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縮機系統。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空調系統中(尤其是多聯空調機組)的壓縮機1和油分離器2之間設置有回油管路,用于壓縮機的回油。在回油管路上設置有過濾器5、回油感溫包6、回油毛細管4和回油電磁閥3,回油電磁閥3用于控制回油管路的開啟和關閉,回油毛細管4用于限制回油管路中潤滑油的流通量。
當環境溫度超低時潤滑油的濃度會變大、狀態由稀變稠,再加上回油毛細管4管徑(內徑)的限制,導致在超低溫工況下壓縮機機組啟動時(主要為久置、化霜結束后)所產生的壓差不足以推動潤滑油流過回油毛細管4,從而導致回油管路堵塞,影響機組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能時刻保證回油順暢的壓縮機系統。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壓縮機系統,包括壓縮機和油分離器,在所述壓縮機和所述油分離器之間設置有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包括主回油管路和輔回油管路,所述輔回油管路在所述主回油管路回油不暢時開啟。
特別是,在所述主回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第一開關閥和第一毛細管,在所述輔回油管路上設置有第二開關閥;所述第二開關閥的一端連接至所述第一毛細管的一端,所述第二開關閥的另一端連接至所述第一毛細管的另一端。
進一步,在所述主回油管路上還設置有第二毛細管,所述第二毛細管設置在所述第一開關閥與連接點A之間,所述連接點A是所述第二開關閥和所述第一毛細管靠近所述第一開關閥一側的連接點。
更進一步,所述第二毛細管的內徑值大于所述第一毛細管的內徑值;和/或所述第二毛細管的長度值小于所述第一毛細管的長度值。
特別是,當所述輔回油管路關閉時,由所述第一毛細管和所述第二毛細管組成的毛細管組件的回油率位于設定值范圍內;當所述輔回油管路開啟時,所述輔回油管路和所述主回油管路的總回油率位于設定值范圍內。
特別是,所述第一開關閥為膨脹閥或電磁閥;和/或,所述第二開關閥為膨脹閥或電磁閥。
特別是,在所述主回油管路上設置有壓力檢查單元,所述壓力檢查單元連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輔回油管路的開啟或關閉。
進一步,在所述主回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所述第一開關閥和所述第一毛細管,所述壓力檢查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一毛細管的入口端處。
特別是,在所述主回油管路上還設置有過濾器和回油感溫包。
本實用新型壓縮機系統的回油管路包括主回油管路和輔回油管路、輔回油管路在主回油管路回油不暢時開啟,解決了在低溫環境下主回油管路堵塞或因故障而導致主回油管路堵塞時回油率過低的問題,解決了壓縮機因回油不足導致潤滑不良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壓縮機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一提供的壓縮機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二提供的壓縮機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圖中:
1、壓縮機;2、油分離器;3、回油電磁閥;4、回油毛細管;5、過濾器;6、回油感溫包;31、第一開關閥;32、第二開關閥;41、第一毛細管;42、第二毛細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優選實施例一:
本優選實施例公開一種壓縮機系統。如圖2所示,該壓縮機系統包括壓縮機1和油分離器2,在壓縮機1和油分離器2之間設置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包括主回油管路和輔回油管路,輔回油管路在主回油管路回油不暢時開啟。回油不暢的具體判定標準可以根據實際工作狀況而具體設定,例如當回油率低于某個數值時即可判定為回油不暢。
當主回油管路回油不暢時輔回油管路能增加潤滑油的流通道路、增加回油率,保證主回油管路不因低溫、故障等原因發生流量減小或堵塞時導致壓縮機系統回油量不足、影響機組的正常使用;當壓縮機系統回復至正常工作狀態時(例如系統已經升溫至正常工作溫度、機組運行平穩),輔回油管路關閉,潤滑油完全通過主回油管路回油至壓縮機1,不影響壓縮機1的正常工作,避免因輔回油管路增加了壓縮機的回油量、導致其吸入的冷媒量減少、進而導致機組能力有所衰減。該結構對現有壓縮機系統的結構改動小,改造成本低。
該壓縮機系統的壓縮機控制方法為:當系統判斷主回油管路回油不暢時、或當環境溫度低于設置值時在開機后的預設時間內,開啟輔回油管路,至少部分潤滑油通過輔回油管路流通。即,輔回油管路開啟的條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壓力檢測等手段判斷出主回油管路回油不暢,而導致主回油管路回油不暢的具體原因不限;二是當環境溫度低于設置值時在開機后的預設時間內,此時不需要判斷主回油管路回油是否順暢,只要環境溫度足夠低就直接開啟輔回油管路、且輔回油管路的開啟時間持續到開機后的預設時間,其中,環境溫度的設置值和開機后的預設時間的具體數值可根據壓縮機系統所使用地區、具體工況而具體設定。
為了保證設置輔回油管路后不會導致壓縮機系統的工作狀況變差,當輔回油管路開啟時輔回油管路和主回油管路的總體的回油率(單位時間內的回油量)位于設定值范圍內。即,當輔回油管路開啟時輔回油管路和主回油管路的回油效果(總回油率)與現有正常工作的回油毛細管的回油效果(回油率)一致、相當。
主回油管路和輔回油管路的具體結構不限,能實現在主回油管路回油不暢時輔回油管路輔助回油的作用即可。優選的,在主回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第一開關閥31和第一毛細管41,在輔回油管路上設置有第二開關閥32;第二開關閥32的一端連接至第一毛細管41的一端,第二開關閥32的另一端連接至第一毛細管41的另一端。
該結構可以理解為在現有結構的基礎上旁通了一條管路,當不需要回油時第一開關閥31關閉,回油管路整體處于關斷狀態;當需要回油時第一開關閥31開啟,如果第一毛細管41流通順暢則第二開關閥32關閉、潤滑油全部流經第一毛細管41,如果第一毛細管41流通不暢則第二開關閥32開啟、一部分潤滑油流經第一毛細管41、另一部分潤滑油流經第二開關閥32。極端情況下,當第一毛細管41完全堵塞時,潤滑油可以全部流經第二開關閥32。
其中,第一開關閥31可以為膨脹閥或電磁閥,第二開關閥32可以為膨脹閥或電磁閥。膨脹閥具備開度可調的優點,但其控制結構復雜、可靠性差;電磁閥僅具備開啟和關閉兩種狀態、無法對其開度值做細化調整,但其控制方式簡單,可靠性好。這兩種結構各具優缺點,具體選擇哪個結構可以根據具體使用情況而定。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可以在主回油管路上設置壓力檢查單元,壓力檢查單元連接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輔回油管路的開啟或關閉。通過壓力檢查單元實時監測主回油管路的流通是否順暢,在主回油管路的流通出現不暢時能及時發送信號至控制器、控制器能及時開啟輔回油管路,避免因回油量低導致壓塑機系統工作異常。
壓力檢查單元的具體設置位置不限,能準確、及時檢測出主回油管路流通不暢即可。優選的,壓力檢查單元設置在第一毛細管41的入口端處。當第一毛細管41內流通不暢時在其入口端將會堆積較多的潤滑油,此處的壓力值會增大。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在主回油管路上還設置有過濾器5和回油感溫包6,分別用于過濾潤滑油、檢測潤滑油的溫度。
優選實施例二:
本優選實施例公開一種壓縮機系統,其結構與優選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如圖3所示,不同之處在于,在主回油管路上還設置有第二毛細管42,第二毛細管42設置在第一開關閥31與連接點A之間,連接點A是第二開關閥32和第一毛細管41靠近第一開關閥31一側的連接點。
為了防止第二開關閥32開啟時輔回油管路中潤滑油的回油率過高(尤其是當第二開關閥32為開度值不可調節的電磁閥時)、影響壓縮機系統的正常工作狀態,第二毛細管42可以先對潤滑油的流通量進行一定的限制,這樣即使后續時更多的潤滑油流經第二開關閥32也不會導致回油率過高。
鑒于第二毛細管42在低溫等工作狀態下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堵塞,為了保證不會因為第二毛細管42而導致回油率不足,第二毛細管42的內徑值大于第一毛細管41的內徑值;和/或第二毛細管42的長度值小于第一毛細管41的長度值。
即,采用較粗、較短的第二毛細管42對回油管路的總體回油效果做初定的限制,保證當輔回油管路開啟時輔回油管路和主回油管路的總體的回油率位于設定值范圍內(輔回油管路和主回油管路的回油效果與現有正常工作的回油毛細管的回油效果一致、相當)。同時,還要保證當輔回油管路關閉時由第一毛細管41和第二毛細管42組成的毛細管組件的回油率位于設定值范圍內,即,由第一毛細管41和第二毛細管42組成的毛細管組件的回油效果與現有正常工作的回油毛細管的回油效果一致、相當。
注意,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的技術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僅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