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牽拉脫夾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456115閱讀:414來源:國知局
牽拉脫夾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營養缽成型機用部件,特別是一種牽拉脫夾裝置。一種牽拉脫夾裝置,包括置于左、右模具體上的退讓槽、推進槽,退讓槽內設置有退讓塊,推進槽內設置有推進塊。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無留余的去除連體營養缽之間的料夾,從而簡化后續工藝過程。
【專利說明】牽拉脫夾裝置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營養缽成型機用部件,特別是一種牽拉脫夾裝置。
【背景技術】
[0003]現有塑料營養缽成型工藝采用輪式成型機,生產出的連體營養缽之間有料夾相連接,而成品營養缽需要去掉料夾,但在后續自動化生產線中去掉料夾的工藝較復雜。
[0004]多套模具在輪式成型機上首尾對應安置,形成環形模具串,模具之間有間隙。工作時,被加熱的連續的塑料圓管放到各套模具上、下部之間,各套模具依次合模、充氣、開模;合模后,料夾尾端至充氣嘴之間的料管被夾在里面,隨之壓縮空氣從進氣口 23進入,并吹破葫蘆形氣道22處的熱塑料管壁,壓縮空氣即經過三段氣道22、21、20進入模腔完成吹塑。至此,在料夾尾端至充氣嘴之間形成料夾的一部分(帶有氣道的料夾,圖1中料夾2的左部);模具的另一側端部(圖中是左側端部)無充氣嘴,合模后料夾裸露在模具外面,并且不被充氣,這部分形成料夾的另一部分(圖1中料夾2的右部)。所以料夾的一端被夾在里面,另一端在模具外面。脫夾工藝要在合模狀態,否則,開模后,連體營養缽處于自由狀態,若要機械完成脫夾,需要重新抓握它,工藝難度增大。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去除料夾、簡化后續工藝過程的牽拉脫
夾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牽拉脫夾裝置,包括置于左、右模具體上的退讓槽、推進槽,退讓槽內設置有退讓塊,退讓塊的頂端設置有復位彈簧;推進槽內設置有推進塊,推進塊的底端設置有回位彈簧;退讓塊和推進塊上分別設置有上、下對應的凹槽。
[0008]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無留余的去除連體營養缽之間的料夾,從而簡化后續工藝過程。
[0009]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是:
[0010]退讓槽的寬度大于推進槽的寬度。
[0011]退讓塊的厚度大于推進塊的厚度。
[0012]推進塊的項端呈鈍面結構,退讓塊的底端呈鈍面結構。
[0013]左、右模具體上分別設置有左、右凹槽,左、右凹槽兩者的結構相同。
[0014]退讓塊設置有臺肩。
[0015]退讓塊的頂端設置有復位彈簧。
[0016]推進塊的底端設置有回位彈簧。
[0017]推進塊的底端連接推進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8]圖1是連體營養缽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20]圖3是推進塊的主視圖。
[0021]圖4是推進塊的側視圖。
[0022]圖5是退讓塊的示意圖。
[0023]圖6是圖5的側視圖。
[0024]圖7是連體營養缽置于本裝置上的示意圖。
[0025]圖8是對料夾進行分離的示意圖。
[0026]圖9是退讓槽置于左模具體的俯視圖。
[0027]圖10是圖9中的A-A剖視圖。
[0028]圖11是退讓槽置于左模具體內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2是圖9中的C-C剖視放大圖。
[0030]圖13是推進槽置于右模具體的俯視圖。
[0031]圖14是推進槽置于右模具體內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15是圖13中的B-B剖視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詳述本發明:
[0034]一種牽拉脫夾裝置,參見附圖1至附圖15,圖中:連體營養缽1、料夾2、推進塊3、右模具體4、推進槽401、定位支架402、退讓塊5、臺肩501、退讓導桿502、退讓槽6、料夾尾端8、回位彈簧10、復位彈簧11、彈簧支架12、左模具體13、左充氣嘴14、右充氣嘴15、推進桿16、進氣通道20、氣道21、葫蘆形氣道22、進氣孔23。
[0035]本實施例中,左模具體13和右模具體4在靠近進氣通道20的一側上分別設置有退讓槽6和推進槽401,進氣通道20與左充氣嘴14、右充氣嘴15,左、右充氣嘴14、15上設置有與進氣通道20相對應的氣道21和葫蘆形氣道22。
[0036]退讓槽6內設置有退讓塊5,退讓塊5的上端兩側設置有臺肩501,臺肩501置于左模具體13的退讓槽外用于定位退讓塊,保持氣道完整。退讓塊5的頂端設置有退讓導桿502,退讓導桿502上設置有復位彈簧11 ;推進槽401內設置有推進塊3,推進塊3的底端連接推進桿16,推進桿16上設置有回位彈簧10 ;退讓塊5和推進塊3上分別設置有左、右對應的凹槽,左、右凹槽兩者的結構相同,左、右凹槽合在一起作為氣道使用,保證進氣通道20、氣道21、葫蘆形氣道22連通。
[0037]退讓槽6的寬度大于推進槽401的寬度;退讓塊5的寬度大于推進塊3的寬度。退讓塊5能夠在退讓槽內順暢滑動,推進塊3能夠在推進槽401內順暢滑動。
[0038]推進塊3的項端呈鈍面結構,退讓塊5的底端呈鈍面結構。鈍面結構利于減少對料夾2的破損,能夠更加順暢的使料夾2在料夾尾端斷開。
[0039]生產時,左模具體13和右模具體4閉合后,壓縮空氣經上、右充氣嘴14、15形成的氣道進入,使連體營養缽I在左模具體13和右模具體4內成型,同時在左、右充氣嘴14、15、之間產生料夾2。待到冷卻后,料夾2變硬,這時通過安裝在輪式成型機上的凸輪機構將推進塊3向里推進,此時退讓塊5受到壓力向后退,由于退讓槽6的寬度大于推進塊3的厚度,在推進塊3兩側形成較大的間隙,使料夾2彎曲,但不會切斷料夾2,因此料夾2的兩端產生拉力,致使料夾2在連接強度很低的模具尾端8處斷裂;因此處料夾2與連體營養缽I底部連接強度非常低,營養缽底部不會被損壞,也不會在營養缽底部殘留料夾殘茬;輪式成型機上的凸輪機構同時推拉料夾的另一側(這一側裸露在模具外),并使其從與之相連的連體營養缽101的底部脫落,從而從兩個連體營養缽I和101上干凈的分離料夾2 ;之后,凸輪機構退回,推進塊3和退讓塊5分別在回位彈簧10和復位彈簧11的作用下回到原位。隨后輪式成型機將左模具體13和右模具體4分開,用撥輪取出連體營養缽I和料夾2,如此周轉運行。
【權利要求】
1.一種牽拉脫夾裝置,包括置于左、右模具體上的退讓槽、推進槽,其特征在于:退讓槽內設置有退讓塊,推進槽內設置有推進塊;退讓槽的寬度大于推進槽的寬度;退讓塊的頂端設置有復位彈簧;推進塊的底端連接推進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拉脫夾裝置,其特征在于:推進塊的底端設置有回位彈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拉脫夾裝置,其特征在于:退讓塊的厚度大于推進塊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拉脫夾裝置,其特征在于:推進塊的項端呈鈍面結構,退讓塊的底端呈鈍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拉脫夾裝置,其特征在于:左、右模具體上分別設置有左、右凹槽,左、右凹槽兩者的結構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拉脫夾裝置,其特征在于:退讓塊設置有臺肩。
【文檔編號】B29C49/50GK203739222SQ201420060348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0日
【發明者】常繼生, 常潤新, 劉芮煊, 張鶴議, 盧信伯, 張冰潔, 常浩, 任雨薇 申請人:常繼生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