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水混合物分離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分離凈化油水混合物的裝置。
背景技術:
因企業的生產工藝特殊,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油作為輔助材料,油在使用后混在污水中排到污水處理站,因而車間排放污水含油量大,常常一次設備處理不干凈,需多次處理后才能達標排放,不僅加大了污水處理站的工作量,而且對污水處理站設施損害較大,企業需經常定期處理所排放的含水油污,從而也加大企業成本預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的含有污水給環境及企業帶來的壓力,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分離凈化油水混合物的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分離凈化油水混合物的裝置,該裝置設有混料吸附箱、分離箱及集液槽,混料吸附箱通過其底部的出液口經導管與分離箱的進液口連接,分離箱的出液口經導管導入集液槽,導管上均設有控制閥,且混料吸附箱的底部高于分離箱的頂部,分離箱的底部高于集液槽的頂部;所述混料吸附箱的頂部設有進料口,底部設有過濾層;所述分離箱內由其進液口至出液口依次設有折流板、隔離板及過濾板,所述折流板有多個,且其一側與箱體分離、另一側及底部與分離箱箱體密封連接,多個折流板與箱體分離的側部交錯設置形成S流動區;隔離板的頂部及側部均與箱體密封連接,底部與箱體分離,過濾板的側部均與箱體密封連接,隔離板與折流板之間設有吸附層。
所述混料吸附箱的內部混料攪拌機構。
所述的吸附層密封在隔離板、折流板及箱體的頂部之間。
所述的吸附層為活性炭吸附層。
所述的過濾層為活性炭過濾層。
所述的折流板的頂部與箱體分離。
所述的隔離板的底部與箱體之間的距離為10~20c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分離凈化油水混合物的裝置,通過設置混料吸附箱、分離箱,先將油水混合物中是油吸附,然后經分離箱,通過油水在不同比重下有效分層,油層富集到頂部,由吸附層吸附,達到分離油水混合物的目的;本裝置經多次吸附分離,可以將水和油分離的更徹底;該裝置結構簡單,可有效緩解對含有廢水進行環保處理的壓力。
附圖說明
圖1 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 本實用新型分離箱內部結構俯視圖;
附圖標記:1、混料吸附箱,2、分離箱,3、集液槽,4、控制閥Ⅰ,5、控制閥Ⅱ,101、進料口,102、過濾層,201、折流板,202、吸附層,203、隔離板,204、過濾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闡述。
如圖所示:一種分離凈化油水混合物的裝置,該裝置設有混料吸附箱1、分離箱2及集液槽3,混料吸附箱1通過其底部的出液口經導管與分離箱2的進液口連接,分離箱2的出液口經導管導入集液槽3,導管上均設有控制閥,且混料吸附箱1的底部高于分離箱2的頂部,分離箱2的底部高于集液槽3的頂部;所述混料吸附箱1的頂部設有進料口101,底部設有過濾層102,其內部設有混料攪拌機構;所述的過濾層102為活性炭過濾層;所述分離箱2內由其進液口至出液口依次設有折流板201、隔離板203及過濾板204,所述折流板201有多個,且其一側及頂部與箱體分離、另一側及底部與分離箱2箱體密封連接,多個折流板201與箱體分離的側部交錯設置形成S流動區;隔離板203的頂部及側部均與箱體密封連接,底部與箱體分離,所述的隔離板203的底部與箱體之間的距離為10~20cm;過濾板204的側部均與箱體密封連接,隔離板203與折流板201之間設有吸附層202;且所述的吸附層202密封在隔離板203、折流板201及箱體的頂部之間;所述的吸附層202為活性炭吸附層。
關閉控制閥Ⅰ4,先將油水混合物與吸油物料混合后,經進料口101進入混料吸附箱1,由混料攪拌機構充分攪拌吸附,然后打開控制閥Ⅰ4,關閉控制閥Ⅱ5,吸附后的油水混合物經過濾層102過濾后流入分離箱2,在多個折流板201來回做S 狀流動,有足夠的時間使比重較輕的油類向上浮動,比重較重的水向下沉;液體流動至最后一個折流板201與隔離板203之間的吸附層202,漂浮在上層的油類進一步被吸附,底部的水經隔離板203底部流動至過濾板204,經過濾板204過濾后,打開控制閥Ⅱ5,過濾液經出液口流出,經導管流入集液槽3;通過設置混料吸附箱、分離箱,先將油水混合物中是油吸附,然后經分離箱,通過油水在不同比重下有效分層,油層富集到頂部,由吸附層吸附,達到分離油水混合物的目的;本裝置經多次吸附分離,可以將水和油分離的更徹底;該裝置結構簡單,可有效緩解對含有廢水進行環保處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