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廚房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68001閱讀:721來源:國知局
廚房空調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廚房空調器。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為了解決廚房降溫以及油煙的問題,將價格低廉的窗機空調安裝于廚房的窗戶上以實現對廚房的降溫,但是使用窗機空調仍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窗機空調的壓縮機和風扇與室內不是完全隔離的,在室內能明顯感覺到噪音;

(2)一般居室在建筑設計上沒有預留窗機空調的機位,窗機空調安裝在窗戶上會影響采光;

(3)由于窗機空調是先通過風機形成空氣流,然后再經過蒸發器冷卻,通過出風口送入室內,因此送風不均勻、制冷慢,能耗大。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能夠安裝于室外并提升制冷效率的廚房空調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至少之一,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廚房空調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廚房空調器,包括:空調器殼體;隔離件,設置于空調殼體內,用于將制冷側與制熱側進行隔離,至少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換熱器,設置于相對隔離件靠近風管的一側;第二換熱器,設置于相對隔離件遠離風管的一側;第一風機,設置于相對第一換熱器靠近風管的一側,用于將流經第一換熱器的空氣吹入風管;第二風機,設置于相對第二換熱器遠離風管的一側,用于將流經第二換熱器的空氣吹向室外;其中,第一換熱器位于第一腔室內,第二換熱器位于第二腔室內,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分別具有至少一個進風口;空調器殼體上設置有兩個出風口。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隔離件將空調器殼體形成至少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在第一腔室內分別設置第一換熱器與第一風機,第一風機相對于第一換熱器靠近風管,在第二腔室內分別設置第二換熱器與第二風機,第二風機相對于第二換熱器遠離風管,在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分別具有至少一個進風口,以及在空調器殼體上設置兩個出風口,一方面,將換熱器設置于風機的內側,將進行換熱以后的氣流由風葉旋轉直接向外送出,提升了送風的效率,增大了送風量,從而提升了室內的制冷效率,另一方面,在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內分別設置進風口以及在空調殼體上設置出風口,以保持進出風循環,保證了空調器的正常運行。

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實施例中的廚房空調器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換熱器將第一腔室分割為第一進風腔與第一出風腔;第二換熱器將第二腔室分割為第二進風腔與第二出風腔;空調器殼體屬于第一進風腔與第二進風腔的區域均設有進風口;兩個出風口分別設置于第一出風腔和第二出風腔,位于第一出風腔的出風口用于將流經第一換熱器的空氣送入廚房。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換熱器將第一腔室分割為第一進風腔與第一出風腔,第二換熱器將第二腔室分割為第二進風腔與第二出風腔,在空調器殼體上屬于第一出風腔與第二出風腔的區域均設有進風口,并且在第一出風腔與第二出風腔分別設置兩個出風口,通過增加進風口的送風面積,尤其是在空調器殼體的底板上設置進風口,能夠大幅增加送風量,進風口進入的空氣經過換熱器進行降溫或升溫,之后通過風葉旋轉送入出風口,提升了空氣流輸送的效率,從而增加了出風量,有利于室內快速降溫或升溫,滿足了用戶的使用需求。

具體地,第一進風腔與第二進風腔通過隔離板隔開,上下壁分別為空調器殼體的頂板與底板,前后壁分別為第一換熱器與第二換熱器,左右壁分別為空調器殼體的側板,在空調器殼體的頂板、底板以及兩個側板上均最大化的開設進風口以增加進風量。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導風部,導風部的一端連接至進風口,導風部的另一端連接至第一換熱器和/或第二換熱器。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在進風口處設置導風部,將空氣導向第一換熱器與第二換熱器,以提升進風的利用率。

進一步,還可以在每一個進風口設置一個導風圈,進一步進到進風的流向,促進空氣流動,以提高空調器的制冷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隔離件為Y形隔板,Y形隔板與空調器殼體形成第三腔室,第三腔室用于安裝壓縮機。

在該技術方案中,將隔離件設計為Y形,即隔板縱向具有三個連接端,分別連接至空調器殼體的兩個內側壁,并與其中的一個內側壁形成第三腔體,在第三腔體內安裝壓縮機,壓縮機提供氟利昂,與第一換熱器以及第二換熱器組合,以完成空氣流的冷熱交換,實現了對室內的降溫或升溫。

進一步,隔離件還可以是T型等規則形狀后其它不規則形狀。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Y形隔板為鈑金件。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將Y形隔板的三個連接端進行折彎,通過螺接、焊接或鉚接等組裝方式與空調器殼體的內側壁連接,通過折彎、焊接等工藝形成Y形,加工簡單,成本較低。

進一步,將空調器殼體均使用鈑金件組裝,在保證空調器整機強度的基礎上,降低了廚房空調器整機的生產成本。

另外,隔離件也可以是泡沫隔板,以提高第一進風腔與第二進風腔之間的隔熱性。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進風口為格柵結構。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將進風口設置為柵格結構,能夠有效地增加進風面積,減小風阻,降低了噪音與功耗。

另外,進風口也可以是規則排布或不規則排布的網孔結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過濾網,過濾網配合安裝在進風口上。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在進風口設置過濾網,使進入空調器內部的空氣較干凈,防止了因空調器積灰過多降低空調器的制冷效果,同時降低了因積灰導致的散熱慢而損壞空調器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風機與第二風機為軸流風機和/或混流風機。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風機與第二風機可以是軸流風機,也可以是混流風機,在提升空氣流傳輸量傳輸的同時,增加了空氣流傳輸的距離,滿足了廚房空調器安裝于室外時向室內送風的需求。

具體地,在第一風機與第二風機為軸流風機時,當葉輪旋轉時,氣體從空調器殼體內軸向進入葉輪,受到葉輪上葉片的推擠而使氣體的能量升高,形成空氣流并流入葉片,葉片將偏轉氣流變為軸向流動,同時將空氣流導入擴壓管,進一步,將氣體動能轉換為壓力能,最后引入風管。

在第一風機與第二風機為混流風機時,既可以讓空氣進行離心運動,同時又可以做軸向運動,能夠兼顧軸流與離心的優點,進一步提升廚房空調器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換熱器為蒸發器;第二換熱器為冷凝器。

在該技術方案中,在制冷時,壓縮機將低溫低壓的氣態的氟利昂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態氟利昂,然后送到第二換熱器即冷凝器散熱后成為常溫高壓的液態氟利昂,所以吹向室外的是熱風,然后經過毛細管的節流減壓,進入第一換熱器即蒸發器,由于氟利昂從毛細管到達蒸發器后空間突然增大,壓力減小,液態的氟利昂就會汽化,變成氣態低溫的氟利昂,從而吸收大量的熱量,蒸發器就會變冷,因此空氣流經蒸發器后成為低溫空氣,通過風葉旋轉吹進風管,然后進入室內,所以吹向室內的是冷風,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發器后就會凝結成水滴,順著水管流出去,氣態的氟利昂回到壓縮機繼續壓縮,繼續循環。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安裝部,設置于空調器殼體的外側底部,用于將廚房空調器固定于室外的指定區域。

在該技術方案中,在空調底部設置安裝部,將廚房空調器固定在室外的指定區域,實現了廚房空調器在室外的安裝,一方面與窗機空調相比,不需要在窗戶上打孔,另一方面與室內空調相比,降低了空調器運行時的噪聲,并且滿足了對廚房冷卻的需求。

具體地,安裝部可以包括按照在空調器殼體底部的安裝梁,通過設置安裝梁,使廚房空調器與安裝平面之間具有縱向間隙,方便了空調進氣,另外,也可以通過在底部對稱設置四個固定件,以固定在室外,增加了廚房空調器的安裝強度,另外,也可以通過壁掛式安裝將空調器安裝在外墻上。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廚房空調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廚房空調器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廚房空調器的再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廚房空調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殼體的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廚房空調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殼體的結構件的示意圖。

其中,圖1至圖5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0空調器殼體,102隔離件,202第一換熱器,204第二換熱器,206第一風機,208第二風機,104進風口,1042第一進風口,1044第二進風口,1046第三進風口,1048第四進風口,106出風口,210壓縮機,108安裝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參照圖1至圖5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廚房空調器。

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廚房空調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包括:空調器殼體;隔離件102,設置于空調殼體內,用于將制冷側與制熱側進行隔離,至少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換熱器202,設置于相對隔離件102靠近風管的一側;第二換熱器204,設置于相對隔離件102遠離風管的一側;第一風機206,設置于相對第一換熱器202靠近風管的一側,用于將流經第一換熱器202的空氣吹入風管;第二風機208,設置于相對第二換熱器204遠離風管的一側,用于將流經第二換熱器204的空氣吹向室外;其中,第一換熱器202位于第一腔室內,第二換熱器204位于第二腔室內,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分別具有至少一個進風口104;空調器殼體上設置有兩個出風口106,兩個出風口106中的一個用于向所述廚房送風。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隔離件102將空調器殼體形成至少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在第一腔室內分別設置第一換熱器202與第一葉片,第一葉片相對于第一換熱器202靠近風管,在第二腔室內分別設置第二換熱器與第二葉片,第二葉片相對于第二換熱器204遠離風管,在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分別具有至少一個進風口104,以及在空調器殼體上設置兩個出風口106,一方面,將換熱器設置于風機的內側,將進行換熱以后的氣流由風葉旋轉直接向外送出,提升了送風的效率,增大了送風量,另一方面,在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內分別設置進風口104以及在空調殼體上設置出風口106,以保持進出風循環,保證了空調器的正常運行。

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實施例中的廚房空調器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如圖2與圖3所示,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換熱器202將第一腔室分割為第一進風腔與第一出風腔;第二換熱器204將第二腔室分割為第二進風腔與第二出風腔;空調器殼體10屬于第一進風腔與第二進風腔的區域設有進風口104;兩個出風口106分別設置于第一出風腔和第二出風腔,位于第一出風腔的出風口106用于將流經第一換熱器202的空氣送入廚房。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換熱器202將第一腔室分割為第一進風腔與第一出風腔,第二換熱器204將第二腔室分割為第二進風腔與第二出風腔,在空調器殼體10上屬于第一出風腔與第二出風腔的區域均設有進風口104,并且在第一出風腔與第二出風腔分別設置兩個出風口106,通過增加進風口104的送風面積。

圖4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廚房空調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殼體的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4所示,在空調器殼體10的底板上設置第一進風口1042,有效地增加了進風面積,減小了風阻,以大幅增加送風量并降低噪音與功耗,,進風口104進入的空氣經過換熱器進行降溫或升溫,之后通過風葉旋轉送入出風口106,提升了空氣流輸送的效率,從而增加了出風量,有利于室內快速降溫或升溫,滿足了用戶的使用需求。

進一步地,空調器殼體的底板采用翻邊的結構,增強了底板的結構強度,減小了壓縮機的振動。

具體地,第一進風腔與第二進風腔通過隔離板隔開,上下壁分別為空調器殼體10的頂板與底板,前后壁分別為第一換熱器202與第二換熱器204,左右壁分別為空調器殼體10的側板,在空調器殼體10的頂板、底板以及兩個側板上均最大化的開設進風口104以增加進風量。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導風部(圖中未示出),導風部的一端連接至進風口104,導風部的另一端連接至第一換熱器202和/或第二換熱器204。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在進風口104處設置導風部,將空氣導向第一換熱器202與第二換熱器204,以提升進風的利用率。

進一步,還可以在每一個進風口104設置一個導風圈,進一步進到進風的流向,促進空氣流動,以提高空調器的制冷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隔離件102為Y形隔板,Y形隔板與空調器殼體10形成第三腔室,第三腔室用于安裝壓縮機210。

在該技術方案中,將隔離件102設計為Y形,即隔板縱向具有三個連接端,分別連接至空調器殼體10的兩個內側壁,并與其中的一個內側壁形成第三腔體,在第三腔體內安裝壓縮機210,壓縮機210提供氟利昂,與第一換熱器202以及第二換熱器204組合,以完成空氣流的冷熱交換,實現了對室內的降溫或升溫。

如圖5所示,與Y形隔板連接的空調器殼體的結構件,與空調器殼體的底板配合組裝,在屬于第一進風腔與第二進風腔的對應區域分別設置第二進風口1044、第三進風口1046與第四進風口1048,即在空調器殼體的四個表面上均開設有進風口,以最大化的增加進風量,提升空氣冷熱交換的效率。

進一步,隔離件102還可以是T型等規則形狀后其它不規則形狀。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Y形隔板為鈑金件。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將Y形隔板的三個連接端進行折彎,通過螺接、焊接或鉚接等組裝方式與空調器殼體10的內側壁連接,通過折彎、焊接等工藝形成Y形,加工簡單,成本較低。

進一步,將空調器殼體10均使用鈑金件組裝,在保證空調器整機強度的基礎上,降低了廚房空調器整機的生產成本。

另外,隔離件102也可以是泡沫隔板,以提高第一進風腔與第二進風腔之間的隔熱性。

如圖1至5所示,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進風口104為格柵結構。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將進風口104設置為柵格結構,能夠有效地增加進風面積,減小風阻,降低了噪音與功耗。

另外,進風口104也可以是規則排布或不規則排布的網孔結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過濾網(圖中未示出),過濾網配合安裝在進風口104上。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在進風口104設置過濾網,使進入空調器內部的空氣較干凈,防止了因空調器積灰過多降低空調器的制冷效果,同時降低了因積灰導致的散熱慢而損壞空調器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風機206與第二風機208為軸流風機和/或混流風機。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風機206與第二風機208可以是軸流風機,也可以是混流風機,在提升空氣流傳輸量傳輸的同時,增加了空氣流傳輸的距離,滿足了廚房空調器安裝于室外時向室內送風的需求。

具體地,在第一風機206與第二風機208為軸流風機時,當葉輪旋轉時,氣體從空調器殼體10內軸向進入葉輪,受到葉輪上葉片的推擠而使氣體的能量升高,形成空氣流并流入葉片,葉片將偏轉氣流變為軸向流動,同時將空氣流導入擴壓管,進一步,將氣體動能轉換為壓力能,最后引入風管。

在第一風機206與第二風機208為混流風機時,既可以讓空氣進行離心運動,同時又可以做軸向運動,能夠兼顧軸流與離心的優點,進一步提升廚房空調器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換熱器202為蒸發器;第二換熱器204為冷凝器。

在該技術方案中,在制冷時,壓縮機210將低溫低壓的氣態的氟利昂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態氟利昂,然后送到第二換熱器204即冷凝器散熱后成為常溫高壓的液態氟利昂,所以吹向室外的是熱風,然后經過毛細管的節流減壓,進入第一換熱器202即蒸發器,由于氟利昂從毛細管到達蒸發器后空間突然增大,壓力減小,液態的氟利昂就會汽化,變成氣態低溫的氟利昂,從而吸收大量的熱量,蒸發器就會變冷,因此空氣流經蒸發器后成為低溫空氣,通過風葉旋轉吹進風管,然后進入室內,所以吹向室內的是冷風,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發器后就會凝結成水滴,順著水管流出去,氣態的氟利昂回到壓縮機210繼續壓縮,繼續循環。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安裝部108,設置于空調器殼體10的外側底部,用于將廚房空調器固定于室外的指定區域。

在該技術方案中,在空調底部設置安裝部108,將廚房空調器固定在室外的指定區域,實現了廚房空調器在室外的安裝,一方面與窗機空調相比,不需要在窗戶上打孔,另一方面與室內空調相比,降低了空調器運行時的噪聲,并且滿足了對廚房冷卻的需求。

具體地,安裝部108可以包括按照在空調器殼體10底部的安裝梁,通過設置安裝梁,使廚房空調器與安裝平面之間具有縱向間隙,方便了空調進氣,另外,也可以通過在底部對稱設置四個固定件,以固定在室外,增加了廚房空調器的安裝強度,另外,也可以通過壁掛式安裝將空調器安裝在外墻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術語“多個”則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相連”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單元必須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