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斜頂散熱結構的模具。
背景技術:
模具,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業之母"的稱號。不同注塑模具在脫模過程中會采用不同的頂出方式,其中斜頂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其中普通斜頂是用斜銷來實現脫模的,在一些不易在模仁中設置頂針而且注塑產品面積較大時,斜頂就需要將頂出面以及體積設計的較大,這樣就導致斜頂會聚集熱量,斜頂與模仁是滑動接觸的,模仁的冷卻水道幫助不了斜頂降溫,使得斜頂的溫度會高于模仁溫度,不利于下一注塑產品的冷卻成型以及退模,導致產品不均勻冷卻,影響注塑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斜頂散熱結構的模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斜頂散熱結構的模具;包括動模以及嵌設在動模模仁邊緣的斜頂,所述斜頂的一端連接頂出機構,所述斜頂一側設置有引導槽,相對的另一側設置有散熱腔,所述引導槽和模仁滑動連接,所述散熱腔內固定有散熱組件,所述散熱組件由翅狀散熱片和固定銷組成,所述固定銷垂直翅狀散熱片設置。
進一步闡述方案,所述斜頂包括相互貼設固定的滑塊和安裝塊,所述引導槽設置在滑塊的兩側,所述安裝塊由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組成,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之間設置散熱腔;所述固定銷兩端通過螺絲分別固定在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上。
進一步闡述方案,所述翅狀散熱片為銅制散熱片。
進一步闡述方案,所述斜頂與頂出機構連接的一端開制有兩個方形卡槽。
進一步闡述方案,所述動模在模仁的四周設置有方形定位塊,四個所述方形定位塊呈長方形的四角分布在動模上。
進一步闡述方案,所述模仁呈一近方形的凸臺,所述模仁中央設置有“一”字型冷卻主水道,所述冷卻主水道兩端連通有“艸”字型冷卻子水道。
進一步闡述方案,所述模仁相對的兩側壁分別開制有四個咬合槽。
進一步闡述方案,所述安裝塊的表面與模仁側壁的表面連接成一弧面。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斜頂通過一側的散熱組件實現快速散熱,銅制的翅狀散熱片可以加快斜頂的散熱,提高散熱的效率,保證斜頂和模仁的溫差保持在較小的范圍內,從而避免冷卻成型時的不均勻冷卻收縮,提高注塑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斜頂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斜頂組裝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動模;11、定位塊;2、模仁;21、咬合槽;3、斜頂;31、第一卡塊;32、第二卡塊;33、滑塊;34、引導槽;35、卡槽;36、散熱腔;4、翅狀散熱片;41、固定銷;51、冷卻主水道;52、冷卻子水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至附圖4介紹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一種具有斜頂3散熱結構的模具;包括動模1以及嵌設在動模1模仁2邊緣的斜頂3,斜頂3的一端連接頂出機構,斜頂3一側設置有引導槽34,相對的另一側設置有散熱腔36,引導槽34和模仁2滑動連接,散熱腔36內固定有散熱組件,散熱組件由翅狀散熱片4和固定銷41組成,固定銷41垂直翅狀散熱片4設置。翅狀散熱片4為銅制散熱片。
如圖3-4所示,斜頂3包括相互貼設固定的滑塊33和安裝塊,引導槽34設置在滑塊33的兩側,安裝塊由第一卡塊31和第二卡塊32組成,第一卡塊31和第二卡塊32之間設置散熱腔36;固定銷41兩端通過螺絲分別固定在第一卡塊31和第二卡塊32上;第一卡塊31和第二卡塊32通過螺絲固定在滑塊上。斜頂3與頂出機構連接的一端開制有兩個方形卡槽35,卡槽35與頂出機構卡接。
如圖1-2所示,動模1在模仁2的四周設置有方形定位塊11,四個方形定位塊11呈長方形的四角分布在動模1上。模仁2呈一近方形的凸臺,模仁2中央設置有“一”字型冷卻主水道51,冷卻主水道51兩端連通有“艸”字型冷卻子水道52。模仁2相對的兩側壁分別開制有四個與靜模相配的咬合槽21。如圖1、2所示,安裝塊的表面與模仁2側壁的表面連接成一弧面。
以上所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凡依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