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殖用浮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殖用浮床,所述浮床深度為10~50cm,包括多個種植槽,種植槽底部鋪設催化土,催化土上再鋪設種植陶粒,種植陶粒上栽種浮床植物,所述催化土為由4A沸石、膨潤土、硝化細菌混合后壓合而成的固結狀混合物。本發明可實現環保、生態、資源的循環利用率及循環效率均高的目的,特別適用于魚菜共生種養殖中。
【專利說明】
一種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殖用浮床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魚菜共生種養殖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魚菜共生培育包括了水產養殖、蔬菜種植、魚糞過濾分解等生態過程。通過將水產養殖的水輸送到水耕栽培系統供植物生長,使微生物細菌等介質將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亞硝酸鹽和硝酸堿,進而被植物作為營養吸收利用的過程實現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的生態平衡關系,是未來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更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法。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環保、生態、循環利用率及循環效率高的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殖用浮床。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殖用浮床,所述浮床深度為10?50cm,包括多個種植槽,種植槽底部鋪設催化土,催化土上再鋪設種植陶粒,種植陶粒上栽種浮床植物,所述催化土為由4A沸石、膨潤土、硝化細菌混合后壓合而成的固結狀混合物。
[0005]優選的是:所述種植陶粒為輕質頁巖陶粒。
[0006]另外優選的是:所述催化土中4A沸石、膨潤土、硝化細菌的質量比為3?5:6?1:1。
[0007]本發明的浮床中催化土可高效地分解池塘中產生的氮素廢棄物,使其能夠被植物進行高效、充分地吸收,同時池塘水深與浮床深度及浮床間距有合適的比例,能夠保證魚苗健康,池塘水體循環充分。以此達到環保、生態、循環利用率及循環效率高的目的。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
在水深2m的池塘內養殖草魚,池塘內設置深度40cm的種植浮床,所述種植浮床為方形,相鄰浮床間距為5m,種植浮床中包括多個種植槽,種植槽底部鋪設1cm催化土,催化土上再鋪設20cm輕質頁巖陶粒,在陶粒上栽種浮床植物,將草魚苗消毒后按1000尾/畝的密度投放于池塘中進行養殖,所述催化土中4A沸石、膨潤土、硝化細菌的質量比為3:6:1。
[0009]實施例2
在水深Im的池塘內養殖鰱魚,池塘內設置深度I Ocm的種植浮床,所述種植浮床為方形,相鄰浮床間距為1m,種植浮床中包括多個種植槽,種植槽底部鋪設3cm催化土,催化土上再鋪設5cm輕質頁巖陶粒,在陶粒上栽種浮床植物,將鰱魚苗消毒后按800尾/畝的密度投放于池塘中進行養殖,所述催化土中4A沸石、膨潤土、硝化細菌的質量比為3:10:1。
【主權項】
1.一種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殖用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深度為10?50cm,包括多個種植槽,種植槽底部鋪設催化土,催化土上再鋪設種植陶粒,種植陶粒上栽種浮床植物,所述催化土為由4A沸石、膨潤土、硝化細菌混合后壓合而成的固結狀混合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殖用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陶粒為輕質頁巖陶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殖用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土中4A沸石、膨潤土、硝化細菌的質量比為3~5:6?1:1。
【文檔編號】C02F3/34GK105906064SQ20161035832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6日
【發明人】陳斌
【申請人】成都漁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