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46674閱讀:704來源:國知局
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設置有依次連接的內循環水解池、第一級生物接觸池、第二級生物接觸池及活性砂深度過濾池,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內設置有格柵,格柵上設置有曝氣管和生物懸浮填料,在格柵的下方設置有反沖洗管;所述曝氣管通過空氣管道連接有鼓風機;所述活性砂深度過濾池的中心管底設有提砂泵;所述第一級生物接觸池和第二級生物接觸池的底部均設置有泥斗;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和第二級生物接觸池的頂部均設有出水槽;集內循環水解、二級生物接觸處理及活性砂濾為一體,內循環水解增強處理效率,內循環有效進行脫氮、除磷,整個處理系統具有處理效果較好,處理水質穩定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技術、污水處理技術等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活性砂過濾系統是一種集混凝、澄清、過濾為一體的高效過濾處理工藝,由多個活性砂過濾器單元組成。它不需停機反沖洗;采用單級濾料,無需級配,沒有水力分布不均和初濾液等問題;不需要反沖洗水栗及其停機切換用電動、氣動閥門;無需單設混凝、澄清池,無需混凝、澄清用機械設備。因此,活性砂過濾系統占地面積更緊湊,運行費用更經濟。生物接觸氧化法(b1logical contact oxidat1n process)是從生物膜法派生出來的一種廢水生物處理法,即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裝填一定數量的填料,利用棲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應的氧氣,通過生物氧化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達到凈化目的。但是,需要設置內循環進行脫氮除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出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集內循環水解、二級生物接觸處理及活性砂濾為一體,內循環水解增強處理效率,內循環有效進行脫氮、除磷,整個處理系統具有處理效果較好,處理水質穩定的優點。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設置有依次連接的內循環水解池、第一級生物接觸池、第二級生物接觸池及活性砂深度過濾池,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內設置有格柵,格柵上設置有曝氣管和生物懸浮填料,在格柵的下方設置有反沖洗管。
[0005]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曝氣管通過空氣管道連接有鼓風機。
[0006]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活性砂深度過濾池的中心管底設有提砂栗。
[0007]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第一級生物接觸池和第二級生物接觸池的底部均設置有泥斗;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和第二級生物接觸池的頂部均設有出水槽。
[0008]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在所述第一級生物接觸池的泥斗上方、第二級生物接觸池的泥斗上方和反沖洗管的下方均設置有連通孔,連通孔之間相互連通。
[0009]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內循環水解池內設置有喇叭口,喇叭口的上部螺旋槳連接有內循環驅動電機。
[0010]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在所述內循環水解池的前端還連接有曝氣沉砂池,在曝氣沉砂池上連接有進水管。
[0011]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活性砂深度過濾池的出水口上連接有清水池。
[0012]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格柵設置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及第二級生物接觸池內的中下部。
[0013]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第二級生物接觸池及活性砂深度過濾池內皆設置有反沖洗排水槽。
[001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0015]本實用新型集曝氣預沉、內循環水解、二級生物接觸處理及活性砂濾為一體,內循環水解增強處理效率,內循環有效進行脫氮、除磷,整個處理系統具有處理效果較好,處理水質穩定的優點。
[0016]本實用新型活性砂深度過濾池具有容積負荷、水力負荷大,運行能耗低,運行費用少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
[0019]其中,1-進水管,2-曝氣沉砂池,3-內循環水解池,4-第一級生物接觸池,5-第二級生物接觸池,6-出水槽,7-活性砂深度過濾池,8-清水池,9-內循環驅動電機,I O-反沖洗排水槽,11-鼓風機,12-喇叭口,13-污泥栗,14-生物懸浮填料,15-曝氣管,16-反沖洗管,17-提砂栗,18-反沖洗栗,19-出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1]實施例1:
[0022]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集內循環水解、二級生物接觸處理及活性砂濾為一體,內循環水解增強處理效率,內循環有效進行脫氮、除磷,整個處理系統具有處理效果較好,處理水質穩定的優點,如圖1、圖2所示,特別設置成下述結構:設置有依次連接的內循環水解池3、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及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內設置有格柵,格柵上設置有曝氣管15和生物懸浮填料14,在格柵的下方設置有反沖洗管16。
[0023]污水依次進入內循環水解池3、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內循環水解池3借鑒了生流失厭氧污泥床的原理,污水的污染物進行厭氧水解反應,并將污水內的,氮磷物質進行脫離,然后從內循環水解池3上部進入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內填充生物懸浮填料14,曝氣管15為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提供氧氣,使得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分解,污水從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進入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污水經過第二及生物接觸池5處理后進入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經過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處理后的污水將被送入后級。
[0024]實施例2:
[0025]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所示,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曝氣管15通過空氣管道連接有鼓風機11,鼓風機11通過空氣管道想曝氣管15內進行空氣供應,從而為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供氧。
[0026]實施例3:
[0027]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所示,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的中心管底設有提砂栗17,提升栗17通過中心管為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內的砂濾體提供動力,從而實現對活性砂深度過濾池內的污水凈化操作。
[0028]實施例4:
[0029]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所示,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和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的底部均設置有泥斗;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和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的頂部均設有出水槽6,在泥斗上連接有污泥栗13;泥斗的設置可以到達排泥以及污泥回流收集污泥的目的,出水槽6能夠讓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和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進行均勻出水。
[0030]實施例5:
[0031]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所示,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在所述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的泥斗上方、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泥斗上方和反沖洗管16下方均設置有連通孔,連通孔之間相互連通。
[0032]污水從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泥斗上的連通孔進入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鼓風機11通過曝氣管15為生物池通入氧氣,污水中污染物被分解,污水從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上部連通孔進入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如此便形成了二級生物池。
[0033]實施例6:
[0034]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所示,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內循環水解池3內設置有喇叭口 12,喇叭口 12的上部螺旋槳連接有內循環驅動電機9,喇叭口 12起到循環作用,加強污水與污泥床的接觸,提高反應速度,內循環驅動電機9帶動喇叭口 12的上部螺旋槳,使得污水在喇叭口出流速加快。
[0035]實施例7:
[0036]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所示,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在所述內循環水解池3的前端還連接有曝氣沉砂池2,在曝氣沉砂池2上連接有進水管I。
[0037]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前段的預處理后,污水通過進水管I進入曝氣沉砂池2,由于活性砂深度過濾池對懸浮顆粒的要求較高,需要對進水進行初沉,沉淀一部分顆粒懸浮物,防止生物濾池的堵塞,因此設置曝氣沉砂池2。
[0038]實施例8:
[0039]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所示,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的出水口上連接有清水池8,經過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處理后的水體將被清水池8所收集,在清水池8上設置有出水管19,用于將清水池8內的水體排出。
[0040]實施例9:
[0041]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所示,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格柵設置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及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內的中下部。
[0042]實施例10:
[0043]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所示,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及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內皆設置有反沖洗排水槽10,在所述反沖洗管16上連接有反沖洗栗18在進行反沖洗時,反沖洗栗18為反沖洗管16內的水體提供動力,反沖洗后的水體將通過反沖洗排水槽10排出。
[0044]實施例11:
[0045]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所示,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進水管1、曝氣沉砂池2、內循環水解池3、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及清水池8,所述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及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內中下部設置有格柵,格柵上布設曝氣管15,曝氣管15通過空氣管道與鼓風機11連接,并在格柵上設有生物懸浮填料14,格柵的下方設有反沖洗管16;所述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的中心管底設有提砂栗17;所述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的底部均設置有泥斗,并在頂部均設有出水槽6;所述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與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之間通過泥斗上方及反沖洗管16下方的連通孔連通;所述內循環水解池3內設置有喇叭口 12,喇叭口 12的上部螺旋槳與內循環驅動電機9連接。
[0046]使用時,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前段的預處理后,污水依次進入曝氣沉砂池2、內循環水解池3、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清水池8,由于濾池對懸浮顆粒的要求較高,需要對進水進行初沉,沉淀一部分顆粒懸浮物,防止生物濾池的堵塞,內循環水解池3借鑒了生流失厭氧污泥床的原理,污水的污染物進行厭氧水解反應,喇叭口 12起到循環作用,加強污水與污泥床的接觸,提高反應速度,然后從內循環水解池3上部進入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內填充生物懸浮填料14,鼓風機11通過曝氣管15為生物池(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通過氧氣,污水中污染物被分解,污水從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的連通孔進入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鼓風機11通過曝氣管15為生物池(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 )通入氧氣,污水中污染物被分解,污水從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的連通孔進入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如此便形成了二級生物池,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的中心管底設有提砂栗17,完成對污水凈化過程。
[004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設置有依次連接的內循環水解池(3)、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及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內設置有格柵,格柵上設置有曝氣管(15)和生物懸浮填料(14),在格柵的下方設置有反沖洗管(1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管(15)通過空氣管道連接有鼓風機(1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的中心管底設有提砂栗(17)。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和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的底部均設置有泥斗;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 )和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 )的頂部均設有出水槽(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的泥斗上方、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的泥斗上方和反沖洗管(16 )的下方均設置有連通孔,連通孔之間相互連通。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循環水解池(3)內設置有喇叭口( 12),喇叭口( 12)的上部螺旋槳連接有內循環驅動電機(9)。7.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循環水解池(3)的前端還連接有曝氣沉砂池(2),在曝氣沉砂池(2)上連接有進水管(I)。8.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 )的出水口上連接有清水池(8 )。9.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柵設置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及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內的中下部。10.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具有活性砂過濾的內循環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級生物接觸池(4)、第二級生物接觸池(5)及活性砂深度過濾池(7)內皆設置有反沖洗排水槽(10)。
【文檔編號】C02F9/14GK205635279SQ201620461174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9日
【發明人】張琦東
【申請人】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