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油氣分離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982993閱讀:23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油氣分離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摩托車上的油氣分離器,本油氣分離器安裝于油箱內且 位于油箱最高處,用于阻止燃油而僅讓油蒸氣通過本油氣分離器進入炭罐,以達到摩托車 國III燃油蒸發控制的要求。
背景技術
隨著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對摩托車的要求越來越嚴,除了嚴格控制尾氣的排放 外,還要求對油箱內產生的油蒸氣進行控制和處理,即油蒸氣不能直接排入大氣,必須經過 一定的處理。為了適應環保對排放的要求(如歐III標準),現有技術將摩托車油箱內的油蒸 氣直接通過管路引入炭罐,由炭罐先吸附后再脫附進入發動機參與燃燒,使達到摩托車國 III燃油蒸發控制的要求。雖然摩托車一般在使用狀態下燃油蒸發管的入口會高于燃油面,正常情況下燃油 不會進入管路,但由于摩托車行駛場合的復雜性,劇烈顛簸時有發生,特別是當油位變高、 且高于燃油蒸發管的入口時,油箱內的燃油也可能通過燃油蒸發管進入炭罐,而炭罐自身 的吸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燃油將從炭罐流出,污染大氣;這就違背了國III燃油蒸發控制要 求。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現有技術有的將燃油蒸發管的入口進行縮口或增加擋 塊處理,但還是不能完全杜絕油箱內的燃油通過燃油蒸發管進入炭罐。現有的油氣分離器, 又無法安裝到燃油箱內,且結構復雜。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可靠 實現燃油和燃油蒸氣分離的油氣分離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油氣分離器,它包括分離器本體,在分 離器本體中設有油蒸氣通道,油蒸氣通道入口為喇叭口,油蒸氣通道出口通過油蒸氣通氣 管與炭罐連接。在喇叭口中設有浮子,在分離器本體上位于喇叭口處螺紋連接有限位件,浮 子可在喇叭口和限位件之間上下浮動。在限位件上設有通孔,在浮子底面設有通氣槽,通氣 槽與通孔相通。進一步地,所述浮子由一體成型的位于上部的半球體和位于下部的圓柱體構成, 半球體的半徑略小于圓柱體的半徑;所述通氣槽為十字形且設于圓柱體底部,在圓柱體側 面設有四道分別與十字形通氣槽相通的凹槽。而所述油蒸氣通道由平行的兩段構成,兩段油蒸氣通道在分離器本體上端連通, 在分離器本體上端設有用于將連通位置封蓋的柱塞。所述分離器本體上端設有圓形淺坑,在坑的底面設有將兩段油蒸氣通道連通的凹 槽;所述柱塞螺紋旋接在圓形淺坑中。本實用新型油氣分離器固定于油箱最高處,油蒸氣能順暢地通過本分離器而進入炭罐,一旦有燃油進入本分離器,浮子即刻上浮將通道阻斷,因此燃油不能通過。本油氣分 離器制造工藝簡單,固定安裝方便、可靠,能有效地進行油氣分離,能避免燃油進入炭罐。

圖1-本實用新型導通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關閉狀態結構示意圖。圖3-本實用新型在油箱上的安裝狀態示意圖。其中,I-分離器本體;2-油蒸氣通道;3-油蒸氣通氣管;4-浮子;5-限位件;6_通 孔;7-柱塞;8-油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從圖上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油氣分離器,它包括分離器本體1,在分離 器本體1中設有油蒸氣通道2,油蒸氣通道2入口為喇叭口,油蒸氣通道2出口通過油蒸氣 通氣管3與炭罐連接。在喇叭口中設有浮子4,浮子為非金屬件,其密度小于燃油。在分離 器本體1上位于喇叭口處螺紋連接有限位件5,通常情況下浮子落在限位件上。在限位件 5中心位置設有通孔6,在浮子底面設有通氣槽,通氣槽與通孔相通。一旦限位件通孔中進 入有燃油,浮子隨著液面高低上浮,根據進入燃油的多少,浮子可在限位件和喇叭口之間的 空間內上下浮動。因為油蒸氣通道入口為喇叭口,當上浮到一定距離時,浮子將把喇叭口堵 住,從而阻止燃油通過。從圖1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浮子4由一體成型的位于上部的半球體和位于下 部的圓柱體兩部分構成,圓柱體的半徑略大于半球體的半徑。所述通氣槽為十字形且設于 圓柱體底部,在圓柱體側面設有四道分別與十字形通氣槽相通的凹槽。因為圓柱體的半徑 略大于半球體的半徑,這樣圓柱體側面的凹槽就便于加工,也便于上下連通。為了方便加工,便于油蒸氣通氣管的連接和引出,本實用新型油蒸氣通道2由平 行的兩段構成,兩段油蒸氣通道在分離器本體上端連通,在分離器本體1上端設有用于將 連通位置封蓋的柱塞7。所述分離器本體1上端設有圓形淺坑,柱塞7螺紋旋接在圓形淺坑中。為了防止 柱塞旋入過深而阻斷兩段油蒸氣通道連通,在坑的底面專設有將兩段油蒸氣通道連通的凹槽。本實用新型中柱塞和限位件都是通過自帶的外螺紋與分離器本體連接的。為了使 螺紋旋動方便,在柱塞和限位件的外端面上均設有一字(或十字)矩形凹槽,平口起子(或 梅花起子)插入凹槽中即可松緊柱塞和限位件。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正常情況下,浮子4落在限位件5上,浮子4頭部與分離 器本體1間存在間隙,通過浮子周圍和底面的凹槽使浮子上下連通,此時油箱內油面上方 空間與分離器本體上的油蒸氣通道是相通的,油蒸氣能夠依次通過限位件中心的通孔、浮 子底面的凹槽、浮子周圍的凹槽、分離器本體上的蒸氣通道和油蒸氣通氣管順利進入炭罐, 如圖1所示;當有燃油進入限位件中心的通孔6時,由于浮子4密度小于燃油,浮子4將被 燃油托起而上浮,浮子頭部與分離器本體間的間隙將消失,見圖2,上述油蒸氣通過的通道
4將在浮子頭部處被切斷,因此燃油不能通過,保護了炭罐。 本油氣分離器安裝在油箱8內部,位于油箱8使用狀態的最高處,如圖3所示,這 樣可以盡量減少燃油與分離器的接觸機會,進一步避免了燃油進入炭罐的幾率。
權利要求一種油氣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分離器本體(1),在分離器本體(1)中設有油蒸氣通道(2),油蒸氣通道入口為喇叭口,油蒸氣通道出口通過油蒸氣通氣管與炭罐連接,在喇叭口中設有浮子(4),在分離器本體(1)上位于喇叭口處螺紋連接有限位件(5),浮子可在喇叭口和限位件之間上下浮動;在限位件(5)上設有通孔(6),在浮子底面設有通氣槽,通氣槽與通孔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氣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4)由一體成型的位于 上部的半球體和位于下部的圓柱體構成,半球體的半徑略小于圓柱體的半徑;所述通氣槽 為十字形且設于圓柱體底部,在圓柱體側面設有四道分別與十字形通氣槽相通的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氣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蒸氣通道(2)由平行 的兩段構成,兩段油蒸氣通道在分離器本體上端連通,在分離器本體(1)上端設有用于將 連通位置封蓋的柱塞(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氣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器本體(1)上端設有圓 形淺坑,在坑的底面設有將兩段油蒸氣通道連通的凹槽;所述柱塞(7)螺紋旋接在圓形淺 坑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油氣分離器,在分離器本體中設有油蒸氣通道,油蒸氣通道入口為喇叭口,油蒸氣通道出口通過油蒸氣通氣管與炭罐連接。在喇叭口中設有浮子,在分離器本體上位于喇叭口處螺紋連接有限位件,浮子可在喇叭口和限位件之間上下浮動。在限位件上設有通孔,在浮子底面設有通氣槽,通氣槽與通孔相通。本實用新型油氣分離器固定于油箱最高處,油蒸氣能順暢地通過本分離器而進入炭罐,一旦有燃油進入本分離器,浮子即刻上浮將通道阻斷,因此燃油不能通過。本油氣分離器制造工藝簡單,固定安裝方便、可靠,能有效地進行油氣分離,能避免燃油進入炭罐。
文檔編號B01D53/00GK201739040SQ201020184098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7日
發明者彭志強, 江海, 茍孝貴 申請人:重慶隆鑫機車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