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打印機塑料蓋的模具。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201420737369.6提供了一種冷卻效果好的應用于打印機塑料蓋的塑料模具,包括上模、型芯、下模、型腔、頂出桿等,所述上模上設有型芯,所述下模上開設有型腔,所述型腔的底部設有冷卻推板,所述冷卻推板的下端設有頂出桿,所述下模的內部開設有環形水槽、冷卻水口,所述環形水槽與型腔之間通過冷卻水流道連通,所述下模的內部開設有注射口,所述注射口的內部設有濾網,所述注射口的下端設有集渣槽。該實用新型將原有的頂出桿改為由頂出桿與冷卻推板組合而成的頂出機構,不僅能夠避免頂出桿對型腔中的塑件產生集中的壓力使得塑件表面產生缺陷的情況,冷卻推板還能從下面對塑件進行冷卻,提高了塑件的質量。但是該實用新型存在以下問題:上模、下模通過氣動升降桿連接,氣動升降桿的精度低,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精度高、使用方便、實用性強的應用于打印機塑料蓋的模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應用于打印機塑料蓋的模具,包括下模、設置在所述下模上方的上模,所述下模上設置有型腔,所述上模上設置有型芯,所述型腔內活動設置有冷卻推板,所述冷卻推板的底部固定有延伸至所述下模外的推桿,所述下模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凹槽,所述凹槽內固定有與所述上模連接的自動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抬升裝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凹槽底部的連接板、固定在所述連接板頂部的固定外管、頂端與所述上模連接的頂板、頂端與所述頂板連接的驅動桿,所述連接板的頂部位于所述固定外管內固定有步進電機,所述步進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有帶有外螺紋的轉動桿,所述固定外管內沿所述固定外管的長度方向設置有滑動內管,所述滑動內管套設在所述轉動桿上且滑動內管的內壁設置有與所述外螺紋配合連接的內螺紋,所述滑動內管的頂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驅動桿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外管內并與所述固定板連接,所述上模的頂部固定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內固定有電控裝置,所述控制盒的外壁固定有與所述電控裝置電性連接的紅外線接收模塊,所述紅外線接收模塊通信連接有用于控制所述步進電機的無線控制終端,所述固定外管的內壁固定有至少一塊限位塊,所述滑動內管的外壁設置有至少一條滑槽,所述限位塊與所述滑槽一一對應且所述限位塊與對應的所述滑槽滑動連接。
優選地,上述的應用于打印機塑料蓋的模具,其中所述固定外管的頂部固定有限位套,所述驅動桿穿過所述限位套并與所述限位套滑動連接。
優選地,上述的應用于打印機塑料蓋的模具,其中所述電控裝置包括PLC、與所述凹槽數量相同的步進驅動器,所述PLC與所述步進驅動器、紅外線接收模塊電性連接,所述步進驅動器與所述步進電機電性連接。
優選地,上述的應用于打印機塑料蓋的模具,其中所述無線控制終端包括殼體、固定在所述殼體外壁的按鈕組、固定在所述殼體頂部的紅外線發射模塊、固定在所述殼體內的電路板和鋰電池,所述鋰電池與所述電路板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上安插有單片機,所述單片機分別與所述按鈕組、紅外線發射模塊電性連接,所述紅外線發射模塊與所述紅外線接收模塊通信連接。
優選地,上述的應用于打印機塑料蓋的模具,其中所述下模的底部各個角處分別固定有一支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步進電機旋轉可帶動轉動桿旋轉,由于滑動內管套設在轉動桿上且滑動內管的內壁設置有與外螺紋配合連接的內螺紋,使得滑動內管在轉動桿上上下運動,進而帶動驅動桿上下運動,這樣就實現了自動抬升裝置高度調節,采用這種結構,精度高;紅外線接收模塊通信連接有用于控制步進電機的無線控制終端,因此可以實現無線調節自動抬升裝置的高度,使用起來方便;緊急情況下,用戶可以通過無線控制終端控制步進電機停止,這樣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更加實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自動抬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滑動內管的右視圖;
圖4為圖1中控制盒的縱向剖視圖;
圖5為圖1中無線控制終端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圖1、2、3、4、5所示,一種應用于打印機塑料蓋的模具,包括下模1、設置在下模1上方的上模2,下模1上設置有型腔11,上模2上通過螺釘固定有型芯21,型腔11內活動設置有冷卻推板12,冷卻推板12的底部固定有延伸至下模1外的推桿13,下模2上設置有兩個凹槽20,凹槽20內固定有與上模2連接的自動抬升裝置3。本實用新型中的下模1的底部各個角處分別固定有一支腳9。
自動抬升裝置3包括固定在凹槽20底部的連接板31、固定在連接板31頂部的固定外管32、頂端與上模2連接的頂板33、頂端與頂板33連接的驅動桿34,連接板31的頂部位于固定外管32內固定有步進電機35,步進電機35的輸出軸上固定有帶有外螺紋的轉動桿36,固定外管32內沿固定外管32的長度方向設置有滑動內管37,滑動內管37套設在轉動桿36上且滑動內管37的內壁設置有與外螺紋配合連接的內螺紋,滑動內管37的頂部固定有固定板38,驅動桿34的底端延伸至固定外管32內并與固定板38連接。
上模2的頂部固定有控制盒4,控制盒4內固定有電控裝置,控制盒4的外壁固定有紅外線接收模塊40,紅外線接收模塊40通信連接有用于控制步進電機35的無線控制終端5,固定外管32的內壁固定有兩塊限位塊61,滑動內管37的外壁設置有兩條滑槽62,限位塊61與滑槽62一一對應且限位塊61與對應的滑槽62滑動連接。
其中固定外管32的頂部固定有限位套71,驅動桿34穿過限位套71并與限位套71滑動連接,這樣設計防止了驅動桿34上下運動時晃動。
本實用新型中的電控裝置包括PLC81、兩個步進驅動器82,PLC81與步進驅動器82、紅外線接收模塊40電性連接,步進驅動器82與步進電機35電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的無線控制終端5包括殼體51、固定在殼體51外壁的按鈕組52、固定在殼體51頂部的紅外線發射模塊53、固定在殼體51內的電路板54和鋰電池55,鋰電池55與電路板54電性連接,電路板54上安插有單片機56,單片機56分別與按鈕組52、紅外線發射模塊53電性連接,紅外線發射模塊53與紅外線接收模塊40通信連接,這樣設計結構簡單,成本低。
當然,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