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噴油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自動化程度高以及環保節能的自動噴油機。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自動化生產設備正逐漸取代人工進行生產作業。自動化生產設備一僅僅是帶來了連續的勞動力,并且可以避免一些人為的生產質量、生產安全等的問題。
目前對工件的局部噴油漆基本都是采用人工手持噴漆的方式進行,由于噴漆過程中會產生粉塵等污染物,人體吸取之后會造成很大的身體傷害,如果沒有對與外界環境進行隔絕,也會對外界環境造成污染。而且噴漆設備畢竟的設備,很難避免沒有失控的時候,所以只要是有人員參與生產的,都無法避免對其人體造成的損害。所以對于噴油漆的企業來說,急需要一種高效、安全,自動化程度高的自動噴油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噴油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噴油機,包括機架,在機架上設置有旋轉定位裝置、位移驅動裝置、噴油裝置、水簾吸塵裝置和電控箱;所述旋轉定位裝置包括定位夾具和旋轉驅動裝置,旋轉驅動裝置驅動定位夾具從上料工位轉移到噴油工位,該上料工位位于機架之外,該噴油工位位于機架之內;所述位移驅動裝置控制噴油裝置由初始位置移動到噴油工位對定位夾具上的工件進行噴油;所述噴油裝置通過管道與儲油桶連通;所述水簾吸塵裝置包括盛水槽、水簾、過濾裝置和吸塵裝置,水源從外部進入到所述盛水槽,當盛水槽內的水滿后溢出并沿水簾的頂部流到水簾的底部,并從水簾的底部自由流下形成水幕,所述吸塵裝置設置于水幕的后方,并且將位于水幕前方所產生的粉塵吸取以穿過水幕達到過濾粉塵的效果,過濾粉塵之后的水幕集中到過濾裝置進行水過濾,水過濾后經排水管排出。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定位夾具包括上夾具和下夾具,上夾具和下夾具都分別設置有與工件形狀相符合的腔體,并且在上夾具和下夾具設置有開孔,該開孔將工件的待噴油位置露出。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下夾具固定,上夾具通過一鉸鏈定位,并且可沿該鉸鏈轉動以實現與下夾具的開合,該開合的實現通過手動打開;或者由上夾具上方設置的驅動裝置驅動壓塊將上夾具的后端下壓以將上夾具的前端翹起以打開,由上夾具與下夾具之間的扭簧自動復位以閉合。
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旋轉驅動裝置與定位夾具之間設置有旋轉裝置,旋轉裝置驅動定位夾具進行正反面的翻轉以及一定角度的旋轉。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過濾裝置包括第一凈水槽、第二凈水槽、粗濾網和精濾網,所述第一凈水槽高于第二凈水槽,所述第一凈水槽位于水簾底部之下,所述粗濾網位于第一凈水槽之上,粗濾網的四周設置有導流板以將水簾流下的水集中到粗濾網,所述精濾網設置于第二凈水槽上,第一凈水槽內的水經過精濾網溜槽第二凈水槽內,第二凈水槽與所述排水管連通。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機架內設置有形成軌道的若干滾筒,所述過濾裝置通過可拆卸地安裝在機架內并置于該滾筒所形成的軌道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儲油桶內設置有攪拌器,并且通過壓力泵、閥門與所述噴油裝置連通。
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機架內設置有照明裝置。
上述技術方案中,設置有水循環裝置讓所述排水管與水源連通。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位移驅動裝置包括沿XYZ三軸設置的三軸導軌以及驅動裝置,在Z軸導軌上還設置有一轉動裝置,該轉動裝置帶動噴油裝置在一定角度范圍內進行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體結構可靠性強,自動化的操作代替人工作業,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降低了人工成本,由于設置了防護門對機架內部形成相對密封的空間,使噴油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氣體不會泄露到外界,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影響,并且利用水簾形成水幕對污染氣體進行過濾,利用過濾裝置對過濾污染氣體之后的水進行過濾并循環利用,節能環保;旋轉定位裝置可以輪番將工件作為上料準備和噴油工位,有效地提高了噴油的效率,位移驅動裝置可以準確地帶動噴油裝置到達設定的位置進行噴油和復位,與旋轉定位裝置彼此協調,實現穩定高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水簾吸塵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水簾吸塵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旋轉定位裝置;3、位移驅動裝置;4、噴油裝置;5、水簾吸塵裝置;6、電控箱;7、上料工位;8、噴油工位;9、滾筒;
201、定位夾具;202、旋轉驅動裝置;203、驅動裝置;204、壓塊;205、旋轉裝置;2011、上夾具;2012、下夾具;2013、開孔;
301、Z軸導軌;
501、盛水槽;502、水簾;503、過濾裝置;504、吸塵裝置;505、水幕;5031、第一凈水槽;5032、第二凈水槽;5033、粗濾網;5034、精濾網;5035、導流板;5036、排水管;5041、抽風機;5042、抽風管道;5043、抽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4所示,一種自動噴油機,包括機架1,在機架1上設置有旋轉定位裝置2、位移驅動裝置2033、噴油裝置4、水簾502吸塵裝置5045和電控箱;所述旋轉定位裝置2包括定位夾具201和旋轉驅動裝置203202,旋轉驅動裝置203202驅動定位夾具201從上料工位轉移到噴油工位,該上料工位位于機架1之外,該噴油工位位于機架1之內;所述位移驅動裝置2033控制噴油裝置4由初始位置移動到噴油工位對定位夾具201上的工件進行噴油;所述噴油裝置4通過管道與儲油桶連通;所述水簾502吸塵裝置5045包括盛水槽501、水簾502、過濾裝置503和吸塵裝置504,水源從外部進入到所述盛水槽501,當盛水槽501內的水滿后溢出并沿水簾502的頂部流到水簾502的底部,并從水簾502的底部自由流下形成水幕505,所述吸塵裝置504設置于水幕505的后方,并且將位于水幕505前方所產生的粉塵吸取以穿過水幕505達到過濾粉塵的效果,過濾粉塵之后的水幕505集中到過濾裝置503進行水過濾,水過濾后經排水管5036排出。其中,吸塵裝置504包括抽風機5041和抽風管道5042,在水幕505后方的機架1上設置有抽風口5043,抽風口5043通過抽風管道5042與抽風機5041連通,在抽風機5041的出風口還連接有過濾器,為了防止抽出的粉塵存在污染環境的殘留物質。電控箱內置自動化控制系統,可以進行自定義參數的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優選的,所述定位夾具201包括上夾具2011和下夾具2012,上夾具2011和下夾具2012都分別設置有與工件形狀相符合的腔體,該腔體由位于上夾具2011的上腔體和位于下夾具2012的下腔體合拼而成,將工件定位在夾具內,并且在上夾具2011和下夾具2012設置有開孔2013,該開孔2013將工件的待噴油位置露出。
進一步的,所述下夾具2012固定,上夾具2011通過一鉸鏈定位,并且可沿該鉸鏈轉動以實現與下夾具2012的開合,該開合的實現通過手動打開;或者由上夾具2011上方設置的驅動裝置203驅動壓塊204將上夾具2011的后端下壓以將上夾具2011的前端翹起以打開,由上夾具2011與下夾具2012之間的扭簧自動復位以閉合。
優選的,在所述旋轉驅動裝置203202與定位夾具201之間設置有旋轉裝置205,旋轉裝置205驅動定位夾具201進行正反面的翻轉以及一定角度的旋轉。噴油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旋轉調整下工件的角度,以使噴油更加全面;遇到有正反面都需要噴油的工件就通過旋轉裝置205將定位夾具201翻轉,以將工件翻轉。
優選的,所述過濾裝置503包括第一凈水槽5031、第二凈水槽5032、粗濾網5033和精濾網5034,所述第一凈水槽5031高于第二凈水槽5032,所述第一凈水槽5031位于水簾502底部之下,所述粗濾網5033位于第一凈水槽5031之上,粗濾網5033的四周設置有導流板5035以將水簾502流下的水集中到粗濾網5033,所述精濾網5034設置于第二凈水槽5032上,第一凈水槽5031內的水經過精濾網5034溜槽第二凈水槽5032內,第二凈水槽5032與所述排水管5036連通。
優選的,所述機架1內設置有形成軌道的若干滾筒9,所述過濾裝置503通過可拆卸地安裝在機架1內并置于該滾筒9所形成的軌道上。
優選的,所述儲油桶內設置有攪拌器,并且通過壓力泵、閥門與所述噴油裝置4連通。為了避免油漆的沉積,通過攪拌器在儲油桶內進行攪拌,再通過壓力泵將油漆通過管道泵上到噴油裝置4中。
優選的,在所述機架1內設置有照明裝置。
優選的,設置有水循環裝置讓所述排水管5036與水源連通。循環利用過濾后的水,做到環保節能。
優選的,所述位移驅動裝置2033包括沿XYZ三軸設置的三軸導軌以及驅動裝置203,在Z軸導軌301上還設置有一轉動裝置,該轉動裝置帶動噴油裝置4在一定角度范圍內進行轉動。三軸導軌包括X軸導軌、Y軸導軌和Z軸導軌301,驅動裝置203分別包括X軸驅動裝置203、Y軸驅動裝置203和 Z軸驅動裝置203。
此外,在機架1的四周都設置有防護門,因為噴油過程中會產生粉塵,所以必須要對機架1內的噴油工位進行與外界的隔開,通過自動控制的防護門在旋轉定位裝置2到位之后自動關閉和自動打開,有效地保護了操作人的生產安全。
以上的實施例只是在于說明而不是限制本實用新型,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