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容積式熱交換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外置容積式熱交換器,包括一儲水罐,該儲水罐下部置有冷水進口,頂部置有熱水出口,底部置有排污口,并在其中部置有便于安裝維修的人孔,該儲水罐還固定置有吊耳和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儲水罐罐體外固定置有高效板式換熱裝置,該板式換熱裝置的進水口通過自循環系統聯通儲水罐底部的循環水出口,該板式換熱裝置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聯通儲水罐上部的循環水進口,該板式換熱裝置的熱媒體進口與熱媒溫控系統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將快速換熱裝置與儲水罐完全隔開,放置儲水罐罐體外端,采用高效換熱元件,并通過自循環系統,實現了高效節能、節水、占地面積小等優點,可實現熱媒溫60~70度,兩側介質溫差小于5度時傳熱為特點的低溫差傳熱。
【專利說明】
外置容積式熱交換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建筑給排水、暖通,屬于環保機械制造領域的熱交換器,特別是一種外置容積式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建筑熱水給水系統常用的換熱設備是容積式(或半容積式)熱交換器,結構為在儲水罐的側壁焊接一插入式的快速換熱裝置,換熱裝置管程是U形管束,殼側由折流板、導流筒等構成介質流動空間。該產品存在的問題:
[0003]1.檢修空間大,如在使用中需要檢修換熱裝置,則需要將U形管束抽出儲水罐,所以該設備要預留能夠抽出U形管的檢修空間;
[0004]2.浪費水,檢修時要把儲罐內的水全部排掉;
[0005]3.傳熱系數低,換熱管為光管時,總傳熱系數750?1500W/m2°C;
[0006]4.傳熱要求高,一般熱媒溫度要求大于70度,兩側介質溫差要求大于等于10度,才能達到理想的傳熱效果。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快速換熱裝置與儲水罐完全隔開的外置容積式熱交換器。
[0008]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解決了其技術問題:一種外置容積式熱交換器,包括一儲水罐,該儲水罐下部置有冷水進口,頂部置有熱水出口,底部置有排污口,并在其中部置有便于安裝維修的人孔,該儲水罐還固定置有吊耳和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儲水罐罐體外固定置有高效板式換熱裝置,該板式換熱裝置的進水口通過自循環系統聯通儲水罐底部的循環水出口,該板式換熱裝置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聯通儲水罐上部的循環水進口,該板式換熱裝置的熱媒體進口與熱媒溫控系統相連接。
[0009]本實用新型突破了傳統容積式(半容積式)熱交換器的結構,即將管殼式換熱裝置焊接固定在儲水罐內的模式,而是將快速換熱裝置與儲水罐完全隔開,放置儲水罐罐體外端,采用高效換熱元件,并通過自循環系統,實現了高效節能、節水、占地面積小等優點,可實現熱媒溫60?70度,兩側介質溫差小于5度時傳熱為特點的低溫差傳熱。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俯視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熱媒溫控系統結構示意圖(圖1中a向)。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自循環系統結構示意圖。
[0014]圖5為圖4的俯視圖。
[0015]圖6為圖4中A-A向剖視圖。
[0016]圖中各序號分別表示為:
[0017]1-儲水罐;11-溫度傳感器;12-溫度傳感器;13-壓力傳感器;14-熱水出口 ; 15-人孔;16-冷水進口; 17-循環水出口; 18-循環水進口; 19-排污口; 110-吊耳;111 -支腿;
[0018]2-熱媒溫控系統;21-隔斷閥;22-Y型過濾器;23-電動調節閥;24-隔斷閥;25-熱媒體進口管道;27-隔斷閥;28-旁通分路;
[0019]3-板式換熱裝置;31-進水口 ;32_出水口 ;33_熱媒體進口 ;34_熱媒體出口;
[0020]4-PLC 控制柜;
[0021]5-自循環系統;51-球閥;52-過濾器;53-循環栗;54-球閥;55-止回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實施例以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3]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包括一儲水罐I,該儲水罐I下部置有冷水進口16,頂部置有熱水出口 14,底部置有用于檢修時放水的排污口 19,并在儲水罐I中部置有便于安裝維修的人孔15,該儲水罐I還固定置有用于吊裝的吊耳110,為保證儲水罐I平穩豎立在地面,儲水罐I還罐底部還設有三個支腿111。
[0024]本實用新型所述儲水罐I的罐體外固定置有高效板式換熱裝置3,該板式換熱裝置3的進水口 31通過自循環系統5聯通儲水罐I底部的循環水出口 17,該板式換熱裝置3的出水口 32通過管道聯通儲水罐I上部的循環水進口 18,該板式換熱裝置3的熱媒體進口 33與熱媒溫控系統2相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板式換熱裝置3與儲水罐I完全分開,通過焊接在罐體上的角鋼支撐安裝在儲水罐I的罐體上,因此在檢修換熱裝置時,罐體內水不用排出,以達到節水的目的。
[0025]參照圖4?圖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循環系統5包括連接循環水出口17的球閥51,該球閥51另一端與過濾器52相連接,該過濾器52另一端與循環栗53相連接,該循環栗53另一端與止回閥55相連接,該止回閥55另一端通過球閥54連接板式換熱裝置3的進水口 3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循環栗53能使罐內的水在罐內及自循環系統5中流動,自循環水進口 18(見圖6)采用內伸結構,能夠保證儲水罐I內水溫均勻。
[0026]參照圖2?圖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熱媒溫控系統2包括一熱媒體進口管道25,該熱媒體進口管道25與隔斷閥21相連接,該隔斷閥21另一端與Y型過濾器22相連接,該Y型過濾器22的另一端與電動調節閥23相連接,該電動調節閥23的另一端與隔斷閥24相連接,該隔斷閥24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板式換熱裝置3的熱媒體進口 33相連接,所述的熱媒體進口管道25上還置有一旁通分路28,該旁通分路28另一端也連接熱媒體進口 33,且該旁通分路28中間置有隔斷閥27。
[0027]再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儲水罐I的罐體上部和中部分別置有溫度傳感器12和溫度傳感器11,另外在儲水罐I的罐體上部還置有壓力傳感器13,前述傳感器均與固定連接在儲水罐I罐體的PLC控制柜4中的控制電路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將通過PLC控制柜44實現設備自動控制。
[0028]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冷水從冷水進口16進入儲水罐I的罐體內,工作時,循環栗53將冷水吸出,經自循環系統5后進入板式換熱裝置3,水被加熱后通過自循環進水管道進入儲水罐I的罐體內。熱媒體通過熱媒溫控系統2后進入板式換熱裝置3,在板式換熱裝置3內,冷水和熱媒體在換熱板片元件兩側逆流換熱,因板片間隙小,且板片被壓制波紋,因此兩側流動均為紊流流動,因此具有很高的傳熱系數,且能實現低溫差傳熱。
[0029]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循環栗53啟停及電動調節閥23的開度均由PLC控制柜4控制,該PLC控制柜4接收溫度傳感器11和溫度傳感器12的溫度信號,控制閥門的開度。PLC控制柜4還能實時顯示儲水罐I內的壓力和溫度,并有事故報警功能、安全聯鎖功能(防止換熱器干作、絕
hnh ) ο
[0030]本實用新型在板式換熱裝置3需要檢修時,不需要放空儲水罐I內的水,具有節水功能。因高效換熱裝置小,不需要檢修空間,設備總體占地面積小。
【主權項】
1.外置容積式熱交換器,包括一儲水罐,該儲水罐下部置有冷水進口,頂部置有熱水出口,底部置有排污口,并在其中部置有便于安裝維修的人孔,該儲水罐還固定置有吊耳和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儲水罐罐體外固定置有高效板式換熱裝置,該板式換熱裝置的進水口通過自循環系統聯通儲水罐底部的循環水出口,該板式換熱裝置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聯通儲水罐上部的循環水進口,該板式換熱裝置的熱媒體進口與熱媒溫控系統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容積式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循環系統包括連接循環水出口的球閥,該球閥另一端與過濾器相連接,該過濾器另一端與自循環栗相連接,該自循環栗另一端與止回閥相連接,該止回閥另一端通過球閥連接板式換熱裝置的進水□ O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容積式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媒溫控系統包括一熱媒體進口管道,該管道與隔斷閥相連接,該隔斷閥另一端與Y型過濾器相連接,該Y型過濾器的另一端與電動調節閥相連接,該電動調節閥的另一端與隔斷閥相連接,該隔斷閥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板式換熱裝置的熱媒體進口相連接,所述的熱媒體進口管道上還置有一旁通分路,該分路另一端也連接熱媒體進口,且該分路中間置有隔斷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容積式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儲水罐罐體上部和中部分別置有溫度傳感器,另外在儲水罐罐體上部置有壓力傳感器,前述傳感器均與固定連接在儲水罐罐體的PLC控制柜中的控制電路相連接。
【文檔編號】F24D19/02GK205481308SQ201521119883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
【發明人】劉江紅, 潘博
【申請人】上海通華不銹鋼壓力容器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