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管板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管板換熱器,包括筒體、管箱和換熱管、筒體上開設有殼程介質進口、殼程介質出口、管程介質進口和管程介質出口,管箱內設置有分層隔板,筒體內側安裝有外側管板和內側管板,外側管板與內側管板之間形成積液腔,筒體內交錯設有若干折流板,外側管板和內側管板之間的間距為50mm,換熱管與內側管板為脹接,換熱管與外側管板為脹焊連接,與內側管板連接的換熱管外表面設有鋸齒狀的脹接齒,脹接齒的凹槽與凸起長度比為7: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改變外側管板和內側管板之間流道間距,改變加工工具的制造成本,節省加工時間,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產品一次合格率高,提高產品加工機械化程度。
【專利說明】一種雙管板換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管板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換熱器是一種實現物料之間熱量交換的節能設備,它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生產中為了防止腐蝕和污染,以及滿足工藝流程、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的要求,通常采用雙管板換熱器來解決。
[0003]在換熱管端部有一塊管板,稱為外側管板,也就是管程管板,兼作設備法蘭,與換熱管及管箱法蘭相連接。在距換熱管端部較近的位置還有一塊管板,稱為內側管板,即殼程管板,與換熱管及殼程相連接。外側管板與內側管板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這部分空間可以用一個短節跟外界隔離開,組成一個不承受壓力的隔離腔;也可以是一個敞開的結構。
[0004]在如下情形時,換熱器管程和殼程介質嚴格禁止混合,則常常采用雙管板結構:①當管程和殼程二介質相混合后會引起嚴重腐蝕;②一側為極度或高度危害介質滲入到另一側會引起嚴重后果當管程和殼程介質相混合后兩種介質會引起燃燒或爆炸當一種介質混入另一種介質時,引起催化劑中毒;⑤管程和殼程介質相混合后會引起聚合或生成樹脂狀物質;⑥管程和殼程介質相混合后會引起化學反應終止或限制;⑦管程和殼程介質相混合后,引起產品污染或產品質量下降。
[0005]外側管板和內側管板與換熱管之間采用脹接或焊接,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墊片螺栓法蘭接頭密封泄露,還會出現管板上的換熱管管口泄露,以及焊接裂紋等問題,從而影響換熱器整體的合格率和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基于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雙管板換熱器。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管板換熱器,包括筒體、管箱和換熱管、筒體上開設有殼程介質進口、殼程介質出口、管程介質進口和管程介質出口,管箱內設置有分層隔板,筒體內側安裝有外側管板和內側管板,外側管板與內側管板之間形成積液腔,筒體內垂直于筒體軸線交錯設有若干折流板,外側管板和內側管板之間的間距為50mm,換熱管與內側管板為脹接,換熱管與外側管板為脹焊連接,與內側管板連接的換熱管外表面設有鋸齒狀的脹接齒,脹接齒的凹槽與凸起長度比為7:5。
[0008]進一步地,外側管板的上端部和內側管板的上下端部均設有排氣口。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改變外側管板和內側管板之間流道間距,改變加工工具的制造成本,節省加工時間,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產品一次合格率高,提高產品加工機械化程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換熱管與外側管板、內側管板的連接示意圖。
[0013]其中:1.筒體,2.管箱,3.換熱管,4.殼程介質進口,5.殼程介質出口,6.管程介質進口,7.管程介質出口,8.分層隔板,9.外側管板,10.內側管板,11.折流板,12.脹接齒。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0015]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雙管板換熱器,包括筒體1、管箱2和換熱管3、筒體I上開設有殼程介質進口 4、殼程介質出口 5、管程介質進口 6和管程介質出口 7,管箱2內設置有分層隔板8,筒體I內側安裝有外側管板9和內側管板10,外側管板9與內側管板10之間形成積液腔,筒體I內垂直于筒體I軸線交錯設有若干折流板11,外側管板9和內側管板10之間的間距為50mm,換熱管3與內側管板10為脹接,換熱管3與外側管板9為脹焊連接,與內側管板10連接的換熱管3外表面設有鋸齒狀的脹接齒12,脹接齒12的凹槽與凸起長度比為7:5。
[0016]外側管板9的上端部和內側管板10的上下端部均設有排氣口,排氣口用堵頭密封,用于筒體I內壓力過大時排氣泄壓。
[0017]外側管板9和內側管板10之間的間距為50mm,較通常的10mm間距大大縮小,有利于外側管板9、內側管板10與換熱管3的脹接和密封。脹接齒12的凹槽與凸起長度比為7: 5,保證良好的脹接效果,密封性能好。
[0018]通過改變外側管板9和內側管板10之間流道間距,改變加工工具(脹管器)的制造成本,節省加工時間,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產品一次合格率能夠達到99%以上,提高產品加工機械化程度。
[0019]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管板換熱器,包括筒體(I)、管箱⑵和換熱管(3)、筒體⑴上開設有殼程介質進口(4)、殼程介質出口(5)、管程介質進口(6)和管程介質出口(7),管箱(2)內設置有分層隔板(8),筒體(I)內側安裝有外側管板(9)和內側管板(10),外側管板(9)與內側管板(10)之間形成積液腔,筒體(I)內垂直于筒體(I)軸線交錯設有若干折流板(11),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側管板(9)和內側管板(10)之間的間距為50mm,換熱管(3)與內側管板(10)為脹接,換熱管(3)與外側管板(9)為脹焊連接,與內側管板(10)連接的換熱管(3)外表面設有鋸齒狀的脹接齒(12),脹接齒(12)的凹槽與凸起長度比為7: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管板換熱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側管板(9)的上端部和內側管板(10)的上下端部均設有排氣口。
【文檔編號】F28F9/14GK203928815SQ201420341211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4日
【發明者】朱小健, 王德甫 申請人:江蘇民森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