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地下水凈化處理領域,確切的說是一種基于電絮凝技術的泄露油品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快速修復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所有地區在役油氣管道總里程累計十幾萬公里,其中許多管道運行已接近或超過20年,逐步進入后期事故多發階段,輸油管道泄漏事故時常發生。油品一旦發生泄漏,尤其是埋地管道會導致大面土壤變質、水資源污染等嚴重的環境危害,給當地生態環境和人類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目前,針對油品泄漏后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復技術多種多樣,每一種修復技術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原位修復技術對修復點干擾小,更適于消除地下水中難移動處理的污染物。但設備可循環使用性低,投資大,且受地質條件限制。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是抽提、通氣并用,通過增加及延長停留時間促進生物降解,提高修復效率。但該技術的使用會受到場所限制,且受巖相學和土層學的影響。抽出處理技術有著適用范圍廣,適用于污染范圍大、含油污水埋藏深的污染場地等優勢。但也存在了許多不足,該技術開挖處理工程費用昂貴,拖尾和反彈現象嚴重,對修復區干擾大。
因此,含油污水的及時有效處理非常重要,而基于電絮凝技術的泄露油品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快速修復系統可實現加速泄漏油品的運移速度,油水的快速分離,提高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復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并提供了一種基于電絮凝技術的泄露油品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快速修復系統,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基于電絮凝技術的泄露油品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快速修復系統,包括抽水井、過濾器、緩沖罐、單向閥、流量計、電絮凝裝置、泡沫收集處理裝置、絮狀體收集處理裝置、注水井、淋濾裝置、含油污水、管路。所述含油污水通過抽水井與管路相連,所述管路連接地上、地下與地上所有系統裝置,所述過濾器通過所述管路連接所述抽水井與緩沖罐,所述緩沖罐與電絮凝裝置相連,所述電絮凝裝置入口接有單向閥、流量計,所述電絮凝裝置與泡沫收集處理裝置相連,所述電絮凝裝置與絮凝體收集處理裝置相連,所述電絮凝裝置出口接有單向閥、流量計,所述電絮凝裝置與排水井相連,所述電絮凝裝置與淋濾裝置相連,所述排水井和淋濾裝置與抽水井通過所述含油污水相連。可將電絮凝裝置、泡沫收集處理裝置、絮狀體收集處理裝置固定在一可移動平臺上,從而實現撬裝、可移動。
基于電絮凝技術的泄露油品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快速修復系統的有益效果是,能夠通過排水井與淋濾裝置流量的合理分配加快土壤及地下水中含油污水的運移速度,從而實現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快速修復,通過電絮凝裝置實現油水快速分離,實現泄露油品回收,達到降低地下水資源污染,實現環境保護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基于電絮凝技術的泄露油品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快速修復系統:
符號說明:
1.抽水井、2.過濾器、3.緩沖罐、4.單向閥、5.流量計、6.電絮凝裝置、7.泡沫收集處理裝置、8.絮狀體收集處理裝置、9.注水井、10.淋濾裝置、11.含油污水、12.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基于電絮凝技術的泄露油品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快速修復系統,包括抽水井(1)、過濾器(2)、緩沖罐(3)、單向閥(4)、流量計(5)、電絮凝裝置(6)、泡沫收集處理裝置(7)、絮狀體收集處理裝置(8)、注水井(9)、淋濾裝置(10)、含油污水(11)、管路(12)。
本實施方案提供的基于電絮凝技術的泄露油品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快速修復系統的具體步驟:首先通過抽水井(1)將地下含油污水(11)經管路(112)抽至地上,含油污水(11)先經過濾器(2)初步凈化后流至緩沖罐(3),然后經單向閥(4)、流量計(5)至電絮凝裝置(6)進行油水快速分離,處理后產生的泡沫收集至泡沫收集處理裝置(7),絮狀體收集至絮狀體收集處理裝置(8),經電絮凝裝置(6)脫除污油的達標水經單向閥(3)、流量計(4)按照合理比例排至排水井(10)與淋濾裝置(11)。
本實施方式只是對本專利的示例性說明,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