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621172閱讀:41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屬于中頻感應焙燒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煉鋁碳素材料分為兩種,用作電解槽的陽極,把電流導入電解槽,并參與電化學反應;用作電解槽的陰極內襯,盛裝鋁液和電解質,并把電流導出電解槽外。現有的陽極和陰極,是將碳粉經過煅燒、破碎、分級、按-定的配方與浙青、焦油混捏,混捏后的糊料經成型、 焙燒,根據采用碳粉的質量不同,最后得到陽極或陰極炭塊。其中,浙青作為黏結劑,焦油作為浸潤劑。由于現有鋁工業的迅猛發展,消耗的碳素材料也迅速上升,而現有碳素材料焙燒多采用敞開式環式焙燒爐。它是由若干個結構相同的焙燒室組成,每個焙燒室又分隔成若干個炭塊箱,在炭塊箱內分層堆放炭塊,在炭塊與炭塊、炭塊與爐墻之間,以及炭塊上下均用焦粒填充作為保護介質。存在焙燒溫度低,生產時間長,熱效率低等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采用中頻感應焙燒爐煉制煉鋁碳素材料,焙燒溫度高,時間短,還能對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進行回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方法,將煉鋁碳素材料原料進行捏合、壓型,得到焙燒物料,焙燒物料放入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中,堆積在石墨加熱環四周,通過石墨加熱環發熱對物料進行焙燒,焙燒結束后,在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中通過氣體,氣體通過熱風爐,對爐體熱能進行回收。上述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方法,所述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采用活動底座, 石墨加熱環安裝在活動底座上,焙燒物料先放置在石墨加熱環四周后,再通過活動底座送入爐體,對焙燒物料進行加熱,焙燒結束后活動底座從爐體中退出,將石墨加熱環和焙燒物料送入冷卻室內,在冷卻室通過氣體,氣體連通熱風爐,對熱能進行回收。上述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方法,所述爐體或冷卻室為2個以上,通過進風管和出風管分別將爐體或冷卻室并聯,把各個爐體或冷卻室的熱能送至熱風爐。上述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方法,所述氣體為氮氣或惰性氣體。上述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方法,通過熱風爐后的氣體再通過水冷盤管,再送入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中循環冷卻。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包括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爐體上設有感應線圈和保溫層,在爐體內設有石墨加熱環,在爐體上方設有熱風管道,熱風管道依次連接熱風爐和風機,風機通過冷風管道連接至爐體底部。上述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所述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采用活動底座, 石墨加熱環安裝在活動底座上,活動底座連接移動車架,移動車架的軌道連接至冷卻室,冷卻室上設有保溫層,在冷卻室上方設有熱風管道,熱風管道依次連接熱風爐和風機,風機通過冷風管道連接至冷卻室底部。上述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所述爐體或冷卻室為2個以上,通過進風 管和出風管分別與爐體或冷卻室并聯后,進風管和出風管再與熱風爐和風機串聯。上述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所述熱風爐和風機還串聯有水冷盤管。本實用新型的中頻感應焙燒爐內采用石墨加熱環作為加熱源,加熱溫度高,可達 1700°C以上,高溫焙燒的優點,不僅是縮短焙燒時間,還能夠將原料中的雜質氣化逸出,因 此,得到的碳素材料灰分更少,質量更高。同時,中頻感應焙燒爐焙燒后的熱能還能有效的 進行回收利用,把焙燒后的物料和石墨加熱環直接在爐體或送至冷卻室內,通入氣體,通過 熱風爐進行余熱回收,再將回收的熱能用于原材料的加熱捏合,以及工廠采暖、循環熱水等 方面。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石墨加熱環安裝在活動底座上,能夠在加熱后將 石墨加熱環和焙燒物料退出,讓物料在冷卻系統內隔絕空氣冷卻,防止被氧化,而中頻感應 焙燒爐中還能放入下一個石墨加熱環和焙燒物料進行焙燒,實現流水線生產,提高了生產 效率。同時,流水線生產帶來的結果是,在同一時間會有多爐/室的石墨加熱環和焙燒物料 在冷卻,而處于不同冷卻的溫度。為了穩定熱能回收系統的工作溫度,將多個爐體或冷卻室 采用進風管和出風管進行并聯后,使得不同溫度的氣體在進風管混合并達到較為穩定的溫 度,再進入熱風爐。由于不斷有冷卻好的石墨加熱環和焙燒物料離開冷卻系統,并有剛焙燒 好的石墨加熱環和焙燒物料進入冷卻系統,因此可以保障進入熱風爐的氣體溫度控制在一 定范圍內。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頻感應焙燒爐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冷卻室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爐體或冷卻室的第一種并聯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爐體或冷卻室的第二種并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如圖1所示,制作中頻感 應焙燒爐的爐體1,在爐體1上安裝感應線圈2,在爐體1內砌筑保溫層3,在爐體1內安裝 石墨加熱環4作為加熱源。爐體1上方連接熱風管道5,熱風管道5依次連接熱風爐6和風 機7,風機7通過冷風管道10連接至爐體1底部。熱風管道5應設置在爐體1的頂部,冷風 管道10應設置在爐體的底部,也可設置在活動底座8中間。爐體1安裝活動底座8,石墨加熱環4設置在活動底座8上。活動底座8還可以 設置在移動車架9上,移動車架9的軌道連接至冷卻室11。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1采用活 動底座8,焙燒物料可以先放置在石墨加熱環4四周后,再通過活動底座4送入爐體1,對焙 燒物料進行加熱,焙燒結束后活動底座8從爐體1中退出,通過移動車架9上移動,將石墨 加熱環4和焙燒物料送入冷卻室11內,冷卻室11上砌筑保溫層12,在冷卻室11上方連接 熱風管道5,熱風管道5依次連接熱風爐6和風機7,風機7通過冷風管道10連接至冷卻室 11底部。冷卻室11的構造同爐體1相比,主要是少了感應線圈2,其他結構相類似。采用 冷卻室11,讓物料在冷卻室11內隔絕空氣冷卻,防止被氧化,而爐體1中還能放入下一個石墨加熱環4和焙燒物料進行焙燒,根據加熱時間和冷卻時間的設計,一個爐體I能夠匹配多個冷卻室11,實現流水線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投資建設成本。爐體I或冷卻室11為2個以上,通過進風管13和出風管14分別與爐體I或冷卻室11并聯后,進風管13和出風管14再與熱風爐6和風機7串聯。熱風爐6和風機7還串聯有水冷盤管15。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方法如下將煉鋁碳素材料原料進行捏合、壓型,得到焙燒物料,焙燒物料放入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I中,堆積在石墨加熱環4四周,通過石墨加熱環4發熱對物料進行焙燒,焙燒結束后,在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I中通過氣體,氣體通過熱風管道5依次連接熱風爐6和風機7,對爐體I熱能進行回收。為防止物料氧化,氣體應為氮氣或惰性氣體。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I還可以采用活動底座8,石墨加熱環4安裝在活動底座8 上,焙燒物料先放置在石墨加熱環4四周后,再通過活動底座8送入爐體I,對焙燒物料進行加熱,焙燒結束后活動底座8從爐體I中退出,將石墨加熱環4和焙燒物料送入冷卻室11 內,在冷卻室11通過氣體,氣體連通熱風爐6,對熱能進行回收。如圖3和4所示,爐體I或冷卻室11為2個以上,通過進風管13和出風管14分別將爐體I或冷卻室11并聯,把各個爐體I或冷卻室11的熱能送至熱風爐。根據工廠場地和設計要求,爐體I或冷卻室11可以并行設置,或環形設置。通過熱風爐6后的氣體還可以通過水冷盤管15,再送入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I中循環冷卻,進一步回收熱能,降低進入冷風管道10內的氣體溫度,提高熱能回收效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如圖I所示,制作中頻感應焙燒爐的爐體1,在爐體I上安裝感應線圈2,在爐體I內砌筑保溫層3,在爐體I內安裝石墨加熱環4作為加熱源。爐體I上方連接熱風管道5,熱風管道5依次連接熱風爐6和風機7,風機7通過冷風管道10連接至爐體I底部。熱風管道5應設置在爐體I的頂部,冷風管道10應設置在爐體的底部,也可設置在活動底座8中間。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方法如下將煉鋁碳素材料原料進行捏合、壓型,得到焙燒物料,焙燒物料放入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I中,堆積在石墨加熱環4四周,通過石墨加熱環4發熱對物料進行焙燒,焙燒結束后,在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I中通過氣體,氣體通過熱風管道5依次連接熱風爐6和風機7,對爐體I熱能進行回收。為防止物料氧化,氣體應為氮氣或惰性氣體。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3。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如圖I所示,制作中頻感應焙燒爐的爐體1,在爐體I上安裝感應線圈2,在爐體I內砌筑保溫層3,在爐體I內安裝石墨加熱環4作為加熱源。爐體I上方連接熱風管道5,熱風管道5依次連接熱風爐6和風機7,風機7通過冷風管道10連接至爐體I底部。熱風管道5應設置在爐體I的頂部,冷風管道10應設置在爐體的底部,也可設置在活動底座8中間。爐體I安裝活動底座8,石墨加熱環4設置在活動底座8上。活動底座8設置在移動車架9上,移動車架9的軌道連接至冷卻室11。冷卻室11上砌筑保溫層12,在冷卻室11上方連接熱風管道5,熱風管道5依次連接熱風爐6和風機7,風機7通過冷風管道10連接至冷卻室11底部。冷卻室11采用6 個,通過進風管13和出風管14分別與6個冷卻室11并聯后,進風管13和出風管14再與熱風爐6和風機7串聯。熱風爐6和風機7還串聯有水冷盤管15。[0028]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方法如下將煉鋁碳素材料原料進行捏合、壓型,得到焙燒物料,焙燒物料放入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I中,堆積在石墨加熱環4四周,通過石墨加熱環4發熱對物料進行焙燒,焙燒結束后,活動底座8從爐體I中退出,將石墨加熱環4和焙燒物料送入第一個冷卻室11內,在第一個冷卻室11通過氣體,氣體連通熱風爐6和水冷盤管15,對熱能進行回收。爐體I繼續對第二爐物料進行焙燒,焙燒后的石墨加熱環4和焙燒物料送入第二個冷卻室11內,重復上面步驟,當第六個冷卻室11裝入石墨加熱環4和焙燒物料對熱能進行回收時,第一個冷卻室11的石墨加熱環4和焙燒物料剛好冷卻結束,爐體 I焙燒的第七爐物料即可放入第一個冷卻室11內,實現流水線的循環生產。爐體I和冷卻室11的數量可由焙燒時間和冷卻時間來確定。
權利要求1.一種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1),爐體⑴上設有感應線圈⑵和保溫層(3),在爐體⑴內設有石墨加熱環(4),在爐體⑴ 上方設有熱風管道(5),熱風管道(5)依次連接熱風爐(6)和風機(7),風機(7)通過冷風管道連接至爐體(I)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I)采用活動底座(8),石墨加熱環(4)安裝在活動底座(8)上,活動底座(8)連接移動車架(9),移動車架(9)的軌道連接至冷卻室(11),冷卻室(11)上設有保溫層(12), 在冷卻室(11)上方設有熱風管道(5),熱風管道(5)依次連接熱風爐(6)和風機(7),風機(7)通過冷風管道連接至冷卻室(11)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I) 或冷卻室(11)為2個以上,通過進風管(13)和出風管(14)分別與爐體(I)或冷卻室(11) 并聯后,進風管(13)和出風管(14)再與熱風爐(6)和風機(7)串聯。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風爐(6) 和風機(7)還串聯有水冷盤管(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頻感應焙燒爐熱能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頻感應焙燒爐爐體(1),爐體(1)上設有感應線圈(2)和保溫層(3),在爐體(1)內設有石墨加熱環(4),在爐體(1)上方設有熱風管道(5),熱風管道(5)依次連接熱風爐(6)和風機(7),風機(7)通過冷風管道連接至爐體(1)底部。本實用新型的中頻感應焙燒爐加熱溫度高,可達1700℃以上,不僅縮短焙燒時間,還能夠將原料中的雜質氣化逸出。同時,焙燒爐焙燒后的熱能還能有效的進行回收利用,把焙燒物料和石墨加熱環直接在爐體或送至冷卻室內,通入氣體,通過熱風爐進行余熱回收,再將熱能用于原材料的加熱捏合,工廠采暖、循環熱水等方面。
文檔編號F24H3/00GK202350506SQ20112052512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5日
發明者鄒建明, 阮正林 申請人:鄒建明, 阮正林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