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生產光纜填充繩的擠出模具和擠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纜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生產光纜填充繩的擠出模具和擠出方法。
背景技術:
在其它塑料擠出行業,如光纜護套顆粒料的生產中,可以實行一機多頭的擠出,但 顆粒料的外形和尺寸沒有要求。而在光纜生產行業中,由于對填充繩的外徑尺寸有較嚴 格的要求,因此沒有企業考慮到一機雙頭或多頭擠出,目前一條填充繩生產線均只能生 產一條填充繩。隨著小芯數光纜的產量越來越大,光纜填充繩的用量日趨增大,因此, 如何大幅提高填充繩的生產效率是各個光纜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生產光纜填充繩的擠出模具。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生產光纜填充繩的擠出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生產光纜填充繩的擠出模具,尤其是一種光纜填充繩生產線上使 用的擠出模具,該擠出模具包括配合使用的內模A和外模B,其中內模A的一端為圓錐形 頭,外模B的一端為圓柱形模體上凹進去的圓錐形凹部,該圓錐形凹部的半徑略大于所 述內模A的圓錐形頭的半徑,以致所述圓錐形頭插入所述圓錐形凹部后,所述圓錐形頭 的圓錐面與所述圓錐形凹部的圓錐面之間可以形成流道,該流道匯聚于所述圓錐形凹部 的頂點G,該頂點G與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內部的兩個圓孔形的傾斜流道的一端相通,所 述兩個傾斜流道相對于外模B的中心軸線對稱分布,且大小相同,所述兩個傾斜流道的 另一端分別與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內部的兩個對稱平行模孔的一端貫通,所述兩個對稱 平行模孔平行于外模B的中心軸線、且相對于中心軸線對稱分布、且大小相同,所述兩 個對稱平行模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外模B的另一端的端面上。
本發明所述的擠出模具,內模A和外模B的具體尺寸根據不同擠塑機機頭的尺寸進 行相關設計,但需保證"先集中再分流"的原則,即兩個傾斜流道相對于中心軸線對稱、 且大小相同,并且匯聚于外模B的圓錐形凹部的頂點G區域。
本發明所述的擠出模具,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的形狀為一端的圓柱半徑大,另一端
的圓柱半徑小,其中所述圓錐形凹部和兩個傾斜流道位于圓柱半徑大的一部分圓柱形模 體內部。
本發明所述的擠出模具,所述兩個對稱平行模孔從圓柱半徑大的一部分圓柱形模體 內部延伸到圓柱半徑小的一部分圓柱形模體內部,最后延伸至外模B另一端的端面上。
本發明所述的擠出模具,內模A的形狀為 一端為圓錐形頭,圓錐形頭連接圓柱形
部分的一端,該圓柱形部分的半徑與圓錐形頭的底面半徑相同;所述圓柱形部分的另一 端連接圓臺部分的上底面,該圓臺部分的上下底面半徑均大于圓柱形部分的半徑;所述 圓臺部分的下底面連接第二個圓柱形部分的一端,該第二個圓柱形部分的半徑小于圓臺 部分的上下底面半徑;所述第二個圓柱形部分的另一端連接第三個圓柱形部分,該第三 個圓柱形部分的半徑大于圓臺部分的上下底面半徑。
本發明所述的擠出模具,用外模B'代替外模B,外模B'設計成雙線以上的多線擠 出模具,即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內部設置多個大小相同、位置對稱的圓孔形的傾斜流道, 該多個傾斜流道的一端匯聚于頂點G區域,并且另一端分別與多個大小相同、位置對稱、 且平行于外模B的中心軸線的模孔分別貫通,該多個平行模孔位于外模B'內部、且它們 的另一端延伸到外模B'的另一端的端面上。
本發明所述一種用于生產光纜填充繩的擠出方法,尤其是一種光纜填充繩的一機雙 線擠出方法,該擠出方法使用的擠出模具包括內模A和外模B,內模A和外模B的配合使 用使得擠塑機擠出的料先集中后再分流,以保證外模B所有模孔擠出量完全相同,從而 在同 一填充繩生產線上同時生產至少兩條外徑相同的填充繩。
本發明所述的擠出方法,從擠塑機擠出來的料通過內模A和外模B之間的流道后, 匯聚于外模B—端的圓錐形凹部的頂點區域G,從頂點區域G再經過兩個大小相同、位置 對稱的傾斜流道后,分別從兩個大小相同、位置對稱、且平行于外模B的中心軸線的模 孔1和2擠出。
本發明所述的擠出方法,從擠塑機擠出來的料通過內模A和外模B之間的流道后, 匯聚于外模B—端的圓錐形凹部的頂點區域G,從頂點區域G再經過多個大小相同、位置 對稱的傾斜流道后,分別從多個大小相同、位置對稱、且平行于外模B的中心軸線的模 孔擠出。
本發明所述的擠出方法,兩條填充繩在擠塑機模口處的擠出量相同,使用同一臺牽 引裝置因而具有相同的線速度。擠出量和線速度這兩個決定填充繩外徑的關鍵參數均相 同,從而保證了兩條填充繩外徑相同,滿足了填充繩嚴格的尺寸要求。為大幅提高單條光纜填充繩生產線的效率,應用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在光纜填充繩生 產線上采用的新的擠出模具和擠出方法,可以在單條填充繩生產線上同時生產兩條填充 繩,且能很容易地保證兩條填充繩的外徑尺寸相同,滿足填充繩嚴格尺寸要求。
本發明特別適用于為成倍地提高光纜填充繩生產效率而對填充繩生產線的改造。由 于能夠成倍提高單條光纜填充繩生產線的生產效率,所以對于光纜生產企業而言,可以 節省不菲的購置填充繩生產線的費用,節省了生產車間安裝填充繩生產線的場地,節省
了生產填充繩所耗的水、電、氣,減少了企業填充繩生產所需的操作人員數量。
圖1是本發明所述擠出模具的結構圖; 圖2是填充繩生產線簡要布置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
本發明的擠出模具如圖l所示,包括配合使用的內模A和外模B,其中內模A的一端 為圓錐形頭,外模B的一端為圓柱形模體上凹進去的圓錐形凹部,該圓錐形凹部的半徑 略大于所述圓錐形頭的半徑,以致所述圓錐形頭插入所述圓錐形凹部后,所述圓錐形頭 的圓錐面和所述圓錐形凹部的圓錐面之間可以形成流道,該流道匯聚于所述圓錐形凹部 的頂點G,該頂點G與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內部的兩個對稱的圓孔形的傾斜流道的一端相 通,所述兩個對稱的傾斜流道的另一端分別與外模B內部的兩個對稱平行模孔1和2的 一端貫通,所述兩個對稱平行模孔平行于外模B的中心軸線,且它們的另一端延伸到外 模B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兩個傾斜流道相對于中心軸線對稱分布,且大小相同;兩個對 稱平行模孔1和2相對于中心軸線對稱分布,且大小相同。
通過該模具的參數化設計,使擠塑機擠出來的料通過內模A的圓錐形頭的圓錐面和 外模B的圓錐形凹部的圓錐面之間的流道后匯聚于外模B的圓錐形凹部的頂點G,從頂點 G點再經過兩個對稱的傾斜流道后,從兩個對稱的平行模孔1和2擠出。因為擠出壓力是 先匯聚于一點后再分到兩個大小相等、位置對稱的流道,因此可以保證兩個流道里的壓 力均等,避免了外模上的擠出壓力分布不均勻對兩個流道壓力的影響,這樣外模上兩個 模孔處的壓力和擠出量完全相等。從兩個模孔1和2擠出來的兩條填充繩經過同一水槽 冷卻,同一吹干器吹干后,由同一臺牽引裝置實施牽引,再由兩臺收線架分別收線。由 于兩條填充繩使用同一臺牽引裝置,所以也具有相同的線速度(在光纜生產及填充繩生
產中牽引裝置的速度決定了生產時的線速度),這樣就保證了兩條填充繩的擠出量和線速 度及冷卻等其它生產條件均完全一樣,從而保證兩條填充繩外徑嚴格相同。于是只需在
原填充繩生產線上更換雙頭擠出模具,在生產線尾端加裝一臺收線架,就可以實現一條 填充繩生產線上同時生產兩條填充繩的目的,填充繩生產線簡要布置圖如圖2所示。
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的形狀可以設計為 一端的圓柱半徑大,另一端的圓柱半徑小, 所述圓錐形凹部和兩個傾斜流道位于圓柱半徑大的一部分圓柱形模體內部。所述兩個對 稱平行模孔從圓柱半徑大的一部分圓柱形模體內部延伸到圓柱半徑小的一部分圓柱形模 體內部,最后延伸至外模B另一端的端面上。
內模A的形狀可以設計為 一端為圓錐形頭,圓錐形頭連接圓柱形部分的一端,該 圓柱形部分的半徑與圓錐形頭的底面半徑相同;所述圓柱形部分的另一端連接圓臺部分 的上底面,該圓臺部分的上下底面半徑均大于圓柱形部分的半徑;所述圓臺部分的下底 面連接第二個圓柱形部分的一端,該第二個圓柱形部分的半徑小于圓臺部分的上下底面 半徑;所述第二個圓柱形部分的另一端連接第三個圓柱形部分,該第三個圓柱形部分的 半徑大于圓臺部分的上下底面半徑。
對于不同型號的擠塑機,內模和外模的尺寸可以根據機頭尺寸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但在設計外模時應該保證外模的兩個傾斜流道近似相交于一點,即外模圓錐形凹部的圓 錐面的頂點區域,且必須保證上下兩個流道大小相同,位置對稱。
另外,外模B也可以設計成雙線以上的多線擠出模具,即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內部 設置多個大小相同的圓孔型的傾斜流道,該多個傾斜流道的一端匯聚于頂點G區域,并 且另一端分別與多個大小相同的平行模孔分別貫通,該多個平行模孔位于外模B內部、 且它們的另一端延伸到外模B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從多個平行模孔擠出來的多條填充繩 經過同一水槽冷卻,同一吹干器吹干后,由同一臺牽引裝置實施牽引,再由多臺收線架 分別收線。由于多條填充繩使用同一臺牽引裝置,所以也具有相同的線速度(在光纜生 產及填充繩生產中牽引裝置的速度決定了生產時的線速度),這樣就保證了多條填充繩的 擠出量和線速度及冷卻等其它生產條件均完全一樣,從而保證多條填充繩外徑嚴格相同。 于是只需在原填充繩生產線上更換多頭擠出模具,在生產線尾端加裝多臺收線架,就可 以實現一條填充繩生產線上同時生產多條填充繩的目的。
以上所屬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精神和原則 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包含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生產光纜填充繩的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該擠出模具包括配合使用的內模A和外模B,其中內模A的一端為圓錐形頭,外模B的一端為圓柱形模體上凹進去的圓錐形凹部,該圓錐形凹部的半徑略大于所述內模A的圓錐形頭的半徑,以致所述圓錐形頭插入所述圓錐形凹部后,所述圓錐形頭的圓錐面與所述圓錐形凹部的圓錐面之間可以形成流道,該流道匯聚于所述圓錐形凹部的頂點G,該頂點G與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內部的兩個圓孔形的傾斜流道的一端相通,所述兩個傾斜流道相對于外模B的中心軸線對稱分布,且大小相同,所述兩個傾斜流道的另一端分別與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內部的兩個對稱平行模孔的一端貫通,所述兩個對稱平行模孔平行于外模B的中心軸線、且相對于中心軸線對稱分布、且大小相同,所述兩個對稱平行模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外模B的另一端的端面上。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內模A和外模B的具體尺寸根據不 同擠塑機機頭的尺寸進行相關設計,但需保證"先集中再分流"的原則,即兩個傾斜流 道相對于中心軸線對稱、且大小相同,并且匯聚于外模B的圓錐形凹部的頂點G區域。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的形狀為 一端的圓柱半徑大,另一端的圓柱半徑小,其中所述圓錐形凹部和兩個傾斜流道位于圓 柱半徑大的一部分圓柱形模體內部。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對稱平行模孔從圓柱半徑 大的一部分圓柱形模體內部延伸到圓柱半徑小的一部分圓柱形模體內部,最后延伸至外 模B另一端的端面上。
5、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內模A的形狀為 一端為圓錐形頭,圓錐形頭連接圓柱形部分的一端,該圓柱形部分的半徑與圓錐形頭的底面半徑相同;所述圓柱形部分的另一端連接圓臺部分的上底面,該圓臺部分的上下底面半徑 均大于圓柱形部分的半徑;所述圓臺部分的下底面連接第二個圓柱形部分的一端,該第 二個圓柱形部分的半徑小于圓臺部分的上下底面半徑;所述第二個圓柱形部分的另一端 連接第三個圓柱形部分,該第三個圓柱形部分的半徑大于圓臺部分的上下底面半徑。
6、 如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用外模B'代替外模B,外 模B'設計成雙線以上的多線擠出模具,即外模B'的圓柱形模體內部設置多個大小相同、 位置對稱的圓孔形的傾斜流道,該多個傾斜流道的一端匯聚于頂點G區域,并且另一端 分別與多個大小相同、位置對稱、且平行于外模B'的中心軸線的模孔分別貫通,該多個 平行模孔位于外模B'內部、且它們的另一端延伸到外模B'的另一端的端面上。
7、 一種用于生產光纜填充繩的擠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擠出方法使用的擠出模具 包括內模A和外模B,內模A和外模B的配合使用使得擠塑機擠出的料先集中后再分流, 以保證外模B所有模孔擠出量完全相同,從而在同一填充繩生產線上同時生產至少兩條 外徑相同的填充繩。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擠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從擠塑機擠出來的料通過內模A和 外模B之間的流道后,匯聚于外模B—端的圓錐形凹部的頂點區域G,從頂點區域G再經 過兩個大小相同、位置對稱的傾斜流道后,分別從兩個大小相同、位置對稱、且平行于 外模B的中心軸線的模孔1和2擠出。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擠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從擠塑機擠出來的料通過內模A和 外模B之間的流道后,匯聚于外模B—端的圓錐形凹部的頂點區域G,從頂點區域G再經 過多個大小相同、位置對稱的傾斜流道后,分別從多個大小相同、位置對稱、且平行于 外模B的中心軸線的模孔擠出。
10、 如權利要求7-9中任一項所述的擠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從外模B的所有模孔 擠出來的至少兩條填充繩經過同一水槽冷卻,同一吹干器吹干后,由同一臺牽引裝置實 施牽引,再由至少兩臺收線架分別收線,由于至少兩條填充繩使用同一臺牽引裝置,所 以具有相同的線速度,這樣就保證了至少兩條填充繩的生產條件均完全一樣,從而保證至少兩條填充繩外徑嚴格相同。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生產光纜填充繩的擠出模具和擠出方法,該擠出模具包括內模A和外模B,擠塑機擠出來的料通過內模A的圓錐形頭的圓錐面和外模B的圓錐形凹部的圓錐面之間的流道后匯聚于外模B的圓錐形凹部的頂點,從頂點區域再通過兩個相交于頂點的傾斜流道分流后,從兩個平行模孔1和2擠出,這樣能保證外模上兩個模孔處的壓力和擠出量完全相等。從兩個模孔1和2擠出來的兩條填充繩經過同一水槽冷卻,同一吹干器吹干后,由同一臺牽引裝置實施牽引,再由兩臺收線架分別收線,就可以實現一條填充繩生產線同時生產兩條外徑相同的填充繩的目的。
文檔編號B29C47/12GK101186104SQ200710179968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0日
發明者凱 傅, 閻雄偉, 非 黃 申請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