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對溢油污染海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可生物降解浮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受溢油污染海水的生物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對溢油污染海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可生物降解浮床。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對石油及其制品日漸增長的需求,在海上開采、裝卸、運輸以及利用石油過程中溢油事故時有發生,不但造成大量的原油流失,還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日趨嚴重地威脅著海洋及陸域的生態環境,對海洋環境、自然資源和養殖資源等都有長期的危害,因此,海洋溢油污染已經成為人們必須面對的重大環境問題。目前國內外處置海洋溢油污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化學法在點源污染治理中是比較成熟的技術路線,已經得到廣泛的推廣與應用。但是在海洋溢油污染治理中采用化學法,需要在海洋中投加化學藥劑,其中投加的化學藥劑一方面可能產生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會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短期或長期的影響。生物修復技術具有高效、經濟、安全、無二次污染等特點,已成為現場去除海洋溢油污染的重要選擇途徑,特別是對機械裝置無法清除的薄油層,同時又限制使用化學藥劑時,運用生物修復可顯出其更大的優越性。物理吸附法是一種處理效率高、成本低、無底泥污染、操作簡單且不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與破壞的方法,能較好的解決化學法所存在的問題。但是,生物修復技術的周期比較長,同時受是否存在高效石油烴降解菌的限制,物理吸附法面臨吸附飽和后需要對吸附劑進行再處置的問題,若能將物理吸附法和生物降解相結合則可彌補二者的不足, 用于處置海洋溢油污染將會具有更大的優勢。但是,為了將物理吸附法和生物降解相結合的技術在海洋溢油污染處理中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與應用,開發出多種形式的物理吸附聯合生物降解措施,對于提高運行效率、節省投資成本及降低運行費用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還缺少該方面的技術與研究報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溢油污染海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可生物降解浮床。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如下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將6到8根高度為20 25cm、寬度為4 6cm、 長度為5 6m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豎直擺放,每兩個多孔板之間相距40cm,組成浮床的豎直板面;將8根高度為10 15cm、寬度為60 65cm、長度為2. 5 3. Om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水平擺放,每兩個多孔板之間相距4 6cm,組成浮床的水平板面;水平板面的位置在豎直板面上方;水平擺放的多孔板和豎直擺放的多孔板交接處使用纖維絲繩捆綁。所述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制作過程如下(1)將蒸餾水噴射入裝有液氮的容器中快速冷凍制作近球形冰球顆粒,用篩網篩分后,分別選取尺寸范圍為50 100 μ m的冰球顆粒待用;(2)將篩選過的冰球顆粒置于模具模腔內并壓實;(3)配制質量分數為10%的聚β羥基丁酸酯氯仿溶液;配制質量分數為10%的聚氧乙烯氯仿溶液;按聚β羥基丁酸酯氯仿溶液與聚氧乙烯氯仿溶液的體積比為5 1的比例將二者充分混合,并將該混合液冷卻到_15°C ;(4)將步驟(3)中的混合液澆注到步驟(2)中的模具中,并一同放入液氮中冷凍定型6小時,取出脫模后獲得固態混合物;將該固態混合物真空冷凍干燥去除氯仿和冰球顆粒后得到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5)將步驟(4)中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在石油烴降解菌培養液中培養Mh,將石油烴降解菌吸附固定在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上,其中石油烴降解菌培養液的含菌量為5X101(lCFU/ml,培養液的組成為=NH4NO3 :2. Og-T1jNaCl 10. 5g/L, KH2PO4 2. 5g · Λ FeCl3 :0. IOg · Λ MgSO4 :3. 5g · Λ CaCl2 · 2Η20 :0. 15g · Γ1 ;(6)將步驟(5)中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取出風干,即可得到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處理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簡單且不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與破壞。
附圖1是對溢油污染海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可生物降解浮床的透視圖。附圖1 中1為水平擺放的多孔板,2為豎直擺放的多孔板,3為捆綁水平多孔板和豎直多孔板的纖維絲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1將6根高度為20cm、寬度為km、長度為5m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豎直擺放,每兩個多孔板之間相距40cm,組成浮床的豎直板面;將8根高度為10cm、寬度為60cm、長度為2. 5m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水平擺放,每兩個多孔板之間相距4cm, 組成浮床的水平板面;水平板面的位置在豎直板面上方;水平擺放的多孔板和豎直擺放的多孔板交接處使用纖維絲繩捆綁。將該可生物降解浮床應用于受溢油污染的海水處理中, 對處理前后的海水進行取樣與測定分析,結果表明海水中石油烴濃度由處理前的2. 88mg/L 降低到處理后的0. 01mg/L。實施例2將7根高度為25cm、寬度為5cm、長度為5. 5m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 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豎直擺放,每兩個多孔板之間相距40cm,組成浮床的豎直板面;將8根高度為13cm、寬度為63cm、長度為2. 8m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水平擺放,每兩個多孔板之間相距5cm,組成浮床的水平板面;水平板面的位置在豎直板面上方;水平擺放的多孔板和豎直擺放的多孔板交接處使用纖維絲繩捆綁。將該可生物降解浮床應用于受溢油污染的海水處理中,對處理前后的海水進行取樣與測定分析,結果表明海水中石油烴濃度由處理前的 2. 88mg/L降低到處理后的0. 01mg/L。實施例3將8根高度為25cm、寬度為6cm、長度為6m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豎直擺放,每兩個多孔板之間相距40cm,組成浮床的豎直板面;將8根高度為15cm、寬度為65cm、長度為3. Om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水平擺放,每兩個多孔板之間相距6cm, 組成浮床的水平板面;水平板面的位置在豎直板面上方;水平擺放的多孔板和豎直擺放的多孔板交接處使用纖維絲繩捆綁。將該可生物降解浮床應用于受溢油污染的海水處理中, 對處理前后的海水進行取樣與測定分析,結果表明海水中石油烴濃度由處理前的2. 88mg/L 降低到處理后的0.01mg/L。
權利要求1.一種對溢油污染海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可生物降解浮床,其特征在于,該可生物降解浮床由豎直板面和水平板面組成,水平板面的位置在豎直板面上方,水平板面和豎直板面交接處使用纖維絲繩捆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生物降解浮床,其特征在于,該可生物降解浮床的豎直板面是由6到8根高度為20 25cm、寬度為4 6cm、長度為5 6m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豎直擺放組成的,每兩個多孔板之間相距4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可生物降解浮床,其特征在于,該可生物降解浮床的水平板面是由8根高度為10 15cm、寬度為60 65cm、長度為2. 5 3. Om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水平擺放組成的,每兩個多孔板之間相距4 6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屬于海洋溢油污染生物處理技術領域的一種對溢油污染海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可生物降解浮床。將6到8根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豎直擺放;將8根對石油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羥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復合多孔板依次并列水平擺放;水平板面的位置在豎直板面上方;水平擺放的多孔板和豎直擺放的多孔板交接處使用纖維絲繩捆綁。本實用新型能方便地應用到受溢油污染海水生物降解處理中,具有處理效率高、成本低、無二次污染、操作簡單等特點。
文檔編號C02F103/08GK202322502SQ20112036704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明者丁愛中, 李帥冉, 王鴻婷, 程莉蓉, 范福強, 豆俊峰, 鄭蕾, 馬夢嬌 申請人: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