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珠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送珠裝置,包括擺動式出珠機構、珠子夾持推送機構、連接機架及振動式刺繡下珠管,所述擺動式出珠機構包括裝珠框體、撥桿、擺動電機、出珠管、出珠檢測器及控制系統,所述珠子夾持推送機構包括推珠底座、夾珠結構、推拉結構、推拉連桿、推拉電機、電機安裝座、夾子脹開板及下珠導塊,所述連接機架的下端與所述電機安裝座的頂部相接,所述振動式刺繡下珠管包括管體以及振動電機,所述振動電機固接于所述管體的外側壁,所述管體的上端與所述出珠管的下端連通相接,所述管體的下端與所述導珠孔相接。該送珠裝置結構簡單緊湊,使用實用方便。
【專利說明】
送珠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珠子刺繡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送珠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時珠子刺繡的送珠裝置結構復雜,成本高、不夠方便實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使用方便實用的送珠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送珠裝置,包括擺動式出珠機構、珠子夾持推送機構、連接機架及振動式刺繡下珠管,所述擺動式出珠機構包括裝珠框體、撥桿、擺動電機、出珠管、出珠檢測器及控制系統,所述擺動電機及所述出珠檢測器均與所述控制系統電性連接,所述裝珠框體具有一電機安裝側壁,所述電機安裝側壁上開始有電機軸孔,所述擺動電機安裝于所述電機安裝側壁之外,且所述擺動電機的輸出軸插設穿過所述電機軸孔伸進所述裝珠框體內與所述撥桿的一端固接,所述裝珠框體的底壁開設有出珠孔,當所述撥桿向下擺動至垂直位置時,所述撥桿的下端正對所述出珠孔且貼近所述裝珠框體的底壁,所述出珠管的上端與所述出珠孔相接,所述出珠管的下端往下伸出所述裝珠框體的底壁,所述出珠檢測器安裝于所述裝珠框體的底壁外側且套設于所述出珠管之外;所述珠子夾持推送機構包括推珠底座、夾珠結構、推拉結構、推拉連桿、推拉電機、電機安裝座、夾子脹開板及下珠導塊,所述電機安裝座垂直連接于所述推珠底座的后部的一側,所述電機安裝座上開有電機安裝孔,所述推拉電機安裝于所述電機安裝座的外側壁,且所述推拉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所述電機安裝孔與所述推拉連桿的上端固接,所述夾珠結構包括結構對稱的左夾子、右夾子及夾緊彈簧,所述左夾子的后端設有左張開推壓部,所述左張開推壓部的左側壁設有自后而前往左傾斜的左壓開斜面,所述左夾子的前端的右側開設有左夾珠圓弧缺口,所述左夾子的右側于所述左夾珠圓弧缺口的后端相接有左圓弧導向斜面,所述左夾子的中部的右側往左凹陷形成左限位缺口,所述右夾子的后端設有右張開推壓部,所述右張開推壓部的右側壁設有自后而前往右傾斜的右壓開斜面,所述右夾子的前端的左側開設有右夾珠圓弧缺口,所述右夾子的左側于所述右夾珠圓弧缺口的后端相接有右圓弧導向斜面,所述右夾子的中部的左側往右凹陷形成右限位缺口,所述左夾珠圓弧缺口與所述右夾珠圓弧缺口相接形成夾珠孔,所述左圓弧導向斜面與所述右圓弧導向斜面相接形成下珠導向斜面,所述左限位缺口與所述右限位缺口相接形成合抱區域,所述夾緊彈簧位于所述合抱區域前部的上方且彈性連接于所述左夾子與右夾子之間,所述推拉結構的前部設有與所述合抱區域形狀匹配的限位凸臺,所述推拉結構的后部設有貫穿所述推拉結構后部的推拉腔,所述推拉結構的左右兩側壁分別開設有與所述推拉腔相通的左安裝口及右安裝口,所述推拉結構的左右兩側壁分別于所述左安裝口及右安裝口的后方凸設有左滑塊及右滑塊,所述推拉結構的頂部與所述推拉連桿的下端旋轉連接,所述推珠底座的頂部的后端的右側設有后右導向凸臺,所述后右導向凸臺的內側壁的下端向內凹陷之間形成夾子后右導向滑槽,所述電機安裝座的內側壁的下部水平設有后左限位塊,所述后左限位塊與所述推珠底座之間形成后左導向滑槽,所述推珠底座的頂部的前端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前導向凸臺,兩所述前導向凸臺的內側壁的下端向內凹陷形成夾子前導向滑槽,所述左夾子后端的左側壁及所述右夾子后端的右側壁滑動插接于所述夾子后左導向滑槽及夾子后右導向滑槽中,所述左張開推壓部及所述右張開推壓部分別自所述左安裝口及右安裝口伸進所述推拉腔,所述限位凸臺與所述合抱區域配合相接,所述左滑塊及右滑塊分別滑動插接于相應的所述夾子后導向滑槽的后端,所述夾子脹開板固定于所述推珠底座的頂部的后端且位于兩所述夾子后導向滑槽之間,所述夾子脹開板的前端開設有倒梯形的脹開缺口,所述脹開缺口的左右兩內側壁的外端分別與所述左壓開斜面及右壓開斜面抵壓,所述脹開缺口的左右兩內側壁分別與所述左壓開斜面及右壓開斜面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左張開推壓部及所述右張開推壓部擠壓插設于所述脹開缺口中,所述下珠導塊固定于所述推珠底座的頂部,且位于所述前導向凸臺的后方,所述下珠導塊的底部設有容所述夾珠結構的前部通過的插槽,所述下珠導塊的頂部開設有與所述插槽相通的導珠孔,所述導珠孔位于所述夾珠孔的行程的正上方;所述連接機架的上端與所述裝珠框體的側壁相接,所述連接機架的下端與所述電機安裝座的頂部相接,所述振動式刺繡下珠管包括管體以及振動電機,所述振動電機固接于所述管體的外側壁,所述管體的上端與所述出珠管的下端連通相接,所述管體的下端與所述導珠孔相接。
[0005]所述振動電機固接于所述管體的外側壁靠近所述管體的出口處。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結構簡單緊湊,使用實用方便。
[0007]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的結構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的擺動式出珠機構一個角度的結構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的擺動式出珠機構另一個角度的結構圖。
[0011 ]圖4為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的珠子夾持推送機構的結構圖。
[0012]圖5為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的珠子夾持推送機構的局部結構圖。
[0013]圖6為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的推拉結構一個角度的結構圖。
[0014]圖7為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的推拉結構另一個角度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參考圖1至圖7,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1000包括擺動式出珠機構100、珠子夾持推送機構300、連接機架400及振動式刺繡下珠管200。
[0016]所述擺動式出珠機構100包括裝珠框體1、撥桿20、擺動電機30、出珠管40、出珠檢測器50以及控制系統。所述擺動電機30及所述出珠檢測器50均與所述控制系統電性連接。
[0017]所述裝珠框體10具有一電機安裝側壁11,所述電機安裝側壁11上開始有電機軸孔111。所述擺動電機30安裝于所述電機安裝側壁11之外,且所述擺動電機30的輸出軸31插設穿過所述電機軸孔111伸進所述裝珠框體10內與所述撥桿20的一端固接。所述裝珠框體10的底壁開設有出珠孔12,當所述撥桿20向下擺動至垂直位置時,所述撥桿20的下端正對所述出珠孔12且貼近所述裝珠框體10的底壁。所述出珠管40的上端與所述出珠孔12相接,所述出珠管40的下端往下伸出所述裝珠框體10的底壁,所述出珠檢測器50安裝于所述裝珠框體10的底壁外側且套設于所述出珠管40之外。
[0018]所述珠子夾持推送機構300包括推珠底座310、夾珠結構320、推拉結構330、推拉連桿340、推拉電機350、電機安裝座360、夾子脹開板370以及下珠導塊380。
[0019]所述電機安裝座360垂直連接于所述推珠底座310的后部的一側。所述電機安裝座360上開有電機安裝孔361。所述推拉電機350安裝于所述電機安裝座360的外側壁,且所述推拉電機350的輸出軸351穿過所述電機安裝孔361與所述推拉連桿340的上端固接。
[0020]所述推珠底座310的頂部的后端的右側設有后右導向凸臺311,所述后右導向凸臺311的內側壁的下端向內凹陷之間形成夾子后右導向滑槽3111,所述電機安裝座360的內側壁的下部水平設有后左限位塊362,所述后左限位塊362與所述推珠底座310之間形成后左導向滑槽3112。所述推珠底座310的頂部的前端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前導向凸臺312,兩所述前導向凸臺312的內側壁的下端向內凹陷形成夾子前導向滑槽3121。
[0021]所述夾珠結構320包括結構對稱的左夾子321及右夾子322。所述左夾子321的后端設有左張開推壓部3211,所述左張開推壓部3211的左側壁設有自后而前往左傾斜的左壓開斜面32111。所述左夾子321的前端的右側開設有左夾珠圓弧缺口 3212,所述左夾子321的右側于所述左夾珠圓弧缺口 3212的后端相接有左圓弧導向斜面3213,所述左夾子321的中部的右側往左凹陷形成左限位缺口 3214。所述右夾子322的后端設有右張開推壓部3221,所述右張開推壓部3221的右側壁設有自后而前往右傾斜的右壓開斜面32211。所述右夾子322的前端的左側開設有右夾珠圓弧缺口 3222,所述右夾子322的左側于所述右夾珠圓弧缺口3222的后端相接有右圓弧導向斜面3223,所述右夾子322的中部的左側往右凹陷形成右限位缺口 3224。所述左夾珠圓弧缺口 3212與所述右夾珠圓弧缺口 3222相接形成夾珠孔323。所述左圓弧導向斜面3213與所述右圓弧導向斜面3223相接形成下珠導向斜面324。所述左限位缺口 3214與所述右限位缺口 3224相接形成合抱區域325。所述推拉結構330的前部設有與所述合抱區域325形狀匹配的限位凸臺331,所述推拉結構330的后部設有貫穿所述推拉結構330后部的推拉腔332,所述推拉結構330的左右兩側壁分別開設有與所述推拉腔332相通的左安裝口 333及右安裝口 334。所述推拉結構330的左右兩側壁分別于所述左安裝口 333及右安裝口 334的后方方凸設有左滑塊335及右滑塊336。所述推拉結構330的頂部與所述推拉連桿340的下端旋轉連接。
[0022]所述夾珠結構320包括結構對稱的左夾子321、右夾子322以及夾緊彈簧326。所述左夾子321的后端設有左張開推壓部3211,所述左張開推壓部3211的左側壁設有自后而前往左傾斜的左壓開斜面32111。所述左夾子321的前端的右側開設有左夾珠圓弧缺口 3212,所述左夾子321的右側于所述左夾珠圓弧缺口 3212的后端相接有左圓弧導向斜面3213,所述左夾子321的中部的右側往左凹陷形成左限位缺口 3214。所述右夾子322的后端設有右張開推壓部3221,所述右張開推壓部3221的右側壁設有自后而前往右傾斜的右壓開斜面32211。所述右夾子322的前端的左側開設有右夾珠圓弧缺口 3222,所述右夾子322的左側于所述右夾珠圓弧缺口 3222的后端相接有右圓弧導向斜面3223,所述右夾子322的中部的左側往右凹陷形成右限位缺口 3224。所述左夾珠圓弧缺口 3212與所述右夾珠圓弧缺口 3222相接形成夾珠孔323。所述左圓弧導向斜面3213與所述右圓弧導向斜面3223相接形成下珠導向斜面324。所述左限位缺口 3214與所述右限位缺口 3224相接形成合抱區域325。所述夾緊彈簧326位于所述合抱區域325前部的上方且彈性連接于所述左夾子321與右夾子322之間。
[0023]所述左夾子321后端的左側壁及所述右夾子322后端的右側壁滑動插接于所述夾子后左導向滑槽3111及夾子后右導向滑槽3112中。所述左張開推壓部3211及所述右張開推壓部3221分別自所述左安裝口 333及右安裝口 334伸進所述推拉腔332。所述限位凸臺331與所述合抱區域325配合相接。所述左滑塊及右滑塊分別滑動插接于相應的所述夾子后導向滑槽3111的后端。
[0024]所述夾子脹開板370固定于所述推珠底座310的頂部的后端且位于兩所述夾子后導向滑槽3111之間。所述夾子脹開板370的前端開設有倒梯形的脹開缺口 371,所述脹開缺口 371的左右兩內側壁的外端分別與所述左壓開斜面32111及右壓開斜面32211抵壓,所述脹開缺口 371的左右兩內側壁分別與所述左壓開斜面及右壓開斜面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左張開推壓部3211及所述右張開推壓部3221擠壓插設于所述脹開缺口 371中。
[0025]所述下珠導塊380固定于所述推珠底座310的頂部,且位于所述前導向凸臺312的后方,所述下珠導塊380的底部設有容所述夾珠結構320的前部通過的插槽381,所述下珠導塊380的頂部開設有與所述插槽381相通的導珠孔382。所述導珠孔382位于所述夾珠孔323的行程的正上方。
[0026]所述連接機架400的上端與所述裝珠框體10的側壁相接,所述連接機架400的下端與所述電機安裝座360的頂部相接。
[0027]所述振動式刺繡下珠管200包括管體210以及振動電機220。所述振動電機220固接于所述管體210的外側壁。所述振動電機220固接于所述管體210的外側壁靠近所述管體210的出口處。所述管體210的上端與所述出珠管40的下端連通相接,所述管體210的下端與所述導珠孔382相接。
[0028]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工作時,刺繡珠倒入至所述裝珠框體10內,當需要出珠時,控制系統啟動擺動電機30,從而使撥桿20做搖擺動作,刺繡珠被撥桿20撥至所述出珠孔12中,沿出珠管40輸出,當刺繡珠經過出珠管40時,出珠檢測器50檢測到有刺繡珠輸出,通過控制系統發送信號至擺動電機30,擺動電機30將撥桿20的下端擺至所述出珠孔12處,從而堵住出珠孔12,防止刺繡珠滾落至出珠孔中。刺繡用的珠子接著從管體210的入口落到管體210中,于管體210中的珠子朝向有所不同,經過調試振動電機220的頻率,從而使管體210中的珠子在振動電機220的振動下,均呈同一朝向從管體210的出口輸出至導珠孔382。推珠電機350啟動,通過推珠連桿340帶動推拉結構330后移,從而帶動夾珠結構320后移,所述左張開推壓部3211及右張開推壓部3221擠壓插進所述脹開缺口 371,左夾子321及右夾子322克服夾緊彈簧326的收縮彈力從而張開,此時,刺繡珠從導珠孔382滑落至左夾子321與右夾子322之間的夾珠位置,接著推珠電機350通過推珠連桿帶動推拉結構330前移,從而使夾珠結構320前移,左張開推壓部3211及右張開推壓部3221脫離所述脹開缺口 371,左夾子321及右夾子322在夾緊彈簧326的彈性回復力作用下迅速做夾緊動作,從而將刺繡珠子夾持于夾珠孔323中,推珠電機35繼續打動夾珠結構320前移,使夾珠結構320穿過所述夾子前導向滑槽3121從而伸出推珠底座310,進而進行后續的刺繡工序。
[0029]本實用新型送珠裝置結構簡單緊湊,使用實用方便。
[0030]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實施例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
【主權項】
1.一種送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擺動式出珠機構,所述擺動式出珠機構包括裝珠框體、撥桿、擺動電機、出珠管、出珠檢測器及控制系統,所述擺動電機及所述出珠檢測器均與所述控制系統電性連接,所述裝珠框體具有一電機安裝側壁,所述電機安裝側壁上開始有電機軸孔,所述擺動電機安裝于所述電機安裝側壁之外,且所述擺動電機的輸出軸插設穿過所述電機軸孔伸進所述裝珠框體內與所述撥桿的一端固接,所述裝珠框體的底壁開設有出珠孔,當所述撥桿向下擺動至垂直位置時,所述撥桿的下端正對所述出珠孔且貼近所述裝珠框體的底壁,所述出珠管的上端與所述出珠孔相接,所述出珠管的下端往下伸出所述裝珠框體的底壁,所述出珠檢測器安裝于所述裝珠框體的底壁外側且套設于所述出珠管之外; 珠子夾持推送機構,所述珠子夾持推送機構包括推珠底座、夾珠結構、推拉結構、推拉連桿、推拉電機、電機安裝座、夾子脹開板及下珠導塊,所述電機安裝座垂直連接于所述推珠底座的后部的一側,所述電機安裝座上開有電機安裝孔,所述推拉電機安裝于所述電機安裝座的外側壁,且所述推拉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所述電機安裝孔與所述推拉連桿的上端固接,所述夾珠結構包括結構對稱的左夾子、右夾子及夾緊彈簧,所述左夾子的后端設有左張開推壓部,所述左張開推壓部的左側壁設有自后而前往左傾斜的左壓開斜面,所述左夾子的前端的右側開設有左夾珠圓弧缺口,所述左夾子的右側于所述左夾珠圓弧缺口的后端相接有左圓弧導向斜面,所述左夾子的中部的右側往左凹陷形成左限位缺口,所述右夾子的后端設有右張開推壓部,所述右張開推壓部的右側壁設有自后而前往右傾斜的右壓開斜面,所述右夾子的前端的左側開設有右夾珠圓弧缺口,所述右夾子的左側于所述右夾珠圓弧缺口的后端相接有右圓弧導向斜面,所述右夾子的中部的左側往右凹陷形成右限位缺口,所述左夾珠圓弧缺口與所述右夾珠圓弧缺口相接形成夾珠孔,所述左圓弧導向斜面與所述右圓弧導向斜面相接形成下珠導向斜面,所述左限位缺口與所述右限位缺口相接形成合抱區域,所述夾緊彈簧位于所述合抱區域前部的上方且彈性連接于所述左夾子與右夾子之間,所述推拉結構的前部設有與所述合抱區域形狀匹配的限位凸臺,所述推拉結構的后部設有貫穿所述推拉結構后部的推拉腔,所述推拉結構的左右兩側壁分別開設有與所述推拉腔相通的左安裝口及右安裝口,所述推拉結構的左右兩側壁分別于所述左安裝口及右安裝口的后方凸設有左滑塊及右滑塊,所述推拉結構的頂部與所述推拉連桿的下端旋轉連接,所述推珠底座的頂部的后端的右側設有后右導向凸臺,所述后右導向凸臺的內側壁的下端向內凹陷之間形成夾子后右導向滑槽,所述電機安裝座的內側壁的下部水平設有后左限位塊,所述后左限位塊與所述推珠底座之間形成后左導向滑槽,所述推珠底座的頂部的前端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前導向凸臺,兩所述前導向凸臺的內側壁的下端向內凹陷形成夾子前導向滑槽,所述左夾子后端的左側壁及所述右夾子后端的右側壁滑動插接于所述夾子后左導向滑槽及夾子后右導向滑槽中,所述左張開推壓部及所述右張開推壓部分別自所述左安裝口及右安裝口伸進所述推拉腔,所述限位凸臺與所述合抱區域配合相接,所述左滑塊及右滑塊分別滑動插接于相應的所述夾子后導向滑槽的后端,所述夾子脹開板固定于所述推珠底座的頂部的后端且位于兩所述夾子后導向滑槽之間,所述夾子脹開板的前端開設有倒梯形的脹開缺口,所述脹開缺口的左右兩內側壁的外端分別與所述左壓開斜面及右壓開斜面抵壓,所述脹開缺口的左右兩內側壁分別與所述左壓開斜面及右壓開斜面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左張開推壓部及所述右張開推壓部擠壓插設于所述脹開缺口中,所述下珠導塊固定于所述推珠底座的頂部,且位于所述前導向凸臺的后方,所述下珠導塊的底部設有容所述夾珠結構的前部通過的插槽,所述下珠導塊的頂部開設有與所述插槽相通的導珠孔,所述導珠孔位于所述夾珠孔的行程的正上方;以及 連接機架,所述連接機架的上端與所述裝珠框體的側壁相接,所述連接機架的下端與所述電機安裝座的頂部相接; 振動式刺繡下珠管,所述振動式刺繡下珠管包括管體以及振動電機,所述振動電機固接于所述管體的外側壁,所述管體的上端與所述出珠管的下端連通相接,所述管體的下端與所述導珠孔相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送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動電機固接于所述管體的外側壁靠近所述管體的出口處。
【文檔編號】B65G65/44GK205442068SQ201521002715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4日
【發明人】雷勝輝, 溫小雄, 溫小濱, 廖方海
【申請人】東莞市雄鋒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