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化生產設備,屬于自動化生產技術領域,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機架上的操作臺,所述操作臺上設置有環形的導軌,位于所述導軌上設置有相互串聯的載臺,所述載臺下方設置有四個離心隨動軸承與導軌水平滑動連接;所述導軌內側設置有凸輪軸,所述凸輪軸由一組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此發明設備與輔助設備的配合,來實現產線自動化,和人工作業相比,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專利說明】
一種自動化生產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自動化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閉環輸送的自動化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生產線大多采用人工、輔助設備和輸送設備來實現產品的生產,而輸送設備大多使用較為簡單輸送帶,從而必須通過工人將輸送設備上的組件取出,在輔助設備上加以組裝、焊接等一系列生產工序,來完成產品的生產.這樣會增加生產時的人力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效率,進而造成生產成本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以上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化生產設備,從而降低整體生產成本。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自動化生產設備,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機架上的操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臺上設置有環形的導軌,位于所述導軌上設置有相互串聯的載臺,所述載臺下方設置有四個離心隨動軸承與導軌水平滑動連接;所述導軌內側設置有凸輪軸,所述凸輪軸由一組驅動機構連接驅動,位于凸輪軸上設置有呈螺旋結構的滑槽,位于載臺上設置有與所述滑槽相匹配的隨動軸承。
[0006]進一步: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傳動柜內,所述傳動柜安裝在所述機架內;所述驅動機構的頂部安裝有遮擋板,所述遮擋板位于導軌內側空間內。
[0007]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08]此發明設備與輔助設備的配合,來實現產線自動化,和人工作業相比,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化生產設備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圖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1 ]圖3是本實用新型導軌的驅動結構示意圖。
[0012]附圖標記說明:1、機架;2、傳動柜;3、操作臺;4、遮擋板;5、導軌;6、載臺;7、凸輪軸;8、隨動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4]參閱圖1、圖2、圖3,一種自動化生產設備,包括機架I和安裝在機架I上的操作臺3,所述操作臺3上設置有環形的導軌5,位于所述導軌5上設置有相互串聯的載臺6,所述載臺6下方設置有四個離心隨動軸承與導軌5水平滑動連接。所述導軌5內側設置有凸輪軸7,所述凸輪軸7由一組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傳動柜2內,且由電機驅動中間軸旋轉,該中間軸與凸輪軸7用同步帶進行連接,從而帶動凸輪軸7進行轉動;所述傳動柜2安裝在所述機架I內,并位于操作臺3下方,通過該傳動柜2能夠方便的對里面的驅動機構進行檢修;所述驅動機構的頂部安裝有遮擋板4,所述遮擋板4位于導軌5內側空間內。位于凸輪軸7上設置有呈螺旋結構的滑槽,位于載臺上設置有與所述滑槽相匹配的隨動軸承8,使用時隨動軸承8能夠在所述滑槽內移動。
[0015]本技術方案采用凸輪軸驅動,通過隨動軸承與導軌使載臺沿導軌方向運動,由于凸輪軸與隨動軸承只存在較小運動間隙,隨動軸承又載臺相連,從而使載臺在停止時來獲得較高的定位精度,定位精度可達到±0.02,為了保證重復精度與運動精度,在凸輪軸設計上采用較大的停止角,同時每兩個停止角之間的間距公差接近于零,從而使載臺在停止時獲得較高的重復精度與運動精度。因此,此發明設備定位精度、重復精度、運動精度都比較高,可以運用在不同種類的生產線生產中。從而生產出來的產品精度,重復精度和產品合格率要遠遠超過人工操作。
[0016]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自動化生產設備,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機架上的操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臺上設置有環形的導軌,位于所述導軌上設置有相互串聯的載臺,所述載臺下方設置有四個離心隨動軸承與導軌水平滑動連接;所述導軌內側設置有凸輪軸,所述凸輪軸由一組驅動機構連接驅動,位于凸輪軸上設置有呈螺旋結構的滑槽,位于載臺上設置有與所述滑槽相匹配的隨動軸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化生產設備,其特征在,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傳動柜內,所述傳動柜安裝在所述機架內;所述驅動機構的頂部安裝有遮擋板,所述遮擋板位于導軌內側空間內。
【文檔編號】B65G35/00GK205471265SQ201620022989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2日
【發明人】羅文進
【申請人】東野精機(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