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式分置式烘干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烘干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立式分置式烘干爐。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外通用的烘干爐多采用圓柱整體式結構,換熱流程短,排煙溫度高,換熱面積小、體積大、熱效率低;同時,通用烘干爐主要采用管道將烘干箱的熱風輸出口與烘干爐的進風口連接,進行余熱回收,這種方式余熱回收路線長,對熱量的損失大。設備采用立式結構,由于烘干爐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煙道中就會有煙塵堆積,從而影響管壁的傳熱能力,降低換熱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節能、高效的立式分置式烘干爐。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立式分置式烘干爐,包括烘干箱和底部設有燃燒室的熱風爐,熱風爐外部設有與燃燒室連通的點火器,烘干箱設有帶閥門的排風口;所述熱風爐與烘干箱并列間隔設置;熱風爐內設有將熱風爐自上而下分隔為預熱室和換熱室的風機支架,風機支架上表面設有軸流風機,所述軸流風機的排風管接通至換熱室;熱風爐內還設有布熱管道,所述布熱管道呈“Z”形分布;布熱管道包括位于換熱室的換熱管道和位于預熱室的預熱管道,換熱管道與預熱管道接通;換熱管道與燃燒室接通,預熱管道接通到熱風爐外部;所述熱風爐的頂部設有帶風門的進風口;換熱室下端的側壁設有出風口,烘干箱下端的側壁設有熱風進口,所述出風口與熱風進口接通。
[000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點火器的柴油栗及點火系統將空氣和柴油的混合物點燃,在燃燒室中燃燒,燃燒產生的熱氣經燃燒室進入換熱管道,熱氣在換熱管道中流通,熱氣再經過換熱管道進入預熱管道中,這樣使熱氣充滿熱風爐爐內的整個布熱管道,最后熱氣從預熱管道中排出到熱風爐外。外界的冷空氣通過風門的開啟而進入到熱風爐內。風機支架把整個裝置分成上下兩部分,即預熱室和換熱室。外界冷空氣進入后,首先接觸到的是預熱室的預熱管道,冷空氣通過預熱管道外壁,進行熱交換使冷空氣預熱,預熱后的空氣繼續向下運動,在軸流風機的作用下,加快空氣向下運動的速度,并加快熱傳導的作用,使預熱室的空氣進入換熱室,進行進一步的熱交換作用,換熱室的空氣最終通過出風口進入烘干箱。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①將現有技術中的整體式燃油烘干爐設計變成分置式,即預熱室和換熱室;②使用軸流風機抽取預熱室內預熱的空氣再進入換熱室;③將布熱管道設置呈“Z”形分布。通過以上三方面的改進,一方面使進入熱風爐內的冷空氣均勻升溫,冷空氣受熱均勻,空氣先預熱再進一步加熱,使得熱能獲得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增加了煙氣經過的路程,充分利用熱氣的溫度,達到節能的有益效果。設備采用立式分置式結構,由于烘干爐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布熱管道中就會有煙塵堆積,從而影響管壁的傳熱能力,降低換熱效率,本設備將換熱室與預熱室分置,這樣有利于各管道煙塵的清理,使換熱效率不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而降低,提高了換熱效率,從而達到快速、高效加熱空氣的有益效果。
[0007]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立式分置式烘干爐還包括二次進風余熱回收通道,所述二次進風余熱回收通道包括烘干箱上端的側壁開設的熱風出口、預熱室上端的側壁開設的余熱風口,余熱風口處設有風量控制盤;熱風出口與余熱風口連通。設備采用二次進風余熱回收通道,將烘干箱的熱風出口與預熱室的余熱風口直接連接,縮短了余熱回收路線,熱量損失小,達到更佳節約了能源的有益效果。在預熱階段大量的新鮮空氣進入到熱風爐,此時風量控制盤將余熱風口封閉,大量進入的新鮮空氣被加熱而進入到烘干箱,當到達恒溫階段時,將風量控制盤開啟,烘干箱內的余熱空氣進入預熱室,實現將烘干箱內余熱回收的目的。
[0008]進一步,所述燃燒室、換熱管道和預熱管道表面均布有若干翼片。在熱交換的過程中,翼片可增大熱交換的接觸面積,提高傳熱效率,縮短設備的升溫時間。使得空氣加熱的速度更為提高。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立式分置式烘干爐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0011 ]附圖標記:風機支架1、軸流風機2、二次進風余熱回收通道3、風量控制盤4、進風口
5、風門6、預熱室7、預熱管道8、換熱室9、換熱管道10、燃燒室11、點火器12、熱風爐13、出風口 14、烘干箱15。
[0012]如圖1所示,一種立式分置式烘干爐,包括點火器12、烘干箱15、二次進風余熱回收通道3和底部設有燃燒室11的熱風爐13,點火器12位于熱風爐13外部,并與燃燒室11連通;烘干箱15設有帶閥門的排風口;熱風爐13與烘干箱15并列間隔設置。熱風爐13內設有將熱風爐13自上而下分隔為預熱室7和換熱室9的風機支架I,風機支架I上表面設有軸流風機2,所述軸流風機2的排風管接通至換熱室9。熱風爐13內還設有布熱管道,所述布熱管道呈“Z”形分布;布熱管道包括位于換熱室9的換熱管道10和位于預熱室7的預熱管道8,換熱管道10與預熱管道8接通;換熱管道10與燃燒室11接通,預熱管道8接通到熱風爐13外部;燃燒室
11、換熱管道10和預熱管道8表面均布有若干翼片,翼片可增大熱交換的接觸面積,提高傳熱效率,縮短設備的升溫時間。熱風爐13的頂部設有帶風門6的進風口 5;換熱室9下端的側壁設有出風口 14,烘干箱15下端的側壁設有熱風進口,出風口 14與熱風進口接通。
[0013]二次進風余熱回收通道3包括烘干箱15上端的側壁開設的熱風出口、預熱室7上端的側壁開設的余熱風口,余熱風口處設有風量控制盤4;熱風出口與余熱風口連通。設備采用二次進風余熱回收通道,縮短了余熱回收路線,熱量損失小,達到更佳節約了能源的有益效果。
[0014]點火器12的柴油栗及點火系統將空氣和柴油的混合物點燃,在燃燒室11中燃燒,燃燒產生的熱氣經燃燒室進入換熱管道10,熱氣在換熱管道10中流通,熱氣再經過換熱管道10進入預熱管道8中,這樣使熱氣充滿熱風爐內的整個布熱管道,最后熱氣從預熱管道8中排出到熱風爐13外。外界的冷空氣通過風門6的開啟而進入到熱風爐13內。風機支架I把整個裝置分成上下兩部分,即預熱室7和換熱室9。外界冷空氣進入后,首先接觸到的是預熱室7的預熱管道8,冷空氣通過預熱管道8外壁,進行熱交換使冷空氣預熱,預熱后的空氣繼續向下運動,在軸流風機2的作用下,加快空氣向下運動的速度,并加快熱傳導的作用,使預熱室7的空氣進入換熱室9,進行進一步的加熱。換熱室9的空氣通過出風口進入烘干箱。
[0015]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一方面使進入熱風爐13內的冷空氣均勻升溫,冷空氣受熱均勻,空氣先預熱再進一步加熱,使得熱能獲得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增加了煙氣經過的路程,充分利用熱氣的溫度,達到節能的有益效果。設備采用立式分置式結構,由于烘干爐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布熱管道中就會有煙塵堆積,從而影響管壁的傳熱能力,降低換熱效率,本設備將換熱室與預熱室分置,這樣有利于各管道煙塵的清理,使換熱效率不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而降低,提高了換熱效率,從而達到快速、高效加熱空氣的有益效果。
[0016]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主權項】
1.一種立式分置式烘干爐,包括烘干箱和底部設有燃燒室的熱風爐,熱風爐外部設有與燃燒室連通的點火器,烘干箱設有帶閥門的排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熱風爐與烘干箱并列間隔設置;熱風爐內設有將熱風爐自上而下分隔為預熱室和換熱室的風機支架,風機支架上表面設有軸流風機,所述軸流風機的排風管接通至換熱室;熱風爐內還設有布熱管道,所述布熱管道呈“Z”形分布;布熱管道包括位于換熱室的換熱管道和位于預熱室的預熱管道,換熱管道與預熱管道接通;換熱管道與燃燒室接通,預熱管道接通到熱風爐外部;所述熱風爐的頂部設有帶風門的進風口;換熱室下端的側壁設有出風口,烘干箱下端的側壁設有熱風進口,所述出風口與熱風進口接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分置式烘干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二次進風余熱回收通道,所述二次進風余熱回收通道包括烘干箱上端的側壁開設的熱風出口、預熱室上端的側壁開設的余熱風口,余熱風口處設有風量控制盤;熱風出口與余熱風口連通。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分置式烘干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室、換熱管道和預熱管道表面均布有若干翼片。
【專利摘要】本專利公開了設備技術領域的一種立式分置式烘干爐,包括烘干箱和底部設有燃燒室的熱風爐,點火器位于熱風爐外部,并與燃燒室連通;熱風爐與烘干箱并列間隔設置;熱風爐內設有將熱風爐分隔為預熱室和換熱室的風機支架,風機支架上設有軸流風機;熱風爐內還設有布熱管道,所述布熱管道呈“Z”形分布;布熱管道包括位于換熱室的換熱管道和位于預熱室的預熱管道,換熱管道與預熱管道接通;熱風爐的頂部設有帶風門的進風口;換熱室下端的側壁設有出風口,烘干箱下端的側壁設有熱風進口,出風口與熱風進口接通。該發明提高了烘干爐的換熱效率,從而達到快速、高效加熱空氣的有益效果。
【IPC分類】F24H3/08, F26B21/00
【公開號】CN205228085
【申請號】CN201520990994
【發明人】程代松
【申請人】貴州遵義新佳裕食品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