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流式合成液體塑料爐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民用爐具,確切地說是一種旋流式合成液體燃料爐具。
液體燃料,特別是汽化溫度較高的合成液體燃料(如用粗甲醇、雜醇等合成的燃料)不可能在液態時直接燃燒,使用時,需要先蒸發汽化,再進行燃燒。現有的蒸發汽化方法有兩種,一是利用蒸發管,把液體燃料輸入蒸發管內加熱而汽化,再進行燃燒;二是使燃料通過噴嘴,在氣流的作用下霧化,形成大量細小的油滴,再進行霧化燃燒。現有技術中給出的霧化燃燒爐具易回火、燃燒不充分,且結構復雜,操作不方便,不耐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燃燒充分、工作可靠的爐具,以克服上述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包括包括爐面1、外殼2、爐膛3、燃燒器4、燃料管5、燃料閥門6、進氣管7、氣流調節閥8和風機9,其特征在于燃燒器4由上底10、下底11、內壁12和外壁13組成,內壁12上開有斜上走向的火孔14,火孔14的軸線與燃燒器4的軸線之間有一高低射角β,火孔14的軸線與燃燒器4的直徑之間有一水平射角θ,射角β的范圍在30~45° 之間,射角θ的范圍在30~45°之間,內壁12與下底11之間的空間為旋流燃燒爐室18,內壁12、外壁13、上底10和下底11之間的空間為液體燃料霧化的爐腔19,進氣管7和燃料管5斜向相對安裝在外壁13上,進氣管7沿外壁13的切線方向進入爐腔19,燃料管5與進氣管7之間有一夾角γ,夾角γ的范圍在45~60°之間,燃燒器4通過支架20安裝在外殼2上。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旋流燃燒的設計方案,所以燃燒充分,工作可靠,不回火,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附圖
圖1 旋流式爐具結構示意圖圖2 燃燒器剖面示意圖圖3 進氣管、燃料管剖面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旋流式爐具結構示意圖,它的總體結構與公知的大、中型爐具大體相同,包括爐面1、外殼2、爐膛3、燃燒器4、燃料管5、燃料閥門6、進氣管7、氣流調節閥8和和風機9。為美觀和清潔,爐面和外殼可以采用不銹鋼制作。外殼2可以直接放在地面上,也可以安裝爐腿21。爐膛3是位于爐面1下的一個空間,其底部中心按爐具大小設有火口22,火口22下方是燃燒器4。爐膛上邊緣的爐面上裝有支腳23,以安放炒鍋。燃燒器4是一個圓柱體,由上底10、下底11、內壁12和外壁13組成,下底11為圓板形,上底10可設計成圓環形。內壁12與下底11之間的空間為旋流燃燒室18,內壁12、外壁13、上底10和下底11可采用焊接方式加工成形,它們之間限定的空間為液體燃料霧化的爐腔19(參見圖2)。內壁12上開有斜上走向的火孔14,火孔14的孔徑、數量要與進氣管7、燃料管5相適配,大、中型爐具的火孔數目也不相同。火孔14的軸線與燃燒器4的軸線之間有一高低射角β,以使火焰向上噴射,高低射角β的范圍在30~45°之間(參見圖2)。火孔14的軸線與燃燒器4的直徑之間有一水平射角θ,以使氣流旋轉,進行旋流式燃燒,水平射角θ的范圍在30~45°之間(參見圖3)。
圖2為燃燒器剖面示意圖,由圖2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形狀、結構特征。
圖3為進氣管、燃料管剖面示意圖,由圖3可看出進氣管7、燃料管5與燃燒器4之間的形狀、結構特征。進氣管7和燃料管5斜向相對安裝在外壁13上,進氣管7沿外壁13的切線方向進入爐腔19,燃料管5與進氣管7之間有一夾角γ,夾角γ的范圍在45~60°之間。這種設計方案的理論基礎是旋流燃燒或渦流燃燒原理,它是利用氣流所產生的旋轉作用,使燃燒強化的一種新型燃燒方法。由風機9將空氣吹入進氣管7,進氣管7將氣流沿外壁13的切線方向引入爐腔19。由于進氣管7與燃料管5斜向相對,所以氣流把由燃料管5噴嘴噴出的燃料吹成許多更細小的顆粒,這種油、氣混合體從火孔14進入爐室18,向斜上方噴射,便產生旋流式燃燒。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使得燃料在燃燒前即與空氣在爐腔19內充分混合,進入爐室18后,邊混合邊燃燒,從而改進了燃料加熱和燃燒條件,達到強化燃燒的目的,具有混合充分、燃燒效率高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中,燃燒器4可通過支架20安裝在外殼2上,風機29的流量可通過氣流調節閥8(例如可采用蝶閥)進行調節。燃料閥門6、調節閥8和風機電源開關可參照公知爐具的設計,安裝在外殼2的面板上,以利于操作。
為了使火焰聚攏、集中,本實用新型在爐膛3底部火口22的四周裝有爐膽24,爐膽24可設計成圓臺形,沒有上、下底,只有周壁,用于聚火。為了保證充分燃燒,在爐膽24內、外側的爐膛底面25上開有氣孔26,以補充一部份空氣,即使在爐室內還有尚末燃燒的燃料,進入爐膽24、爐膛3后,由氣孔26進入的補充空氣也會使其進行二次燃燒,達到完全燃燒、熱效率高的目的。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案,燃燒器外壁φ100,內壁φ80,火口φ120,壁厚δ3,火孔60個均布,孔徑φ0.2~0.4,進氣管φ10~12,燃料管φ6~8,火孔高低射角β35°,水平射角θ35°,進氣管、燃料管夾角γ50°,可設計成單眼灶、雙眼灶或多眼灶。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食堂、飲食服務行業的大、中型爐具。
權利要求1.一種旋流式合成液體燃料爐具,包括爐面1、外殼2、爐膛3、燃燒器4、燃料管5、燃料閥門6、進氣管7、氣流調節閥8和風機9,其特征在于燃燒器4由上底10、下底11、內壁12和外壁13組成,內壁12上開有斜上走向的火孔14,火孔14的軸線與燃燒器4的軸線之間有一高低射角β,火孔14的軸線與燃燒器4的直徑之間有一水平射角θ,射角β的范圍在30~45°之間,射角θ的范圍在30~45°之間,內壁12與下底11之間的空間為旋流燃燒爐室18,內壁12、外壁13、上底10和下底11之間的空間為液體燃料霧化的爐腔19,進氣管7和燃料管5斜向相對安裝在外壁13上,進氣管7沿外壁13上,進氣管7沿外壁13的切線方向進入爐腔19,燃料管5與進氣管7之間有一夾角γ,夾角γ的范圍在45~60°之間,燃燒器4通過支架20安裝在外殼2上。
2.如權利要求1的爐具,其特征在于爐膛3底部火口22的四周裝有爐膽24,爐膽24內、外的爐膛底面25上開有氣孔2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旋流式合成液體燃料爐具,其進氣管與燃料管斜向相對進入爐腔,使油、氣充分混合,再經斜上走向的火孔進入爐室進行旋流式燃燒,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燃燒充分、工作可靠、不回火、成本低等優點,可設計成單眼、雙眼或多眼的大、中型灶具,適于食堂、飯店和飲食、服務行業使用。
文檔編號F24C5/10GK2124413SQ9222638
公開日1992年12月9日 申請日期1991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1991年7月15日
發明者王軍, 臺世基, 張玉臣, 王文超 申請人: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先鋒應用技術開發公司, 中國核工業物資供銷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