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器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翅片、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和空調機組。
背景技術:
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由其換熱效率高、質量輕、結構緊湊、價格便宜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例如汽車空調的蒸發器和冷凝器、空調單冷機的冷凝器等。
目前,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中,微通道扁管水平布置,即微通道扁管的寬度方向為水平方向;翅片與豎直方向呈設定角度布置,扁管與翅片采用釬料在爐內釬焊固定。
上述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具有各種換熱的優勢,但是在化霜過程中,由于微通道扁管水平布置,化霜產生的化霜水會存留在微通道扁管上,不能夠及時排出,導致制熱狀態下不能實現完全化霜,如果化霜不完全的情況下繼續運行制熱模式,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使換熱器重新結滿霜。如此循環往復,造成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在冬季運行時制熱效率較低,甚至無法運行。
綜上所述,如何及時排出化霜水,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翅片,能夠及時排出化霜水。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翅片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和一種具有上述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的空調機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翅片,用于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所述翅片設有供微通道扁管貫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具有夾角。
優選地,所述通孔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不大于30°。
優選地,所述水平方向為所述翅片的寬度方向,且沿所述翅片的寬度方向所述通孔至少為兩列,沿所述翅片的長度方向所述通孔至少為一排。
優選地,至少一排所述通孔中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和至少一個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鄰,所述第一通孔自遠離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向所述翅片的底端傾斜,所述第二通孔自遠離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向所述翅片的底端傾斜,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間具有間隙。
優選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間的間隙大于1.5mm。
優選地,任意一列所述通孔中,任意兩個所述通孔的傾斜方向相同。
優選地,相鄰的兩列所述通孔軸對稱設置。
優選地,所述翅片為片狀結構。
優選地,所述翅片為平片、波紋片或者開窗片。
優選地,所述翅片的表面具有親水層。
優選地,所述翅片的表面具有防腐蝕層。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翅片,設有供微通道扁管貫穿的通孔,且通孔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具有夾角,則微通道扁管安裝于上述翅片后,微通道扁管與通孔的傾斜方向一致,當化霜水流至微通道扁管時,化霜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會沿著微通道扁管流動,則避免了微通道扁管存積化霜水,較現有技術微通道扁管沿水平設置相比,實現了及時排出化霜水。
同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翅片,由于通孔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具有夾角,則微通道扁管安裝于上述翅片后,微通道扁管與通孔的傾斜方向一致,使得微通道扁管對空氣流產生一定的空氣擾動,增強了換熱性能。
基于上述提供的翅片,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該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包括:微通道扁管,兩個分別與所述微通道扁管兩端連通的集流管,若干與所述微通道扁管相連的翅片;其中,所述翅片為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翅片,所述翅片位于兩個所述集流管之間,且所述翅片沿所述微通道扁管的長度方向依次分布。
優選地,所述翅片的長度方向平行于豎直方向。
優選地,相鄰的兩個所述翅片的間距大于1.2mm。
優選地,相鄰的兩個所述翅片的間距為1.4mm或者1.6mm。
優選地,所述微通道扁管的扁管通道口為方形或者矩形。
優選地,所述扁管通道口的邊長為0.3-1.0mm。
優選地,所述微通道扁管的高度為1-3mm。
基于上述提供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機組,該空調機組包括室外換熱器和室內換熱器,其中,所述室外換熱器和/或所述室內換熱器為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翅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中翅片與微通道扁管的裝配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中微通道扁管的主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中微通道扁管的側視圖。
上圖1-5中:
1為翅片、11為通孔、2為微通道扁管、21為扁管通道口、3為排水通道、4為集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 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翅片,用于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上述翅片設有供微通道扁管2貫穿的通孔11,該通孔1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具有夾角。
需要說明的是,通孔1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是指沿通孔11的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線,如圖1中點畫線L所示,該中心線垂直于通孔11的中心軸線。水平方向,是指上述翅片安裝于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后,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正常使用放置時的水平方向,且上述翅片的長度方向或者寬度方向與上述水平方向平行。通孔11供微通道扁管2貫穿,則表明微通道扁管2的長度方向與通孔11的中心軸線平行,微通道扁管2的寬度方向與通孔11的長度方向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通孔1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大于零度,且小于90度。通孔1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具有夾角,則通孔11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設置。上述通孔11具有兩種傾斜方向,可根據實際進行選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上述通孔11的大小和形狀,需要根據微通道扁管2的大小和形狀進行設計。優選地,通孔11為腰形孔。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翅片,設有供微通道扁管2貫穿的通孔11,且通孔1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具有夾角,則微通道扁管2安裝于上述翅片后,微通道扁管2與通孔11的傾斜方向一致,當化霜水流至微通道扁管2時,化霜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會沿著微通道扁管2流動,則避免了微通道扁管2存積化霜水,較現有技術微通道扁管2沿水平設置相比,實現了及時排出化霜水。
同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翅片,由于通孔1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具有夾角,則微通道扁管2安裝于上述翅片后,微通道扁管2與通孔11的傾斜方向一致,使得微通道扁管2對空氣流產生一定的空氣擾動,增強了換熱性能。
上述翅片中,通孔1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計,具體地,根據翅片寬度以及迎面風速來設計具體的角度。二 者的夾角越大,越便于化霜水的流動,但是換熱性能會降低。為了合理設置,優先選擇通孔1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不大于30°。優選地,
上述水平方向為上述翅片的寬度方向,且沿上述翅片的寬度方向通孔11至少為兩列,沿翅片的長度方向通孔11至少為一排。
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上述翅片中,至少一排通孔11中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通孔和至少一個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鄰,第一通孔自遠離第二通孔的一端至靠近第二通孔的一端向翅片的底端傾斜,第二通孔自遠離第一通孔的一端至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向翅片的底端傾斜,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間具有間隙。如圖1和圖3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翅片的底端,是指上述翅片安裝于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后,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正常使用時翅片的底端。上述翅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呈倒“八”字型,則當微通道扁管2安裝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兩個微通道扁管2也呈倒“八”字型,兩個微通道扁管2形成排水通道3,且兩個微通道扁管2均向排水通道3引化霜水,使得化霜水通過該排水通道3排出。這樣,減少了對化霜水的阻擋,加快了化霜水的流動;同時,也便于聚齊化霜水,進一步加快了化霜水的流動。
上述排水通道3的寬度、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間的間隙相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間的間隙過小,則排水通道3也會過小,可能導致水流出排水通道3較為困難,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的空氣側壓降增大;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間的間隙過大,可能會導致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的換熱性能下降,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間的間隙尺寸應根據實際需要設計。
優選地,上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間的間隙大于1.5mm。對于排水通道3的寬度的上限值,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翅片中,一排通孔11中,也可選擇存在相鄰的兩個通孔11可呈“八“字型分布。
上述翅片中,一排通孔11中,可具有兩個第一通孔和兩個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一一對應;可選擇任意一排通孔11中都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排水效率,任意一列通孔11中,任意兩個通孔11的傾斜方向相同,如圖1所示。這樣,若兩列通孔11中存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則兩列的其他通孔分別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排水通道3與一列通孔11中所包括的通孔11的數目相同,且排水通道3沿上述翅片的長度方向依次分布并依次連通。
優選地,上述翅片中,相鄰的兩列通孔11軸對稱設置,如圖1所示。這樣,便于設置微通道扁管2,也便于排水。
為了便于排出化霜水,上述翅片為片狀結構,則上述翅片無彎折結構,減小了翅片對化霜水的阻擋,從而方便了化霜水的排出。具體地,上述翅片為平片、波紋片或者開窗片。當然,也可選擇翅片為其他片狀結構,并不局限于此。
進一步地,上述翅片的表面具有親水層,延緩了結霜時間,促進了化霜水的及時排水。
當然,也可以根據實際的應用場合對翅片進行防腐、防蝕等其它的化學處理,達到使用要求。例如,上述翅片的表面具有防腐蝕層。
基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翅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該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包括:微通道扁管2,兩個分別與微通道扁管2兩端連通的集流管4,若干與微通道扁管2相連的翅片1;其中,翅片1為上述實施例所述的翅片,該翅片1位于兩個集流管4之間,且翅片1沿微通道扁管2的長度方向依次分布。
由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翅片具有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具有上述翅片,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也具有相應地技術效果,本文不再贅述。
優選地,上述翅片1的長度方向平行于豎直方向。這樣,延緩了結霜時間,促進了化霜水的及時排水;同時,也方便了安裝和使用。進一步地,集流管4的軸向也平行于豎直方向,即集流管4的軸向平行于翅片1的長度方向,這樣,進一步方便了安裝和使用。
為了便于安裝微通道扁管2,上述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中,相鄰的兩個翅片1的間距大于1.2mm。進一步地,相鄰的兩個翅片1的間距為1.4mm或者 1.6mm。當然,也可選擇相鄰的兩個翅片1的間距為其他數值,并不局限于此。
上述微通道扁管2具有扁管通道,該扁管通道的扁管通道口21可為方形、矩形、或者圓形等形狀,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若扁管通道口21可為方形,可限定扁管通道口21的邊長為0.3-1.0mm,具體地,扁管通道口21的四個邊相等,邊長可為0.3mm、1.0mm或者介于0.3mm和1.0mm之間的值;若扁管通道口21可為矩形,可限定扁管通道口21的邊長為0.3-1.0mm,具體地,扁管通道口21的兩個邊相等、另外兩個邊相等,邊長均取自0.3-1.0mm。
上述扁管通道口21應滿足強度要求及最大有效長度利用的原則,對于扁管通道口21的大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
優選地,上述微通道扁管2的高度為1-3mm。當然,也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微通道扁管2的高度為其他值,并不局限于此。
為了提高換熱效率,上述微通道扁管2的扁管通道內壁設有槽道或者刻痕,以加大換熱面積,減小熱阻,從而提高換熱效率。
上述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中,微通道扁管2的寬度應根據翅片1的寬度、沿水平方向兩個通孔11的間隙來設計開發,保證一個翅片1在水平方向上至少有兩根微通道扁管2,這樣就可以在兩根微通道扁管2中間形成一個排水通道3,化霜過程中產生的積水就可以通過兩根微通道扁管2間的排水通道3流出。微通道扁管2的扁管通道數目可根據微通道扁管2的寬度進行設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上述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中,翅片1和微通道扁管2通過釬焊或者脹管的方式實現固定連接,保證微通道扁管2與翅片1緊密接觸而不會形成較大的接觸熱阻,保證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基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機組,該空調機組包括室外換熱器和室內換熱器,其中,該室外換熱器和/或室內換熱器為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
由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具有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空調機組具有上述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空調機組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本文不再贅述。
優選地,上述空調機組為汽車空調。當然,上述空調機組還可為其他空調,例如空調單冷機。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空調機組的具體類型不做限定。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