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軸組件及具有其的傳送工作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傳動軸組件及具有其的傳送工作臺。其中,傳動軸組件包括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中間軸,設置在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之間,中間軸與第一傳動軸之間、中間軸與第二傳動軸之間為可拆卸連接;連接件,第一傳動軸與中間軸之間、第二傳動軸與中間軸之間均設置有連接件。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更換零件過程繁瑣、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專利說明】
傳動軸組件及具有其的傳送工作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加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傳動軸組件及具有其的傳送工作臺。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對設備進行生產加工時,往往會用到傳輸設備。其中,傳輸設備具有多根傳動軸,這些傳動軸通過鏈條或皮帶傳動,傳動軸上還設置有傳送滾輪,傳送滾輪與傳動軸同步運動,以將位于傳送滾輪上的工件運送至下一工位。
[0003]現有技術中,傳動軸上設置有滾輪和彈性圈,均為易耗品,對滾輪和彈性圈進行更換時,往往需要將該傳動軸整體從傳輸設備上拆卸下來,即需要將傳動軸上的鏈條以及軸承座拆卸下來,才能對滾輪和彈性圈進行更換,該結構在維修時費時費力,降低了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傳動軸組件及具有其的傳送工作臺,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更換零件過程繁瑣、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傳動軸組件,傳動軸組件包括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中間軸,設置在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之間,中間軸與第一傳動軸之間、中間軸與第二傳動軸之間為可拆卸連接;連接件,第一傳動軸與中間軸之間、第二傳動軸與中間軸之間均設置有連接件。
[0006]進一步地,傳動軸組件還包括傳送機構,設置在中間軸上,傳送機構與中間軸同步轉動。
[0007]進一步地,傳送機構包括滾輪,滾輪設置在中間軸上并與中間軸同步轉動。
[0008]進一步地,傳送機構還包括彈性墊圈,套設在滾輪上。
[0009]進一步地,傳動軸組件包括多組傳送機構,多組傳送機構間隔設置在中間軸上。
[0010]進一步地,連接件為聯軸節。
[0011 ]進一步地,傳動軸組件還包括緩沖墊,第一傳動軸與中間軸之間、第二傳動軸與中間軸之間均設置有緩沖墊。
[0012]進一步地,傳動軸組件還包括緊固件,緊固件設置在相鄰兩個連接件之間、連接件與第一傳動軸之間、連接件與第二傳動軸之間以及連接件與中間軸之間。
[0013]進一步地,緊固件包括螺栓和緊定螺釘。
[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傳送工作臺,包括傳動軸組件,傳動軸組件為上述提供的傳動軸組件。
[0015]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將傳動軸組件設置為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和中間軸三部分,使得在安裝時,可通過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與軸承座連接,并將鏈條安裝在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上,將中間軸與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可拆卸連接,將滾輪、彈性圈設置在中間軸上。如此即可在需要更換滾輪、彈性圈等易耗零件時,只需將中間軸拆卸下來即可,而無需將軸承座或鏈條拆卸下來,簡化了工作人員的拆裝過程,減少了拆裝時間,進而提高了整體的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16]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7]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傳動軸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8]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19]10、第一傳動軸;20、第二傳動軸;30、中間軸;40、連接件;50、傳送機構;51、滾輪;52、彈性墊圈;60、緩沖墊;70、緊固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0]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傳動軸組件,該傳動軸組件包括:第一傳動軸10、第二傳動軸20、中間軸30以及連接件40。其中,中間軸30設置在第一傳動軸10和第二傳動軸20之間,第一傳動軸10與中間軸30之間、第二傳動軸20與中間軸30之間均通過連接件40可拆卸連接。
[0022]應用本實施例提供的傳動軸組件,將傳動軸組件設置為第一傳動軸10、第二傳動軸20和中間軸30三部分,使得在安裝時,可通過第一傳動軸10和第二傳動軸20分別與軸承座連接,并將鏈條安裝在第一傳動軸10和第二傳動軸20上,將中間軸30與第一傳動軸10和第二傳動軸20可拆卸連接,將滾輪、彈性圈設置在中間軸30上。如此即可在需要更換滾輪、彈性圈等易耗零件時,只需將中間軸30拆卸下來即可,而無需將軸承座或鏈條拆卸下來,簡化了工作人員的拆裝過程,減少了拆裝時間,進而提高了整體的生產效率。
[0023]在本實施例中,該傳動軸組件還包括傳送機構50,傳送機構50設置在中間軸30上,該傳送機構50與中間軸30同步轉動。如此可通過傳送機構50直接運送設備,也可通過傳送機構50帶動傳送帶運動,進而能夠實現運輸設備的功能。
[0024]具體地,該傳送機構50包括滾輪51,滾輪51設置在中間軸30上并與中間軸30同步轉動。運行時,將滾輪51與傳送帶連接,以使中間軸30通過滾輪51帶動傳送帶運動。
[0025]為了增加滾輪51與工件之間的相對摩擦,該傳送機構50還包括彈性墊圈52,彈性墊圈52套設在滾輪51上。
[0026]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使中間軸30穩定地輸送工件,該傳動軸組件包括多組傳送機構50,多組傳送機構50間隔設置在中間軸30上。
[0027]具體地,第一傳動軸10與中間軸30之間、第二傳動軸20與中間軸30之間的連接件40為聯軸節。其中,在第一傳動軸10的連接端、中間軸30的兩端以及第二傳動軸20的連接端均設置有聯軸節,第一傳動軸10的連接端與中間軸30的對應端上的聯軸節為一對聯軸節,第二傳動軸20的連接端與中間軸30的對應端上的聯軸節為一對聯軸節。
[0028]為了保證第一傳動軸10、第二傳動軸20與中間軸30之間平穩傳動,該傳動軸組件還包括緩沖墊60。其中,緩沖墊60設置在第一傳動軸10與中間軸30之間以及第二傳動軸20與中間軸30之間。具體地,緩沖墊60設置在對應的兩個聯軸節之間,以起到緩沖、減震的作用。
[0029]在本實施例中,該傳動軸組件還包括緊固件70,緊固件70設置在相鄰兩個連接件40之間、連接件40與第一傳動軸10之間、連接件40與第二傳動軸20之間以及連接件40與中間軸30之間。具體地,該緊固件70包括螺栓和緊定螺釘,聯軸節與聯軸節之間通過螺栓連接,聯軸節與第一傳動軸10之間、聯軸節與第二傳動軸20之間以及聯軸節與中間軸30之間通過緊定螺釘連接。
[0030]通過本實施例提供的傳動軸組件,能夠在需要更換滾輪51以及彈性墊圈52時,將中間軸30從第一傳動軸10和第二傳動軸20上拆下即可,無需將拆除鏈條以及軸承座。如此方便設備維護,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減少了維護時間,進而能夠提高生產效率。
[003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傳送工作臺,其中,該傳送工作臺包括傳動軸組件,傳動軸組件為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傳動軸組件。
[003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傳動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組件包括: 第一傳動軸(10); 第二傳動軸(20); 中間軸(30),設置在所述第一傳動軸(10)和所述第二傳動軸(20)之間,所述中間軸(30)與所述第一傳動軸(10)之間、所述中間軸(30)與所述第二傳動軸(20)之間為可拆卸連接; 連接件(40),所述第一傳動軸(10)與所述中間軸(30)之間、所述第二傳動軸(20)與所述中間軸(30)之間均設置有所述連接件(4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組件還包括: 傳送機構(50),設置在所述中間軸(30)上,所述傳送機構(50)與所述中間軸(30)同步轉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傳動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機構(50)包括: 滾輪(51),所述滾輪(51)設置在所述中間軸(30)上并與所述中間軸(30)同步轉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傳動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機構(50)還包括: 彈性墊圈(52),套設在所述滾輪(51)上。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傳動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組件包括多組所述傳送機構(50),多組所述傳送機構(50)間隔設置在所述中間軸(30)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40)為聯軸節。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組件還包括: 緩沖墊(60),所述第一傳動軸(10)與所述中間軸(30)之間、所述第二傳動軸(20)與所述中間軸(30)之間均設置有所述緩沖墊(60)。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組件還包括緊固件(70),所述緊固件(70)設置在相鄰兩個所述連接件(40)之間、所述連接件(40)與所述第一傳動軸(10)之間、所述連接件(40)與所述第二傳動軸(20)之間以及所述連接件(40)與所述中間軸(30)之間。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傳動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70)包括螺栓和緊定螺釘。10.—種傳送工作臺,包括傳動軸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組件為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傳動軸組件。
【文檔編號】B65G39/04GK205652763SQ201620382746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8日 公開號201620382746.8, CN 201620382746, CN 205652763 U, CN 205652763U, CN-U-205652763, CN201620382746, CN201620382746.8, CN205652763 U, CN205652763U
【發明人】李洪彬, 戚運東, 馬海慶, 孟慶凱
【申請人】山東新華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