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包括粗破碎機、二次破碎機、后分離機和輸送裝置,后分離機設有排水口和出料口,粗破碎機、二次破碎機和后分離機依次通過輸送裝置連接。使用時,將城市建筑垃圾投入粗破碎機,在粗破碎機內初步破碎后,經輸送裝置送入二次破碎機破碎,二次破碎的垃圾混合物被輸送裝置送入后分離機,分為細小的沙土和不同大小的石塊(包括混凝土塊,下同),沙土經分離機排水口排出,石塊經分離機出料口排出。
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兩次破碎將城市建筑垃圾破碎成沙土和適宜大小的石塊,并通過后分離機將破碎后的垃圾混合物分離為細小的沙土和不同大小的石塊,沙土并可以進一步分為細沙和細土,石塊和細沙可用做混凝土原料或用于鋪路,細土可用做城市綠化用土,實現了城市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并節省了土地。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包括粗破碎機1、二次破碎機5、后分離機6和輸送裝置2,后分離機6設有排水口和出料口,粗破碎機1、二次破碎機5和后分離機6由輸送裝置2依次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包括前分離機4,連接粗破碎機1和二次破碎機5的輸送裝置2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連接粗破碎機1和前分離機4,另一部分連接前分離機4和二次破碎機5。前分離機4的設置,將粗破碎機1出來的垃圾混合物中的沙土分離出去,可以減少二次破碎機5的垃圾處理量,有助于提高處理效率、減低設備成本和運行費用。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包括給水機構和排水管3,給水機構由相互連接的水泵10和水管11組成,水泵10可以是一個或數個,水管11出水段同粗破碎機1、前分離機4、二次破碎機5和后分離機6上設置的進水口連接,排水管11的進水段同粗破碎機1、前分離機4、二次破碎機5和后分離機6上設置的排水口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包括脈沖洗滌器9,脈沖洗滌器9進料口連接排水管3出口。
所述粗破碎機1可以采用反擊式破碎機,二次破碎機5可以采用輥式破碎機,前、后分離機可以采用滾筒洗滌機,輸送裝置2可以包括軌道式輸送帶。
所述粗破碎機1進料端可以設有反轉式漏斗12。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包括計算機控制裝置,計算機控制裝置的控制輸出線同系統的部分或全部用電設施的控制電路連接。
在實際應用中,可配置垃圾貯存場、沙土場8和石料場7,垃圾從貯存場經輸送帶送入粗破碎機1進料口處的漏斗12后,依次進入粗破碎機1、前分離機4、二次破碎機5和后分離機6等設備進行處理,給水機構向各設備(也可包括輸送帶)供水,可避免揚塵,同時也形成各分離機的洗滌用水,垃圾中的沙土隨水一起從各設備排水口流出,經排水管3集中排入沙土場8,垃圾中的沙土去除后,剩下尺寸較大的石塊從后分離機6的出料口排入石料場7,與沙土和石料一起排入沙土場8和石料場7的水經一定沉淀后被抽入給水機構水管11,繼續循環使用,產生的沙土和石料可以取出利用,采用計算機控制裝置后,可以實現全部或重要設備的計算機控制,實現系統作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權利要求1.一種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粗破碎機、二次破碎機、后分離機和輸送裝置,后分離機設有排水口和出料口,粗破碎機、二次破碎機和后分離機依次通過輸送裝置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分離機,所述連接粗破碎機和二次破碎機的輸送裝置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連接粗破碎機和前分離機,另一部分連接前分離機和二次破碎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給水機構和排水管,給水機構由相互連接的水泵和水管組成,水管出水段同粗破碎機、前分離機、二次破碎機和后分離機上設置的進水口連接,排水管進水段同粗破碎機、前分離機、二次破碎機和后分離機上設置的排水口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脈沖洗滌器,脈沖洗滌器進料口連接排水管出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破碎機為反擊式破碎機,二次破碎機為輥式破碎機,前、后分離機為滾筒洗滌機,輸送裝置包括軌道式輸送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破碎機進料端設有反轉式漏斗。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計算機控制裝置,計算機控制裝置的控制輸出線同系統的部分或全部用電設施的控制電路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城市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垃圾物料采用輸送帶輸送,由依次連接的粗破碎機、前分離機、二次破碎機和后分離機進行多次破碎和分離,全部處理過程濕式進行,由給水機構和排水管實現設備給水、排水和水循環。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自動化作業,效率高,占地少,無二次污染,垃圾幾乎全部可以再利用,可用于城市建筑垃圾集中處理。
文檔編號B09B3/00GK2543619SQ0223299
公開日2003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29日
發明者吳桐 申請人: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