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塑料注射成型模具,是手機外殼內外卡扣自動抽芯的模具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手機的外觀質量越來越高,手機前后外殼在裝配時,現有技術都是采用卡扣組合裝配,由于這些卡扣位設置在手機前后殼的內側或外側壁,又由于一部手機前后外殼卡扣位特別多,模具設計時,由于手機前后外殼的位置關系,影響在模內設置抽芯機構,因此現有技術是將成型外側壁的卡扣位設置成滑塊抽芯機構,而內側壁扣位較多,設置滑塊抽芯受到限制,因此現有技術是將內側的卡扣位的成型零件設置成活動的,開模后一道隨制品脫出模外,然后在模外采用匹配的夾具分離制品和成型零件。雖這種模具機構能得到完整的制品,但是由手工操作的,因此制品尺寸不穩定,同時成型零件與制品分離后再由人工安裝到模具,如果安裝不到位,就會造成制品尺寸達不到要求或者成型零件掉出安裝位損壞模具,同時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安全也得不到保障。為了克服上述問題,特提供如下一種模具機構來解決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提供手機外殼內外卡扣自動抽芯的模具機構。如圖所示,由于制品內外側壁有卡扣位,同時安裝電池的位置有側向通槽,為了實現這些部分的自動抽芯,該模具機構是如下實現的:成型制品(535)內部電池位置的側向通槽處是采用斜頂(265)和導滑塊(275)的組合成型的。成型制品(535)外側卡扣位是采用斜導柱(485)、斜滑塊(85)和側型芯(495)的組合成型的。成型制品(535)內側壁的卡扣位是采用彎銷(435)、滑塊(445)和“7”字形鑲件(425)的組合成型的。手機外殼內外卡扣自動抽芯的模具機構,其有益效果是:它采用導滑塊和斜頂的組合成型內部電池位的側向通槽抽芯,抽芯力大,零件體積小,抽芯動作牢固可靠。采用斜導柱、斜滑塊和側型芯的組合成型制品外側壁的卡扣位,有利于模具的加工制造,加工位置度大,同時模具的開合模力大,抽芯時不受其它零件的干涉。采用彎銷、滑塊和“7”字形鑲件的組合成型制品內側壁卡扣位,彎銷驅動滑塊作模具內側方向移動時,動作平衡,連接在滑塊上的“7”字形鑲件向內抽芯時,不會使制品的卡扣位變形。該模具機構還有利于金屬壓鑄模具類似卡扣位的抽芯。手機外殼內外卡扣自動抽芯的模具機構,解決了現有模外手工分離制品與成型零件的模具機構,生產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制品尺寸不穩定,工人安全難以保障的問題。手機外殼內外卡扣自動抽芯的模具機構, 其特征是:它包括定模和動模,其定模由:定位圈(5)、無頭螺釘(15)、拉料針(25)、定模座板(35)、脫料板(45)、定模板(715)、壓板(55)、斜導柱(65)、第一螺釘(485)、斜壓塊(515)、斜滑塊(85)、側型芯(495)、第二螺釘(505)、第三螺釘(295)、第一彈簧(285)、導滑塊(275)、斜頂(265)、第二彈簧(255)、彎銷(435)、第四螺釘(415)、定模鑲件(245)、導柱(235)、澆口套(305)、限位螺釘(405)、限位拉桿(315)構成,所述導柱(235)安裝在定模座板(35)的臺階孔中,導柱(235)滑動穿過脫料板(45)、定模板(715)、動模板(115),合模時導柱(235)的前端位于模腳(135)的通孔中,定模座板(35)的上平面上用螺釘緊固連接有定位圈(5),澆口套(305)安裝在定模座板(35)和脫料板(45)的孔中,澆口套(305)的小端合模時與開設在定模板(715)上的分流道緊貼,所述拉料針(25)安裝在定模座板(35)和脫料板(45)的孔中,拉料針(25)的前端倒扣部分合模時插入分流道中,所述限位螺釘(405)與脫料板(45)緊固連接,限位螺釘(405)的后端在定模座板(35)上的孔(h)中浮動,所述限位拉桿(315)緊固連接在脫料板(45)上,合模時,限位拉桿(315)的后端位于定模板(715)和動模板(115)所設的孔(b)中,所述定模板(715)開設有凹形框,在凹形框中用螺釘連接有定模鑲件(245),所述定模鑲件(245)中安裝有斜頂(265)和導滑塊(275),導滑塊(275)上開設有 T形凹槽,斜頂(265)上開設有T形凸臺,開合模時,斜頂(265)上的T形凸臺在導滑塊(275)中的T形凹槽內滑動,斜頂(265)與定模鑲件(245)之間安裝有第二彈簧(255),斜頂(265)的成型部分(d)合模時伸入制品(535)內部的電池位的側向通槽(e)內,導滑塊(275)后端緊固連接有第三螺釘(295),第三螺釘(295)的后端與第一彈簧(285)套裝后位于脫料板(45)和定模板(715)開設的孔中,開模時,導滑塊(275)隨著第一彈簧(285)的伸縮在定模板(715)上開設的孔(c)中滑動,所述斜導柱(65)安裝在定模板(715)的斜臺階孔中,斜導柱(65)的后端用壓板(55)壓緊,壓板(55)與定模板(715)用螺釘緊固連接,斜導柱(65)插入斜滑塊(85)的斜孔中,合模時,斜導柱(65)的前端位于動模板(115)上開設的盲孔(105)中,所述彎銷(435)用第四螺釘(415)緊固在定模板(715)中,合模時,彎銷(435)插入滑塊(445)的孔內;該模具的動模由:動模板(115)、模腳(135)、動模座板(165)、第五螺釘(145)、模頂(125)、第六螺釘(155)、緊固件(175)、頂針(185)、頂針墊板(195)、推管(205)、頂針板(215)、第七螺釘(225)、動模鑲件(95)、斜滑塊(85)、耐磨塊(75)、側型芯(495)、第八螺釘(505)、定位螺釘(525)、滑塊(445)、第九螺釘(465)、“7”字形鑲件(425)、第三彈簧(455)、第四彈簧(365)、回位桿(375)、垃圾釘(355)、樹脂開合器(335)、第十螺釘(325) 構成,所述動模板(115)、模腳(135)、動模座板(165)用第五螺釘(145)緊固連接,所述動模板(115)開設有凹形框,在所開設的凹形框中用第七螺釘(225)緊固連接有動模鑲件(95),所述斜滑塊(85)開設有T形凸臺,斜滑塊(85)滑動安裝在動模板(115)的T形凹槽中,斜滑塊(85)的斜面上緊固有耐磨塊(75),合模時,耐磨塊(75)與安裝在定模一方的斜壓塊(515)緊貼,斜滑塊(85)的前端用第八螺釘(505)緊固連接有側型芯(495),合模時側型芯(495)的成型部分與制品(535)的外側壁緊貼,在動模板(115)上緊固連接有定位螺釘(525),合模時定位螺釘(525)位于斜壓塊(515)的空隙內,開模時,定位螺釘(525)與斜滑塊(85)的后端相碰,所述動模板(115)中安裝有滑塊(445),滑塊(445)開設有T形凸臺,滑塊(445)與動模板(115)內開設的T形凹槽滑動配合,滑塊(445)的前端用第九螺釘(465)緊固連接“7”字形鑲件(425),合模時,“7”字形鑲件(425)與制品(535)的內側壁緊貼,所述滑塊(445)與動模板(115)之間橫向安裝有第三彈簧(455),在頂針板(215)的臺階孔中安裝有推管(205)和回位桿(375),所述頂針(185)滑動穿過推管(205)的孔,頂針(185)的前端插入制品(535)中,推管(205)的端面與制品(535)緊貼,所述回位桿(375)上套裝有第四彈簧(365),第四彈簧(365)一端頂住頂針板(215),另一端頂住動模板(115),回位桿(375) 滑動穿過動模板(115)上的通孔,回位桿(375)的端面合模時與定模板(715)緊貼,所述模頂(125)一端頂住動模板(115)的下平面,另一端用第六螺釘(155)緊固連接,所述樹脂開合器(335)與第十螺釘(325)套裝后再緊固連接在動模板(115)上,合模時,樹脂開合器(335)與第十螺釘(325)伸入定模板(715)上開設的孔(a)中。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該模具機構進一步說明
圖中所示:
圖1是該模具合模時,斜頂(265)、導滑塊(275)、斜滑塊(85)、斜導柱(65)、斜壓塊(515)在模具中的連接構造關系的剖面圖。
圖2是該模具合模時,各零件在模具中的構造連接關系的剖面圖
圖3是圖5中C-C的剖面圖,表示滑塊(445)、彎銷(435)、“7”字形鑲件(425)在模具中連接構造的關系。
圖4是斜滑塊(85)、斜壓塊(515)、側型芯(495)在模具中連接關系的放大圖
圖5是該模具機構定模的俯視圖
圖6是斜頂(265)、導滑塊(275)在模具中連接關系的放大圖
圖7表示斜頂(265)與導滑塊(275)的連接關系。
圖8是圖2中(385)處的放大圖,它表示進澆口與制品(535)的構造關系。
圖中數字編號分別表示:
5——定位圈 15——無頭螺釘 25——拉料針
35——定模座板 45——脫料板 55——壓板
65——斜導柱 75——耐磨塊 85——斜滑塊
95——動模鑲件 105——表示動模板 (115)上的孔
115——動模板 125——模頂 135——模腳
145——第五螺釘 155——第六螺釘 165——動模座板
175——緊固件 185——頂針 195——頂針墊板
205——推管 215——頂針板 225——第七螺釘
235——導柱 245——定模鑲件 255——第二彈簧
265——斜頂 275——導滑塊 285——第一彈簧
295——第三螺釘 305——澆口套 315——限位拉桿
325——第十螺釘 335——樹脂開合器 345——垃圾釘
365——第四彈簧 375——回位桿
385——進澆口與制品(535)的連接處 405——限位螺釘
a——表示定模板(715)中的孔
b——表示定模板(715)和動模板(115)之間形成的孔
m——表示限位拉桿(315)的頭部
h——表示定模座板(35)中的孔
d——表示斜頂(265)的成型部分
t——表示制品(535)內部電池位的通槽
485——第一螺釘 495——側型芯 505——第八螺釘
515——斜壓塊 525——定位螺釘 415——第四螺釘
425——“7”字形鑲件 435——彎銷 445——滑塊
455——第三彈簧 465——第九螺釘
475——表示動模鑲件(95)側面的孔
c——表示定模板(715)中的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是手機外殼內外卡扣自動抽芯的模具機構。下面對該模具機構的動作原理和構造連接作詳細說明:
一、該模具的構造連接是:它包括定模和動模,其定模由:定位圈(5)、無頭螺釘(15)、拉料針(25)、定模座板(35)、脫料板(45)、定模板(715)、壓板(55)、斜導柱(65)、第一螺釘(485)、斜壓塊(515)、斜滑塊(85)、側型芯(495)、第二螺釘(505)、第三螺釘(295)、第一彈簧(285)、導滑塊(275)、斜頂(265)、第二彈簧(255)、彎銷(435)、第四螺釘(415)、定模鑲件(245)、導柱(235)、澆口套(305)、限位螺釘(405)、限位拉桿(315)構成,所述導柱(235)安裝在定模座板(35)的臺階孔中,導柱(235)滑動穿過脫料板(45)、定模板(715)、 動模板(115),合模時導柱(235)的前端位于模腳(135)的通孔中,定模座板(35)的上平面上用螺釘緊固連接有定位圈(5),澆口套(305)安裝在定模座板(35)和脫料板(45)的孔中,澆口套(305)的小端合模時與開設在定模板(715)上的分流道緊貼,所述拉料針(25)安裝在定模座板(35)和脫料板(45)的孔中,拉料針(25)的前端倒扣部分合模時插入分流道中,所述限位螺釘(405)與脫料板(45)緊固連接,限位螺釘(405)的后端在定模座板(35)上的孔(h)中浮動,所述限位拉桿(315)緊固連接在脫料板(45)上,合模時,限位拉桿(315)的后端位于定模板(715)和動模板(115)所設的孔(b)中,所述定模板(715)開設有凹形框,在凹形框中用螺釘連接有定模鑲件(245),所述定模鑲件(245)中安裝有斜頂(265)和導滑塊(275),導滑塊(275)上開設有T形凹槽,斜頂(265)上開設有T形凸臺,開合模時,斜頂(265)上的T形凸臺在導滑塊(275)中的T形凹槽內滑動,斜頂(265)與定模鑲件(245)之間安裝有第二彈簧(255),斜頂(265)的成型部分(d)合模時伸入制品(535)內部的電池位的側向通槽(e)內,導滑塊(275)后端緊固連接有第三螺釘(295),第三螺釘(295)的后端與第一彈簧(285)套裝后位于脫料板(45)和定模板(715)開設的孔中,開模時,導滑塊(275)隨著第一彈簧(285)的伸縮在定模板(715)上開設的孔(c)中滑動,所述斜導柱(65)安裝在定模板(715) 的斜臺階孔中,斜導柱(65)的后端用壓板(55)壓緊,壓板(55)與定模板(715)用螺釘緊固連接,斜導柱(65)插入斜滑塊(85)的斜孔中,合模時,斜導柱(65)的前端位于動模板(115)上開設的盲孔(105)中,所述彎銷(435)用第四螺釘(415)緊固在定模板(715)中,合模時,彎銷(435)插入滑塊(445)的孔內;該模具的動模由:動模板(115)、模腳(135)、動模座板(165)、第五螺釘(145)、模頂(125)、第六螺釘(155)、緊固件(175)、頂針(185)、頂針墊板(195)、推管(205)、頂針板(215)、第七螺釘(225)、動模鑲件(95)、斜滑塊(85)、耐磨塊(75)、側型芯(495)、第八螺釘(505)、定位螺釘(525)、滑塊(445)、第九螺釘(465)、“7”字形鑲件(425)、第三彈簧(455)、第四彈簧(365)、回位桿(375)、垃圾釘(355)、樹脂開合器(335)、第十螺釘(325)構成,所述動模板(115)、模腳(135)、動模座板(165)用第五螺釘(145)緊固連接,所述動模板(115)開設有凹形框,在所開設的凹形框中用第七螺釘(225)緊固連接有動模鑲件(95),所述斜滑塊(85)開設有T形凸臺,斜滑塊(85)滑動安裝在動模板(115)的T形凹槽中,斜滑塊(85)的斜面上緊固有耐磨塊(75),合模時,耐磨塊(75)與安裝在定模一方的斜壓塊(515)緊貼,斜滑塊(85)的前端用第八螺釘(505)緊固連接有側型芯(495),合模時側型芯(495)的成型部分與制品(535)的外側壁緊貼,在動模板(115)上緊 固連接有定位螺釘(525),合模時定位螺釘(525)位于斜壓塊(515)的空隙內,開模時,定位螺釘(525)與斜滑塊(85)的后端相碰,所述動模板(115)中安裝有滑塊(445),滑塊(445)開設有T形凸臺,滑塊(445)與動模板(115)內開設的T形凹槽滑動配合,滑塊(445)的前端用第九螺釘(465)緊固連接“7”字形鑲件(425),合模時,“7”字形鑲件(425)與制品(535)的內側壁緊貼,所述滑塊(445)與動模板(115)之間橫向安裝有第三彈簧(455),在頂針板(215)的臺階孔中安裝有推管(205)和回位桿(375),所述頂針(185)滑動穿過推管(205)的孔,頂針(185)的前端插入制品(535)中,推管(205)的端面與制品(535)緊貼,所述回位桿(375)上套裝有第四彈簧(365),第四彈簧(365)一端頂住頂針板(215),另一端頂住動模板(115),回位桿(375)滑動穿過動模板(115)上的通孔,回位桿(375)的端面合模時與定模板(715)緊貼,所述模頂(125)一端頂住動模板(115)的下平面,另一端用第六螺釘(155)緊固連接,所述樹脂開合器(335)與第十螺釘(325)套裝后再緊固連接在動模板(115)上,合模時,樹脂開合器(335)與第十螺釘(325)伸入定模板(715)上開設的孔(a)中。
二、該模具的動作原理是:當模具澆注成型后,注射機帶動模具動模部分后移,在這一動作過程中,樹脂開合器(335)與定模板(715)上的孔(a)產生的摩擦力帶動定模板(715)沿 導柱(235)向動模方向滑動,當定模板(715)沿導柱(235)滑動到限位拉桿(315)的頭部(m)與孔(b)的底部相碰時,于是動模板(115)和定模板(715)打開,在這一打開過程中,制品(535)與進澆口拉斷,制品(535)被拉到動模一方,澆注系統凝料被拉料針(25)拉到定模一方,在限位拉桿(315)的頭部(m)與孔(b)的底部相碰的同時,限位拉桿(315)拉動脫料板(45)將澆注系統的凝料從拉料針(25)反推出來,澆注系統的凝料從定模板(715)與脫料板(45)之間的打開間距靠自重掉出模外。與此同時,脫料板(45)在限位拉桿(315)的驅動下向動模方向移動,反推出澆注系統凝料后,安裝在脫料板(45)上的限位螺釘(405)的頭部與孔(h)的底部相碰,于是限位螺釘(405)限制住脫料板(45)繼續向動模方向動作。在注射機帶動動模部分后移的同時,斜導柱(65)迫使斜滑塊(85)帶動側型芯(495)向模具外側方向作平行滑移動作,于是制品(535)外側壁的卡扣部分與側型芯(495)分開,完成制品(535)外側壁的抽芯。在斜導柱(65)帶動斜滑塊(85)作外側抽芯的同時,安裝在定模一方的彎銷(435)迫使滑塊(445)帶動“7”字形鑲件(425)向模具內側方向移動,于是制品(535)的內側壁的卡扣與“7”字形鑲件分開,完成制品(535)內側壁的抽芯。而完成制品(535)內部電池位的通槽(e)處的抽芯是由于定模板(715)沿導柱(235)向動模方向滑動時,在限位拉桿(315) 的頭部(m)與孔(b)的底部相碰時限制住定模板,而導滑塊(275)與第三螺釘(295)是緊固連通的,又由于第三螺釘(295)上套裝有第一彈簧(285),第一彈簧(285)一端頂住定模板(715),另一端頂住第三螺釘(295)的頭部,于是就等于第三螺釘(295)把導滑塊(275)緊固在脫料板(45)上的效果,在這種效果下,第三螺釘(295)拉動導滑塊(275)在定模板(715)的孔(c)中向定模方向滑動,在這一滑動動作中,導滑塊(275)帶動斜頂(265)作模具內側方向的動作,同時第二彈簧(255)也推動斜頂(265)向模具內側方向移動,于是斜頂(265)的成型部位(a)從制品(535)的內部電池位的通槽(e)處的抽芯。注射機帶動動模繼續后移,當開模間距大于制品高度后,動模停止動作,這時注射機頂桿推動頂針墊板(195)帶動安裝在頂針板(215)上的推管(205)將制品推出模外。模具復位時,是注射機帶動動模向定模方向靠攏,于是各打開之處作開模時相反的動作依次復位到開模初始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