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除塵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粉塵加濕攪拌機。
背景技術:
粉塵加濕攪拌機是在冶金、化工和煤炭等行業中處理粉塵污染必不可少的設備,目前市場上的粉塵加濕攪拌機一般是在粉塵進入攪拌箱體時進行噴水混合,或者在攪拌過程中進行噴水混合,這兩種加水方式各自都存在缺點,在粉塵進入箱體時加水,由于粉塵顆粒小,滲水率低,而攪拌箱進料口尺寸有限,難以保障粉塵得到了充分的加濕,而在攪拌過程中加水時,由于粉塵本身的漂浮性,在從進料口進入攪拌箱體時又極易出現二次污染,另外加濕后的粉塵平移過程中易粘附在攪拌箱內壁上,造成物料移動阻力增大,電機出現悶機和間歇性停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濕粉塵攪拌機,該攪拌機加濕效果好,能夠有效避免粉塵在進入攪拌箱體時因粉塵漂浮而出現二次污染,減少加濕后的粉塵粘附攪拌箱內壁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一種粉塵加濕攪拌機,包括驅動裝置、攪拌桶體和攪拌軸,所述攪拌桶體的一端頂部設置有進料口,另一端下部設置有出料口,所述攪拌機還包括振動器,所述攪拌桶體設置在振動器上,所述進料口上部內壁上均布有一級進水口,所述一級進水口的下方傾斜設置有下料板,所述攪拌軸貫穿下料板,攪拌軸上依次設置有一級螺旋輸送葉片、扇形攪拌葉片及二級螺旋輸送葉片,所述扇形攪拌葉片上方的攪拌桶體上設置有二級進水口。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粉塵加濕攪拌機,所述下料板上設有防粘涂層。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粉塵加濕攪拌機,所述攪拌桶體位于扇形攪拌葉位置處的側壁上開設有觀察窗。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粉塵加濕攪拌機,所述扇形攪拌葉遠離攪拌軸的邊緣為圓弧狀,并開設有若干攪拌鋸齒。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述的一級進水口噴出的水形成霧狀水膜,對進入進料口的粉塵進行初步潤濕,被初步潤濕后的粉塵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到下料板,并沿下料板到達攪拌軸處,被一級螺旋輸送葉片輸送到攪拌桶中部,二級進水口進行噴水,并在扇形攪拌葉片的攪拌下進一步混合均勻,最后由二級螺旋輸送葉片送至出料口處排出,整個加濕攪拌過程中,在振動器的作用下,攪拌箱體振動,有助于下料板下料,同時也可解決物料在攪拌桶體內壁上粘附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技術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在進料口處設置一級進水口,在扇形攪拌葉處設置二級進水口進行二次進水,使得物料加濕充分,而振動器的設置構成振動加濕系統,能夠有效解決物料在攪拌桶體內壁粘附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扇形攪拌葉片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現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粉塵加濕攪拌機,包括驅動裝置2、攪拌桶體1和攪拌軸3,所述攪拌桶體1的一端頂部設置有進料口4,另一端下部設置有出料口5,所述攪拌機還包括振動器6,所述攪拌桶體1設置在振動器6上,所述進料口4上部內壁上均布有一級進水口7,所述一級進水口7的下方傾斜設置有下料板8,所述攪拌軸3貫穿下料板8,攪拌軸3上依次設置有一級螺旋輸送葉片9、扇形攪拌葉片10及二級螺旋輸送葉片11,所述扇形攪拌葉片11上方的攪拌桶體1上設置有二級進水口12。
所述下料板8上設有防粘涂層,避免初步加濕后的粉塵粘附在下料板8上。
所述攪拌桶體1位于扇形攪拌葉10位置處的側壁上開設有觀察窗13,觀察窗13上的觀察玻璃為凸透鏡,便于觀察物料的攪拌潤濕情況,方便調節進水量。
所述扇形攪拌葉10遠離攪拌軸3的邊緣為圓弧狀,并開設有若干攪拌鋸齒。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在上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改進,或未經改進將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