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屬食品生產用粉料攪拌機領域,包括筒體、攪拌軸、傳動裝置,攪拌軸由傳動裝置輸入動力,攪拌軸上固連著上攪桿、下攪桿,上攪桿上固連著對稱設置的兩上攪葉、兩鏟片,下攪桿上固連著對稱設置的兩下攪葉、兩底刮板,下攪桿靠近筒體底面設置,上攪桿與下攪桿隔開一定距離并相交成夾角設置。本實用新型使筒內粉料無死角地被攪拌,既有攪桿式攪拌機的堅固耐用,又達到槳葉式攪拌機的好的攪拌效果,耗用材料少,結構輕巧、制造成本低,生產效率高,且需匹配的電機功率低,能耗少、生產成本低。
【專利說明】
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攪拌機,特別涉及一種米粉生產線中使用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多為類似風扇的漿葉式結構、或攪桿式結構,在實際生產應用中漿葉式結構攪拌效果好,但攪拌過程中遇到阻力大,且折損,且當粉料濕度稍大時,易堵料、卡機,引起電機皮帶磨損、電機損壞;而攪桿式結構但攪拌過程中遇到阻力小,但攪拌效果差,將物料攪拌均勻需較長時間。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1520510708.1—種攪拌機”的槳葉長,易拆斷,耗費原材料多,只適合于干料的攪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耗用材料少,結構輕巧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既有攪桿式攪拌機的堅固耐用,又有槳葉式攪拌機的好的攪拌效果、制造成本低,生產效率高,且需匹配的電機功率低,能耗少。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包括筒體、攪拌軸、傳動裝置,攪拌軸由傳動裝置輸入動力,攪拌軸上固連著上攪桿、下攪桿,上攪桿上固連著對稱設置的兩上攪葉、兩鏟片,下攪桿上固連著對稱設置的兩下攪葉、兩底刮板,下攪桿靠近筒體底面設置,上攪桿與下攪桿隔開一定距離并相交成夾角設置;筒體頂部固設著加固桿,加固桿中部連接著定位軸承,攪拌軸的頂端伸入該定位軸承。
[0005]優選地,所述上攪葉設在上攪桿中段,上攪葉為呈弧形扭曲的長條片,該長條片與上攪桿成30-80°夾角相交,上攪葉向下延伸,上攪葉的上部朝向攪拌軸,上攪葉的下部漸變地弧形扭轉朝向筒壁。
[0006]所述下攪葉固連在下攪桿上,下攪葉到攪拌軸的距離大于上攪葉到攪拌軸的距離,下攪葉為呈弧形的長條片,該長條片與下攪桿成50-85°夾角相交,下攪葉向上延伸,下攪葉的下部朝向攪拌軸,上攪葉的上部漸開地朝筒壁彎曲。
[0007]所述上攪葉整體上朝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所述下攪葉整體上朝旋轉前進方向傾斜,上攪葉的葉尖部與下攪葉的葉尖部相隔一定距離。
[0008]所述上攪葉的葉尖部的弧面設計要求為:沿著該弧面曲線延伸的拋物線應到達下攪葉的葉尖部。
[0009]所述兩鏟片固連在上攪桿兩端,挨近筒壁但不接觸筒壁,兩鏟片傾斜設置;兩底刮板靠近筒體底面但不接觸筒體底面,兩底刮板在長度方向上基本覆蓋下攪桿,底刮板相對于筒體底面傾斜一定角度;所述鏟片、底刮板均向旋轉前進方向傾斜。
[0010]上攪桿固連著連接套,其通過連接套套裝并可調整地固連在攪拌軸上,在連接套與攪拌軸之間還設有一圈柔性材料;連接套上設有數個安裝孔,攪拌軸上對應地設有多個調節孔,安裝孔沿連接套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在軸向設置1-2圈,每圈設2-4個;調節孔沿攪拌軸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在軸向設置2-4圈,每圈調節孔的個數與每圈安裝孔的個數相同,圈與圈之間等距設置;在連接套與攪拌軸之間相對位置調整到位后,在對齊的安裝孔和調節孔內裝入調節螺栓。
[0011 ]上攪桿與下攪桿通過組合套固定連接,組合套包括相互垂直的橫套、豎套,橫套、豎套固連,橫套、豎套均設有開口槽,開口槽連接著二塊夾緊板,夾緊板上相對應的位置設有多個可調節松緊的緊固螺孔;豎套的二夾緊板之間還設有鍵銷板,而攪拌軸上設有多個鍵銷槽;豎套與攪拌軸之間設有柔性材料層,橫套與上攪桿之間設有柔性材料層。
[0012]筒體底面邊緣設一扇形或半圓形出料口,出料口處設有一扇形或半圓形的出料門,出料門的鉸接柄與鉸接軸固連,鉸接軸可旋轉地鉸接在上、下兩鉸接座上,兩鉸接座固定在筒壁上;鉸接軸上設有操作手柄,出料口一側邊設有限位塊。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本機結合了攪桿式攪拌機和槳葉式攪拌機的優勢,使用上、下兩根隔開距離設置且相互不平行的攪桿,在上、下攪桿上科學地配置上攪葉、下攪葉,且上攪葉、下攪葉為弧面彎曲的長條片,上、下攪桿粗實堅固、耐用,上攪葉、下攪葉這種流線形的長條片在旋轉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分散阻力和應力且旋轉時的橫掃、攪動范圍寬,兩種攪葉與鏟片、底刮片配合使筒內粉料無死角地被攪拌,既有攪桿式攪拌機的堅固耐用,又有槳葉式攪拌機的好的攪拌效果。
[0014](2)所述上攪葉整體上朝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即上攪葉的葉尖部指向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下攪葉整體上朝旋轉前進方向傾斜,即下攪葉的葉尖部指向旋轉前進方向,上攪葉的葉尖部與下攪葉的葉尖部相隔一定距離,且沿著上攪葉的葉尖部弧面曲線延伸的拋物線應到達下攪葉的葉尖部,上攪葉和下攪葉是配合作用的:上攪葉的上部朝向攪拌軸傾斜,上攪葉的下部漸變地弧形扭轉朝向筒壁,上攪葉功能是:上攪葉的上部分位于旋轉時前進方向的前部,象刀片一樣可將筒內的粉料切開分流,其弧面起到導向作用,因上攪葉的上部朝向攪拌軸的,所以先使粉料向內滑向攪拌軸方向,再使粉料沿著上攪葉的弧面向后滑,當滑到上攪葉的下部時在離心力的作用及扭轉朝向筒壁的上攪葉的下部的導向作用下被甩出去,然后被下攪葉的上部接住,因為下攪葉的上部漸開地朝筒壁彎曲,所以在下攪葉的上部的導流和承接作用下,粉料繼續往外、并往上甩至筒壁,這樣粉料就有了一個“S”形的運動軌跡,這樣攪動效果更好。靠近筒壁的鏟片可以將被甩向筒壁的粉料鏟起來,并向筒內散落;底刮片將筒底的粉料拋揚向空中,而上攪葉又對拋上來的粉料分流、導向,重復上述過程。這樣上攪桿、下攪桿、鏟片、底刮片之間相互承接、配合,使筒體內的料沿著合理的運動軌跡被徹底攪動起來,沒有死角,使粉料和各種添加劑能夠迅速地被攪拌均勻。即使攪拌有一定濕度的粉料也能迅速攪勻,且防止成團,因為較薄的長條片狀的上攪葉、下攪葉在高速旋轉中能象刀片一樣剪斷成團物。
[0015](3)通過連接套使上攪桿與攪拌軸固連,連接套通過調節螺栓裝入不同的調節孔來調整上攪桿的高度及角度,及以適應不同來料的需要,柔性材料層可以緩解高速旋轉過程中上攪桿的阻力和應力,保護攪拌軸,延長使用壽命;通過組合套使上攪桿與攪拌軸固連,組合套通過豎套的旋轉和選擇不同的鍵銷槽定位來調整上攪桿的角度,通過豎套的高度調節來調整上攪桿的高度,組合套連接兩桿,調節、安裝方便,通過更換不同厚度的鍵銷板可調節豎套的大小和松緊程度,以適應不同規格的攪拌軸;柔性材料層可增大攪拌軸與豎套之間摩擦力,使二者連接更穩固可靠,而且可以緩解高速旋轉過程中上攪桿的阻力和應力,保護攪拌軸,延長使用壽命;攪拌機長期工作中,組合套起到承壓和緩沖作用,首先損壞的是組合套,只需更換組合套,從而很好地保護了攪拌軸和上攪桿等主要部件。
[0016](4)出料門設計簡單實用,通過操作手柄很容易地開關出料門,限位塊在關閉出料口時起到限位作用,使出料門能輕松地旋轉到位,將整個出料口封閉。
[0017]總之,本機耗用材料少,結構輕巧、制造成本低,生產效率高,且需匹配的電機功率低,能耗少、生產成本低。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整體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連接套部件結構示意圖;
[0021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組織套部件結構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筒體1、攪拌軸2、傳動裝置3、上攪桿4、下攪桿5、上攪葉6、兩鏟片7、下攪葉8、兩底刮板9、上攪葉的葉尖部10、加固桿11、定位軸承12、連接套13、柔性材料14、安裝孔15、調節孔16、調節螺栓17、出料門18、鉸接座19、操作手柄20、限位塊21、組合套2 2、橫套23、豎套24、開口槽25、夾緊板26、緊固螺孔27、鍵銷板28、鍵銷槽29、柔性材料層30;
[0023]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4]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5]實施例一
[0026]參照圖1、2、3,本實施例包括筒體1、攪拌軸2、傳動裝置3,攪拌軸2由傳動裝置3輸入動力,攪拌軸上固連著上攪桿4、下攪桿5,上攪桿4上固連著對稱設置的兩上攪葉6、兩鏟片7,下攪桿5上固連著對稱設置的兩下攪葉8、兩底刮板9,下攪桿5靠近筒體底面設置,上攪桿4與下攪桿5隔開一定距離并相交成夾角設置。所述上攪葉6設在上攪桿4中段,上攪葉6為呈弧形扭曲的長條片,該長條片與上攪桿成30° -80°夾角相交,上攪葉6向下延伸,上攪葉的上部朝向攪拌軸,上攪葉的下部漸變地弧形扭轉朝向筒壁。所述下攪葉8固連在下攪桿上,下攪葉8到攪拌軸的距離大于上攪葉6到攪拌軸的距離,下攪葉8為呈弧形的長條片,該長條片與下攪桿成50-85°夾角相交,下攪葉8向上延伸,下攪葉的下部朝向攪拌軸,上攪葉的上部漸開地朝筒壁彎曲。所述上攪葉6整體上朝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所述下攪葉8整體上朝旋轉前進方向傾斜,上攪葉6的葉尖部與下攪葉8的葉尖部相隔一定距離。所述上攪葉的葉尖部10的弧面設計要求為:沿著該弧面曲線延伸的拋物線應到達下攪葉的葉尖部。所述兩鏟片7固連在上攪桿兩端,挨近筒壁但不接觸筒壁,兩鏟片7傾斜設置;兩底刮板9靠近筒體底面但不接觸筒體底面,兩底刮板9在長度方向上基本覆蓋下攪桿,底刮板相對于筒體I底面傾斜一定角度;所述鏟片7、底刮板9均向旋轉前進方向傾斜,即底刮板向旋轉前進方向延伸。筒體I頂部固設著加固桿11,加固桿中部連接著定位軸承12,攪拌軸2的頂端伸入該定位軸承。上攪桿固連著連接套13,其通過連接套套裝并可調整地固連在攪拌軸上,在連接套13與攪拌軸2之間還設有一圈柔性材料14;連接套上設有數個安裝孔15,攪拌軸上對應地設有多個調節孔16,安裝孔15沿連接套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在軸向設置1-2圈,每圈設2-4個;調節孔沿攪拌軸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在軸向設置2-4圈,每圈調節孔的個數與每圈安裝孔的個數相同,圈與圈之間等距設置;在連接套13與攪拌軸2之間相對位置調整到位后,在對齊的安裝孔和調節孔內裝入調節螺栓17。筒體底面邊緣設一扇形或半圓形出料口,出料口處設有一扇形或半圓形的出料門18,出料門18的鉸接柄與鉸接軸固連,鉸接軸可旋轉地鉸接在上、下兩鉸接座19上,兩鉸接座19固定在筒壁上;鉸接軸上設有操作手柄20,出料口一側邊設有限位塊21。
[0027]實施例二
[0028]參照圖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上攪桿與下攪桿通過組合套22固定連接,組合套包括相互垂直的橫套23、豎套24,橫套、豎套固連,橫套23、豎套24均設有開口槽25,開口槽連接著二塊夾緊板26,夾緊板上相對應的位置設有多個可調節松緊的緊固螺孔27,緊固螺孔內裝有緊固螺釘;豎套的二夾緊板之間還設有鍵銷板28,而攪拌軸2上設有多個鍵銷槽29;豎套與攪拌軸之間設有柔性材料層30,橫套與上攪桿之間設有柔性材料層30。
【主權項】
1.一種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包括筒體、攪拌軸、傳動裝置,攪拌軸由傳動裝置輸入動力,其特征在于,攪拌軸上固連著上攪桿、下攪桿,上攪桿上固連著對稱設置的兩上攪葉、兩鏟片,下攪桿上固連著對稱設置的兩下攪葉、兩底刮板,下攪桿靠近筒體底面設置,上攪桿與下攪桿隔開一定距離并相交成夾角設置;筒體頂部固設著加固桿,加固桿中部連接著定位軸承,攪拌軸的頂端伸入該定位軸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攪葉設在上攪桿中段,上攪葉為呈弧形扭曲的長條片,該長條片與上攪桿成30-80°夾角相交,上攪葉向下延伸,上攪葉的上部朝向攪拌軸,上攪葉的下部漸變地弧形扭轉朝向筒壁。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攪葉固連在下攪桿上,下攪葉到攪拌軸的距離大于上攪葉到攪拌軸的距離,下攪葉為呈弧形的長條片,該長條片與下攪桿成50-85°夾角相交,下攪葉向上延伸,下攪葉的下部朝向攪拌軸,上攪葉的上部漸開地朝筒壁彎曲。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攪葉整體上朝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所述下攪葉整體上朝旋轉前進方向傾斜,上攪葉的葉尖部與下攪葉的葉尖部相隔一定距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攪葉的葉尖部的弧面設計要求為:沿著該弧面曲線延伸的拋物線應到達下攪葉的葉尖部。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鏟片固連在上攪桿兩端,挨近筒壁但不接觸筒壁,兩鏟片傾斜設置;兩底刮板靠近筒體底面但不接觸筒體底面,兩底刮板在長度方向上基本覆蓋下攪桿,底刮板相對于筒體底面傾斜一定角度;所述鏟片、底刮板均向旋轉前進方向傾斜。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上攪桿固連著連接套,其通過連接套套裝并可調整地固連在攪拌軸上,在連接套與攪拌軸之間還設有一圈柔性材料;連接套上設有數個安裝孔,攪拌軸上對應地設有多個調節孔,安裝孔沿連接套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在軸向設置1-2圈,每圈設2-4個;調節孔沿攪拌軸圓周方向均勻設置,在軸向設置2-4圈,每圈調節孔的個數與每圈安裝孔的個數相同,圈與圈之間等距設置;在連接套與攪拌軸之間相對位置調整到位后,在對齊的安裝孔和調節孔內裝入調節螺栓。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上攪桿與下攪桿通過組合套固定連接,組合套包括相互垂直的橫套、豎套,橫套、豎套固連,橫套、豎套均設有開口槽,開口槽連接著二塊夾緊板,夾緊板上相對應的位置設有多個可調節松緊的緊固螺孔;豎套的二夾緊板之間還設有鍵銷板,而攪拌軸上設有多個鍵銷槽;豎套與攪拌軸之間設有柔性材料層,橫套與上攪桿之間設有柔性材料層。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拌料快的粉料攪拌機,其特征在于,筒體底面邊緣設一扇形或半圓形出料口,出料口處設有一扇形或半圓形的出料門,出料門的鉸接柄與鉸接軸固連,鉸接軸可旋轉地鉸接在上、下兩鉸接座上,兩鉸接座固定在筒壁上;鉸接軸上設有操作手柄,出料口一側邊設有限位塊。
【文檔編號】B01F15/02GK205700263SQ20162044018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6日
【發明人】廖冬生, 劉軍
【申請人】永州市零陵香零山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