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生產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用于模壓吹氣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芯模氣囊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是指用碳纖維或玻璃纖維等增強材料與熱固性樹脂(環氧樹脂等)復合而成的中空制品,其廣泛應用于車架、前叉、車把、車圈等產品上。中空復合材料制品一般采用模壓吹氣成型工藝生產制造,氣囊是用于模壓吹氣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一個重要部件。傳統技術中,用于模壓吹氣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氣囊主要包括尼龍氣管和3d尼龍芯模氣囊這兩種。其中,第一種的尼龍氣管是目前應用得最多最廣的通用型氣囊,其具體生產工藝是:先用實心硅膠模卷上復合材料預浸料,然后拔出硅膠芯模得到未固化的復合材料制品分體,再把各復合材料制品分體接在一起,在各復合材料制品分體的中間穿上尼龍氣管,放入復合材料制品的成型模具中,加熱加壓成型所需要的復合材料產品,最后再將尼龍氣管排出形成中空復合材料制品。選用這種尼龍氣管作為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氣囊,雖然很便宜,但是,其在具體使用過程中會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要先把中空復合材料制品進行肢解,并分別制造形成相對應的硅膠芯模,再對硅膠芯模進行手工精細地削皮肢解,以保證卷出的復合材料制品分體尺寸以及卷完料后能順利抽出硅膠芯模,每次卷料要先拼上硅膠芯模并固定再卷料,工藝非常復雜,對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很高,生產效率低,且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物理性能偏差較大。2)這種尼龍氣管非常薄,只有0.3~0.5mm(厚了尼龍氣管膨脹不起來),這樣,容易引發以下方面的問題出現:一方面由于尼龍氣管生產時有結晶析出,而且肉眼無法辨別,所以容易導致吹氣時漏氣,從而導致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報廢;另一方面在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時,由于是高溫(150℃左右)高壓(10個大氣壓以上),所以,尼龍氣管太薄非常容易被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內壁的尖角刺破,需要借助硬度較大的工具(如鐵線等)將尼龍氣管移動到位,但是,這樣又容易捅傷中空復合材料制品。3)在穿上尼龍氣管時,容易造成復合材料移位,最終造成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物理性能偏差很大。4)在成型造型復雜的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時,一條尼龍氣管是不夠的,經常要用到2~3條尼龍氣管,這樣,在吹氣加壓成型時,各尼龍氣管之間會相互干涉,從而形成夾料現象,導致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內表面不光滑,使得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材料內折現象很嚴重,嚴重影響最終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各項物理性能。第二種的3d尼龍芯模氣囊是用尼龍薄膜根據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內腔焊接而成,其不需要卷料后抽出硅膠芯模,所以很好地避免了上述尼龍氣管的各種不足。然而,3d尼龍芯模氣囊在具體使用過程中也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方面,3d尼龍芯模氣囊的成型很復雜,不單需要專用的裁剪尼龍薄膜的模具,而且焊接薄膜時也要使用專用的焊接治具,焊接完后又需要泡浸入水中充氣來檢驗焊接效果,然后又要烘干水分才能包裝,其制造過程復雜、生產效率低、成本高。另一方面,3d尼龍芯模氣囊因所用的尼龍薄膜很薄(與尼龍氣管差不多),所以其焊接質量難以保證,在高溫高壓的成型條件下,很容易在焊縫處漏氣造成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報廢,這種工藝生產的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報廢率很高,而且幾乎無法避免。再一方面,3d尼龍芯膜氣囊在使用時先充上空氣,變成中空復合材料制品芯模的形狀,在上面卷上復合材料,但因尼龍薄膜表面非常光滑,在上面貼復合材料很不好定位,又不能承受太大壓力,所以很難把料貼緊,產品的品質穩定性不高。為了解決上述傳統技術的問題,有部分研究人員提出了先通過模具制造eps芯模、然后將該eps芯模浸漬乳膠烘干硫化形成的芯模氣囊,然而該方案并不沒有得到大量推廣應用,因為該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會存在以下不足之處:a)因為先成型eps芯模,再去浸漬乳膠,所以乳膠只能低溫(70℃~80℃)烘干硫化(烘干硫化溫度超過100℃,乳膠內部的eps芯模就會變型萎縮),從而導致膠乳的硫化時間很長,最少要6~7小時以上,生產效率很低。b)在eps芯模浸膠后拿起來將乳膠烘干硫化的過程中,乳膠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容易導致氣囊厚薄不均的現象,這樣,采用該芯模氣囊進行模壓吹氣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過程中,很容易導致氣囊薄的部位出現漏氣現象,從而導致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報廢,進而難以實現制品報廢率的降低。c)由于乳膠是用水來當溶劑的,所以低溫硫化會導致乳膠出現硫化不完全的現象,從而使得該芯模氣囊在運輸貯存過程中很容易吸濕,而該芯模氣囊吸附的水分會導致最終成型的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各項物理性能下降。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芯模氣囊的制造方法,其旨在解決現有芯模氣囊用于制造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時存在生產工藝復雜、生產效率低、物理性能差、制品報廢率高的技術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方案是:芯模氣囊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氣囊制造步驟,通過搪膠機在模具內搪膠成型干膠膜,將所述干膠膜硫化形成具有中空內孔的軟膠氣囊;芯模制造步驟,在所述軟膠氣囊的中空內孔內填充發泡材料,使所述發泡材料在所述軟膠氣囊內發泡形成發泡芯模,從而得到由所述軟膠氣囊和所述發泡芯模構成的芯模氣囊。可選地,所述干膠膜的形成方式為:將所述模具加熱到100℃-200℃,打開所述模具并在所述模具內加入液態膠,關閉所述模具;將所述模具安裝于所述搪膠機上;控制所述搪膠機運轉,使所述液態膠涂抹在所述模具的型腔內壁上并形成所述干膠膜。可選地,所述液態膠為液態乳膠,在將所述液態乳膠加入所述模具內之前,先將所述模具加熱到100℃-120℃;或者,所述液態膠為液態硅膠,在將所述液態硅膠加入所述模具內之前,先將所述模具加熱到160℃-180℃。可選地,所述搪膠機的運轉方式為:先驅動所述模具在第一圓周方向內進行360°旋轉,然后再驅動所述模具在第二圓周方向內進行360°旋轉,所述第一圓周方向與所述第二圓周方向相互垂直。可選地,所述干膠膜硫化形成所述軟膠氣囊的方式為:在所述模具內將所述干膠膜一次性硫化形成所述軟膠氣囊。可選地,所述干膠膜硫化形成所述軟膠氣囊的方式為:先在所述模具內對所述干膠膜進行第一次硫化;然后將經過第一次硫化后的所述干膠膜從所述模具內取出并放在硫化設備內進行第二次硫化以形成所述軟膠氣囊。可選地,所述干膠膜經過第一次硫化后呈60%-70%的硫化狀態;且/或,所述干膠膜進行第二次硫化時,其硫化溫度為130℃-160℃。可選地,所述發泡材料在所述軟膠氣囊內發泡形成所述芯模氣囊的方式為:將填充所述發泡材料后的所述軟膠氣囊放入所述模具內,將所述模具放入溫度為110℃-120℃的發泡設備內進行發泡5-10分鐘;取出所述模具,讓所述模具冷卻到常溫,從而制得所述發泡芯模。可選地,所述發泡材料為eps發泡材料或者pu發泡材料。可選地,在所述氣囊步驟之前,還包括模具制造步驟,該模具制造步驟為:根據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內腔尺寸,繪制出所述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內腔三維圖,根據所述內腔三維圖設計制造出型腔尺寸與所述中空復合材料制品之內腔尺寸一致的所述模具。本發明提供的芯模氣囊的制造方法,是先制造軟膠氣囊,然后在軟膠氣囊內填充發泡材料發泡形成發泡芯模,其相對于先制造芯模再浸漬乳膠形成氣囊的方案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a)由于本發明中軟膠氣囊硫化時,其內部沒有發泡芯模,所以其硫化溫度可以設置得比較高,這樣,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地縮短軟膠氣囊的成型時間,從而極大程度地提高了芯模氣囊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利于保證軟膠氣囊硫化完全,進而使得軟膠氣囊不會吸濕,保證了最終成型的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物理性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b)由于本發明中軟膠氣囊的成型方式是先通過搪膠機在模具內搪膠成型干膠膜,然后再將干膠膜硫化形成具有中空內孔的軟膠氣囊,所以,干膠膜及軟膠氣囊的厚度比較均勻,且其厚度可通過加入的液態膠的量控制實現,因而不會存在因軟膠氣囊壁厚不均勻而導致軟膠氣囊在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成型中出現漏氣的現象,從而利于降低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報廢率。此外,采用本發明提供的芯模氣囊的制造方法制得的是由該軟膠氣囊和發泡芯模構成的軟質實芯芯模氣囊,在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生產過程中,該芯模氣囊既是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芯模,又是用于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模壓吹氣成型中可吹氣加壓的氣囊,其相對于傳統技術中采用尼龍氣管和3d尼龍芯模氣囊這兩種氣囊制造中空復合材料制品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操作工人只需要將芯模氣囊卷上復合材料預浸料然后通過模壓吹氣成型即可制得復合材料制品,不需要拼接硅膠芯模、卷料完畢又抽出硅膠芯模、在復合材料內穿設尼龍氣管等操作,也不需要進行焊接芯模操作,其操作非常簡單方便,極大程度地簡化了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生產工藝,提高了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生產效率;2)軟膠氣囊的壁厚均勻、且壁厚可以設計得較大,不會出現尼龍結晶漏氣的現象,也不存在焊縫漏氣的現象,因而不會因漏氣而導致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報廢的現象發生,產品報廢率低;3)本發明在復合材料沒有固化之前不會進行抽芯操作,從而不會出現復合材料移位變形的現象發生,也不會出現夾料現象,因此,成型出來的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內壁光滑,各項物理性能非常穩定;4)本發明的芯模氣囊外表面粗糙度可根據設計要求靈活改變,且芯模氣囊的中間部位為實芯,這樣,操作人員在進行復合材料浸料、貼料時,操作非常方便快捷。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芯模氣囊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的剖面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芯模氣囊11軟膠氣囊12發泡芯模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還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上時,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另外,在本發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芯模氣囊1,用于模壓吹氣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其包括具有中空內孔的軟膠氣囊11和填充于中空內孔內的發泡芯模1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芯模氣囊1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氣囊制造步驟,通過搪膠機在模具內搪膠成型干膠膜,將干膠膜硫化形成具有中空內孔的軟膠氣囊11;芯模制造步驟,在軟膠氣囊11的中空內孔內填充發泡材料,使發泡材料在軟膠氣囊11內發泡形成發泡芯模12,從而得到由軟膠氣囊11和發泡芯模12構成的芯模氣囊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芯模氣囊1的制造方法,是先制造軟膠氣囊11,然后在軟膠氣囊11內填充發泡材料發泡形成發泡芯模12,因此,在軟膠氣囊11硫化成型的過程中,其內部沒有發泡芯模12,其硫化溫度可以設置得比較高,這樣,一方面由于軟膠的硫化溫度越高其硫化時間越短,且經試驗證明,硫化溫度每提高10℃,其硫化時間可縮短一半左右,所以其可以大幅度地縮短軟膠氣囊11的成型時間,極大程度地提高了芯模氣囊1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高溫硫化更利于保證硫化的完全性,因此,其可以保證軟膠氣囊11實現完全硫化,進而使得軟膠氣囊11不會吸濕,保證了最終成型的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物理性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由于本發明實施例中軟膠氣囊11的成型方式是先通過搪膠機在模具內搪膠成型干膠膜,然后再將干膠膜硫化形成具有中空內孔的軟膠氣囊11,所以,干膠膜及軟膠氣囊11的厚度比較均勻,且其厚度可通過加入的液態膠的量控制實現,因而不會存在因軟膠氣囊11壁厚不均勻而導致軟膠氣囊11在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成型中出現漏氣的現象,從而利于降低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報廢率。優選地,干膠膜的形成方式為:將模具加熱到100℃-200℃,打開模具并在模具內加入液態膠,關閉模具;將模具安裝于搪膠機上;控制搪膠機運轉,使液態膠涂抹在模具的型腔內壁上并形成干膠膜。干膠膜是通過高溫搪膠工藝形成的,具體地,搪膠機可以驅動模具進行高速旋轉,模具高速旋轉的離心力可以使得液態膠均勻地涂抹在模具型腔的內壁上,因此,利于保證干膠膜及由干膠膜硫化形成的軟膠氣囊11壁厚比較均勻,且軟膠氣囊11的壁厚可根據加入模具的液態膠的量來控制,從而利于保證軟膠氣囊11在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成型中不會出現漏氣的現象,進而利于減低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成型的報廢率。此處,由于模具的溫度超過100℃,所以液態膠的溶劑(水或其它溶劑)會快速地蒸發,從而利于干膠膜的快速形成。具體地,模具可放在加熱爐內或者加熱板上進行加熱。優選地,軟膠氣囊11的壁厚為0.1mm-3mm。如果軟膠氣囊11的壁厚設計得過小,則容易因軟膠氣囊11抗壓強度不足而導致在模壓吹氣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時軟膠氣囊11破損漏氣的現象發生;而如果軟膠氣囊11的壁厚設計得過大,則會導致軟膠氣囊11的制造難度加大、材料成本也比較高昂。此處,將軟膠氣囊11的壁厚取值于0.1mm-3mm之間,既可防止軟膠氣囊11在模壓吹氣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時漏氣的現象發生,又可保證軟膠氣囊11的制造難度不會過大、材料成本不會過于高昂,其綜合效果較好。更為優選地,軟膠氣囊11的壁厚為1mm-2mm。軟膠氣囊11的壁厚取值于1mm-2mm之間,可很好地兼顧軟膠氣囊11的抗壓性能和成本。優選地,液態膠為液態乳膠,在將液態乳膠加入模具內之前,先將模具加熱到100℃-120℃;液態乳膠泛指聚合物微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膠體乳液。液態乳膠適于搪膠工藝,且其硫化形成軟膠氣囊11后,柔軟性能較好,抗壓能力較強,可較好地滿足本實施例中軟膠氣囊11的設計要求。將模具的加熱溫度設為100℃-120℃,既利于保證液體乳膠的硫化速度,又利于降低模具的加熱效率。當然了,具體應用中,液態膠也可采用其它液態膠體,例如:液態硅膠等,當液態膠為液態硅膠,在將液態硅膠加入模具內之前,先將模具加熱到160℃-180℃。優選地,在干膠膜的形成方式中,搪膠機的運轉方式為:先驅動模具在第一圓周方向內進行360°旋轉,然后再驅動模具在第二圓周方向內進行360°旋轉,第一圓周方向與第二圓周方向相互垂直。搪膠機控制模具在兩個相互垂直的圓周方向進行快速切換旋轉,利于使液態膠能夠在高速旋轉的離心力作用下均勻地涂在模具的型腔內壁上。作為本實施例的一較佳實施方案,第一圓周方向、第二圓周方向可分別為豎直圓周方向和水平圓周方向中的一者,搪膠機的運轉方式可以為:先驅動模具在豎直圓周方向內進行360°旋轉,然后再驅動模具在水平圓周方向內進行360°旋轉;或者,搪膠機的運轉方式可以為:先驅動模具在水平圓周方向內進行360°旋轉,然后再驅動模具在豎直圓周方向內進行360°旋轉。優選地,在將液態膠加入模具之前,先在液態膠內混合硫化劑。優選地,干膠膜硫化形成軟膠氣囊11的方式為:先在模具內對干膠膜進行第一次硫化;然后將經過第一次硫化后的干膠膜從模具內取出并放在硫化設備內進行第二次硫化形成軟膠氣囊11。此處,將干膠膜的硫化分成兩段工序,且將兩次硫化分別放在模具和硫化設備內實現,這樣,利于充分利用模具和硫化設備,從而利于提高模具和硫化設備的稼動率,進而利于提高芯模氣囊1的大批量高效率生產。當然了,具體應用中,干膠膜硫化形成軟膠氣囊11的方式也可為:在模具內將干膠膜一次性硫化形成軟膠氣囊11,這種硫化方式,會導致硫化過程模具的占用時間過長,從而導致模具和硫化設備的稼動率比較低。優選地,干膠膜經過第一次硫化后呈60%-70%的硫化狀態,即第一次硫化后的干膠膜的硫化程度為干膠膜完全硫化后的硫化程度的60%-70%。此處,將干膠膜在模具內的硫化程度設為60%-70%才取出模具外進行第二次硫化,利于保證從模具內取出的干膠膜具有一定的強度,利于干膠膜從模具內的取出操作和取出干膠膜時干膠膜損壞、變形的現象發生。優選地,干膠膜進行第二次硫化時,其硫化溫度為130℃-160℃。將第二次硫化的溫度取值于130℃-160℃之間,一方面利于保證硫化效率,從而提高軟膠氣囊11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利于保證軟膠氣囊11能夠在高溫下實現完全硫化,從而利于保證后續生產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物理性能。本實施中,由于軟膠氣囊11的成型過程中,其硫化溫度較高(超過100℃),所以其硫化時間只需要20-30分鐘,極大程度地縮短了硫化時間。優選地,發泡材料在軟膠氣囊11內發泡形成芯模氣囊1的方式為:將填充發泡材料后的軟膠氣囊11放入模具內,將模具放入溫度為110℃-120℃的發泡設備內進行發泡5-10分鐘;取出模具,讓模具冷卻到常溫,從而制得發泡芯模12。本實施例中,發泡芯模12通過在軟膠氣囊11內發泡成型,不需要拼接、焊接等操作,也不需要穿氣囊操作,其生產操作簡單、方便;且在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過程中,復合材料沒有固化成型之前時不需要將芯模抽出,利于保證最終成型的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物理性能穩定性。優選地,發泡材料為eps發泡材料。eps發泡材料即聚苯乙烯泡沫,它是采用聚苯乙烯樹脂加入發泡劑、同時加熱進行軟化、產生氣體形成一種硬質閉孔結構的泡沫塑料。當然了,具體應用中,發泡芯模12也可采用其它發泡材料制成,例如pu發泡材料(聚氨酯材料)等。優選地,在氣囊步驟之前,還包括模具制造步驟,該模具制造步驟為:根據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內腔尺寸,繪制出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內腔三維圖,根據內腔三維圖設計制造出型腔尺寸與中空復合材料制品之內腔尺寸一致的模具。具體應用中,可根據不同的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制造出不同的模具,從而利于實現多種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芯模氣囊1的生產制造。優選地,作為本實施例的一較佳實施方案,芯模氣囊1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根據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內腔尺寸,繪制出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內腔3d圖;b)根據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的內腔3d圖設計制造出具有與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內腔尺寸一致之型腔的金屬模具;c)把金屬模具放入到加熱爐里或加熱板上加熱到100~200℃;d)取出金屬模具,打開金屬模具,往金屬模具的型腔內倒入液態乳膠或液態硅膠,合上金屬模具并鎖好;e)把金屬模具固定在搪膠機上;f)通過搪膠機在豎直方向上進行360度旋轉,然后快速再水平方向上進行360度旋轉(當然了,具體應用中,也可先讓搪膠機在水平方向上進行360度旋轉,然后快速再豎直方向上進行360度旋轉),使液態乳膠或液態硅膠均勻地涂在金屬模具的型腔內壁上;由于金屬模具的溫度超過100℃,所以液態乳膠或液態硅膠的溶劑(水或其它溶劑)會快速地蒸發,最后在金屬模具的型腔內壁均勻地形成一定厚度的干膠膜,干膠膜的厚度可通過加入的液態乳膠或液態硅膠的量來控制;具體應用中,在d)步驟中將液態乳膠或液態硅膠倒入金屬模具的型腔內時,可事先在液態乳膠或液態硅膠內混合不同的硫化劑,使干膠膜在f)步驟中可以達到一定的硫化程度,使得干膠膜具有一定的強度;g)取下金屬模具,打開金屬模具,取出干膠膜,放進130℃~160℃的烘箱等硫化設備內,讓干膠膜繼續硫化完全得到軟膠氣囊11。h)取出硫化完全的軟膠氣囊11,充入eps發泡料或注入pu發泡料,再次放入金屬模具內,鎖上金屬模具,放入溫度合適發泡(此處為110℃~120℃)的烘箱等發泡設備內。i)5~10分鐘后,發泡完全,取出金屬模具,使金屬模具冷卻到常溫,打開金屬模具,取出芯模氣囊1。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芯模氣囊1,其生產制造過程簡單、方便,生產效率高,適于大規模量化生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芯模氣囊1,用于模壓吹氣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具體生產過程中,先制成芯模氣囊1,然后將芯模氣囊1卷上復合材料預浸料,然后再通過模壓吹氣成型工藝成型中空復合材料制品,最后將芯模氣囊1從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內抽出,即可得到中空復合材料制品。優選地,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為由碳纖維與熱固性樹脂復合而成的中空殼體,中空殼體即為空心的殼體。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的纖維材料。它是由片狀石墨微晶等有機纖維沿纖維軸向方向堆砌而成,經碳化及石墨化處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纖維“外柔內剛”,質量比金屬鋁輕,但強度卻高于鋼鐵,并且具有耐腐蝕、高模量的特性。它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備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碳纖維具有許多優良性能,例如:軸向強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無蠕變,非氧化環境下耐超高溫,耐疲勞性好,比熱及導電性介于非金屬和金屬之間,熱膨脹系數小且具有各向異性,耐腐蝕性好,x射線透過性好,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電磁屏蔽性好等。當然了,具體應用中,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為由其它增強纖維與熱固性樹脂復合而成的中空殼體,如由玻纖與熱固性樹脂復合而成的中空殼體等。優選地,中空復合材料制品為車架或者前叉或者車把或者車圈。本實施例提供的芯模氣囊1用于制造車架或者前叉或者車把或者車圈,都可達到簡化生產工藝復雜、提高生產效率低、減小物理性能偏差、降低制品報廢率的顯著效果,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發明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