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777773閱讀:26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氣調節系統,特別涉及一種節能環保的恒溫恒濕的空調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經濟發展,很多的生產場所、實驗室和倉儲等對環境有了較高的要求,特別是恒溫恒濕的處理,也逐步運用擴大。目前廣泛使用的恒溫恒濕空調機,都是使用壓縮機制冷除濕降溫、翅片式電加熱器加熱、電極加濕器加濕,其中翅片式電加熱器的能源消耗非常高,已超過壓縮機的能源消耗,導致目前的恒溫恒濕空調機整體能耗高;同時,制冷除濕降溫過程中的冷凝熱通過外風機排到大氣中,對環境造成二次熱污染。中國專利公告號CN101769595A,公告日2010年7月7日,公開了一種空調器的電輔助加熱裝置,設置在空調室內機機殼內的蝸殼式風扇的出風口上側,所述的電輔助加熱裝置是由多片電熱板和多片翅片縱橫垂直相交構成格柵式結構,形成有方形的通孔,所述的電熱板為橫向間隔設置,所述的翅片為縱向間隔設置,從而構成格柵式結構,所述的電熱板為縱向間隔設置,所述的翅片為橫向間隔設置,從而構成格柵式結構,本發明的空調器的電輔助加熱裝置,將電輔助加熱裝置做成格柵式結構,電輔助加熱裝置形成有格柵孔,完全避免了空調室內機因電輔助加熱裝置而產生的沖擊噪聲。但是此技術方案中加熱時使用的依然是多片電熱板和多片翅片縱橫垂直相交構成格柵式結構,依然存在翅片式電加熱器的能源消耗非常高,已超過壓縮機的能源消耗,導致目前的恒溫恒濕空調機整體能耗高;同時,制冷除濕降溫過程中的冷凝熱通過外風機排到大氣中,對環境造成二次熱污染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恒溫恒濕空調機整體能耗高、對環境造成二次熱污染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節能環保的恒溫恒濕空調裝置。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由電源供電,包括主管理器、加濕器、外風機和內風機,所述的加濕器、外風機和內風機均由主管理器進行自動控制,所述的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包括水加熱系統、熱回收換熱系統、 恒溫貯水系統和壓縮機工作系統,所述壓縮機工作系統與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所述熱回收換熱系統還與所述的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一輸入口和第一輸出口連接,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二輸入口和第二輸出口均與所述的水加熱系統連接,所述的水加熱系統、熱回收換熱系統、 恒溫貯水系統和壓縮機工作系統也均由主管理器進行自動控制。這樣設置,本發明在制冷時,壓縮機工作系統可以通過調整管路走向,將制冷劑通過熱回收換熱系統進行換熱,熱回收換熱系統采用大比熱的水或其他流體作為熱載體與制冷劑進行換熱,換熱完成后,將熱載體存入恒溫貯水系統進行保存,當本發明除濕時,恒溫貯水系統通過水加熱系統進行輔助加熱,這樣制冷除濕再加熱時,省去了常規的電加熱器(或蒸汽加熱器)等耗能部件、在常規制冷的同時充分利用冷凝熱來提供熱源或通過特殊的循環從空氣中吸收低位熱源使用,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冷凝熱的時候也解決了一般空調系統向外輸出熱污染的弊端;達到了節能環保的要求,同時,采用恒溫貯水系統作為蓄熱設備,可以通過“谷電”對恒溫貯水系統進行加熱,保持恒溫貯水系統溫度,做好回收能量的保存工作,解決了回收與利用不同步問題,方便利用“谷電”,錯鋒用電;本發明采用主管理器進行先進的控制邏輯,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本廢棄的冷凝熱,減少了對環境的熱污染,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作為優選,所述的壓縮機工作系統包括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第一三通接口、第一四通調節閥、第二四通調節閥、壓縮機、氣液分離器、蒸發盤管和冷凝盤管,所述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包括第一導通口、第二導通口和第三導通口,所述壓縮機的輸入端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的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氣液分離器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一三通接口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三通接口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四導通端連接,第一三通接口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三導通端與蒸發盤管的第一導通端連接, 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四導通端與壓縮機的輸出端連接,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二導通端與冷凝盤管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三導通端與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所述蒸發盤管的第二導通端與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的第二導通口連接,所述冷凝盤管的第二導通端與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的第一導通口連接,所述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的第三導通口與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這樣設置,通過調整第一三通接口、第一四通調節閥和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狀態來調整制冷劑的走向,形成多種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對應不同調節目標值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當需要選擇單獨制冷模式時,將第一三通接口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將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二導通端與第四導通端導通,將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二導通端導通,這樣,制冷劑的流程依次為壓縮機、冷凝盤管、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蒸發盤管和氣液分離器,然后回到壓縮機形成回路,達到壓縮機工作系統單獨制冷的目的;當需要選擇單獨制熱模式時,將第一三通接口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將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二導通端導通、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三導通端與第四導通端導通,將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二導通端導通,這樣,制冷劑的流程依次為壓縮機、蒸發盤管、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冷凝盤管和氣液分離器,然后回到壓縮機形成回路,達到壓縮機工作系統單獨制熱的目的; 當需要選擇制冷輔助熱水模式時,將第一三通接口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將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二導通端與第四導通端導通,將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這樣,制冷劑的流程依次為 壓縮機、熱回收換熱系統、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蒸發盤管和氣液分離器,然后回到壓縮機形成回路,達到壓縮機工作系統制冷輔助熱水的目的;當需要選擇制熱水模式時,將第一三通接口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二導通端導通,將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二導通端與第四導通端導通,將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二導通端與第四導通端導通,這樣,制冷劑的流程依次為壓縮機、熱回收換熱系統、冷凝盤管、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和氣液分離器,然后回到壓縮機形成回路,達到壓縮機工作系統制熱水模式的目的。作為優選,所述的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包括高壓儲液器、干燥過濾器、第一輸出管路、第二輸出管路、第一輸入管路、第二輸入管路和第三輸入管路,所述高壓儲液器的輸出端與干燥過濾器的輸入端連接,干燥過濾器的輸出端通過第一輸出管路與所述的冷凝盤管連接,干燥過濾器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輸出管路與所述的蒸發盤管連接,所述高壓儲液器的輸入端通過第一輸入管路與所述的冷凝盤管連接,所述高壓儲液器的輸入端通過第二輸入管路與所述的蒸發盤管連接,所述高壓儲液器的輸入端通過第三輸入管路與所述的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所述的第一輸出管路、第二輸出管路、第一輸入管路、第二輸入管路和第三輸入管路均為可關斷的單向管路。這樣設置,可通過不同管路的導通關斷,達到不同模式下高壓儲液器對應不同管路的目的,當需要選擇單獨制冷模式時,高壓儲液器的輸入端與冷凝盤管連接,高壓儲液器的輸出端與蒸發盤管連接;當需要選擇單獨制熱模式時,高壓儲液器的輸出端與冷凝盤管連接,高壓儲液器的輸入端與蒸發盤管連接;當需要選擇制冷輔助熱水模式時,高壓儲液器的輸出端與蒸發盤管連接,高壓儲液器的輸入端與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當需要選擇制熱水模式時,高壓儲液器的輸出端與冷凝盤管連接,高壓儲液器的輸入端與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作為優選,所述的熱回收換熱系統包括熱回收換熱器、第一水壓表、第一水泵、第一水過濾器和第一流量開關,所述的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一輸出口依次通過第一水過濾器、 第一水泵和第一水壓表與熱回收換熱器吸熱側的輸入口連接,熱回收換熱器吸熱側的輸出口通過第一流量開關與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一輸入口連接,所述熱回收換熱器的冷凝側與所述的壓縮機工作系統連接。這樣設置,保證了流體在熱回收換熱器內充分的熱交換。作為優選,所述的熱回收換熱系統還包括溫度式制水閥,所述溫度式制水閥的進水口與熱回收換熱器吸熱側的輸入口連接,所述溫度式制水閥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熱回收換熱器吸熱側的輸出口連接,所述溫度式制水閥的監測端設置在熱回收換熱器的出水口上。這樣設置,通過溫度式制水閥保證了再熱回收換熱系統的壓力溫度,如果熱回收換熱器內水溫升高,壓力增大則,溫度式制水閥打開,分擔部分流量,減少進入熱回收換熱器內的水流,達到保證系統穩定運行的作用。作為優選,所述的水加熱系統包括再加熱盤管、第二水過濾器、第二水泵、第二水壓表、第二流量開關,所述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二輸出口依次通過第二水過濾器、第二水泵、 第二水壓表與再加熱盤管的輸入口連接,再加熱盤管的輸出口通過第二流量開關與所述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二輸入口連接。這樣設置,當需要輔助加熱時,恒溫貯水系統將熱水輸出至再加熱盤管,由再加熱盤管起到加溫加熱的作用。作為優選,所述的水加熱系統還包括電動模擬量調節閥,所述電動模擬量調節閥的監測端設置在再加熱盤管的輸入口處,所述電動模擬量調節閥的閥體設置在再加熱盤管的輸出口與第二流量開關連接的管道上。在再加熱盤管側配置電動模擬量調節閥,可以起到精確控制再加熱量的作用,能夠起到節約能源的作用。作為優選,所述壓縮機的輸出端與第一四通調節閥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單壓力控制器。單壓力控制器的設置,保證了壓縮機管道輸出壓力的控制。作為優選,所述的主管理器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能夠適應各種工業環境,能夠提供先進的邏輯控制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本廢棄的冷凝熱,減少了對環境的熱污染,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本發明的實質性效果是本發明能使得熱量回收與利用同步,可充分利用“谷電”, 錯鋒用電;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本廢棄的冷凝熱,用于除濕時的輔助再加熱減少了對環境的熱污染,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電路方框圖2是本發明中壓縮機工作系統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熱回收換熱系統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中恒溫貯水系統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中水加熱系統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中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1、壓縮機工作系統,2、水加熱系統,3、恒溫貯水系統,4、熱回收換熱系統, 11、電源,21、PLC,31、加濕器,41、內風機,51、外風機,101、壓縮機,102、氣液分離器,103、 第一四通調節閥,104、第二四通調節閥,105、冷凝盤管,106、蒸發盤管,201、第二水過濾器, 202、第二水泵,203、第二水壓表,204、第二流量開關,205、再加熱盤管,206、電動模擬量調節閥,301、保溫水箱,302、放氣閥,303、第一補水閥,304、第二補水閥,401、第一水過濾波器,402、第一水泵,403、第一水壓表,404、第一流量開關,405、熱回收換熱器,406、溫度式制水閥,501、第一單向閥,502、第二單向閥,503、第三單向閥,504、第四單向閥,505、第五單向閥,506、干燥過濾器,507、高壓儲液器,508、膨脹閥,509、第一電磁閥,510、第二電磁閥,511、第一三通接口,512、第二三通接口,513、第三三通接口,514、第四三通接口,515、第五三通接口,516、第六三通接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實施例
一種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參見附圖1),一種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由電源 11供電,包括水加熱系統2、熱回收換熱系統4、恒溫貯水系統3和壓縮機工作系統1、主管理器、加濕器31、外風機41和內風機51,壓縮機工作系統1與熱回收換熱系統4連接,熱回收換熱系統4還與恒溫貯水系統3的第一輸入口和第一輸出口連接,恒溫貯水系統3的第二輸入口和第二輸出口均與的水加熱系統2連接,水加熱系統2、熱回收換熱系統4、恒溫貯水系統3和壓縮機工作系統1以及加濕器31、外風機41和內風機51的控制信號線均與主管理器電連接,由主管理器進行自動控制,本實施例中的主管理器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即 PLC21。壓縮機工作系統1 (參見附圖2)包括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第一三通接口 511、 第一四通調節閥103、第二四通調節閥104、壓縮機101、氣液分離器102、蒸發盤管106和冷凝盤管105,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包括第一導通口、第二導通口和第三導通口,壓縮機101 的輸入端與氣液分離器102的第一導通端連接,氣液分離器102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一三通接口 511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三通接口 511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二四通調節閥104的第四導通端連接,第一三通接口 511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一四通調節閥104的第一導通端連接, 第一四通調節閥104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二四通調節閥105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四通調節閥104的第三導通端與蒸發盤管106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四通調節閥103的第四導通端與壓縮機101的輸出端連接,第二四通調節閥104的第二導通端與冷凝盤管105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二四通調節閥104的第三導通端與熱回收換熱系統4連接,所述蒸發盤管 106的輸出端與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的第二導通口連接,所述冷凝盤管105的第二導通端與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的第一導通口連接,所述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的第三導通口與熱回收換熱系統4連接。壓縮機101的輸出端與第一四通調節閥514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兩個單壓力控制器,單壓力控制器為P20單壓力控制器。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參見附圖6)包括第一單向閥501、第二單向閥502、第三單向閥503、第四單向閥504、第五單向閥505、干燥過濾器506、高壓儲液器507、膨脹閥508、 第一電磁閥509、第二電磁閥510、第二三通接口 512、第三三通接口 513、第四三通接口 514、 第五三通接口 515、和第六三通接口 516。其中,膨脹閥508、第三三通接口 513、第一電磁閥 509、第一單向閥501和第二三通接口構成了第一輸出管路;膨脹閥508、第三三通接口 513、 第二電磁閥510、第二單向閥502和第六三通接口 516構成了第二輸出管路;第二三通接口 512、第四單向閥504、第四三通接口 514和第五三通接口構成第一輸入管路;第六三通接口 516、第三單向閥503和第五三通接口 515構成了第二輸入管路;第五單向閥505、第四三通接口 514和第五三通接口 515構成了第三輸入管路。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出端與干燥過濾器506的輸入端連接,干燥過濾器506的輸出端通過第一輸出管路與所述的冷凝盤管105 連接,干燥過濾器506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輸出管路與所述的蒸發盤管106連接,高壓儲液器 507的輸入端通過第一輸入管路與所述的冷凝盤管105連接,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入端通過第二輸入管路與所述的蒸發盤管106連接,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入端通過第三輸入管路與熱回收換熱系統4連接。具體連接方式如下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入端與第五三通接口 515的第三導通端連接,第五三通接口 515的第一導通端與第四三通接口 514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四三通接口 514的第三導通端與第五單向閥505的輸出端連接,第五單向閥505 的輸入端與熱回收換熱系統4連接,第五單向閥505的輸入端即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的第三導通口 ;第五三通接口 515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三單向閥503的輸出端連接,第三單向閥 503的輸入端與第六三通接口 516的第三導通端連接,第六三通接口 516的第一導通端與蒸發盤管106的第二導通端連接,第六三通接口 516的第一導通端即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 5的第二導通口 ;第四三通接口 514的第二導通端與第四單向閥504的輸出端連接,第四單向閥504的輸入端與第二三通接口 512的第二導通端連接,第二三通接口 512的第三導通端與冷凝盤管105的第二導通端連接,第二三通接口 512的第三導通端即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的第一導通口 ;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出端與干燥過濾器506的輸入端連接,干燥過濾器506的輸出端與膨脹閥508的第一導通端連接,膨脹閥508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三三通接口 513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三三通接口 513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一電磁閥509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電磁閥509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一單向閥501的輸入端連接,第一單向閥501的輸出端與第二三通接口 512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三三通接口 513的第三導通端與第二電磁閥510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二電磁閥510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二單向閥502的輸入端連接,第二單向閥502的輸出端與第六三通接口 516的第二導通端連接。熱回收換熱系統4 (參見附圖3)包括溫度式制水閥406、熱回收換熱器405、第一水壓表403、第一水泵402、第一水過濾器401和第一流量開關404,恒溫貯水系統3的第一輸出口依次通過第一水過濾器401、第一水泵402和第一水壓表403與熱回收換熱器405 吸熱側的輸入口連接,熱回收換熱器405吸熱側的輸出口通過第一流量開關404與恒溫貯水系統3的第一輸入口連接,熱回收換熱器405的冷凝側與壓縮機工作系統1連接,具體為熱回收換熱器405冷凝側輸入口與第二四通調節閥104的第三導通端連接,熱回收換熱器 405冷凝側輸出口與第五單向閥505的輸入端連接,熱回收換熱器405吸熱側輸入口與熱回收換熱器405吸熱側輸出口通過管道連接,管道上設置有溫度式制水閥406,溫度式制水閥 406的溫度監測端設置在熱回收換熱器405吸熱側輸出口上。恒溫貯水系統3 (參見附圖4)包括保溫水箱301、放氣閥302、第一補水閥303和第二補水閥304、保溫水箱301的第一輸入口、第二輸入口、第一輸出口和第二輸出口即恒溫貯水系統3的第一輸入口、第二輸入口、第一輸出口和第二輸出口,放氣閥302、第一補水閥303和第二補水閥304均設置在保溫水箱301上,保溫水箱301的第一輸入口與第一流量開關404連接,保溫水箱301的第一輸出口與第一水過濾器連接,保溫水箱301的第二輸入口和保溫水箱301的第二輸出口均與水加熱系統2連接。水加熱系統2 (參見附圖5)包括電動模擬量調節閥206、再加熱盤管205、第二水過濾器201、第二水泵202、第二水壓表203、第二流量開關204,恒溫貯水系統3的第二輸出口依次通過第二水過濾器201、第二水泵202、第二水壓表203與再加熱盤管205的輸入口連接,再加熱盤管205的輸出口通過第二流量開關204與恒溫貯水系統3的第二輸入口連接。電動模擬量調節閥206的監測端設置在再加熱盤管205的輸入口處,電動模擬量調節閥206的閥體設置在再加熱盤管205的輸出口與第二流量開關204連接的管道上。本實施例在工作時,PLC根據現場環境自動發出信號至壓縮機工作系統1、水加熱系統2、恒溫貯水系統3和熱回收換熱系統4,通過調整管路中閥門的狀態,達到恒溫恒濕控制的目的,其中,兩個單壓力控制器接收PLC的控制命令對壓縮機101的輸出壓力進行控制,調整壓縮機的工作壓力,本實施例有如下四種工作方式
當需要選擇單獨制冷模式時,PLC發出控制信號,將第一三通接口 511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將第一四通調節閥514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第一四通調節閥103的第二導通端與第四導通端導通,將第二四通調節閥104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二導通端導通,這樣,制冷劑的流程依次為壓縮機101、冷凝盤管105、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 蒸發盤管106和氣液分離器102,然后回到壓縮機101形成回路,達到壓縮機工作系統1單獨制冷的目的;當需要選擇單獨制熱模式時,PLC發出控制信號,將第一三通接口 511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將第一四通調節閥103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二導通端導通、第一四通調節閥103的第三導通端與第四導通端導通,將第二四通調節閥104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二導通端導通,這樣,制冷劑的流程依次為壓縮機101、蒸發盤管106、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冷凝盤管105和氣液分離器102,然后回到壓縮機101形成回路,達到壓縮機工作系統5單獨制熱的目的;當需要選擇制冷輔助熱水模式時,PLC發出控制信號,將第一三通接口 511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將第一四通調節閥104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第一四通調節閥103的第二導通端與第四導通端導通,將第二四通調節閥104 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這樣,制冷劑的流程依次為壓縮機101、熱回收換熱系統4、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蒸發盤管106和氣液分離器102,然后回到壓縮機101形成回路,達到壓縮機工作系統1制冷輔助熱水的目的;當需要選擇制熱水模式時,將第一三通接口 501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二導通端導通,將第一四通調節閥103的第二導通端與第四導通端導通,將第二四通調節閥104的第一導通端與第三導通端導通、第二四通調節閥104的第
9二導通端與第四導通端導通,這樣,制冷劑的流程依次為壓縮機101、熱回收換熱系統4、 冷凝盤管105、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和氣液分離器102,然后回到壓縮機101形成回路,達到壓縮機工作系統制熱水模式的目的。通過不同管路的導通關斷,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達到不同模式下高壓儲液器對應不同管路的目的,當需要選擇單獨制冷模式時,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入端通過第一輸入管路與冷凝盤管連接導通,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輸出管路與蒸發盤管106連接導通;當需要選擇單獨制熱模式時,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出端通過第一輸出管路與冷凝盤管105連接,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入端通過第三輸入管路與蒸發盤管106連接導通;當需要選擇制冷輔助熱水模式時,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輸出管路與蒸發盤管106 連接導通,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入端通過第三輸入管路與熱回收換熱系統4連接;當需要選擇制熱水模式時,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出端通過第一輸出管路與冷凝盤管105連接導通,高壓儲液器507的輸入端通過第二輸出管路與熱回收換熱系統4連接導通。本實施例處于單獨制冷模式和單獨制熱模式時,工作方式與常規空調相同,具體流程本說明書中不再贅述。當本實施例處于制冷除濕輔助熱水再加熱模式,制冷劑的流程如上文所述依次為壓縮機101、熱回收換熱系統4、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蒸發盤管106和氣液分離器 102,然后回到壓縮機101形成回路,制冷劑在熱回收換熱系統4中的熱回收換熱器405的冷凝側與熱回收換熱器405中吸熱側的流體進行充分的熱交換,制冷劑實現冷凝,然后進入蒸發盤管106進行蒸發工作,熱回收換熱系統4將熱流體傳輸至恒溫貯水系統3,進行保存;如果,溫度式制水閥406測得熱回收換熱器405中輸出的熱流體溫度不符合要求,則溫度式制水閥406打開,降低熱回收換熱器405換熱的流量。恒溫貯水系統3輸出高溫水至再加熱盤管205輔助進行加熱,電動模擬量調節閥206通過調節自身的開度,達到對熱流體流量的控制,實現精確控制。當本實施例處于制熱水模式時,制冷劑的流程如上文所述依次為壓縮機101、熱回收換熱系統4、冷凝盤管105、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5和氣液分離器102,然后回到壓縮機 101形成回路,達到壓縮機工作系統制熱水模式的目的。此過程與制冷輔助熱水模式相似, 但是,此過程中,制冷劑不通過蒸發盤管106,而是通過冷凝盤管105冷凝,然后回到壓縮機 101,去除了制熱過程,主要是利用了制冷劑的熱交換過程,恒溫加熱的工作由恒溫貯水系統3和水加熱系統完成,即恒溫貯水系統3輸出高溫水至再加熱盤管205輔助進行加熱。在本實施例中,內風機41、外風機51和加濕器31均根據PLC的控制信號進行工作。本實施例可以通過“谷電”對恒溫貯水系統3進行加熱,進行蓄熱后使用。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種較佳的方案,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
權利要求
1.一種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由電源供電,包括主管理器、加濕器、外風機和內風機,所述的加濕器、外風機和內風機均由主管理器進行自動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包括水加熱系統、熱回收換熱系統、恒溫貯水系統和壓縮機工作系統, 所述壓縮機工作系統與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所述熱回收換熱系統還與所述的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一輸入口和第一輸出口連接,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二輸入口和第二輸出口均與所述的水加熱系統連接,所述的水加熱系統、熱回收換熱系統、恒溫貯水系統和壓縮機工作系統也均由主管理器進行自動控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縮機工作系統包括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第一三通接口、第一四通調節閥、第二四通調節閥、壓縮機、 氣液分離器、蒸發盤管和冷凝盤管,所述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包括第一導通口、第二導通口和第三導通口,所述壓縮機的輸入端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的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氣液分離器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一三通接口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三通接口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四導通端連接,第一三通接口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二導通端與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三導通端與蒸發盤管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一四通調節閥的第四導通端與壓縮機的輸出端連接,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二導通端與冷凝盤管的第一導通端連接,第二四通調節閥的第三導通端與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所述蒸發盤管的第二導通端與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的第二導通口連接,所述冷凝盤管的第二導通端與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的第一導通口連接,所述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的第三導通口與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壓儲液器管路系統包括高壓儲液器、干燥過濾器、第一輸出管路、第二輸出管路、第一輸入管路、第二輸入管路和第三輸入管路,所述高壓儲液器的輸出端與干燥過濾器的輸入端連接,干燥過濾器的輸出端通過第一輸出管路與所述的冷凝盤管連接,干燥過濾器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輸出管路與所述的蒸發盤管連接,所述高壓儲液器的輸入端通過第一輸入管路與所述的冷凝盤管連接,所述高壓儲液器的輸入端通過第二輸入管路與所述的蒸發盤管連接,所述高壓儲液器的輸入端通過第三輸入管路與所述的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所述的第一輸出管路、 第二輸出管路、第一輸入管路、第二輸入管路和第三輸入管路均為可關斷的單向管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回收換熱系統包括熱回收換熱器、第一水壓表、第一水泵、第一水過濾器和第一流量開關,所述的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一輸出口依次通過第一水過濾器、第一水泵和第一水壓表與熱回收換熱器吸熱側的輸入口連接,熱回收換熱器吸熱側的輸出口通過第一流量開關與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一輸入口連接,所述熱回收換熱器的冷凝側與所述的壓縮機工作系統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回收換熱系統還包括溫度式制水閥,所述溫度式制水閥的進水口與熱回收換熱器吸熱側的輸入口連接,所述溫度式制水閥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熱回收換熱器吸熱側的輸出口連接,所述溫度式制水閥的監測端設置在熱回收換熱器的出水口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加熱系統包括再加熱盤管、第二水過濾器、第二水泵、第二水壓表、第二流量開關,所述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二輸出口依次通過第二水過濾器、第二水泵、第二水壓表與再加熱盤管的輸入口連接,再加熱盤管的輸出口通過第二流量開關與所述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二輸入口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加熱系統還包括電動模擬量調節閥,所述電動模擬量調節閥的監測端設置在再加熱盤管的輸入口處,所述電動模擬量調節閥的閥體設置在再加熱盤管的輸出口與第二流量開關連接的管道上。
8.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機的輸出端與第一四通調節閥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單壓力控制器。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節能型恒溫恒濕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理器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節能環保的恒溫空調裝置。本發明可以很好地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恒溫恒濕空調機整體能耗高污染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節能型恒溫空調裝置,所述的節能型恒溫空調裝置包括水加熱系統、熱回收換熱系統、恒溫貯水系統和壓縮機工作系統,所述壓縮機工作系統與熱回收換熱系統連接,所述熱回收換熱系統還與所述的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一輸入口和第一輸出口連接,恒溫貯水系統的第二輸入口和第二輸出口均與所述的水加熱系統連接,所述的水加熱系統、熱回收換熱系統、恒溫貯水系統和壓縮機工作系統也均由主管理器進行自動控制。本發明能使得熱量回收與利用同步,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本廢棄的冷凝熱,環保,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文檔編號F25B49/02GK102563768SQ20111044255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7日
發明者梁國賢 申請人:余姚捷豐空調設備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