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瀝青站除塵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除塵器及除塵系統和瀝青站。
背景技術:
高溫除塵中,煙氣一般具有一定的溫度。當煙氣溫度出現異常、突然急劇上升時,可能影響布袋壽命,嚴重時直接燒毀布袋,甚至引起火災。因此,現有技術中一般對高溫煙氣除塵系統設置一個單獨的旁通管路,在煙氣溫度異常急劇上升時,將旁通管路打開,使高溫煙氣通過旁通管路直接排出,而不經過布袋以保護布袋。但是,該方式由于需要制作額外的旁通管路,而極大的提高了制作成本。此外,一些改進結構中在除塵器的箱體內部內置旁通結構,無需增加額外的管道,但是在旁通閥打開時,未能完全隔絕進風管與布袋室的通道,高溫氣體依然會對布袋進行熏烤,而對布袋造成影響。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成本低、對布袋保護效果好的除塵器是目前高溫除塵系統的亟待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除塵器,包括進風管道、進風腔、布袋室、出風管道和旁通閥;
所述進風管道上,設置有進風口、主出風口和次出風口;
所述旁通閥至少有兩種工位,在第一工位下,所述旁通閥打開所述主出風口,關閉所述次出風口,使所述進風管道與所述進風腔、所述布袋室、所述出風管道依次連通;在第二工位下,所述旁通閥關閉所述主出風口,打開所述次出風口,使所述進風管道直接與所述出風管道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進風腔通過布袋室與所述出風管道連通,所述布袋室位于所述進風腔的一側或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旁通閥,包括驅動組件和閥板;所述驅動組件帶動所述閥板打開或關閉所述主出風口、所述次出風口。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組件為油缸或氣缸;所述油缸或氣缸的缸筒固定設置,所述油缸或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閥板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述旁通閥包括馬達或電機、以及轉軸和與所述轉軸固定連接的閥板;所述馬達或電機驅動所述轉軸,以帶動所述閥板打開或關閉所述主出風口、所述次出風口。
進一步地,所述旁通閥,還包括密封件,設置在所述閥板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主出風口、所述次出風口相對設置在所述進風管道的末端;所述主出風口,設置在所述進風管道的頂端或底端;所述次出風口,對應設置在所述進風管道的底端或頂端。
此外,本發明還提出一種除塵系統,包括檢測裝置、控制裝置和上述任意的除塵器;
所述檢測裝置,設置在所述進風管道上,用于檢測進入所述進風管道內的煙氣的當前溫度;
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檢測裝置和所述旁通閥連接,用于根據所述當前溫度,控制所述旁通閥的工位。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溫度閾值;
分析模塊,與所述檢測裝置和所述獲取模塊連接,用于比較所述當前溫度是否超過所述溫度閾值;若所述當前溫度未超過所述溫度閾值,則判定所述除塵系統處于安全狀態,否則判定所述除塵系統處于危險狀態;
控制模塊,與所述分析模塊和所述旁通閥連接,用于在所述安全狀態下控制所述旁通閥處于所述第一工位,在所述危險狀態下控制所述旁通閥處于所述第二工位。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瀝青站,包括上述任意的除塵系統。
本發明提出的除塵器及除塵系統和瀝青站,僅通過內部設置的旁通閥,即可可選的打開主出風口和次出風口,以選擇煙氣排出的通道,有效保護布袋室,以提高其使用壽命和安全工作系數,避免造成火災等。且無需額外增設旁通管路,成本低廉、效果顯著。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的除塵器第一工作模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除塵器的第二工作模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除塵器的右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除塵器的旁通閥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6為本發明的除塵器的旁通閥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除塵器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除塵器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除塵系統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除塵器及除塵系統和瀝青站,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如圖1-3所示,給出了本發明的除塵器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包括進風管道100、進風腔200、布袋室300、出風管道400和旁通閥500。其中,進風管道100上,設置有進風口110、主出風口120和次出風口130。旁通閥500至少有兩種工位,在第一工位下(如圖1所示),旁通閥500打開主出風口120,關閉次出風口130,使進風管道100與進風腔200、布袋室300、出風管道400依次連通;在第二工位下(如圖2所示),旁通閥500關閉主出風口120,打開次出風口130,使進風管道100直接與出風管道400連通。
在該實施例中,給出了本發明的除塵器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其通過內部設置的旁通閥500,可選的打開主出風口120和次出風口130,以選擇煙氣排出的通道。在煙氣溫度正常時,旁通閥500處于第一工位(如圖1所示),打開主出風口120,關閉次出風口130,使進風管道100與進風腔200、布袋室300、出風管道400依次連通,進風管道100內進入的煙氣依次經進風腔200、布袋室300和出風管道400排出(如圖1箭頭所示);在煙氣溫度異常時(溫度超過某一預設值),旁通閥500處于第二工位(如圖2所示),關閉主出風口120,打開次出風口130,使進風管道100直接與出風管道400連通,進風管道100內進入的煙氣經出風管道400直接排出(如圖2箭頭所示),而不經過布袋室300,以有效保護布袋室300,提高其使用壽命和安全工作系數,避免造成火災等。本發明提出的除塵器,無需額外增設旁通管路,通過一個旁通閥500即能在煙氣溫度異常時,分隔布袋室300,成本低廉、效果顯著。
優選的,如圖1、3所示,進風腔200通過布袋室300與出風管道400連通,布袋室300位于進風腔200的一側或兩側。
更為優選的,如圖4所示給出了旁通閥500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包括驅動組件510和閥板520。驅動組件510帶動閥板520打開或關閉主出風口120、次出風口130。具體的,該驅動組件510為油缸或氣缸。油缸或氣缸的缸筒511固定設置,油缸或氣缸的活塞桿512與閥板520連接。通過油缸或氣缸511驅動活塞桿512伸長或縮短,以帶動閥板520打開或關閉主出風口120、次出風口130。
更為優選的,如圖5-6所示,給出了旁通閥500的另一個優選實施例,包括馬達或電機530、以及轉軸540和與轉軸540固定連接的閥板520。馬達或電機530驅動轉軸540,以帶動閥板520打開或關閉主出風口120、次出風口130。具體的,閥板520為可轉動的斜板,其一端與主進風口120或次進風口130的末端連接,另一端,在第一工位與次進風口130或主進風口120的首端連接,在第二工位與主進風口120或次進風口130的首端連接,以通過轉軸540帶動而打開或關閉主出風口120、次出風口130。
更為優選的,如圖4所示,該旁通閥500,還包括密封件550,設置在閥板520的上表面或/和下表面,以達到更好的密封效果。確保主進風口120和次進風口130關閉的密實性,進一步保護布袋室300以及提高除塵效果。
上述具體實施例,給出了旁通閥500的若干優選實施例,但值得注意的是,圖4-6所示,僅為旁通閥500的示范性距離,并不對其具體結構和工作方式作唯一限定。旁通閥500可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其它結構形式,只要能實現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功能,以打開、關閉主出風口120、次出風口130即可。
更為優選的,如圖1、2主出風口120、次出風口130相對設置在進風管道100的末端。主出風口120,設置在進風管道100的頂端或底端;次出風口130,對應設置在進風管道100的底端或頂端。更為優選的,如圖7-8所示,主出風口120為并列設置的多個(如圖7所示的縱向并列、如圖8所示的橫向并列),且對應每個主出風口,相對設置有次出風口130和旁通閥500。
更為優選的,如圖9所示,本發明在上述除塵器基礎上,還提出一種除塵系統,包括檢測裝置10、控制裝置20和上述任意的除塵器。其中,檢測裝置10,設置在進風管道100上,用于檢測進入進風管道100內的煙氣的當前溫度。控制裝置20,與檢測裝置10和旁通閥500連接,用于根據當前溫度,控制旁通閥500的工位。具體的,檢測裝置10,可選但不僅限于為溫度傳感器,優選設置在進風管道100的前端、進風口10處。控制裝置20,可選但不僅限于包括:獲取模塊21,用于獲取溫度閾值;分析模塊22,與檢測裝置10和獲取模塊21連接,用于比較當前溫度是否超過溫度閾值;若當前溫度未超過溫度閾值,則判定除塵系統處于安全狀態,否則判定除塵系統處于危險狀態;控制模塊23,與分析模塊22和旁通閥500連接,用于在安全狀態下控制旁通閥500處于第一工位,在危險狀態下控制旁通閥500處于第二工位。更為具體的,獲取模塊21,為RAM、ROM存儲器或鍵盤、鼠標、觸摸屏等人機交互界面,預先存儲或由操作人員實時輸入溫度閾值。分析模塊22,通過藍牙、wifi、總線等有線或無線方式與檢測裝置10和獲取模塊21連接,以接收當前溫度和溫度閾值,通過分析判定該除塵系統處于安全狀態或危險狀態,進而通過控制模塊23控制旁通閥500動作,以選擇煙氣的排出通道。
在該實施例中,給出了除塵系統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其通過檢測裝置10和控制裝置20,自動控制旁通閥500動作,一方面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另一方面準確性高、反應及時,能進一步提高對布袋室300的保護。
更為優選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包括上述任意除塵系統的瀝青站。值得注意的,上述除塵系統不僅適用于瀝青站除塵,此應用僅為示范性舉例,還可用于任意高溫煙氣的除塵中,如鍋爐煙氣除塵等。上述瀝青站、除塵系統與上述除塵器對應,其技術特征的組合和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