過程中出現臟污、劃傷、破損等現象。
本發明還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及一體化覆膜工藝,除了具有上述一體化保護膜及一體化覆膜工藝的優點之外,還具有能夠沿一體化保護膜長度方向卷起,便于其運輸、存放;還有,第一覆膜上沿其長度方向可拆卸的連接有多個貼覆整體膜,以使由第一保護膜、第二保護膜和第二覆膜形成的貼覆整體膜沿第一覆膜上的長度方向設置多個,便于能夠采用自動化、機械化的方式將貼覆整體膜與第一覆膜分離。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和正面一體膜的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的截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正面一體膜的截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的作業線;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的另一作業線;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背面貼膜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翻轉機構吸膜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正面貼膜示意圖。
圖標:100-背面一體膜;110-第一覆膜;120-第二覆膜;130-第一保護膜;140-第二保護膜;150-貼覆整體膜;200-正面一體膜;210-第一正覆膜;220-第二正覆膜;230-正面保護膜;240-貼覆正整體膜;300-待貼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參見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一體化保護膜;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和正面一體膜的截面示意圖。
參見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包括第一覆膜110、第二覆膜120、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
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可拆卸的夾設在第一覆膜110和第二覆膜120之間。
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間隔設置。例如第一保護膜130貼在手機聽筒的相應位置,第二保護膜140貼在手機觸摸屏的相應位置。
其中,第一覆膜110和第二覆膜120例如可以分別為PE膜、PET離型膜或者其他材質的膜;優選地,第一覆膜110為PET離型膜,第二覆膜120為PE膜。進一步地,第一覆膜110為PET重離型膜。
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例如可以為PE膜、PP膜或者其他材質的膜;優選地,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為PP膜;進一步地,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為不同型號的PP膜。
本實施例中所述一體化保護膜,包括第一覆膜110、第二覆膜120、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通過第一覆膜110和第二覆膜120按照待貼物300需要貼設的位置以相對固定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的位置,以使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能夠同時貼在觸控面板等待貼物300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兩次貼膜因作業員的失誤而導致產生的漏貼、重貼現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貼觸控面板等產品保護膜的成品率;由于減少了貼膜次數,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業線的復雜程度,減少了貼膜過程中的人手數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此外第一覆膜110和第二覆膜120還具有保護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以減少或者避免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在運輸、貼設等過程中出現臟污、劃傷、破損等現象。
需要說明的是,PE全名為Polyethylene,是結構最簡單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當今世界應用最廣泛的高分子材料。PE保護膜以特殊聚乙烯(PE)塑料薄膜為基材。
PET離型膜是熱轉印常用到的一種材料,底材是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和貼合性。PET離型膜也叫PET硅油膜,就是在PET薄膜的表面涂上一層硅油,以降低PET薄膜表面的附著力,達離型的效果。按離型力可分為輕離型膜,中離型膜,重離型膜。
PP膜采用聚丙烯而制成的膜。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所述一體化保護膜通過一體化覆膜工藝貼在待貼物300上;所述一體化保護膜可以貼在待貼物300的正面或者背面;優選地,所述一體化保護膜貼在待貼物300的背面。待貼物300例如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等的觸控面板,或者其他需要貼不用保護膜的產品。
可選地,待貼物300的正面需要貼正面一體膜200,背面需要貼背面一體膜100;其中,正面一體膜200包括依次可拆卸連接的第一正覆膜210、正面保護膜230和第二正覆膜220。
一體化覆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取下背面一體膜100的第一覆膜110,以使第一覆膜110與第一保護膜130、第二保護膜140分離;也即第一保護膜130、第二保護膜140、第二覆膜120與第一覆膜110分離。
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貼在待貼物300的背面的相應位置;例如第一保護膜130貼在手機聽筒的相應位置,第二保護膜140貼在手機觸摸屏的相應位置。
取下正面一體膜200的第一正覆膜210,以使第一正覆膜210與正面保護膜230分離;也即正面保護膜230和第二正覆膜220與第一正覆膜210分離。
翻轉待貼物300,正面保護膜230貼在待貼物300的正面;翻轉待貼物300可以通過人工翻轉,也可以通過自動翻轉設備實現自動翻轉。例如采用自動化覆膜裝置的翻轉機構吸附待貼物300實現翻轉。
取下第二覆膜120和第二正覆膜220,完成待貼物300的覆膜過程。
所述一體化覆膜工藝還可以先將正面保護膜230貼在待貼物300的正面,再將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貼在待貼物300的背面,最后取下第二覆膜120和第二正覆膜220,完成待貼物300的覆膜過程。
可選地,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與第一覆膜110之間的離型力不大于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與第二覆膜120之間的離型力,或者,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與第一覆膜110之間的離型力不小于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與第二覆膜120之間的離型力;優選地,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與第一覆膜110之間的離型力不大于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與第二覆膜120之間的離型力;進一步地,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與第一覆膜110之間的離型力小于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與第二覆膜120之間的離型力,以便于在取下第一覆膜110時,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與第二覆膜120之間不分離,仍處于貼覆狀態。
實施例二
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一體化保護膜和一體化覆膜工藝,該實施例是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對第一覆膜等改進后的另一技術方案,實施例一所公開的技術特征也適用于該實施例,實施例一已公開的技術特征不再重復描述。
圖3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的截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施例提供的正面一體膜的截面示意圖;圖5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的作業線;圖6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的另一作業線;圖7為本實施例提供的背面貼膜示意圖;圖8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翻轉機構吸膜示意圖,圖中所示為翻轉機構吸起所述貼覆整體膜的狀態;圖9為本實施例提供的正面貼膜示意圖。其中,實施例一中的圖2也可以理解為本實施例顯示單個貼覆整體膜的一體化保護膜(背面一體膜)和顯示單個貼覆正整體膜的正面一體膜的截面示意圖。
參見圖2-圖9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體化保護膜,包括第一覆膜110、第二覆膜120、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
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間隔設置,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可拆卸的連接在第二覆膜120上,并形成貼覆整體膜150。例如第一保護膜130貼在手機聽筒的相應位置,第二保護膜140貼在手機觸摸屏的相應位置。
第一覆膜110上沿其長度方向可拆卸的連接有多個貼覆整體膜150;其中,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設置在第一覆膜110和第二覆膜120之間。第一覆膜110例如可以為成卷設置的膜。
所述一體化保護膜能夠沿其長度方向卷起。所述一體化保護膜的長度方向也即第一覆膜110上的長度方向。
本實施例中所述一體化保護膜,除了實施例一的一體化保護膜所具有的如下優點:能夠使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同時貼在觸控面板等待貼物300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兩次貼膜因作業員的失誤而導致產生的漏貼、重貼現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貼觸控面板等產品保護膜的成品率;由于減少了貼膜次數,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業線的復雜程度,減少了貼膜過程中的人手數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以及減少或者避免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在運輸、貼設等過程中出現臟污、劃傷、破損等現象。本實施例中所述一體化保護膜還具有如下優點:一體化保護膜能夠沿其長度方向卷起,便于其運輸、存放;第一覆膜110上沿其長度方向可拆卸的連接有多個貼覆整體膜150,以使由第一保護膜130、第二保護膜140和第二覆膜120形成的貼覆整體膜150沿第一覆膜110上的長度方向設置多個,便于能夠采用自動化、機械化的方式將貼覆整體膜150與第一覆膜110分離。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所述一體化保護膜通過一體化覆膜工藝貼在待貼物300上;所述一體化保護膜可以貼在待貼物300的正面或者背面;優選地,所述一體化保護膜貼在待貼物300的背面。待貼物300例如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等的觸控面板,或者其他需要貼不用保護膜的產品。
可選地,待貼物300的正面需要貼正面一體膜200,背面需要貼背面一體膜100;其中,正面一體膜200包括第一正覆膜210、正面保護膜230和第二正覆膜220;正面保護膜230和第二正覆膜220形成貼覆正整體膜240,第一正覆膜210上沿其長度方向可拆卸的連接有多個貼覆正整體膜240,且正面保護膜230設置在第一正覆膜210和第二正覆膜220之間;可選地,正面一體膜200能夠沿其長度方向卷起。正面一體膜200的長度方向也即第一正覆膜210上的長度方向。
一體化覆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在背面一體膜100的第一覆膜110上取下貼覆整體膜150。
貼覆整體膜150貼在待貼物300的背面,其中,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設置在待貼物300和第二覆膜120之間;也即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貼在待貼物300的背面的相應位置。
在正面一體膜200的第一正覆膜210上取下貼覆正整體膜240。
翻轉待貼物300,貼覆正整體膜240貼在待貼物300的正面,其中,正面保護膜230設置在待貼物300和第二正覆膜220之間;也即正面保護膜230貼在待貼物300的正面的相應位置。
取下第二覆膜120和第二正覆膜220,完成待貼物300的覆膜過程。
所述一體化覆膜工藝還可以先將正面保護膜230貼在待貼物300的正面,再將第一保護膜130和第二保護膜140貼在待貼物300的背面,最后取下第二覆膜120和第二正覆膜220,完成待貼物300的覆膜過程。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重復上述一體化覆膜工藝的步驟,完成下一個待貼物300的貼膜。
上述一體化覆膜工藝的步驟,可以采用人工方式,也可以采用機械自動化方式。例如,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一體化保護膜(即背面一體膜100)設置在第一傳送帶上,第一覆膜110與第一傳送帶連接;也就是說一體化保護膜的第一覆膜110與第一傳送帶連接,以使一體化保護膜隨第一傳送帶移動。
第一覆膜110能夠卷設在第一傳送帶的轉軸上,以使貼覆整體膜150與第一覆膜110分離。例如,貼覆整體膜150與第一覆膜110傳動到第一傳送帶的轉軸上時,第一覆膜110卷設在轉軸上,貼覆整體膜150具有保持平面的彈性勢能以使貼覆整體膜150不隨第一覆膜110卷設在第一傳送帶的轉軸上,以使貼覆整體膜150能夠與第一覆膜110分離。優選地,轉軸設置在第一傳送帶的首端或者尾端。
可選地,正面一體膜200設置在第二傳送帶上,第一正覆膜210與第二傳送帶連接;也就是說正面一體膜200的第一正覆膜210與第二傳送帶連接,以使正面一體膜200隨第二傳送帶移動。
第一正覆膜210能夠卷設在第二傳送帶的轉軸上,以使貼覆正整體膜240與第一正覆膜210分離。例如,貼覆正整體膜240與第一正覆膜210傳動到第二傳送帶的轉軸上時,第一正覆膜210卷設在第二傳送帶的轉軸上,貼覆正整體膜240具有保持平面的彈性勢能以使貼覆正整體膜240不隨第一正覆膜210卷設在第二傳送帶的轉軸上,以使貼覆正整體膜240能夠與第一正覆膜210分離。優選地,轉軸設置在第二傳送帶的首端或者尾端。
可選地,第一傳送帶和/或第二傳送帶為全自動壓膜機的傳送裝置。當然,第一傳送帶和/或第二傳送帶也可以為其他設備的傳送裝置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第一傳送帶的表面設置有第一粘合劑;第一覆膜110與第一傳送帶通過第一粘合劑粘接;其中,第一覆膜110與第一傳送帶之間的離型力,大于第一覆膜110與貼覆整體膜150之間的離型力;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貼覆整體膜150從第一覆膜110上分離。
第二傳送帶的表面設置有第二粘合劑;第一正覆膜210與第二傳送帶通過第二粘合劑粘接;其中,第一正覆膜210與第二傳送帶之間的離型力,大于第一正覆膜210與貼覆正整體膜240之間的離型力。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貼覆正整體膜240從第一正覆膜210上分離。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第一傳送帶上設置有第一探測裝置;當第一探測裝置監測到貼覆整體膜150脫離第一覆膜110時,機械手吸起貼覆整體膜150,并貼在待貼物300的背面;
第二傳送帶上設置有第二探測裝置;當第二探測裝置監測到貼覆正整體膜240脫離第一正覆膜210時,機械手吸起貼覆正整體膜240,并貼在待貼物300的正面。其中,吸起貼覆整體膜150的機械手與吸起貼覆正整體膜240的機械手可以為同一個機械手,也可以為不同的機械手;優選地,吸起貼覆整體膜150的機械手與吸起貼覆正整體膜240的機械手為同一個機械手,以簡化結構。
第一探測裝置和第二探測裝置可以選擇相同的感應設備,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感應設備。優選地,第一探測裝置和第二探測裝置均采用紅外線感應設備。
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翻轉待貼物300通過自動化覆膜裝置的翻轉機構吸附待貼物300實現翻轉,以實現機械自動翻轉。
可選地,自動化覆膜裝置的翻轉機構采用真空或者風動吸附待貼物300進行翻轉。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