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溶性引發劑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溶性引發劑造粒后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術:
WSP-56水溶性引發劑易與皮膚接觸引起過敏,國外客戶都提出了對WSP-56水溶性引發劑在使用過程中減少粉塵的要求。由于WSP-56產品的物理特性為比重輕,成品外觀粒子細,容易引起揚塵,加料流動性也差,唯一能解決的辦法,就是把外觀為微細的粉塵制成不影響客戶使用的粒狀,同時對物料的流動性提高了很多,提高了加料質量。
通常一般的造粒都是有下面兩種方式:一種是擠出式,另一種是軋制式。
擠出式是把物料放在造粒機容器內,通過液壓或者螺旋推進器,把物料送到特制的孔板,物料通過孔板的圓孔時,形成的壓縮阻力,將物料形成圓柱狀在孔板后用剪斷器或重力作用形成一定長度的圓柱狀顆粒,其粒徑的大小由孔板的孔徑來定。
軋制式是由一對布滿凹槽的軋棍,當物料通過轉動的軋棍時,物料在轉動的軋棍的凹槽作用下,由兩個對稱面相對的半圓凹槽把物料壓縮成一個圓形顆粒狀。
但是不管用何種方式,在制造過程中,物料粉塵在過程中必須受到擠壓,最終形成所需的顆粒形狀。
一般的制粒過程中,物料成粒的過程中,有兩種要素,一是靠強力的壓縮比,使物料在過程中產生較大的熱量,瞬間形成微融狀況,把物料整合在一起形成顆粒(這種方法可以用于物料來做,造粒完了不用干燥)。二是在干物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粘合劑,利用粘合劑在造粒過程產生的壓力和溫度把物料整合成顆粒(造粒成了也不用干燥)。但這兩種方式都不能用于WSP-56水溶性引發劑上,因為WSP-56水溶性引發劑本身是熱敏性物質,分解溫度較低,分解過程中容易燃燒甚至爆炸,分解后產生有毒氮氧化合物及氯化氫煙霧。
上述造粒方式造粒后,如果用常規的方式干燥將會增加粒子的破損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水溶性引發劑造粒的常規干燥方式所存在的粒子破損問題而提供一種水溶性引發劑造粒后的干燥方法,該方法整個過程顆粒的破損度幾乎為零,經過干燥達到產品含量要求的顆粒硬度也大大增加。為下一步包裝增加了便利的條件。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水溶性引發劑造粒后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將水溶性引發劑造粒后的粒子堆積在一顆粒物收集容器中的篩網上,料層厚度控制在480-520mm;在顆粒物收集容器的底部通入經過脫水處理并且加溫到40℃的熱空氣,熱空氣均勻的通過篩網上的篩網孔與水溶性引發劑造粒后的粒子表面接觸,逐漸帶走水溶性引發劑造粒后的粒子表面揮發的有機氣體,到達顆粒物收集容器頂部后,經過引風機的抽吸后,經過深冷冷凝器把有機溶劑捕集分離出來,整個干燥過程為5~6小時。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顆粒物收集容器采用不銹鋼材質制造。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篩網為不銹鋼篩網。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熱空氣的進氣壓力控制在0.05Mpa,通氣流量控制在每分鐘1m3到1.5m3,這樣氣源在通過顆粒之間表面空隙時就微風拂面一樣,這樣其他細小粉塵揚塵問題也解決了,就是干燥時間稍長一些,但安全和環保問題解決了。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為防止干燥過程中氣體流動摩擦可能產生的靜電現象和部分粉塵生產的飄揚情況,所述顆粒物收集容器接靜電接地裝置。
本發明整個過程顆粒的破損度幾乎為零,經過干燥達到產品含量要求的顆粒硬度也大大增加。為下一步包裝增加了便利的條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水溶性引發劑造粒后的干燥方法,其是將水溶性引發劑造粒后的粒子堆積在一顆粒物收集容器中的篩網上,料層厚度控制在480-520mm;在顆粒物收集容器的底部通入經過脫水處理并且加溫到40℃的熱空氣,熱空氣均勻的通過篩網上的篩網孔與水溶性引發劑造粒后的粒子表面接觸,逐漸帶走水溶性引發劑造粒后的粒子表面揮發的有機氣體,到達顆粒物收集容器頂部后,經過引風機的抽吸后,經過深冷冷凝器把有機溶劑捕集分離出來,整個干燥過程為5~6小時。
顆粒物收集容器采用不銹鋼材質制造。篩網為不銹鋼篩網。
熱空氣的進氣壓力控制在0.05Mpa,通氣流量控制在每分鐘1m3到1.5m3,這樣氣源在通過顆粒之間表面空隙時就微風拂面一樣,這樣其他細小粉塵揚塵問題也解決了,就是干燥時間稍長一些,但安全和環保問題解決了。
為防止干燥過程中氣體流動摩擦可能產生的靜電現象和部分粉塵生產的飄揚情況,所述顆粒物收集容器接靜電接地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