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隔絕式桶裝飲用水防二次污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飲用水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隔絕式桶裝飲用水防二次污染裝置。
現有的桶裝飲用水,裝上飲水機在使用過程中,隨著桶中水的流出,相同體積的空氣也隨著進入桶口填補因水流出而造成的空間,而飲水機上空氣流入的補充通道是通過飲水桶上的出水口進入的,因空氣中所含有的細菌進入桶裝水中并繁殖,使原先達到標準的桶裝飲用水因外來細菌的污染而遂漸變質稱為桶裝水的二次污染,據權威機構測定表明,一般桶裝水在使用二至三天后,因細菌繁殖其水質已受到相當的污染。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國內有采取臭氧滅菌的方法,如97235366.6專利,采用臭氧發生裝置對桶裝飲用水進行每天二至三次滅菌消毒,但是采取臭氧滅菌不能防止桶裝飲用水的污染,而是在污染后的水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滅菌消毒,此外,用臭氧滅菌還需用泵將臭氧氣體泵入水中,而當使用了機電設備后其裝置比較復雜是顯而易見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缺陷用一利簡單而不使用任何外加動力的裝置,隔絕空氣與水的接觸,能有效地杜絕桶裝飲用水的二次污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在水桶的桶壁中間開有一通氣孔,通氣孔的里面設有一底座,底座口伸出通氣孔外,外徑上有螺紋可扭螺母。桶內置有一只與水桶容積相同的貯氣袋,貯氣袋袋口伸出通氣孔外,倒翻在底座口上,用墊片和螺母與底座口并緊固定。使用時,桶內的水從出口處流出,外面的空氣同時從通氣孔進入桶內的貯氣袋,從而徹底杜絕了空氣從出水口進入桶內,防止了水的污染。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合理,能隔絕空氣與水的接觸,有效防止桶內飲用水的污染。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通氣孔結構的分解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附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通氣孔(1)、貯氣袋(2)、底座(3)、墊片(4)、螺母(5)組成。在水桶壁(6)中間開一通氣孔(1),通氣孔(1)里面設有一底座(3),底座口(7)伸出通氣孔(1)外,外徑上有螺紋,供扭螺母(5)之用,水桶內置有一只與水桶容積相同的貯氣袋(2),袋口伸出通氣孔(1)外倒翻在底座口(7)上,套上墊片(4)用螺母(5)扭緊,加以連接固定。
權利要求1.一種隔絕式桶裝飲用水防二次污染裝置,包括水桶、貯氣袋,其特征在于水桶壁中間開一通氣孔,通氣孔里面有一底座,水桶內置有一貯氣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絕式桶裝飲用水防二次污染裝置,其特征在于水桶內的貯氣袋袋口倒翻在底座口上用螺母加以連接固定。
專利摘要一種隔絕式桶裝飲用水防二次污染裝置,涉及飲用水設備領域,其特征在于水桶壁中間開一通氣孔,水桶內置有一貯氣袋,貯氣袋袋口例翻在底座口上用螺母加以連接固定。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合理、能隔絕空氣與水的接觸,有效防止桶內飲用水的污染。
文檔編號C02F1/00GK2335954SQ98224639
公開日1999年9月1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1998年7月22日
發明者陸錦倫 申請人:陸錦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