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烘干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家用式粉狀物烘干機。
背景技術:
烘干機有帶式烘干,滾筒烘干,箱式烘干,塔式烘干等幾種模式;熱源有煤,電,氣等;物料在烘干過程中有熱風氣流式和輻射式等,熱風滾筒烘干是熱氣流從尾部向前運動,與物料充分接觸,通過熱傳導、對流、輻射傳熱量充分利用;將熱能直接傳遞給物料,使物料的水分在筒體內不斷被蒸發,入料口的引風裝置將大量的水分、濕氣流抽出,防止粉塵外排造成的二次污染;通過內螺旋攪拌、掃散、抄板,推進物料運動,完成整個烘干過程;逆流傳導脫濕,避免減少重復烘干程序。但現有烘干機存在著無法在家庭中使用,無法烘干粉狀物原料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家用式粉狀物烘干機,解決了現有的烘干機無法在家庭中使用,無法烘干粉狀物原料等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家用式粉狀物烘干機,包括第一箱體,所述第一箱體底部固定連接有萬向輪,所述第一箱體內側靠近底部的位置設置有加熱裝置,所述第一箱體內側正面和背面中間位置對稱設置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表面的前后兩側分別開設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內表面滾動連接有滾輪,所述滾輪上表面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載物盒,所述載物盒內部設置有攪拌桿,所述攪拌桿底部設置有齒,所述攪拌桿通過聯軸器轉動連接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頂部固定連接有機械升降機構,所述機械升降機構遠離固定塊的一端固定連接在第一箱體的內側頂部中間位置,所述第一箱體內側頂部在機械升降機構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排氣扇,所述第一箱體右側中間位置開設有箱門,所述箱門底部通過鉸鏈與第一箱體轉動連接,所述箱門對應第一滑槽的位置開設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箱體右側位于箱門上方的位置固定連接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一箱體右側位于箱門下方的位置轉動連接有第一連桿,所述第一連桿遠離第一箱體的一端與箱門通過第一卡扣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機械升降裝置包括第二箱體,所述第二箱體內側轉動連接有蝸輪,所述蝸輪內表面螺紋連接有螺紋桿,所述蝸輪外表面轉動連接有蝸桿,所述蝸桿貫穿第二箱體并延伸至第二箱體外側,所述蝸桿位于第二箱體外側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斜齒,所述第一斜齒嚙合傳動有第二斜齒,所述第二斜齒通過聯軸器轉動連接有第二電機,所述機械升降裝置中的螺紋桿遠離蝸桿的一端與固定塊固定連接,所述機械升降裝置中的第二電機通過支撐塊與第一箱體頂部固定連接,所述機械升降裝置中的第二箱體與第一箱體內側頂部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加熱裝置包括陶瓷固定板,所述陶瓷固定板頂部固定連接有熱電阻絲,所述熱電阻絲與控制面板電性連接,所述控制面板與電源連接。
優選的,所述載物盒靠近箱門的一側設置有盒門,所述盒門與載物盒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所述盒門中間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盒門兩側靠近載物盒的位置固定連接有緊固扣。
優選的,所述排氣扇包括扇盒,所述扇盒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三電機,所述第三電機通過聯軸器轉動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遠離第三電機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扇葉,所述扇盒底部設置有過濾網。
優選的,所述箱門遠離載物盒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箱門位于第一把手兩側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卡扣。
優選的,所述第一箱體垂直于箱門的外壁一側通過兩根對稱設置的第二連桿固定連接有推桿。
優選的,所述第一滑槽遠離箱門的一端設置有緩沖裝置,所述緩沖裝置包括彈簧,所述彈簧靠近載物盒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靠近載物盒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橡膠墊。
優選的,所述攪拌桿設置有四根,且呈十字型。
優選的,所述萬向輪有四個且對稱設置。
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家用式粉狀物烘干機。具備以下有益效果:通過第一箱體底部固定連接有萬向輪,便于移動,第一箱體內側靠近底部的位置設置有加熱裝置,提高溫度,第一箱體內側正面和背面中間位置對稱設置有支撐板,支撐板上表面開設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內表面滾動連接有滾輪,滾輪上表面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載物盒,便于粉狀物取放。載物盒內部設置有攪拌桿,攪拌桿底部設置有齒,使攪拌更均勻。通過固定塊頂部固定連接有機械升降機構,機械升降機構遠離固定塊的一端固定連接在第一箱體的內側頂部中間位置,第一箱體內側頂部在機械升降機構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排氣扇,使攪拌桿可自動升降,自動散熱并除去潮濕的空氣,通過第一箱體右側位于箱門上方的位置固定連接有控制面板,全面掌控所有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攪拌桿部分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箱體、2-萬向輪、3-加熱裝置、31-陶瓷固定板、32-熱電阻絲、4-支撐板、5-第一滑槽、6-滾輪、7-載物盒、8-攪拌桿、9-齒、10-第一電機、11-固定塊、12-機械升降機構、121-第二箱體、122-蝸輪、123-螺紋桿、124-蝸桿、125-第一斜齒、126-第二斜齒、127-第二電機、13-排氣扇、131-扇盒、132-第三電機、133-轉軸、134-扇葉、135-過濾網、14-箱門、15-鉸鏈、16-控制面板、17-第一連桿、18-第一卡扣、19-支撐塊、20-盒門、21-第二把手、22-緊固扣、23-第一把手、24-第二卡扣、25-第二連桿、26-推桿、27-緩沖裝置、271-彈簧、272-限位塊、273-橡膠墊,28-第二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請參閱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家用式粉狀物烘干機,包括第一箱體1,第一箱體1底部固定連接有萬向輪2,第一箱體1內側靠近底部的位置設置有加熱裝置3,進行加熱烘。第一箱體1內側設置有支撐板4,支撐板4上表面的前后兩側分別開設有第一滑槽5,兩個第一滑槽5內表面滾動連接有滾輪6,便于拉動。滾輪6上表面轉動連接有載物盒7,載物盒7內部設置有攪拌桿8,攪拌桿8底部設置有齒9,便于攪拌。攪拌桿8通過聯軸器轉動連接有第一電機10,第一電機10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塊11,固定塊11頂部固定連接有機械升降機構12,使攪拌桿自動升降。機械升降機構12遠離固定塊11的一端固定連接在第一箱體1的內側頂部中間位置,第一箱體1內側頂部在機械升降機構12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排氣扇13,排除潮濕的空氣。第一箱體1右側中間位置開設有箱門14,箱門14底部通過鉸鏈15與第一箱體1轉動連接,箱門14對應第一滑槽5的位置開設有第二滑槽28,第一箱體1右側位于箱門14上方的位置固定連接有控制面板16,第一箱體1右側位于箱門14下方的位置轉動連接有第一連桿17,第一連桿17遠離第一箱體1的一端與箱門14通過第一卡扣18固定連接。機械升降裝置12包括第二箱體121,第二箱體121內側轉動連接有蝸輪122,蝸輪122內表面螺紋連接有螺紋桿123,蝸輪122外表面轉動連接有蝸桿124,蝸桿124貫穿第二箱體121并延伸至第二箱體121外側,蝸桿124位于第二箱體121外側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斜齒125,第一斜齒125嚙合傳動有第二斜齒126,第二斜齒126通過聯軸器轉動連接有第二電機127,機械升降裝置12中的螺紋桿123遠離蝸桿124的一端與固定塊11固定連接,機械升降裝置12中的第二電機127通過支撐塊19與第一箱體1頂部固定連接,機械升降裝置12中的第二箱體121與第一箱體1內側頂部固定連接,加熱裝置3包括陶瓷固定板31,陶瓷固定板31頂部固定連接有熱電阻絲32,熱電阻絲32與控制面板16電性連接,控制面板16與電源連接,載物盒7靠近箱門14的一側設置有盒門20,盒門20與載物盒7通過轉軸轉動連接,盒門20中間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二把手21,盒門20兩側靠近載物盒7的位置固定連接有緊固扣22,排氣扇13包括扇盒131,扇盒131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三電機132,第三電機132通過聯軸器轉動連接有轉軸133,轉軸133遠離第三電機13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扇葉134,扇盒131底部設置有過濾網135,防止粉狀物被吸出,箱門14遠離載物盒7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把手23,箱門14位于第一把手23兩側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卡扣24,第一箱體1垂直于箱門14的外壁一側通過兩根對稱設置的第二連桿25固定連接有推桿26,便于移動,第一滑槽5遠離箱門14的一端設置有緩沖裝置27,緩沖裝置包括彈簧271,彈簧271靠近載物盒7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塊272,限位塊272靠近載物盒7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橡膠墊273,防止碰撞損壞機器,攪拌桿8設置有四根,且呈十字型,萬向輪2設置有四個,且對稱設置。
使用時,打開箱門14和盒門20,放入粉狀物,關上盒門20和箱門14,接通電源,通過控制面板16掌控溫度,并打開第二電機127將攪拌桿8伸入載物盒7中,打開加熱裝置3,開始加熱,并且打開第一電機10和第三電機132使攪拌桿8與排氣扇13開始運作,實時調控內部溫度,直至粉狀物烘干為止,烘干后,通過控制面板16關閉加熱裝置3,并且關閉第一電機10,使攪拌桿8停止,并使第二電機127倒轉,使攪拌桿8升起,離開載物盒7,然后關閉第二電機127和第三電機132,打開盒門20和箱門14取出粉狀物。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