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熱回收空調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熱回收空調裝置,風側換熱器與第一電子膨脹閥的進口和第三電子膨脹閥的進口連通,而第一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空調側換熱器連通,第三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熱回收側換熱器連通,從而實現了制冷模式、制熱除霜模式以及制熱水除霜模式;空調側換熱器與第二電子膨脹閥的進口連通,而第二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風側換熱器連通,從而實現了制熱模式;熱回收側換熱器與第一電子膨脹閥的進口和第二電子膨脹閥的進口連通,第一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空調側換熱器連通,第二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風側換熱器連通,從而實現了全熱回收模式和制熱水模式。本實用新型采用三個電子膨脹閥和兩個四通閥實現了空調的六種模式,成本低、功能全。
【專利說明】
一種全熱回收空調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全熱回收空調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世界范圍內能源日趨緊張、礦物燃料減少和能源需求明顯增長,人們開始積 極探索節能的新途徑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新技術。近幾年來,我國的空調熱回收技術得到 了迅速發展。但是,現有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通常采用大型電磁閥換向來實現熱能源的二 次利用,大型電磁閥價格昂貴,從而造成全熱回收空調裝置成本過高。而一些低成本的空調 裝置具有的切換模式不夠全面,有的僅能夠實現制冷、制熱水、熱回收,而沒有辦法進行制 熱;有的雖然可以制冷、制熱、制熱水、熱回收,卻沒有辦法在制熱水時進行除霜。
[0003] 因此,如何設計一種全熱回收空調裝置,該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具有多種模式供用 戶切換,功能齊全,同時成本較低,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熱回收空調裝置,該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具有多種 模式供用戶切換,功能齊全,同時成本較低。
[0005]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 -種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包括:壓縮機、空調側換熱器、風側換熱器、熱回收側換熱 器,
[0007] 還包括:第一四通閥、第二四通閥、第一電子膨脹閥、第二電子膨脹閥、第三電子膨 脹閥、儲液罐、第四單向閥;
[0008] 所述壓縮機的出口與所述第一四通閥的D口連通,所述第一四通閥的C口與所述第 二四通閥的D 口連通,所述第二四通閥的C 口與風側換熱器連通;所述第二四通閥的E 口與所 述空調側換熱器連通,所述第二四通閥的S 口與所述壓縮機的進口連通,所述第一四通閥的 S 口與所述壓縮機的進口連通,所述第一四通閥的E 口與所述熱回收側換熱器連通;
[0009] 所述風側換熱器還與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的進口連通,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的出 口與所述空調側換熱器連通;
[0010] 所述空調側換熱器通過第四單向閥9與所述儲液罐的進口連通,所述儲液罐的出 口與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的進口、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的進口、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的進 口連通,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所述風側換熱器連通;
[0011] 所述熱回收側換熱器與所述儲液罐的進口連通,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所 述熱回收側換熱器連通,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的進口還與所述風側換熱器連通。
[0012] 優選地,所述儲液罐的出口與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進口、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進 口、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進口之間還設置有第五單向閥。
[0013] 優選地,所述儲液罐的出口與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進口、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進 口、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進口之間還設置有過濾器。
[0014] 優選地,所述風側換熱器與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的進口之間設置有第六單向閥。
[0015] 優選地,所述熱回收側換熱器與所述儲液罐的進口之間設置有第七單向閥。
[0016]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所述空調側換熱器之間設置有第一單向 閥。
[0017] 優選地,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所述風側換熱器之間設置有第二單向閥。
[0018] 優選地,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所述熱回收側換熱器之間設置有第三單向 閥。
[0019] 優選地,還包括電磁閥,所述儲液罐的出口通過電磁閥與所述空調側換熱器連通。
[0020] 優選地,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的S口、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的S口與所述壓縮機的 進口之間設置有氣液分離器。
[0021]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第二四通閥能夠向風側換熱器和空調側換熱器提供氣 體制冷劑,第一四通閥能夠向熱回收側換熱器提供氣體制冷劑。而風側換熱器和空調側換 熱器的液體制冷劑能夠通過第二四通閥流入壓縮機中,熱回收側換熱器能夠通過第一四通 閥流入壓縮機。
[0022]本實用新型中風側換熱器與第一電子膨脹閥的進口和第三電子膨脹閥的進口連 通,而第一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空調側換熱器連通,第三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熱回收側換 熱器連通,從而實現了制冷模式(也為制熱除霜模式)和制熱水除霜模式;空調側換熱器與 第二電子膨脹閥的進口連通,而第二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風側換熱器連通,從而實現了制 熱模式;熱回收側換熱器與第一電子膨脹閥的進口和第二電子膨脹閥的進口連通,第一電 子膨脹閥的出口與空調側換熱器連通,第二電子膨脹閥的出口與風側換熱器連通,從而實 現了全熱回收模式和制熱水模式。本實用新型采用三個電子膨脹閥和兩個四通閥實現了空 調的六種模式,本實用新型中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成本低、功能全。
【附圖說明】
[0023]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 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 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4]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提供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5] 其中,1為壓縮機、2為第一四通閥、3為第二四通閥、4為儲液罐、5為風側換熱器、6 為空調側換熱器、7為熱回收側換熱器、8為的第六單向閥、9為第四單向閥、10為第七單向 閥、11為第五單向閥、12為第一單向閥、13為第二單向閥、14為第三單向閥、15為第一電子膨 脹閥、16為第二電子膨脹閥、17為第三電子膨脹閥、18為電磁閥、19為過濾器、20為氣液分離 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熱回收空調裝置,該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具有多種模式供 用戶切換,功能齊全,同時成本較低。
[0027]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 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8]請參考圖1,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包括壓縮機1、空調 側換熱器6、風側換熱器5、熱回收側換熱器7,第一四通閥2、第二四通閥3、第一電子膨脹閥 15、第二電子膨脹閥16、第三電子膨脹閥17、儲液罐4、第四單向閥9。
[0029]其中,壓縮機1的出口與第一四通閥2的D 口連通,第一四通閥2的C口與第二四通閥 3的D 口連通,第二四通閥3的C 口與風側換熱器5連通;第二四通閥3的E 口與空調側換熱器6 連通,第二四通閥3的S 口與壓縮機1的進□連通,第一四通閥2的S 口與壓縮機1的進□連通, 第一四通閥2的E口與熱回收側換熱器7連通。在斷電的情況下,第一四通閥2的D口和C口連 通,第一四通閥2的S 口和E 口連通,第二四通閥3的D 口和C 口連通,第二四通閥3的S 口和E 口 連通;在通電的情況下,第一四通閥2的D口和E 口連通,第一四通閥2的S 口和C口連通,第二 四通閥3的D 口和E 口連通,第二四通閥3的S 口和C 口連通。
[0030] 第二四通閥3能夠向風側換熱器5和空調側換熱器6提供氣體制冷劑,第一四通閥2 能夠向熱回收側換熱器7提供氣體制冷劑。而風側換熱器5和空調側換熱器6的液體制冷劑 能夠通過第二四通閥3流入壓縮機1中,熱回收側換熱器7能夠通過第一四通閥2流入壓縮機 1〇
[0031] 風側換熱器5還與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連通,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出口與空 調側換熱器6連通;空調側換熱器6通過第四單向閥9與儲液罐4的進口連通,儲液罐4的出口 與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進口、第三電子膨脹閥17的進口連通,第 二電子膨脹閥16的出口與風側換熱器5連通;熱回收側換熱器7與儲液罐4的進口連通,第三 電子膨脹閥17的出口與熱回收側換熱器7連通,第三電子膨脹閥17的進口還與風側換熱器5 連通。
[0032] 本實施例中的風側換熱器5與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和第三電子膨脹閥17的進 口連通,而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出口與空調側換熱器6連通,第三電子膨脹閥17的出口與熱 回收側換熱器7連通,從而實現了制冷模式、制熱除霜模式以及制熱水除霜模式;空調側換 熱器6與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進口連通,而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出口與風側換熱器5連通, 從而實現了制熱模式;熱回收側換熱器7與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和第二電子膨脹閥16 的進口連通,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出口與空調側換熱器6連通,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出口與 風側換熱器5連通,從而實現了全熱回收模式和制熱水模式。本實用新型采用三個電子膨脹 閥和兩個四通閥實現了空調的六種模式,本實用新型中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成本低、功能 全。
[0033]在制冷模式、制熱水除霜模式、制熱模式、全熱回收模式、制熱水模式、制熱除霜模 式下,制冷劑的流向如下所示:
[0034] 制冷模式:壓縮機1 一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C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D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C 口一風側換熱器5-第一電子膨脹閥15-空調側換熱器6-第二四通 閥3的E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S 口一壓縮機1。
[0035] 制熱水除霜模式:壓縮機1-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C 口一第二四通 閥3的D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C 口一風側換熱器5-第三電子膨脹閥17-熱回收側熱水器7- 第一四通閥2的E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S 口一壓縮機1。
[0036] 制熱模式:壓縮機1-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m-第二四通閥3的D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E 口一空調側換熱器6-第四單向閥9 一儲液罐4 一第二電子膨脹閥16- 風側換熱器5-第二四通閥3的C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S 口一壓縮機1。
[0037] 全熱回收模式:壓縮機1 一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E 口一熱回收側換 熱器7-儲液罐4 一第一電子膨脹閥15-空調側換熱器6-第二四通閥3的E 口一第二四通閥 3的S 口一壓縮機1。
[0038] 制熱水模式:壓縮機1 一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E 口一熱回收側換熱 器7-儲液罐4 一第二電子膨脹閥16-風側換熱器7-第二四通閥3的C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S 口一壓縮機1。
[0039] 制熱除霜模式:壓縮機1一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C 口一第二四通閥3 的D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C 口一風側換熱器5-第一電子膨脹閥15-空調側換熱器6-第二四 通閥3的E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SO-壓縮機1。
[0040]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儲液罐4的出口與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第二 電子膨脹閥16的進口、第三電子膨脹閥17的進口之間還設置有第五單向閥11。設置第五單 向閥11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制冷劑倒流。
[0041] 同樣是為了防止制冷劑倒流,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 中,在風側換熱器5與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之間設置了第六單向閥8。
[0042] 在熱回收側換熱器7與儲液罐4的進口之間設置有第七單向閥10。
[0043] 在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出口與空調側換熱器6之間設置了第一單向閥12。
[0044] 在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出口與風側換熱器5之間設置了第二單向閥13。
[0045]在第三電子膨脹閥17的出口與熱回收側換熱器7之間設置了第三單向閥14。
[0046] 為了保護第一電子膨脹閥15、第二電子膨脹閥16、第三電子膨脹閥17免受制冷劑 中雜質的影響,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在儲液罐4的出口與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 口、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進口、第三電子膨脹閥17的進口之間設置了過濾器19
[0047]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為了在制冷模式或者說制熱除霜模式時,保障有 足夠多的制冷劑流入進空調側換熱器6,還設置了電磁閥18,儲液罐4的出口通過電磁閥18 與所述空調側換熱器6連通。
[0048] 為了避免冷媒液體進入壓縮機1中,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在第二電子膨 脹閥16的S口、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S口與壓縮機1的進口之間設置了氣液分離器20。
[0049] 綜上所述,在制冷模式、制熱水除霜模式、制熱模式、全熱回收模式、制熱水模式、 制熱除霜模式下制冷劑的流向如下所示:
[0050] 制冷模式:壓縮機1 一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C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D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C 口一風側換熱器5-第六單向閥8-過濾器19 一第一電子膨脹閥15- 第一單向閥12-空調側換熱器6-第二四通閥3的E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S 口一氣液分離器 20一壓縮機1。
[0051] 制熱水除霜模式:壓縮機1-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C 口一第二四通 閥3的D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C 口一風側換熱器5-第六單向閥8-過濾器19 一第三電子膨脹 閥17-第三單向閥14 一熱回收側熱水器7-第一四通閥2的E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S 口一氣液 分離器20-壓縮機1。
[0052] 制熱模式:壓縮機1-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m-第二四通閥3的D 口 一第二四通閥3的E 口 一空調側換熱器6-第四單向閥9一儲液_4一第五單向閥11 一過濾 器19 一第二電子膨脹閥16-第二單向閥13-風側換熱器5-第二四通閥3的C 口一第二四通 閥3的S 口一氣液分離器20-壓縮機1。
[0053] 全熱回收模式:壓縮機1 一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E 口一熱回收側換 熱器7-第七單向閥10-儲液罐4 一第五單向閥11 一過濾器19 一第一電子膨脹閥15-第一 單向閥12-空調側換熱器6-第二四通閥3的E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S 口一氣液分離器20-壓 縮機1。
[0054] 制熱水模式:壓縮機1 一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E 口一熱回收側換熱 器7-第七單向閥10-儲液罐4 一第五單向閥11 一過濾器19 一第二電子膨脹閥16-第二單 向閥13-風側換熱器5-第二四通閥3的C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S 口一氣液分離器20-壓縮機 1〇
[0055] 制熱除霜模式:壓縮機1一第一四通閥2的D 口一第一四通閥2的C 口一第二四通閥3 的D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C 口一風側換熱器5-第六單向閥8-過濾器19 一第一電子膨脹閥 15-第一單向閥12-空調側換熱器6-第二四通閥3的E 口一第二四通閥3的S 口一氣液分離 器20-壓縮機1。
[0056] 在制冷模式、制熱水除霜模式、制熱模式、全熱回收模式、制熱水模式、制熱除霜模 式下第一電子膨脹閥、第二電子膨脹閥、第三電子膨脹閥、電磁閥、第一四通閥、第二四通閥 的開關狀態如表1所不:
[0057] 表1為不同模式下三個電子膨脹閥、兩個四通閥以及電磁閥的開關狀態
[0058]
[0060]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 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 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 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 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 一種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包括:壓縮機(I)、空調側換熱器(6)、風側換熱器(5)、熱回 收側換熱器(7),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第一四通閥(2)、第二四通閥(3)、第一電子膨脹閥(15)、第二電子膨脹閥(16)、 第三電子膨脹閥(17)、儲液罐(4)、第四單向閥(9); 所述壓縮機(1)的出口與所述第一四通閥(2)的D口連通,所述第一四通閥(2)的C口與 所述第二四通閥(3)的D 口連通,所述第二四通閥(3)的C 口與所述風側換熱器(5)連通;所述 第二四通閥(3)的E 口與所述空調側換熱器(6)連通,所述第二四通閥(3)的S 口與所述壓縮 機(1)的進口連通,所述第一四通閥(2)的S 口與所述壓縮機(1)的進口連通,所述第一四通 閥(2)的E 口與所述熱回收側換熱器(7)連通; 所述風側換熱器(5)還與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連通,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 (15)的出口與所述空調側換熱器(6)連通; 所述空調側換熱器(6)通過第四單向閥(9)與所述儲液罐(4)的進口連通,所述儲液罐 (4) 的出口與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進口、所述第三 電子膨脹閥(17)的進口連通,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出口與所述風側換熱器(5)連通; 所述熱回收側換熱器(7)與所述儲液罐(4)的進口連通,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17)的出 口與所述熱回收側換熱器(7)連通,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17)的進口還與所述風側換熱器 (5) 連通。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罐(4)的出口與所 述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進口、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 (17)的進口之間還設置有第五單向閥(11)。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罐(4)的出口與所 述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進口、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 (17)的進口之間還設置有過濾器(19)。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側換熱器(5)與所述 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進口之間設置有第六單向閥(8)。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回收側換熱器(7)與 所述儲液罐(4)的進口之間設置有第七單向閥(10)。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 出口與所述空調側換熱器(6)之間設置有第一單向閥(12)。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16)的 出口與所述風側換熱器(5)之間設置有第二單向閥(13)。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電子膨脹閥(17)的 出口與所述熱回收側換熱器(7)之間設置有第三單向閥(14)。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磁閥(18),所述儲 液罐(4)的出口通過所述電磁閥(18)與所述空調側換熱器(6)連通。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熱回收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16) 的S 口、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15)的S 口與所述壓縮機(1)的進口之間設置有氣液分離器 (20)〇
【文檔編號】F25B41/06GK205481901SQ201620072306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
【發明人】閭燦榮, 張志斌, 張同振
【申請人】深圳麥克維爾空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