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薄膜的雙向拉伸領域,涉及一種用于聚酯薄膜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雙向拉伸聚酯薄膜的原理:是將聚酯熔體經過擠出機加熱擠出熔融成鑄片后,在玻璃化溫度以上、熔點以下的適當溫度范圍內(高彈態下)通過縱拉機(MDO)與橫拉機(TDO),在外力作用下,先后沿縱向和橫向進行一定倍數的拉伸,從而使聚酯熔體的分子鏈或結晶面在平行于薄膜平面的方向上進行取向而有序排列,然后在拉緊狀態下進行熱定型使取向的大分子結構穩定下來,最后經冷卻及后續處理制得理想的聚酯薄膜。
在生產過程中,MDO出口至TDO入口之間存在一定的傳輸距離,當MDO出口至TDO入口距離超過3米時,一般認為片材在MDO出口至TDO入口之間的傳輸距離過長;過長的距離會直接導致片材上下抖動過大、夾邊量波動變大及發生斜拉等問題,導致后續產品的質量變差。
當MDO出口張力波動時,現有技術的處理方法是中控調整張力數值,使其回歸到可控范圍內。這種處理方法必須在短時間內發現并及時處理,否則會對產品厚度產生不可控制的影響。當夾邊量不穩定時,邊部抖動過大,容易發生脫夾破膜,如長時間脫夾會發生TDO 內部出現大量廢膜及撞針的危險,影響正常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在MDO出口至TDO入口之間的傳輸距離大于3米時,在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安裝雙S導向輥,控制片材進入雙S導向輥,在雙S導向輥中傳輸的片材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可以有效減少MDO出口張力波動,在MDO出口張力非常平穩,有效的增加片材長距離運送的穩定性,相對于改造前的片材傳輸狀態,本發明在MDO出口至TDO入口之間傳輸的片材上下抖動、夾邊量波動及發生斜拉的情況均有大幅改善。
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在長距離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設置雙S導向輥輸送,所述雙S導向輥為對稱的兩組S導向輥,分別設置在縱拉機側與橫拉機側;所述S導向輥包括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在空間位置上,所述上導向輥高于所述下導向輥,且所述上導向輥更臨近縱拉機或橫拉機;所述長距離是指縱拉機與橫拉機的間距超過3米。本發明中雙S導向輥垂直安裝于地面上,且上導料輥的高度與縱拉機出口、橫拉機入口的高度一致,有效減小片材的傳輸波動。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
如上所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所述S導向輥的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水平中心距為100~300mm,垂直中心距為100~400mm,所述雙S導向輥之間對稱的上導向輥之間的水平中心距為2500~2700mm。
如上所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所述S導向輥中臨近縱拉機側的上導向輥和縱拉機的水平中心距為300~600mm,垂直中心距為50~100mm,所述S導向輥中臨近橫拉機側的上導向輥和橫拉機的水平中心距為300~600mm,垂直中心距為50~100mm。上述S導向輥在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安裝位置參數,既能保證片材在S導向輥中的傳輸速度,又能保證片材在傳輸過程中的穩定性,符合工業化快速連續生產的要求。
如上所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所述上導向輥的直徑為100~500mm,下導向輥的直徑為100~500mm,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直徑相同。
如上所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所述上導向輥的形狀為圓柱體,所述下導向輥的形狀為圓柱體。
如上所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所述上導向輥表面的材質為硬化鋁,所述下導向輥表面的材質為硬化鋁。
如上所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所述雙S導向輥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2um,雙S導向輥的表面光滑、清潔、無劃傷、表面粗糙度小,在輸送時不易發生劃傷,可有效減少傳輸過程中對片材表面的損傷,盡可能保證產品質量。
如上所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所述上導向輥的轉速為150~450m/min,所述下導向輥的轉速為150~450m/min,且使用時,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轉速相同。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轉速必須相同,否則會導致片材薄膜在傳輸過程中片材起皺和厚度不勻,造成后續產品質量的下降。
如上所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生產出的聚酯薄膜在通過縱拉機與橫拉機時的夾邊厚度波動范圍一致,所述夾邊厚度波動在80~200um內。
本發明的原理為:
現有技術中的薄膜在通過縱拉機(MDO)出口至橫拉機(TDO)入口時,一般采用直接傳輸的方式,但是縱拉機(MDO)出口至橫拉機(TDO)入口間距超過3米時,片材在MDO出口至TDO入口這段距離直接運送時會出現片材上下抖動過大、夾邊量波動變大及發生斜拉等問題。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在長距離的MDO出口至TDO入口設置雙S導向輥,借助S導向輥的定向引導作用,有效減少斜拉的發生,同時通過不斷調整,設置S導向輥在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安裝位置參數,既能保證片材在S導向輥中的傳輸速度,又能保證片材在傳輸過程中的穩定性,減少此過程片材的抖動,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量最大化,符合工業化快速連續生產的要求。
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有效保證MDO出口張力穩定性,減少片材抖動,不易發生劃傷,提高薄膜產品質量;
2.本發明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有效控制夾邊量,減少斜拉的發生,保證穩定生產,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量最大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示意圖。
其中,1-上導向輥,2-下導向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實施例1
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在距離為3.1米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設置雙S導向輥輸送,雙S導向輥為對稱的兩組S導向輥,分別設置在縱拉機側與橫拉機側;S導向輥包括表面材質均為硬化鋁,表面粗糙度為0.19um,形狀均為圓柱體的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且上導向輥更臨近縱拉機或橫拉機,在空間位置上,上導向輥高于下導向輥,如附圖所示,S導向輥的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水平中心距為100mm,垂直中心距為100mm,雙S導向輥之間對稱的上導向輥之間的水平中心距為2500mm;S導向輥中臨近縱拉機側的上導向輥和縱拉機的水平中心距為300mm,垂直中心距為50mm,S導向輥中臨近橫拉機側的上導向輥和橫拉機的水平中心距為300mm,垂直中心距為50mm。S導向輥中上導向輥的直徑為100mm,下導向輥的直徑為100mm,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直徑相同,上導向輥的轉速為150m/min,下導向輥的轉速為150m/min,且使用時,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轉速相同。
采用上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生產聚酯薄膜,制得聚酯薄膜的夾邊厚度波動范圍為80-82um,且聚酯薄膜通過縱拉機與橫拉機側的波動范圍一致。
實施例2
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在距離為3.3米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設置雙S導向輥輸送,雙S導向輥為對稱的兩組S導向輥,分別設置在縱拉機側與橫拉機側;S導向輥包括表面材質均為硬化鋁,表面粗糙度為0.16um,形狀均為圓柱體的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且上導向輥更臨近縱拉機或橫拉機,在空間位置上,上導向輥高于下導向輥,S導向輥的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水平中心距為300mm,垂直中心距為400mm,雙S導向輥之間對稱的上導向輥之間的水平中心距為2700mm;S導向輥中臨近縱拉機側的上導向輥和縱拉機的水平中心距為600mm,垂直中心距為100mm,S導向輥中臨近橫拉機側的上導向輥和橫拉機的水平中心距為600mm,垂直中心距為100mm。上導向輥的直徑為500mm,下導向輥的直徑為500mm,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直徑相同。上導向輥的轉速為450m/min,下導向輥的轉速為450m/min,且使用時,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轉速相同。
采用上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生產聚酯薄膜,制得聚酯薄膜的夾邊厚度波動范圍為200-203um,且聚酯薄膜通過縱拉機與橫拉機側的波動范圍一致。
實施例3
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在距離為3.5米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設置雙S導向輥輸送,雙S導向輥為對稱的兩組S導向輥,分別設置在縱拉機側與橫拉機側;S導向輥包括表面材質均為硬化鋁,表面粗糙度為0.18um,形狀均為圓柱體的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且上導向輥更臨近縱拉機或橫拉機,在空間位置上,上導向輥高于下導向輥,S導向輥的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水平中心距為200mm,垂直中心距為300mm,雙S導向輥之間對稱的上導向輥之間的水平中心距為2600mm;S導向輥中臨近縱拉機側的上導向輥和縱拉機的水平中心距為400mm,垂直中心距為70mm,S導向輥中臨近橫拉機側的上導向輥和橫拉機的水平中心距為400mm,垂直中心距為800mm。上導向輥的直徑為350mm,下導向輥的直徑為350mm,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直徑相同。上導向輥的轉速為300m/min,下導向輥的轉速為300m/min,且使用時,上導向輥和下導向輥的轉速相同。
采用上述的雙向拉伸的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長距離輸送裝置生產聚酯薄膜,制得聚酯薄膜的夾邊厚度波動范圍為147-150um,且聚酯薄膜通過縱拉機與橫拉機側的波動范圍一致。
本發明在長距離的MDO出口至TDO入口設置雙S導向輥,借助S導向輥的定向引導作用,有效減少斜拉的發生,同時設置S導向輥在縱拉機與橫拉機之間的安裝位置參數,既能保證片材在S導向輥中的傳輸速度,又能保證片材在傳輸過程中的穩定性,減少此過程片材的抖動,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量最大化,符合工業化快速連續生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