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深骨位的斜頂脫模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成型具有深骨位的產品時,由于產品有深骨位,使用傳統的斜頂脫模機構不僅產品出模困難,成型生產風險較大,而且產品成型生產時容易出現卡死,斜頂強度不足等問題。
因此,現有技術有待于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深骨位的斜頂脫模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深骨位的斜頂脫模機構,包括安裝座、長斜頂連動桿、短斜頂連動桿以及斜頂入子,所述安裝座活動連接長斜頂連動桿,長斜頂連動桿的另一端與短斜頂連動桿活動連接,短斜頂連動桿的另一端與斜頂入子活動連接,所述斜頂入子具有一產品斜內表面相適配的斜頂面;所述短斜頂連動桿的周側還設有供其變形的變形空間。
優選的,所述長斜頂連動桿的下端與安裝座通過第一銷釘連接,長斜頂連動桿的上端與短斜頂連動桿通過第二銷釘連接。
優選的,所述短斜頂連動桿的上端與斜頂入子通過第三銷釘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上述的結構設計,當開模時,安裝座上行,使得長斜頂連動桿、短斜頂連動桿和斜頂入子受到向上的力,斜頂入子在該力的作用下,其斜頂面與產品斜內表面脫離,斜頂入子在持續的該力的作用下,斜頂入子帶動短斜頂連動桿在變形空間內發生彎曲變形,進而使得斜頂入子脫離產品的深骨位,避免產品直接出行導致的卡死、斜頂強度不足等問題。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合模狀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開模狀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分別是:(1)安裝座,(2)長斜頂連動桿,(3)短斜頂連動桿,(4)斜頂入子,(5)斜頂面,(6)變形空間,(7)第一銷釘,(8)第二銷釘,(9)第三銷釘,(10)產品,(11)深骨位,(12)公模仁,(13)公模板,(14)上頂針板,(15)下頂針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深骨位的斜頂脫模機構,包括設置于上頂針板14上的安裝座1、長斜頂連動桿2、短斜頂連動桿3以及斜頂入子4,所述安裝座1活動連接長斜頂連動桿2,長斜頂連動桿2的另一端與短斜頂連動桿3活動連接,短斜頂連動桿3的另一端與斜頂入子4活動連接,所述長斜頂連動桿2的下端與安裝座1通過第一銷釘7連接,長斜頂連動桿2的上端與短斜頂連動桿3通過第二銷釘8連接;所述短斜頂連動桿3的上端與斜頂入子4通過第三銷釘9連接所述斜頂入子4具有一產品10斜內表面相適配的斜頂面5;所述短斜頂連動桿的周側即公模仁12內還設有供其變形的變形空間6。
請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開模時,上頂針板14帶動安裝座1向上運動,使得長斜頂連動桿2、短斜頂連動桿3和斜頂入子4受到向上的力,由于斜頂入子的斜頂面5與產品10的斜內表面相配合,進而使得斜頂入子4向左運動并帶動短斜頂連動桿3在變形空間6內發生彎曲變形,最終使得斜頂入子4脫離產品10的深骨位11,實現開模,不僅成型容易,而且避免了產品卡死、斜頂強度不足等問題。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上面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